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幼儿心理学课程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618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天上午(幼儿心理学课程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二天上午(幼儿心理学课程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二天上午(幼儿心理学课程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二天上午(幼儿心理学课程培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二天上午(幼儿心理学课程培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天上午(幼儿心理学课程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天上午(幼儿心理学课程培训)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讲 幼儿思维的发展,一、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分析】放学回家,推开门闻到了爱吃的红烧茄子的味道,我知道出差在外的妈妈回来了。1、爸爸不会做饭,更不会做红烧茄子2、妈妈就这几天回来3、妈妈知道我爱吃红烧茄子,分析(思考)活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间接性:是指思维对感官不能把握的,或不在面前的客观事物,借助一定媒介和经验反映事物。如:中医的“望、闻、问、切”1、探知历史2、知晓现在3、预测未来,概括性:是指能够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具有本质特征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客观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跳出某一具体时间、地点、对象,对相同的问题用相同的方法解决。一个病人有此

2、症状多个病人有此症状诊治成功总结经验(概括)经验推广(以一推十),(二)思维与解决问题,问题:发现鞋带松了,你将它重新系好。第一步骤:发现问题第二步骤:分析问题第三步骤:可能的解决办法第四步骤:尝试运用方法,思维能力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的思维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三个阶段,二、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尝试错误,1.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幼儿初期的思维离不开手的点数,是随着具体事物的实际操作展开的;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

3、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边做边想或者做完再想”,(一)直觉行动思维,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1.定义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什么是警察?什么是坏人?,(二)具体形象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1)形象性。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抽象,幼儿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2.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2)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

4、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例如,幼儿不理解词的转义。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为什么成人在幼儿面前,不能说反话?(3)绝对性。由于思维的具体性和直观性,使得思维所能把握的往往是事物的静态,而很难把握那种稍纵即逝的动态和中间状态,缺乏相对的观点。(4)自我性。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试验”先请儿童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让他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然后

5、请他坐在模型的一边,从许多三座山的照片(拍摄角度各个相同)中选出和自己以及坐在B、C、D位置的娃娃所看到的模型相一致的照片。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挑出的往往是与自己的角度所见完全相同的照片。,自我中心的特点还伴随有其他一些表现:不可逆性。即单向性,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例如,问幼儿:“你有姐姐吗?”“有,我姐姐是。”过了一会问她:“有妹妹吗?”儿童摇头。她只从自己的角度看是姐姐,而不知从姐姐的角度看,自己是妹妹。由于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得儿童很难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不懂得一定量的物体形状改变,是可以变回原状的,形状的改变并不影响其量的稳定性。拟人性(泛灵论)。自我中心的特点常常使儿童由己推人

6、。自己有意识有情感有言语,便以为万事万物也应和自己一样有灵性。因此,他们常常有一种看待事物的独特眼光和一颗敏感、善良、充满幻想的心灵。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比如,听奶奶抱怨小鸡长得慢,就把小鸡埋在沙里,把鸡头留在外面,还用水浇,并告诉奶奶:“您的小鸡一定会长得大大的。”,(三)抽象逻辑思维(大班),A、概念发展单一化幼儿首先尝试使用一些分类的概念,然后进行简单推理,从而发展逻辑思维。如:鸟是天上飞的动物,蝙蝠在天上飞,所以蝙蝠也是鸟。(1)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比如,“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上级概念,“松树”、“柳树”是

7、下级概念。儿童先掌握的是“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概念。(2)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B、事物评价表面化如:幼儿早期能对事物说出好或坏、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等,但说不出理由,到幼儿晚期,就可以用各种理由来阐明自己的看法了。,【案例分析】教师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1、“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2、“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

8、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现象?,(三)抽象逻辑思维(大班),C、判断推理简单化如:幼儿过生日,成人告知点蜡烛、吃蛋糕后就长大一岁了。于是为了快点长大,就要求妈妈赶快买蜡烛和蛋糕过生日。,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

