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增塑剂详解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0423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增塑剂详解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第2章增塑剂详解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第2章增塑剂详解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第2章增塑剂详解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第2章增塑剂详解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增塑剂详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增塑剂详解ppt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增塑剂,目录,概述增塑机理增塑剂的种类增塑剂的应用邻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1 概述,1.1 前言 增塑剂是现代塑料工业最大的助剂品种,对促进塑料工业特别是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各种新型塑料已渗透到工农业,运输,交通,医药,食品,服装,建筑,国防等各个领域。现代的增塑剂工业已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邻苯二甲酸酯为核心的多品种,大生产的化工行业。,1.2 增塑剂的定义,凡能和树脂均匀混合,混合时不发生化学变化,但能降低物料的玻璃化温度和塑料成型加工时的熔体黏度,且本身保持不变,或虽起化学变化但能长期保留在塑料制品中并能改变树脂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这些性能的液体有机化合物

2、或低熔点的固体,均称为增塑剂。,1.3 增塑剂的历史与发展,实际上,增塑技术早在原始社会就已被运用,增塑剂也起始于原始人类的发明。例如:,陶器粘土加水,原始社会白陶鬶 战袍武士俑头部 秦,古时候用“油”溶于沥青来制防水材料用于防水、填补船缝等,这里“油”起增塑剂作用还有皮革中用鲸油使之柔软,鲸油便是最持久的增塑剂,软糖或甜点心明胶加水,水果软糖,现代增塑剂工业的最直接渊源是 表面涂料的开发,1856年,Marius Pellen:“特殊漆”Alexander Parkes:硝基漆 Paris Berard:高度光泽防水材料 屋顶涂料漆器:多层桐油经干燥、雕刻而成,扬州漆器 虎座鸟架鼓,1870

3、年,赛璐珞(硝酸纤维素)现代塑料和增塑的起点 樟脑的替代品 磷酸酯(1912 磷酸三苯酯)、苯二甲酸酯(1935 苯二甲酸丁苄酯)、磺酰胺类等,赛璐珞制品,1.4 增塑剂和聚氯乙烯树脂,增塑剂和聚氯乙烯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紧密关系。对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例如:8:20的聚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用苯二甲酸酯或磷酸酯增塑后,制成的留声机片可代替古老的紫胶唱片。,1.5 增塑剂的工艺功用1,作为加工助剂,作用如内润滑剂较低的加工温度减少对金属表面的粘附降低熔点的粘度改善延展性较低的薄膜成型温度改善颜料和填料的润湿和分散,增塑剂的工艺功用2,对产品型能的影响(10%以上),增塑

4、聚合物降低弹性模量和断裂拉伸强度提高延伸性和断裂伸长率改进柔软性改进可逆弯曲强度改进韧性和冲击强度,增塑剂的工艺功用2,对产品型能的影响(10%以上),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扩张聚合物在较低温度下的可应用型改进对各种基料的粘合提高或降低薄膜的封口性改进润滑性能和减少摩擦减少静电充电能力改进表面光泽和外观,1.6 增塑剂的分类,按相容性,分为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按作用方式,分为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按应用性能,分为通用增塑剂,耐寒增塑剂,耐热增塑剂等按化学结构,分为邻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环氧化合物等按对聚合物的溶解性,分为溶剂型增塑剂和非溶剂型增塑剂按分子量大小,分为单体型增塑剂和聚合型

5、增塑剂,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能和树脂充分相容的增塑剂,称主增塑剂,或溶剂型增塑剂。可以单独使用,质量相容比例可达1:1(增塑剂:树脂)。辅助增塑剂一般只能进入树脂无定形区域,不能进入树脂分子的结晶区,必须与主增塑剂配合使用,以增加相容性,质量相容比例低于1:3(增塑剂:树脂)。增量剂与树脂的相容性更差,质量相容比例低于1:20,能改善某些性能,降低成本的作用。,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单体型增塑剂和聚合型增塑剂,单体型增塑剂是分子量较低的化合物,一般有明确的结构和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多在200500之间。聚合型增塑剂是分子量较大的线型聚合物,平均分子质量在1000以上,其挥发性小,耐迁移,耐抽出

