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566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约9年前公元前世纪),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古乐器第三节 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第四节 古歌与古乐舞第五节 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第一节概 述,一、远古、夏、商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与印度、埃及、巴比伦等国同属世界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大约经历了170万年的历史。,第二节、古乐器,(一)吹奏乐器 骨笛 骨哨 埙(三)舞蹈图形 彩陶盆,(二)打击乐器 鼓 磬 钟,考古发现的中国最古老乐器贾湖骨笛 返回,一、贾湖骨笛,1、发掘时间: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自1983年至1987年进行了6次发掘,到2001年进行第7次发掘

2、。2、发掘地点: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的新石器遗址。3、出土乐器:随葬的20多支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4、骨笛的外形和材质 这些骨笛形制统一,大多用鹤类的肢骨制做而成。长度约20厘米左右,直径约1厘米。开管乐器,上有四至七个音孔,可吹奏完整的七声音阶。,5、细节之处:骨笛有的音孔旁边遗留着钻孔前刻划的等分标记;有个别音孔旁边还另钻一小孔,应是调整音高用的。,6、贾湖骨笛的分期:经研究发现,贾湖骨笛分早、中、晚三个历史时期和三种类型:早期:距今9000至8600年上下,出土了2支,上开五孔、六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距今8600至8200年上下,出土了14支,

3、除2只残损外,其余均为七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其中20和21号骨笛是目前所见历史上最早的雌雄笛,制作工艺精细,试奏音准较好,音色清润。,晚期:距今8200至7800年上下,出土7支,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和七声以外的一些变化音。,7、贾湖骨笛出土的意义:(1)贾湖骨笛的出土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据可考的历史提早到了八九千年之前。目前,世界上出土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是德国的万年骨笛,距今3万5千年,属旧石器时代乐器。,(2)我们的祖先起码在八九千年前就有了制作乐器的经验,对音准有一定要求,对音高与管长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3)中国早就有七声音阶的概念,后来以五声为主,是一种历史的、审美的选择。

4、返回,二、骨哨,1、发掘地点: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160余件,距今约7000年历史。2、形制:它们大多是二音孔或三音孔的。以禽类肢骨制成,两端开口。,3、音色:它们发音都很高,音列结构不规整,音色尖利,吹奏吃力。4、用途:它们不是纯粹的乐器,而首先应是诱扑禽兽的一种辅助狩猎工具,或兼作信号工具。,(三)埙:原始社会出现的吹奏乐器,以陶土烧制而成,有卵形、梨形、鱼形等各种形状,多为一音孔和二音孔。,、出土乐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陶埙,是我国目前所知出土年代最早的埙,只有一个吹孔。(图片)()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陶埙,距今年。开闭一个按音孔,可以发出小三度的两个音。(图片)()山西万泉县荆村出

5、土的三件陶埙,属新石器时代遗物。(图片),()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了20多个圆鱼形三音孔彩色陶埙,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夏代遗物。(图片)()河南殷墟侯家庄号墓骨制埙。埙体前后都刻有兽面纹,制作精美,成橄榄形,5个按音孔。(图片)(6)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号殷墓陶埙,成平底卵形,一大一小,各开5个按音孔,可发八个连续半音。(图片)返回,返回,返回,商代骨埙,返回,打击乐器,一、鼓 鼓是原始乐器中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有土鼓、木鼓、铜鼓等。实物:山西陶寺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鼍鼓 甘肃永登出土的土鼓 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陶寺鼍鼓,土 鼓,双鸟饕餮纹铜鼓 返回,二、磬,磬的来源:某种石质片状的劳动工

6、具,如石铲之类。作为乐器的原因:在生产实践中,石质工具撞击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可以为乐舞伴奏,便出现了磬。,实 物:山西夏县东下冯石磬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 商代虎纹特磬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编磬,山西夏县东下冯石磬,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商代虎纹特磬,商代永启、夭余、永余三件套编磬 返回,三、钟,目前发现最早的钟为陶钟;钟的演奏方法:悬鸣、执鸣、植鸣。实物: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出土的陶钟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五件一组的编铙,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出土的陶钟,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五件一组的编铙 返回,(三)原始舞蹈图像彩陶盆,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5000余年的历史,它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古老的

7、原始舞蹈图像,属新石器时代遗物。,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5000余年的历史,1、发掘地点: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2、年代:距今5000年。3、质地:泥质红陶。4、图案:内壁以竖向弧线隔成三组舞蹈人,每组五人。舞者头上梳有短小的发辫,身穿带有尾饰的上衣,手拉手,双足踏地,舞姿优美,动作协调统一。结束,第三节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1、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结 论:原始人在与旱灾、水灾斗争的过程,把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使用,这也是音乐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原始音乐重要的社会功能。,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而产生的音乐孙家寨舞蹈纹彩盆吕氏春秋

8、音初篇记载的民歌起源传说,说明歌曲是由于表达感情的需要而产生的。,3、音乐在产生过程中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叫。如:古老的吹奏乐器骨笛和陶埙,其音高与鸟鸣非常相近。4、音乐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劳动号子,第三节古歌与古乐舞,1、古歌:与劳动生活紧密相连,多为狩猎、农牧、祭祀、爱情等题材。黄帝时期 弹歌 葛天氏之乐 八阕 伊耆(qi)氏之乐 蜡辞,弹(dan)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ou/ru)。吴越春秋 返回,2、古乐舞:黄帝云门 崇拜天神的乐舞;尧 咸池 崇天的乐舞;舜 韶 宗教性乐舞;夏 大夏 赞颂禹治水的功绩;商代大濩 歌颂商汤武功。,第五节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通过对贾湖骨笛和商代陶埙的测音,可以说明位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可能是五声、七声音阶形成和成熟最早的地方。,远古音乐特征,这一时期的音乐很简单,节奏是基本因素,歌、舞、乐三位一体。在制作乐器时已注意到音高及音色,出现了音阶的萌芽。打击乐器种类较多,占主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