9、系。,D判断标准他律化【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不同年龄幼儿用三种思维方式完成任务情况的比(),三、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案例分析】小刚从幼儿园回到家后 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吃苹果好吗?”爸爸听后就将苹果拿来,但他没有立刻让孩子吃,而是拿着苹果问小刚:“你先看看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小刚看了一会说:“这个苹果一边红、一边绿。”“你再摸一摸苹果是什么样?”“很光滑。”“对,那你闻一闻这个苹果。”“很香。”“好,你就尝一尝这个苹果是什么味道吧。”小刚很高兴地吃起来,边吃边说:“这个苹果又酸又甜,好吃极了。”这个父亲的做法如何

10、?幼儿阶段特别喜欢刨根问底,不断追问“为什么”,这反映了幼儿已经开始探索事物内在的奥秘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正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的表现。,【问题讨论】如何对待幼儿的提问?要鼓励幼儿提问,幼儿提出问题之后,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表扬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既不要因嫌麻烦而置之不理,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幼儿学会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进行探究,寻找答案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并对幼儿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行为再次予以正强化即表扬、奖励等。,第9讲 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语言和言语概念1、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

11、、语法等要素。2、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你吃饭了没有?讨厌,一、言语概述,(二)言语的种类1、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言语。3、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二、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逐渐增多,表:幼儿词汇量发展的比较,2、词类的范围逐渐扩大 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二、幼儿言语的发展

12、,(二)句法的掌握1、单词句阶段(11.5岁)单音重叠。【典型表现】“抱抱、饭饭”一词多义。以词代句。2、双词句(电报句)阶段(1.52岁)电报句3-5个字组成的句子,非常简练,就像打电报时的语言。3、多语句与长句阶段(2岁以后)从不完整句到逐步完整句(如三岁半以前幼儿说,孙悟空头上毛孙悟空拔头上毛。句子缺主要词类,次序混乱。以后幼儿句子会出现复杂修饰语,结构会逐渐完整、严谨)从简单句到复合句(如嘀嘀去北京爸爸坐火车去北京我爸爸坐火车到北京开会去了幼儿园放假的时候,我准备和外婆乘火车到北京去玩)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三)口头言语表达的发展(1)逐渐掌握了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话题讨论】与普

13、通话相比,海南省不同地区的幼儿有哪些难发的音或易发错的音?(2)语音意识的发生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3)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案例分析】一个3岁的孩子向别人讲自己昨天晚上做的事时说:“看到解放军了,在电影上,打仗,太勇敢了。妈妈带我去的,还有爸爸。”讲的时候好像别人已经了解他要讲的内容似的,一边讲,一边作出一些手势和表情。从对话语言逐渐过渡到独白语言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讲述逻辑性逐渐提高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四)口头言语理解的发展(1)事件可能性【案例分析】当老师说“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院里”这个句子时,相当

14、多的幼儿误认为是小明生病了,王医生送小明去医院。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词序【案例分析】一幼儿将“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理解成小明碰了小华一下。另一幼儿把“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童上车”,理解为小班先上车,大班后上车。这说明幼儿语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3)非语言【典型表现】如果给儿童的物品是容器(盒子、箱子等),儿童倾向于把玩具放在它们的“里面”,而不管指示语是“放上面”、“放旁边”;如果物品有一个支撑面(如小桌),儿童则倾向于把玩具放在“上面”,尽管指示语是“放下面”、“放旁边”。,1幼儿的阅读准备(1)看书最初的阅读活动:3岁左右,孩子可培养起爱看书的习惯;幼儿期基本以图为主,水平高一点的,

15、能认一些字,以图为辅。(2)阅读掌握有关词汇;掌握语法和表达能力;掌握基本阅读技能,比如翻书动作;培养阅读兴趣。2幼儿的书写准备(1)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如:穿珠子、系鞋带、画画、剪贴、用绳子打结、系结等)(2)利用有趣的形式练习基本笔画(用画“人行横道线”学写“一横”,用画“鱼钩”学写“竖钩”,用画“栅栏”学写“一竖”;用画树叶脉络学写“撇、捺”,用画楼梯学写“横折”等)(3)认识常见的书写工具(认识各种常见的笔,以及这些笔的功能;认识各种常见的书写的本子,并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时正确的坐姿、书写时眼睛和书保持适当的距离、正确的握笔姿势、