6、,还可以改善塑料的力学强度。,1.7 增塑剂的性能,1.7.1 理想增塑剂应满足条件 与高聚物的相容性好;增塑效果好;耐热、耐寒性好;耐候性好;迁移性小;挥发性小;耐水、耐油、耐溶剂;阻燃性好;耐菌性好;绝缘性能好;无色、无味、无臭、无毒;价廉易得。,1.7 增塑剂的性能,1.7.2 增塑剂的性能(1)相容性 相容性是增塑剂在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处于稳定状态下相互掺混的性能,作为增塑剂选择的最主要的基本性质。(2)增塑剂选定的判据 a.观察法 将增塑剂、聚合物和适当的溶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调制成均匀的溶液后再流延成薄膜,薄膜均匀透明表明相容性好。或将增塑剂与聚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匀,加热使其塑化后再冷至

7、室温,增塑剂渗出少或不渗出表示相容性好,b.相似相容法 增塑剂与树脂结构相似时相容性就好,例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在烷基碳原子数为4-10时与PVC相容良好,碳原子数进一步增大则因极性降低而相容性急剧下降。c.溶解度参数()法 比较增塑剂与聚合物材料的溶解度参数判定其相容性,溶解度参数相近的相容性就好,PVC用增塑剂的溶解度参数一般在8.211.4之间。,d.介电常数法 介电常数是分子极性的函数,受分子的偶极矩和分子间氢键影响很大。对PVC而言,增塑剂的介电常数为48时相容性好。将溶解度参数与介电常数结合起来考虑的方法效果较好。e.黏度比较法 比较某聚合物在不同增塑剂(等量)中形成的分散体系的黏度也

8、可比较相容性,黏度大,则说明相容性好,否则相容性较差。因为如果相容性好,则分子链伸展程度高,妨碍液体流动,而相容性差,分子链卷曲程度大,对液体流动影响较小。,f.浊点比较法 聚合物与增塑剂的溶液在冷却下变成浑浊状态时的温度为浊点T(),浊点越低,聚合物与增塑剂的相容性越好。,(2)加工性,用相容性良好的增塑剂与聚合物材料配合时,得到的配合物的加工性能也良好,由相容性差的增塑剂与PVC组成的配合体系凝胶化速度慢。,(3)增塑效率,增塑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聚合物的软化温度,使聚合物达到其一柔软程度的增塑剂用量叫做该增塑剂的塑化效率。塑化效率受增塑剂类型、分子量、分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对PVC而言分子

9、量小的增塑剂塑化效率比分子量大的好;相同分子量的增塑剂中,极性基团或环状结构多的品种塑化效率差;支链异构体比直链异构体的差。,(3)增塑效率,增塑剂与材料的相容程度对其塑化效率影响很大。相容性虽然很重要,仅它并不能说明增塑剂塑化效率的优劣。因为相容性好是指在聚合物中加入的量可以多些但是对于相容性较好的一些增塑来说,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并不需要加到最大可加入量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达到相同的柔韧性所需加入的增塑剂越少,则该增塑剂的增塑效率越好。,例如,在100份聚合物中,假使A可以加150份,B可以加100份,而实际使用时,往往只需加入50-60份就行了。如果加B50份比加A50份得到的配合物的柔韧

10、度大,则说明B的塑化效率比A高。图中相容性关系为ACB,而塑化效率关系为BAC,(3)增塑效率,通过一定的方法可测出各种增塑剂的塑化效率(指达到某一柔韧度时需加入增塑剂的量),用性能比较全面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效率值为标准和其他增塑剂的效率值作比较可得出增塑剂间的相对效率。课本表2-1列出的是常用增塑剂对PVC的相对塑化效率值。显然,相对效率小于1.0的是较为有效的增塑剂,大于1.0则是较差的增塑剂。应当指出的是比较增塑剂的效率只有在增塑剂与聚合物相容的范围内才能有效。,(3)增塑效率,增塑剂用量的计算 当用一种增塑剂代替或部分代替另一种增塑剂使用时,由相对塑化效率值很容易计算出对

11、应的使用量。例:在100份PVC中原需加入TCP50份,为了改善PVC的耐寒性能,改用DOS代替20份TCP使用,则需加入多少份?,计算方法是:PA:PB=aA:aB 其中PA、PB、aA、aB分别代表增塑剂A、B的分数及相对增速效率值20:Pa=1.12:0.93则DOS用量为16.6份,(4)配合物的力学强度,一般认为,加入增塑剂可增大材料的柔韧性,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实验表明在有些情况下,少量的增塑剂反而会引起硬化现象,使伸长率降低,冲击强度降低,这就是反增塑现象,反增塑现象是聚合物存在特殊物理结构造成的,这种现象在TCP增塑时最为明显。,(5)低挥发性,增塑剂一般是蒸气压较低的高沸点

