第1章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403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1章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1章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1章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1章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保障概论 主讲人:刘苇江 13816843497,第1章 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1.1 社会保障的基本涵义1.2 社会保障体系1.3 社会保障的特征1.4 社会保障的功能1.5 社会保障的原则,学习目标,1掌握社会保障的涵义;2掌握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功能及其实施原则;3列举我国及国外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方面。,1.1 社会保障的基本涵义,社会保障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的概念,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由于各国或某一国家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有所不同。,1.1.1 国外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美国,美国最早使用

2、“社会保障”这个词,在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社会保障法,主要解决失业和老年问题,以此为依据: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如疾病、年老、失业等加以防护。,英国 是福利国家代表,其社会保障政策依据是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其特色是赋予了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简明达不列颠百科全书界定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德国,德国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保障是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定义为: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向成员提供保护

3、,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而丧失收入或收入大幅度减少所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家庭进行补贴的办法。,1.1.2 港台地区对社会保障界定 强调政府责任,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保障国民最低生活需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港台地区习惯使用社会福利概念,强调大福利,其特色是社会服务这一块的发展。,1.1.3郑功成对社会保障界定:强调经济福利性、社会化行为。三大层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个服务内容: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1.1.4 社会保障定义,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

4、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和制度安排。定义要点:1、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 3、实施手段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4、社会保障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1.2 社会保障体系,从世界社会保障的实践情况来看,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各自的国情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等方面,三个主要层次:,1.2.1 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社会成员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护理

5、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1.2.2 社会救助,指社会成员在因为自身、自然或者社会原因造成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社会救助权的享受并不要求权利人履行缴费义务,但是社会救助权的行使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即权利人必须证明自己贫穷而且无法维持基本生活。,1.2.3 社会福利,指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提供各种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水平。主要包括各种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娱乐、市政建设、家庭补充津贴、教育津贴、住宅津贴等。,1.2.4 社会优抚,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包括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及其家

6、属等从事特殊工作的公民及其家属进行的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向烈属、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废军人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荣誉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为军队离退休干部提供服务等,1.2.5 社会互助,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社会互助具有自愿和非营利的特征,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成员自愿缴费,政府往往从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正式,企业年金,非正式,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生产救助灾害救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

7、童福利公共福利,国家抚恤国家补助退伍安置退休安置,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公共租赁房制度,1.3 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性 共济性 法制规范性福利性 多样性刚性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1、制度的开放性 2、筹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 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社会性,社会保障是国家立法建立的社会制度,规定了社会保障的权利方和义务方,参与各方都要受到约束,法律和政府强势干预。,法制规范性,2011年6月,张某等三人到某公司应聘,公司在待遇方面提出,如果职工坚持要求办理社会保险的话,公司将每月从职工工资中扣除300元。张某等觉得还是多拿点工资好,至于办不

8、办社会保险,也没什么关系。于是双方签订了两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中规定每月工资1500元,对社会保险事宜公司不予负责。2011年12月,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劳动保障年检中发现该公司没有依法为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遂对其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责令该公司为张某等人及其他情况相同的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补缴社会保险费。该公司则认为,公司不负责社会保险是经双方协商同意,在劳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的,所以拒绝为这些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你认为该公司是否有理?,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而言,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要小于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收入。,福利性,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

9、一国之内也呈现不同的模式项目结构多样化水平结构多样化,多样性,(只能升不能降)社会成员的福利需求、社会保障项目、覆盖范围、待遇水平都是刚性增长的。,刚性发展,1.4 社会保障的功能,1.4.1 稳定功能(1)稳定功能的产生 社会保障能够免除公民的生存之忧,并为公民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存环境,因而能够使公民对未来的生活产生良好的心理预期,从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1.4 社会保障的功能,(2)稳定功能的双重性 稳定经济功能 稳定社会功能,1.4 社会保障的功能,1.4.2 分配功能 社会保障的分配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可以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而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或进一步提高

10、其生活质量的固有能力 社会保险的分配功能 其他社会保障的分配功能,1.4社会保障的功能,1.4.3 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调节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波动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进程不致受阻或中断 实现国家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 国家可以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为经济发展储备了数额巨大的后备资金 社会保障有利于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社会保障资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1.4社会保障的功能,1.4.4 保证社会公平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国民收入适当地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流动,从而缩小公民之间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公