16、眼睛随手由左而右的习惯等),三、幼儿言语的发展书面言语,四、幼儿言语的发展内部言语,【案例判断】以下两种言语分别属于什么言语?1一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2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幼儿内部言语的特点:出声的自言自语(游戏和思维功能),(一)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给幼儿交往的机会(三)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四)教师给幼儿树

17、立良好的榜样(五)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言语发展,五、幼儿言语的培养,第10讲 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自我分析】你今天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情绪和情感概述,(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生物需要与情绪有关,高级需要与情感有关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发展较早 情感只有(人类)才有,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3从反映特点看情绪是(外显的、暂时的),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思考:,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什么?情绪(是外显的、暂时的)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

18、,这又属于什么?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3)情绪的作用1、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2、调节和改变人的行为3、影响人的交往行为(4)情绪的表达方式1、面部表情2、姿态表情4、言语表情,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幼儿基本的情绪1、愉快或快乐幼儿愉快和快乐的源泉:幼儿从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中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种快乐体验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是对生活的信心。成人的作用: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幼儿从事能够带来快乐的活动(为自己而学习,为自己而做事)2、痛苦与难过幼儿痛苦的作用:体验痛苦是幼儿成长的经验,从中学会自助和助人,体会自己的力量,为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做好准备。成人的作用:以实际行动作出示范,

19、交给他们如何处理痛苦,如何减少和消除痛苦。,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幼儿基本的情绪3、恐惧幼儿恐惧多数是后天习得的,恐惧会引起全面的行为抑制成人的作用:保持冷静,妥善处理,让幼儿学会在相似的情境中如何面对。4、愤怒幼儿的愤怒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一般伴有强烈的外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成人的作用:认识到幼儿愤怒是正常的情绪,应有适宜的方式宣泄出来或化解掉,不能强行压制下来,并引导幼儿懂得哪些事情在发怒时时不能做的。可以采用冷处理(不是不理不睬),后逐渐引导。,(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案例分析】让儿童学会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儿童先学会说“

20、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儿童早上不愿意和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早的良好情绪和动机,下午则愿意立即随父母回家,所以赶快说“再见”。虽然同样是学说话,在不同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并不相同。动机作用,【案例分析】中班画画教学片段:老师启发幼儿,春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呀?请把你心目中的春天画在纸上,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好。小朋友都兴高采烈地开始画,只有小强没画,小强平时最爱画画,今天他与同伴发生冲突受了委屈,只见小强坐着不动笔,老师走到他的身边启发他:“你可以画棵树”,小强:“树还没长出来呢”,老师 说:“你可以画个小朋友”,小强:“小朋友不爱到这里玩”老师安抚小强说:“小强

21、,你来当小老师,看看班上的其他小朋友画了什么?”小强马上变得高兴了,立即起身观察同伴的 画,并边看边说“你画了太阳,你画了小草”老师对小强说“你也画张美丽的春天画贴在墙上好吗?”小强马上开始画画,而且画得非常认真。激励作用,【案例分析】豆豆的样子很乖,虎头虎脑的很可爱,但他却是个经常发怒和情绪焦虑的孩子,小伙伴都不喜欢和豆豆玩,老师看在眼里很是着急。家访后知道豆豆的父母是做生意的,脾气来时很暴躁,经常对豆豆发怒,心情好时又对豆豆过分溺爱和迁就 感染作用,(三)情绪与身心健康情绪对健康影响非常大,要注意保持幼儿的健康情绪:1、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2、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3、允许幼儿适