12、液体,要求增塑剂的挥发性越低越好,特别是对汽车内部装饰塑料制品、电线电缆等的要求更高。,(6)耐寒性,为了使软塑制品在低温下仍有较好的柔软性,所用的增塑剂应具有良好的耐寒性能。增塑剂的耐寒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相容性好的增塑剂耐寒性都较差,尤其是带有环状结构的增塑剂耐寒性更差。例如磷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耐寒性比对应的磷酸三甲苯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好。具有直链烷基的增塑剂的耐寒性比其支链异构物好,并且烷基链越长,耐寒性越好。因为环状或带有支链结构的增塑剂在低温下在聚合物令运动变得更因难。,(7)耐老化性,对于增塑剂用量较大的塑料产品,其耐老化性与增塑剂有很大关系。增塑剂自身的耐

13、老化性能及其分解产物对塑化物的耐老化性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的增塑剂,耐老化性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具有直链烷基的增塑剂比较稳定,烷基支链多的增塑剂耐热性相对差一些。环氧系列增塑剂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兼具有稳定剂的作用。,(8)耐久性,耐久性是指由于增塑剂的挥发、抽出和迁移等的损失而引起塑料的老化。一般规律,耐挥发性方面,增塑剂的分子量小、与PVC树脂相容性越好、外界温度高等因素会使挥发性增加;相反,当增塑剂分子内具有体积较大的基团,由于扩散阻力,因而挥发性小。耐抽出方面,分子量大的耐油抽出性好;含苯基、酯基多的极性增塑剂耐油抽出性好;耐水抽出性正好相反。耐迁移方面,增塑剂容易向相容性好的高聚物迁移

14、。,(8)电绝缘性,极性低的增塑剂电绝缘性差,因为它允许聚合物链上的偶极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而增加电导率,降低绝缘性;例如癸二酸酯类增塑剂分子内支链较多、塑化效果较差的增塑剂,电绝缘性较好。增塑剂不纯,可使绝缘性降低。,(9)阻燃性,目前广泛使用的阻燃剂有氯化石蜡、氯化脂肪酸酯和磷酸酯类。氯化石蜡阻燃效果差,但价格便宜磷酸酯类和溴代脂肪酸酯类增塑剂阻燃效果好使用含卤阻燃增塑剂时一般加入少量三氧化二磷以增大阻燃效果,(10)尽可能无色、无嗅、无味、无毒,一般增塑剂或多或少的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各类增塑剂的毒性也不相同,毒性较强的有磷酸配类和含卤化合物。在磷酸酯类中,磷酸三甲酚酯毒性最强。氯化芳烃的

15、毒性比氯化脂肪烃强。其余增塑剂毒性较小,其中柠檬酸酯类增塑剂是众所周知的无毒增塑剂。而分子量较小,水溶性较大的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稍大些。,(11)耐霉菌性,PVC及其他高分子材料对微生物的破坏作用都有较强的抵抗性,但是在塑化物中,增塑剂却往往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源,易造成霉菌尤其是丝状菌的侵害。长链脂肪酸酯类最易受到侵害,脂肪族二元酸酯,环氧化大豆油也易受到侵害。邻苯二甲酸酯和磷酸酯类有强的抗菌性。,(12)良好的耐化学药品和耐污染性(13)价格低廉,表 常用增塑剂对软质PVC性能的影响,2 增塑机理2.1 增塑剂的塑化作用机理,增塑剂的作用机理是增塑剂分子插入到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

16、链间的引力。结果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从而使聚合物的塑性增加。,总的说来加入增塑剂后具有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增塑剂在高温下与PVC等聚合物材料混合后,增塑剂分子交插在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并通过极性部分与聚合物分子互相吸引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在体系的温度降低后,增塑剂能同样均一稳定地保留在聚合物分子链之间而它的较长的非极性部分在聚合物分子链间起着隔离、屏蔽和偶合等作用,从而减弱了聚合物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使聚合物变软,即发挥了增塑作用。,隔离作用是指增塑剂介于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屏蔽作用是指增塑剂非极性部分遮蔽聚合物的极性基,使相邻分子链或相邻

