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047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部分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4-6章),1.封建文教政策的探索和确立过程,特别要掌握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及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2.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体制构建和有关制度措施,掌握其中的重要举措,如太学和各种专门学校等。,3.了解选士制度产生和发展演变的线索,特别要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对教育的作用。4.了解、掌握这个时期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点,如董仲舒有关奠定封建教育政策和目的的观点,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观点,韩愈的师道观点等。,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探索、确立时期。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独尊儒术”的作用及影响、汉代的官学与私学、董仲舒和王充的教育思

2、想。,第一节秦朝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秦始皇,一、统一文字书同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文字的改革。李斯以秦国字形为基础,吸收六国字形,总结出一种新的字体小篆,并将小篆作为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这是秦王朝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做出的一大贡献。,秦朝小篆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的字体,成为书史转变的关键。,改革文字后,丞相李斯的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学篇,都是用法定的小篆字体

3、编写的字书。,我国汉字的演化经历了刻画文字甲骨文大篆(籀文)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古文、蝌蚪文)小篆(秦篆)隶书楷书这样几个阶段。,二、严禁私学,突出表现就是焚书坑儒。以“焚书坑儒”为开端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导致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宣告结束。,“焚书坑儒”使中国文化遭到了一次空前的浩劫。,三、吏师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所谓“以法为教”,实际上是以法代教。“以吏为师”,实际上是取消了学校教育制度。,大戴礼记礼察:“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四、“行同伦”,行同伦是指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遵从统一的道德与规范,以达到“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何谓“黔首”?,行同伦的最早出自礼记中庸第二十

4、八章:“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道路、文字、思想一致),就成为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实行全国大一统,将“异”化为“同”的三种措施。,第二节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一、各家并存,推崇“黄老之学”的汉初文教政策“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黄是指黄帝,老是指老子,其基本体系是由稷下学者首先建立的。,黄老学说:道家以重生不重死,讲求无为而治的思想而让大乱之后的汉朝得以休养生息。,汉初为什么要弃法家思想,而推行“黄老之学”?汉武帝为什么要弃“黄老之学”而尊儒?儒家与“黄老之学”、法家思想有何不同?,儒家认为法家用“强”,太过;黄老用“弱”,不及。“过犹不及”,都不能正确处理

5、社会矛盾,不能正确解决社会危机。儒家主张用“中”来调节,主张用“礼”来调节与人民的关系。,法家、黄老、儒家在秦汉时期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新儒学有何特点?新儒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大一统”;二是强调了“天”的绝对权威。,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雄心勃勃,年轻有为的中国古代帝王汉武帝,金屋藏娇,金屋藏娇,陈阿娇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的女儿。这位阿娇,史书上称为陈皇后,后来被汉武帝冷落,在后宫幽哀地独居。“金屋藏娇”这一成语,就与她有关。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汉武故事:“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

6、,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后来,因为汉武帝阿娇故事,“金屋”成为富贵和情爱的象征。其实,对于后宫女子来说,“金屋”所深藏的,往往是情感的悲剧。“内庭”人们迷信的“金屋宠”,有多少可以实现?又有多少可以长久?,李白妾薄命写道:“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对于阿娇的命运,有生动的描述。同时也揭示了富贵和情感的复杂关系,蕴涵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据说阿娇住到长门宫之后,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文章作得好,于是送上黄

7、金百斤,请他写一篇解愁之辞。相如为她作长门赋,汉武帝读了心生伤感,于是又得亲幸。但是君王情感的变化,已经覆水难收。从“金屋”到“长门”,一个女人以帝王专爱为惟一寄托的情感旅程,真的是太短暂了。,(一)设五经博士独尊儒术的集中体现(二)开设太学,建立博士弟子制标志汉代太学制度的建立,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使各地的经生鸿儒不仅受到了王侯和郡守的尊敬,也受到了朝廷的礼遇。,(三)察举制的完全确立以儒术取士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一般是每年由州郡长官按规定的名额、标准向朝廷推荐人才;另一类为特科,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四)视学制度,三、“独尊儒术”

8、国策的历史必然性及对教育的影响,1.“独尊儒术”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基础。第一,以血缘宗法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和手工业小生产方式,是儒家赖以滋生的最广阔的社会基础。第二,儒学适应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第三,儒学自身的广博和兼容性,保证了其拥有充分的实用功能,并维持其活力长久不衰。第四,儒学对教育的重视,认定教育可以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高扬。,“独尊儒术”对汉代教育的影响: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重教兴学成为汉以后历代的一项基本国策。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汉代流传谚语“遗子黄

9、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王充也曾感叹说:“儒者学,学,儒也。”三是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巩固了统一大国的局面。,独尊儒术的弊端在于:后儒思想僵化,搞教条主义,或者片面强调仁爱,不重视国防建设而遭外来侵略,宋代国势软弱就反映了这种弊端。,第三节 汉朝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经学教育的特点,一、学校教育的发展(一)太学1.太学的设置与发展2.太学的教师和学生汉代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经教授。此外,还提供咨询,参与议政,或派遣巡访地方,这是旧时博士官制的延续。,太学的学生称“博士弟子”或简称“弟子”,东汉时称“诸生”或“太学生”。太学生的来源,一是由太常直接选送,只要年满