22、当地宣泄4、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一)幼儿情绪的特点【专题】幼小儿童容易激动和兴奋,而且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如小班幼儿入园时的情 景 情绪的易冲动性【发展趋势】幼儿的情绪容易冲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冲动性逐渐减少中班幼儿激动哭闹时,会根据老师的要求(如做深呼吸)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大班幼儿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有人来参观时,有意要求自己不疯不闹,三、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特点,【专题】幼儿的情绪常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受情境性和易感性支配。当幼儿因得不 到心爱的玩具而难过时,你给他另一个玩具,他会立刻高兴起来,破涕为笑;情绪的不稳定性【发展趋势】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稳定性逐渐

23、增强中大班幼儿有较稳定的朋友,对某些活动与事物有稳定的兴趣与喜好;受委屈之后会难过很久,在此期间,即使再好玩的玩具或活动也不能使他改变心境,【专题】幼儿很容易表露自己的情绪,而且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还很擅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如大哭大笑,手舞足蹈,瞪眼跺脚等 情绪的外露性【发展趋势】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外露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向内隐性发展中班幼儿在园里受到委屈不说,等家长来接时,立即大哭;大班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当想要喜欢的东西时,不像在自己父母面前那样随便,(二)幼儿情感的特点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道德感【专题】1.妈妈问3岁半的儿子:“天天,这几天

24、在幼儿园有什么进步?”儿子:“王老师说了,我会自己穿衣服了,不打人了,越来越有礼貌了,吃饭也不挑食了”2.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喜欢和谦让的幼儿做游戏;佩服学习认真、会唱歌的同伴;谴责、批评说难听话,抢霸玩具的幼儿;对淘气捣乱、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表示生气和愤怒;同情多病的幼儿;当小朋友不小心碰撞了他时能友善地谅解3.大班幼儿敬佩英雄,憎恨坏人,将书里的“好人”抹上红脸,“坏人”涂上黑脸或打“”,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还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大班幼儿对好与坏有鲜明的不同感情,与个体的认识活动、求知欲、

25、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理智感【专题】对任何新鲜事物,幼儿都想“探索”一下,他们好看、好摸、好动、好拆。小班幼儿喜欢提问“是什么?”;中班幼儿喜欢问“为什么?”;大班幼儿不仅积极提问,还能主动寻求答案,会因为得到答案而感到满足与快乐,喜欢智力游戏和创造型活动,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 美感【专题】幼儿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新衣服、新鞋袜是美的,喜欢看鲜艳悦目的颜色、喜欢听优美动人的音乐;四、五岁时,对形象可爱、会动、会发声的玩具爱不释手,看到色彩鲜艳、情节生动的图片,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会以极大的注意和热情,去欣赏美妙动听的音乐、画他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幼

26、儿晚期对美的标准的理解和美的体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喜欢去参观公园、动物园,喜欢观赏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喜欢观看海上的日出和晚霞,喜欢观察夏夜的星星和月亮。【总结】鉴别美、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的发展,标志着幼儿的美感达到了较高水平,(一)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1、物质环境宽敞的活动空间、优美的环境布置、整洁的活动场地和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2、精神环境欢乐、融洽、友爱、互助的氛围抓住幼儿情绪易感性的特点,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氛围,四、幼儿情绪、情感与幼儿活动,(二)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活动可以提高大脑神经系统的觉醒水平,使人精力充沛,从而 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幼儿

27、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思考】游戏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哪些需要?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可以使幼儿参加成人活动的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三)成人的情绪态度与幼儿的情绪、情感【研究表明】成人的态度温和、热情、鼓励多:幼儿活泼、积极热情、自信心强成人德态度粗暴、冷淡、训斥多:幼儿被动、不自信,情绪萎缩,适应性差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的原因: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小班幼儿喜欢身体接触,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牵着手中大班幼儿喜欢老师重视、注意、表扬 最高兴的事:老师表扬,喜欢 最伤心的事:老师批评,不喜欢,(四)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一)要善于发现和辨别孩子的情绪(二)从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三)注意个别差异,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方法(四)注意引导幼儿的积极情感,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总结】幼儿的情感敏感而脆弱,情感世界丰富多彩,成人应关注、呵护和尊重幼儿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