17、链段上的极性基团难以互相发生偶极作用;偶合作用是指增塑剂的极性基团与聚合物分子的极性基团偶合,破坏了聚合物分子中极性基因间的作用,从而削弱了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以上机理仅基于增塑剂与聚合物完全混溶的系统,在实际中采用与聚合物不混溶或混溶性很小的物质仍然表现出显著的增塑作用,特别是表现在低于初始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在相同应力下,增塑体系比初始聚合物形变有大幅度的增加;或者,在同样的温度下,熔体的黏度显著下降。上述效应的产生一般是由于组分之间在超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称为结构增塑作用。,2.1 对抗塑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聚合物的分子间力聚合物的结晶度,2.3 增塑剂的结构与增塑性能的关系(1)增塑剂与

18、聚合物化学结构的类似性,PVC的分子链是有极性的,所以从目前所使用的增塑剂的结构来看,它们的分子也都是由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组成的,而且极性部分绝大多数是酯型结构。从分子类型来看,对于PVC,芳香族化合物的相容性较好,但耐寒性差;脂肪族化合物相容性较差,但耐寒性好;而脂环化合物的性能居于两者之间。(见书上例子),(2)极性部分酯型结构,绝大部分增塑剂都含有1-3个酯基,随着酯数目的增多,一般相容性、透明性都更好。在仅有一个酯基时,ACO2B结构和相反的BCO2A结构在增塑性能上一般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在具有多个酯基时,酯基的相对位置对增塑剂的性能是有影响的。例如在具有长链烷基的直链状增塑剂中,如

19、果两个酯基靠近则会使相容性降低。,酯类广泛地用作增塑剂是因为它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同时具有适度的极性,不仅和聚合物的相容性良好,而且能满足对增塑剂的其他物理性质的要求。除了酯基以外,极性部分还可以是环氧基、酮基、醚键、酰胺基、氰基以及氯等。环氧基有优良的耐热性,酮基相容性较好;醚键对相容性也稍有改善,但耐水性和耐热性差。,(3)非极性部分链结构,邻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由等一般配类增塑剂,随着直链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耐寒性和耐挥发性提高;但相容性、塑化效率等相应降低。另一方面,碳原子数相同的支链烷基与直链烷基相比其塑化效率、耐寒性、耐老化性和耐挥发性均较差。同时随着支链的增加这种倾向变得更为明显

20、。,(4)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的比例(ApPo),(ApPo)值是增塑剂分子中非极性的脂肪碳原子数(Ap)和极性基如酯基的个数(Po)的比值。从表中看出ApAo值对增塑剂性能影响很大。,(5)分子量,分子量较大的增塑剂耐久性较好,但塑化效率低,加工性差。分子量较低的增塑剂相容性、加工性、塑化效率等较好,但耐久性较差。增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应在250以上,因此,300-500似乎成了一般增塑剂的标准。,对PVC而言,一个性能良好的增塑剂其分子结构应该为:相对分子质量在300-500左右;具有2-3个极性强的极性基因;非极性部分和极性部分保持一定的比例:分子形状成直链形、少分支。,2.3 增塑剂

21、的种类,邻苯二甲酸酯类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环氧化合物聚酯增塑剂含氯化合物其他类别的增塑剂,1 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酯类是最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品种多,产量大,目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生产量约占增塑剂总产量的80左右。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比较全面的性能,一般均作为主增塑剂使用。一般是C1-C13的烷基(也可以是环烷基、苯基等)的酯。其中最常用的有DOP、DIOP、DIDP和DBP等,而以DOP使用最广,产量也最大。,合成方法,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合成方法 原料:邻苯二甲酐与2-乙基己醇 注意反应条件采用-烯烃进行反应采用卤代物与羧酸进行反应,(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我国约占增塑剂

22、总量的45,无色液体,密度为0.986(20时),沸点:387,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与许多高聚物相容,光热稳定性好电性能良好,挥发性小,低温柔软性好,抽出性低。能符合大多数通用塑料的要求。DOP的急毒性很低,没发现致癌作用,但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机体和造成环境污染,其原因是迁移和挥发造成的。,常见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十三酯,DTDP,2 脂肪族二元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系由413碳的二元酸与411碳的烷醇或环烷醇酯化而来的,常用的增塑剂主要有己二酸酯、壬二酸酯和癸二酸酯等,