11、平。,1.4 社会保障的功能,1.4.5 保障基本生活的功能1.4.6 保护和促进劳动力发展的功能 除此之外,社会保障对人力资源配置也有一定作用,1.5 社会保障的原则,1.5.1 公平原则(1)基本含义 从公平的本原上说从公平的适用领域上说从公平的规则体系上说从人们的贡献与获益的过程上说,公平原则,(2)公平的三种类型 第一,起点公平 第二,过程公平 第三,结果公平,(3)公平的两种状态 纵向公平:按照某一分配要素排列,最后分配结果使每一个人得到相同的分配效率或分配效果,即个人分配效率的无差异曲线 横向公平:按照某一分配要素排列,使每一个人得到相同的分配状态或分配结果,即个人分配的无差异曲线

12、。,(4)遵循公平原则的意义 第一,维护公平始终是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的初衷和首要原则 第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促进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1.5.2 效率原则,(1)基本含义 效率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它体现的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达到的水平 经济效率 社会效率,1.5.2 效率原则,(2)遵循效率原则的意义 从70年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改革和修正原来的社会保障模式,在福利领域强化市场经济因素,以提高社会保障的效率,从而更有利于整体社会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认识到了效率的重要性,提出并实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取向,1

13、.5.2 效率原则,(3)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反过来,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1.5.3 普遍性原则,(1)基本含义 指把社会成员中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使他们的生活、劳动、收入都有所保障,即使遇到意外情况陷入困境,也能得到社会妥善帮助。因此,这里的普遍性原则主要是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1.5.3 普遍性原则,(2)遵循普遍性原则的意义 第一,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基本人权这一崇高理想的实现 第二,把更多的人群纳入到社会保障网中来是社会保障发挥作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安全和生活

14、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三,社会保障的普遍原则适应了社会保障基金不断增加的需要,1.5.4 对等原则,对等原则是指许多社会保障项目都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在社会保险制度中最能反映出来.由于社会保障实现或促进横向公平的目标,因而与其他保障制度如商业保险等构成了本质的区别,从而导致不同保障制度在保障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别,1.5.5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原则,(1)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财力支撑)(2)社会保障刚性化使得其一旦确定就很难调整,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度。(3)社会保障对储蓄的“挤出”效应使得需要确定合适的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程度 人口结构 政治体制

15、价值观念,案例:李先生的缴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李先生于2000年1月进入某单位工作,双方签订自2000年1月1日起至2001年12月31日止的劳动合同,此后又续签过两次到2005年6月30日,劳动合同中未规定月工资,2005年6月30日,双方劳动合同到期.劳动合同到期后,李先生向原工作单位提出,工作单位历年来未根据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他缴纳社会保险费,并提供了2000年1月到2005年6月期间工作单位发给职工的应付工资和奖金汇总复印件,以及2003年度和2004年度,以证明本人工作期间每年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上报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所确定的缴费基数.根据国家有关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定,要求原工作单位

16、为他补缴2000年1月起至2005年6月期间少缴的社会保险费.,案例:李先生的缴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但原工作单位则认为,李先生当时是办公室主任,负责办理有关社会保险费申报工作,如果李先生当时办理是诚信和正确的,工作单位只能根据李先生签名上报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申报资料中确定的工资基数来缴纳社会保险费,从工作单位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工作单位并没有为李先生少缴社会保险费.由此,双方因缴纳社会保险费事宜发生了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李先生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高于上报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确定的缴费基数如何处理?原工作单位是否要补缴社会保险费?从实际情况来看,李先生历年月平均工资都高于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因此,李先生2000年1月起至2005年6月只能根据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作为缴费基数,而原工作单位为李先生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都低于历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为此,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原工作单位应该为李先生补缴2000年1月起至2005年6月少缴的社会保险费.,思考题,1 原工作单位为李先生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根据是什么?2 李先生工作期间的诚信与原工作单位少缴社会保险费之间有何关联吗?3 如何看待缴费基数300%的高低?,练习题,1、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3、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原则和主要特性?4、社会保障体系由哪些方面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