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433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ppt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 古诗词鉴赏第2节 鉴赏古代诗词形象,形象,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吟咏的物象,景物形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如日月风云、山光水色、楼台城郭等,什么是诗词中的的形象?,诗词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诗歌中人物形象有三种一是诗歌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二是诗歌中诗人摄取的历史人物形象等: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少年英雄周瑜。,三是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的形

2、象如登高中“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李白形象等。,蔑视权贵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报效国家的将领形象,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词语 1、蔑视权贵、傲岸不羁、豪放洒脱、乐观豁达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感时伤世3、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归隐田园、情趣高雅、热爱自然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渴望建功立业5、奋勇杀敌、反对征伐、保家卫国,鉴赏方法及步骤,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写了谁?2.怎么写的?3.有何意义?,侧面衬托:美人衬托英雄少年得志、风流倜傥。环境映衬(烘托):开阔雄浑、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来映衬英雄形象。,正面描写:雄姿英发神态,写其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肖像,写其儒雅从容 谈笑神态,写其镇定自若,(注:正面描写:包括外貌、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周瑜,写景,小乔,苏轼,怀人伤己,映衬,衬托,对比,作者通过怀想古人和自己形成对比,流露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之情,表达自己渴

4、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二)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1)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形象概括:形象特点+身份,(2)人物形象刻画:怎么写的?(手法),(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环境映衬),(3)人物形象塑造:有何意义?即:塑造该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1)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2)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试加以分析。,常见设问方式,答题方法,形象特点+分析,点特点析例句明作用,总体概括+分析,研习考题 智取高分,微题组P120 第1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

5、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这首诗加以分析。行为洒脱。“三日醉”和“爱把山瓢”,写出了他爱喝酒,可见其他行为洒脱。情趣高雅。酒醒后“亭角寻诗”“推户寻诗”等动作,从白天寻到夜晚,表现了他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悠然自在。忧愁时喝酒大醉,酒醒了外出寻诗,可见其很自在。,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注释:纶巾鹤氅:

6、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情趣高雅(平淡闲适)。颔联描写了诗人虽客居他乡,但在吟诗作赋赏花听雨中安闲度日,可见其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重情重义)。颈联、尾联写他在杏花春雨时节荡舟去寻仿“多病”“固穷”的老友,突出他珍视友情;潇洒俊逸。尾联刻画了诗人乘舟在春风中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潇洒形象。,试手典例 实战强能,微题组P121 这样设计 第1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秋登越王台康有为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7、!注释:杜甫 江汉诗:“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天问:天问是战国时期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通篇是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内容奇绝。,“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蛇龙最可哀”:诗歌一落笔就展示了一个迎风独立、目视远方、忧时伤世的青年志士形象。“立马”是以马来写人,并非真正将马带到越王台上,主要是为了突出一种气概。“混混蛇龙”,指龙蛇混杂,比喻圣人和凡人混合在一起,诗人哀叹民生危艰、国运困顿之时英雄却被埋没于草莽之中不得出头。诗人独立高台,想到的是汉初尚有南粤王赵佗于南越主事,而今天则是蛇龙蛰伏没有突出的圣贤振臂一呼出来拯救国难,故产生无比的哀痛。,“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8、:此联反思历史。中华历史本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进步史,但自明代以来尤其是到了康有为所处的光绪时代,历史充满着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从何说起”寄托着诗人对历史无比的愤懑与深切的责问。“三千劫”用的是佛教用语,指中华民族到鸦片战争时所受的屈辱的灾难,就仿佛经历了三千次的浩劫而令人痛心疾首。诗人从眼前之景反思历史,为民族前途国家命运而忧伤。,“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诗人自比为杜甫、屈原,把心事向天发问。看着祖国大好河山即将被跨海而来的西方列强践踏,世人竟然还痴迷不悟,高枕酣睡。此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时代敏感性和忧患意识。,“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诗人居高临下,慨然而立,一种慷

9、慨激越的情怀喷涌而出,向天发问难道我堂堂中华就没有力挽狂澜、拯救中华的雄才了吗?,(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秋风”渲染气氛,“混混蛇龙”比喻君子与小人混杂,“最可哀”表达作者的政治情怀。B.颔联运用典故,写得很含蓄,像是说史谈经,实则针对现实,通过反思民族灾难沉重的历史,展现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C.颈联实写祖国壮阔山河,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腐儒”是作者的自谦之词,“呼天问”意指向天发问,诉说内心的无限感慨。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方之外,借自然景象表现作者的气概,反问的语气强化了作者的感情。E.全诗游览名胜古迹之作,

10、而诗的内容却没有写景记游,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慨,这种写法别具风味。,C E,(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提示: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语言组织的规范,即先总括形象,再具体分析,最后明确思想感情。诗歌刻画了一个忧时伤世、慷慨激愤、志向远大的爱国青年志士的形象。前三联抒情主人公在萧瑟的秋风中立马站在越王台上,感慨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把心事向天呼喊,表现了他忧国伤世、不可遏制的激愤之情;尾联写他登高望远,睥睨天下,展现出想要报效国家、力挽狂澜的远大抱负和慷慨情绪。,如何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1.整体把握,确定人物的身份。2.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等。,正面,侧面,3.人物所处环境(所用特殊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柏等)或他人等从侧面衬托人物。4.知人论世、背景、题目、注解。,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