23、如DOA、DOZ、DOS。虽然它们与PVC的相容性较差,但具有优良的低温性能,一般均作为耐寒增塑剂使用。DOS的耐寒性最好,但价格比较昂贵。合成方法,3 磷酸酯,磷酸酯的通式:这里只R1、R2、R3分别可以是烷基、卤代烷基和芳基,可相同,可不相同。合成方法,分类磷酸三烷基酯磷酸三芳基酯磷酸烷基芳基酯含氯磷酸酯,磷酸酯与聚氯乙烯、纤维素、聚乙烯、聚苯乙烯等多种树脂和合成橡胶有良好的相容性。磷酸酯类增塑剂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阻燃性和抗菌性。芳香族磷酸酯(如TCP)的低温性能很差;脂肪族磷酸酯的许多性能均和芳香族磷酸酯相似,但低温性能却有很大改善。所有磷酸酯增塑剂都有阻燃作用,磷酸三苯酯与磷酸三甲苯酯常

24、作阻燃剂使用,而卤代磷酸酯几乎全作阻燃剂使用。,4 环氧化合物,环氧增塑剂主要包括环氧脂肪酸甘油酯、环氧脂肪酸单酯和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酯等。主要用在PVC中以改善制品对热和光的稳定性。当与金属稳定剂并用时能长期发挥热稳定和光稳定的协同效果。合成方法,5 聚酯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一般是由二元酸与二元醇缩聚制得的,有时为了通过封闭端基进行改性也加入少量的一元酸或一元醇。聚酯增塑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00-6000。分子量对聚酯增塑剂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最大特点是耐久性突出,有永久型增塑剂之称。制备聚酯常用的二元酸有乙二酸、癸二酸、苯二甲酸等,常用的二元醇有1,3丙二醇、1,3或1,4

25、丁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和一缩二丙二醇等,月桂酸、辛酸、丁醇、2乙基己醇等常用来封闭端基。,6 含氯化合物,含卤增塑剂主要包括氯化石蜡、氯化多苯和含氯与含溴脂肪酸酯类。它们与PVC树脂的相容性较差,一般热稳定性不好,但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常用在电线、电缆配方中作为辅助增塑剂。另一方面,因为含卤而具有阻燃性。,(1)氯化石蜡 氯化石蜡原料易得、价廉、电性能好、与PVC相容且具有阻燃性,但氯化石蜡耐寒性、热稳定性和耐候性差。当氯含量低于40时相容性很差,随着氯含量的增加相容性也相应提高,但氯含量过高时产品的黏度太大,结果会严重影响塑化作用。作为PVC树脂的增塑剂,氯化石蜡的氯含量以50为宜,

26、此时与树脂的相容性、塑化效率和加工性等均较好。,(2)含氯脂肪酸酯 氯化脂肪酸酯由于分子含有一个酯基,所以相容性较氯化石蜡好些,随着氯含量的增加,难燃性、电绝缘性都变得更优良,但耐寒性却明显降低。氯化脂肪酸酯中代表性的品种是五氯硬脂酸甲酯。,7 其他类别的增塑剂,(1)苯多酸酯 苯多酸酯挥发性低、耐抽出性好、耐迁移性好,具有类似聚酯增塑剂的优点;同时苯多酸酯的相容性、加工性、低温性等又类似于单体型的邻苯二甲酸酯。所以它们兼具有单体型增塑剂和聚合型增塑剂两者的优点,作为耐热、耐久性增塑剂有广泛的用途。苯多酸酯增塑剂的主要品种有偏苯三甲酸酯和均苯四甲酸酯。如1,2,4偏苯三甲酸三异辛酯和1,2,4