10、18岁,相貌举止端正。这些由京都直接挑选入学的称为“正式生”。二是由地方当局选送,则有学习态度、品德表现等具体标准的要求,称为“特别生”。,3.太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以自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和相互论辩。博士有时也在大讲堂授课,称“大都授”。4.太学生的考试及太学生的出路太学建立之初,汉武帝规定用“设科射策”的方法每年考试一次,称为“岁试”。通过者委以官职,此谓“学选”。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考试的办法谓之策试,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5.太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一,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第二,御定统一的教材。第三,传经必须遵守“师法”和“家法”。第四,建立了定期的考试制度。第五,“学而优

11、则仕”制度化。,(二)鸿都门学和宫邸学专门为皇室宗亲子弟开设的宫邸学和为文学、艺术见长者设立的鸿都门学。汉明帝还办过四姓小侯学,“四姓”包括外戚樊、郭、阴、马四家的子弟。这种学校是贵族教育的体现。,(三)地方官学汉代地方官学始创于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中选派聪慧者十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可谓最早的委托培养措施。(四)私学汉代为何私学发达?,1.书馆又称为“蒙学”,即童蒙学习的地方;“蒙学”学习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并且有了比较适用的教材。初级程度的蒙学还有“乡塾”。“乡塾”的教师称“塾师”或“孝经师”,主要教学孝经、论语。,2.经馆汉代的“经馆”又称“精舍”、

12、“精庐”,多属于专经研习阶段的私学,这类私学,有的设在经师家里,也有经师带领弟子在外传授的。此类私学的教学水平往往不亚于太学。,第五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著述董仲舒的著作大部分都散失了,流传下来的很少,其中以春秋繁露和保存在汉书.董仲舒传中的对贤良策影响最大。,二、对贤良策和三大文教政策,(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三)重选举以选用贤才,三、论人性和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万民为善靠教育,在人性论问题上,董仲舒调和孟荀的“性善”论和“性恶”论,认为人性是“天”创造人类时所赋予的一种先验的素质,具有“善”与“恶”两种可能性。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

13、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他还提出“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而“中民之性”,也就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四、论道德教育,“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常”是道德观念,是相对抽象化、理想化的;“三纲”则是道德的基本准则,是高度具体的、必须遵从的。,

14、五、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董仲舒以儒家经学,尤其是以他所神学化的经学为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主要有:1.强勉专一努力有恒,专心专精“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2.“圣化”之功施教艺术,出神入化“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3.内视反听内省体察,体会天意“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道莫明于省身之天”,“内视反听,故独明圣者知其本心”。,4.多连博贯融会贯通,由博反约“今春秋之为学

15、也,道往而明来者也故为春秋者,得一端而多连之,见一空而博贯之,则天下尽矣”,“太节则知暗,太博则业厌”,应重在掌握儒家的一贯之道。此外,还有专心致志、精思要旨等。,第六节王充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思想特征1.“天道自然”,“万物自生、万物一元”。2.人死神灭,今胜于古。,王充学习图,二、论人性和教育的作用,王充把人性分为三种:一是有生来就善的人,是中人以上的人;二是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三是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王充肯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一方面论证了人性可以改变,善的可以变得更善,恶的也可以变善,说明了教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又以许多具体的事实说明了教育的实际功

16、效,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教育和环境在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1.自然可变,人性亦可变。2.施予教育,人性亦可变。3.环境可变,人性亦可变。,三、培养“文人”和“鸿儒”的教育目标,王充将当时的知识分子分为五个层次:一是文吏,受过识字教育,如果不入仕,和一般的俗人没有区别,因而对这种人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二是“儒生”,能掌握一门专业(一经),从事教学而已,知识面极其狭窄,既没有“尽才”,又不能“成德”。这种人虽不坏,但不能令人满意。三是“通人”,能博览古今,知识渊博,但不能将所学运用于实际,缺乏理论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局限;,四是“文人”,文才尚佳,善于写一般的奏章公文,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

17、力,能对政治加以评论和提出自己的建议,能称为称职的行政人才;五是“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有自己的见解,是不可多得的理论学术人才。四、“博通百家”的教育内容,五、论学习,(一)知识来源“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反对“生知”,主张“学知”。(二)教学过程“见闻为”与“开心意”所谓“见闻为”,就是教学中首先要依靠耳闻、目见、口问、手做,去直接接触客观事物。所谓“开心意”,就是要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三)教学效果“效验”王充说:“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强调以实际效果来检验知识的真伪。(四)师生关系“问难”与“距师”,思考题,1.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措施。2.汉武帝“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实施及其影响。3.试述汉代官学的学制系统及汉代太学的基本特点。4.试述董仲舒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5.董仲舒提出了哪些道德教育和教学原则方法?6.简论王充关于教学方面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