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463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它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流域。这个转变由开始到最终完成,其过程如何?原因何在?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思考。,南京秦淮河今貌,秦淮河是东晋、南朝建康对外的交通要道。由苏、杭供应建康的粮食都由此运送。秦淮河区域的繁荣,是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有力见证。,经济区域形成是由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气候、资源等)和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等)两大因素决定的,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域。,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

2、及各自的特点,(1)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史记货殖列传,山东,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汉朝画像石开采井盐图,山东,汉代渔猎、农耕画像砖,山东,山西,关中平原,关中郑国渠,山西,汉代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山西,代田法的运作,山西,成都平原,山西,都江堰(四川成都),山西,塞外,塞外天寒雪景,塞外草原上的羊群,塞外,塞外草原上的马群,塞外,塞内的农耕区,塞外,江南越族人的生活,百越族船纹图,返

3、回,返 回,(2)特点:,山东、山西:地处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由于开发早、自然环境优越,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江南:地形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且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落后,与北方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很大。龙门碣石以北:指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区域,特点,原因,地位,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农业区,开发起步晚的农业区,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宋以前全国的经济重心,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实力有限,(

4、2)特点:,地域范围,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地。,关中、河西、巴蜀。,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龙门碣石以北的塞内、塞外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较为普遍。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原因,2、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两晋时期的人口迁移,2、唐朝末年的人口迁移,3、两宋之际,古人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一曰天,二曰官,三曰军,四曰钱,五曰

5、愚。”天指天灾,官指政府的徭役,军指供给军队的物资,钱指高利贷,愚指的是经营不善。,次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影响,原因,两晋之际,中唐,两宋之际,永嘉之乱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安史之乱的爆发,靖康之乱,促进了江南开发,到南朝时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促进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南北经济相差无几,南宋时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给南方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匈 奴,鲜 卑,鲜 卑,羌,氐,羯,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的乱事。,中

6、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从公元316年到439年的120多年中,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西晋以来北方向江南移民路线示意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公元4世纪南北方的城市人口变动,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永嘉行唐张籍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

7、次高潮,755-762安史之乱示意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靖康之乱,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南宋初年人口南迁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南北方人口变化,返 回,返 回,请思考:,古代的人口迁移和今天的人口迁移有什么区别?,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战争动乱,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迫使的;而现代人口的南迁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力流向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5

8、、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3、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范祖禹传“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民间谚语,这两则材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

9、到重点开发。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3、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

10、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元明清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南方环境的影响。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

11、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5、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启示,学思之窗,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的,战乱导致大量的流民南下;现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建设

12、。(2)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小结:,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

13、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本文来自风云网 4.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SOLO分类评价法,例题:下列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

14、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1.前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不知道是根据什么得出这种判断的。如:答(1):分封制是不对的。答(2):郡县制要比分封制好得多。,2.单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只看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面,学生只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得出绝对的结论。答(1):实行分封制是对的,因为夏、商、周和汉朝实行分封制,国家的寿命都很长。答

15、(2):实行郡县制是对的,因为秦朝以后大多数朝代都实行郡县制。,3.多点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答(1):夏、商、周和汉朝实行了分封制,国家较长久,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国家较强大。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有些朝代实行了分封制,有些朝代则实行了郡县制。,4.关联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不但能够联系起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如:答:分封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前实行的,而郡县制主要是在秦代之后实行的,汉代以后,某些朝代虽然也在局部地区实行过分封制,但总体上还是以郡县制为主体。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这是一种历史

16、的进步。,5.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这种回答能够把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论认识层次,能够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规律。如:答(1):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从材料中我们注意到,在秦朝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而秦代以后,中央主要是通过郡县制来实施对地方的管理。不同的朝代实行不同的制度,这是由该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秦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广阔的领土实施直接的管理,因此就采取了分封的形式。秦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对地方实施直接管理。答(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差异的实质在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央过分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而地方过分地分权,短期内对地方的发展有好处,但往往会产生分裂势力。因此,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过分地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