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阴阳学说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587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阴阳学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三讲阴阳学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三讲阴阳学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三讲阴阳学说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三讲阴阳学说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阴阳学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阴阳学说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阴阳学说本节主要内容: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二、阴阳概念的形成 三、阴阳的特性 四、阴阳的关系 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质(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二、阴阳概念的形成,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温暖,太阳,明亮,上升,运动,兴奋,寒冷,晦暗,下降

2、,静止,抑制,阳古体为陽,阴古体为陰。西周时期的诗歌中已有“阴阳”一词的多处记载,如诗经大雅中就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的记叙。周易中的易卦由阴爻(-)和阳爻()组成。“-”表示阴;“”表示阳。阴爻和阳爻分别以符号的形式标示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上即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说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生成及其阴阳属性。,(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表,三、阴阳的特性1、阴阳的普遍性 普遍性是指阴阳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阐释宇宙间各种客观事物的形成、发展和相互关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3、”2、阴阳的关联性 相关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层次的。即这些事物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如上与下、天与地、冷与热等,而上与冷、敌与我,天与女即无法用阴阳划分。,3、阴阳的相对性 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及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4、可分性:即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太极图等。,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交感与互藏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和 合,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庸: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 礼

4、之用,和为贵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一)阴阳的对立制约1、概念: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彼此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相互排斥和相互约束的关系。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示例:水火,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阴阳,阴胜则阳病;阳阴,阳胜则阴病。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阴阳,阴虚则阳

5、亢(相对);阳阴,阳虚则阴盛(相对)。,(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1、概念:(1)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2)阴阳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会出现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的关系。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为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示例:天地寒热水火化育,(三)交感与互藏,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 相互发生作用。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 化的根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示例:雾 露 风 雨 虹互藏相互对立

6、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此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六微旨大论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示例:一日四时 水 火 天地,(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1、含义: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2、内容:(1)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2)阴阳协调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匀平状态。,阴阳消长的形式(2类4种),对立制约中的消长,此长彼消(以长为主),此消彼长(以长为主),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7、,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阳胜则阴病(如热邪袭人),阴胜则阳病(如寒邪袭人),阳不胜其阴(兴奋抑制嗜睡),阴不胜其阳(抑制兴奋失眠),互根互用中的消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阴消阳亦消,阳消阴亦消,阴长阳亦长,阳长阴亦长,阴损及阳、津亏导致气虚,阳损及阴、气虚导致血虚,补血养气法、阴中求阳法,补气生血法、阳中求阴法,(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1、含义: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1)转化的内在因素与条件:其内在依据是阴阳的互藏 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阴阳消长,阴阳转

8、化,量变,质变,(2)转化与消长的关系:,(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1.脏腑形体分阴阳:内外分阴阳(内脏与体表),上下分阴阳,功能特点分阴阳。2.经络系统分阴阳:阴经阳经,阴络阳络。,人体组织结构,心阳心阴 肾阴肾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躯壳(阳),内脏(阴),背(阳),胸腹(阴),腹(阴),胸(阳),六腑(阳),五脏(阴),

9、肝脾肾(阴),按部位划分,按功能划分,心肝(阳),肺脾肾(阴),心肺(阳),下半身(阴),上半身(阳),内侧面(阴),外侧面(阳),(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脏腑经络的功能,是由贮藏和运行于其中的精与气为基础的。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阴;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精与气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维持了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也是由精所化之气来推动和调控的。人体之气,以其不同的功能作用而分为阴气与阳气:阴气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正是由于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

10、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进程。,(三)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病邪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2、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阳邪侵犯人体,人体正气中的阴气奋而抗之;阴邪侵犯人体,正气中的阳气与之斗争。如此产生了邪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包括了阴阳互损)。,以阴阳的对立制约来阐释病机(1)阴阳偏胜: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阴病实热兼阴虚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阳病实寒兼阳虚证。(2)阴阳偏衰: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 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以阴阳的互根互用来阐释病机(3)阴阳互损:阴损及阳

11、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阴阳失调病理图,(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分析四诊资料 色泽分阴阳 气息分阴阳 动静喜恶分阴阳 脉象分阴阳 2、概括疾病证候 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1.指导养生 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养”。2.确定治疗原则、治疗方法(1)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 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2)依据阴阳理论确定的治法 热则寒之实热证(阳盛则热)实则泻之 寒则热之实寒证(阴盛则寒)阳病治阴 虚热证(阴虚则热)(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虚则补之 阴病治阳虚寒证(阳虚则寒)(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双补阴阳两虚,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寒、凉阴 温、热阳。五味:酸、苦、甘、辛、咸 辛味有发散之性,甘味能滋补与缓急,淡味有渗泄作用,酸味能收敛,苦味能降能坚,咸味能软坚和泻下。故将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升,浮阳 沉,降阴,复习思考题,1何谓阴阳?2阴阳的相对性包括哪些内容?3试述阴阳之间的关系。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有哪些应用?5试述阴阳学说在阐释病理方面的应用。6试述阴阳学说在指导治疗方面的应用。,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