27、,5均苯四甲酸四-(2-乙基)乙酯等。,(2)烷基磺酸酯 烷基磺酸苯酯系以平均碳原子数为15的重液体石蜡为原料,经氯磺酰化后再与苯酚酯化制得,如果使用甲酚代替苯酚,则得到烷基磺酸甲苯酯。烷基磺酸苯酯是PVC的一种性能良好的增塑剂,可以部分代替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主增塑剂使用。,(3)多元醇酯类 多元醇酯主要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甘油、季戊四醇的低级脂肪酸酯和苯甲酸酯。乙二酯、丙二酯、一缩二乙二酯的低级脂肪酸酯类有优良的耐寒性,常作为极性和非极性橡胶的主增塑剂使用,能得到和癸二酸二丁酯(DBS)同样的耐寒效果。,2.4 增塑剂的应用,从性能和技术经济的角度选用增塑剂增塑剂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28、(1)在聚氯乙烯(PVC)制品中的应用(2)在橡胶制品生产中的应用(3)其他应用,试回答以下问题?,如何从性能和技术经济的角度选用增塑剂?举例说明,DOP与其他增塑剂的相互配合对产品性能的改善作用?当以DOP为主增塑剂,其他增塑剂作为辅助增塑剂时应注意的问题?增塑剂用量对PVC制品性能有何影响?什么是橡胶制品的塑炼和混炼?什么是塑解剂和软化剂?简述其作用机理?,2.5 邻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一、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工业生产方法是醇和苯酐经酯化反应合成,反应式如下:副反应如下:,酯化反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可逆反应:,当达到平衡时:,考虑提高反应转化率(产率)的方法?,酯化反应过程,

29、生成单酯,反应速度很快。单酯生成双酯,速度缓慢。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二、生产过程的工艺特点,酯化反应器,中和,水洗,脱醇,除嗅,活性炭脱色,压滤,醇精馏,高真空蒸馏,产品,高沸物,进水,出水,碱水,苯酐,催化剂,醇,烯烃、水,碱水,1 关于反应器的选择,关键在于选用反应器的操作形式,即间歇操作或连续操作。间歇反应器-反应器各部分组成和温度稳定,物料停留时间一样,物料一次流出,优点是操作流程和控制简单,适合液相反应且生产量不大场合。连续操作反应器,包括管式反应器,搅拌釜反应器,串联多釜,分级塔式反应器比较各种反应器的优缺点?,2 中和过程控制,反应结束时,反应混合物呈酸性,必须用碱加以中和,常

30、用碱液为3%-4%碳酸钠中和过程副反应,控制中和温度在85以下中和时,可能会发生乳化反应,可采用加热静置或加盐来破乳,中和法一般采用连续过程,属放热反应,3 水洗过程,中和后一般采用水洗以除去粗酯中的碱液、钠盐等杂质,一般情况下,水洗两次反应液称中性,若不采用催化剂或采用非酸催化剂,可以免除中和和水洗过程。,4 醇的分离回收,通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把醇与酯分离,脱醇采用过热蒸汽法。,5 精制,采用真空蒸馏,优点是温度低,保持反应物的热稳定性,因而产品质量高。,6 三废处理,工业废水主要来源: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含有单酯钠盐等杂质的废碱液;洗涤粗酯用的水;脱醇时冷凝水;整理办法?,3 间歇法生产D

31、OP工艺过程,苯酐与2-乙基己醇以1:2(质量)的比例在0.25%-0.3%硫酸的催化剂作用下,于150左右进行减压酯化,系统压力维持在79kPa,酯化时间为2-3h,酯化时加入总物料量0.1%-0.3%的活性炭,反应混合物用5%纯碱液中和,再经80-85热水洗涤,分离后的粗酯在130-140与减压下进行脱醇,知道闪点190 以上为止,脱醇后再以直接蒸馏脱出低沸物,最后经压滤而得成品。,4 连续法生产DOP工艺流程,苯酐与2-乙基己醇以1:6(质量)的比例在120 以下进入反应器,进行单酯化进一步双酯话,在120-150,压力不超过7.9kPa的条件下,经硫酸催化进行连续酯化,粗酯液先用总体积1/5的50 水水洗,然后以2%-3%纯碱于60-70 下连续中和,中和后以1:1(体积)70-80 水洗涤,经水洗后的粗酯加0.1%活性炭,在压力约3.9kPa,预热温度150 的条件下脱醇,最后在100-120 下压滤而得制品。,本章小结,增塑剂的定义增塑剂的分类增塑剂选择的条件增塑机理增塑剂结构与增速性能的关系增塑剂的种类增塑剂的应用邻苯二甲酸酯的生产工艺,作业,1.简述增塑剂的增塑机理及增塑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简述主要几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性能特征?3.任选一种增塑剂,简述它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