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河北大学 康书生)总结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0625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河北大学 康书生)总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河北大学 康书生)总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河北大学 康书生)总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河北大学 康书生)总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河北大学 康书生)总结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河北大学 康书生)总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信用(货币银行学河北大学 康书生)总结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信用Credit,河北大学金融系,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信用形式第三节 信用工具第四节 信用与现代经济,学习目的和要求:信用是一种经济活动。商品货币经济是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合理运用信用的各种形式,正确掌握各种信用工具,有益于现代经济的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信用及其本质;了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及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其功能;理解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信用与现代股份经济的关系。,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定义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理解信用的概念应从

2、以下几方面着手: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二、信用的产生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1.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2.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三、信用形态的发展历史上,信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典型的形态,高利贷信用和借贷资本信用。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相对来讲货币经济不很发达,高利贷信用占据统治地位。在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借贷资本信用占据统治地位。,1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信用最初出现于原始公社末期。

3、这一时期的高利贷是以实物形式出现的。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高利贷信用的本质高利贷的利息率很高的原因:借款人的借款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须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不容易获得货币,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又大。本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信用反映了高利贷者无偿占有小生产者劳动的剥削关系,也反映了高利贷者和奴隶主、封建主共同瓜分农民和其他小手工业者所生产的剩余产品的剥削关系。,高利贷信用的作用高利贷信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

4、发展的因素之一。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封建社会瓦解并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高利贷也具有双重作用:高利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条件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高利贷又具有保守的反作用。,2借贷资本信用借贷资本:就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式。借贷资本是现代资本的运动形式,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信用形态。,借贷资本的产生借贷资本信用是资产阶级在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制定法律,规定最高利率,限制高利贷。通过创办现代银行,集中大量的闲置资金,来为资本家提供所需的货

5、币资本,从而,加速了适合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用制度借贷资本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借贷资本的来源固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暂时闲置资本。流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暂时闲置。以货币形式所形成的积累基金,在不足以作为资本来追加投资之前,在未支付股息和纳税之前也表现为闲置资金。食利者阶层的货币资本,居民货币收入的消费剩余等等也构成借贷资本的重要来源。,借贷资本的特点 借贷资本是商品资本,他和普通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具有双重支付、双重归流的特征 GGWG一G,第二节 信用形式,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种不同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

6、家信用消费信用 以上四种信用的国际形式国际信用,一、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由于这种延期支付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是在商业买卖过程中发生的,所以称其为商业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信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提供的不是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而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金。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第二,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第三,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二、

7、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给的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生的,它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这一特点使银行信用能较好地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银行信用有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主要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少数大银行手中;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增大,贷款期限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

8、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相互交织。1.商业信用越来越依赖于银行信用。2.银行信用也越来越以商业信用为基础。,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按国家通过信用方式融资的期限长短,可分为公债券和国库券国库券:是政府为了解决短期预算支出的不足而发出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债券。公债券:是为弥补长期的财政赤字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券。,国家信用的

9、作用第一,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第二,弥补财政赤字。第三,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利用国家信用必须注意防止三个问题发生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如果向中央银行推销国债,而中央银行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承购,此时,中央银行就有可能通过发行货币来承购国债,从而导致货币投放过度,便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四、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企业赊销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赊销是商业信用在消费领域中的表现

10、赊销可通过分期付款和信用卡来进行分期付款:是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信用卡是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发行的一种证书。,消费贷款消费贷款:是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包括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无需抵押品;抵押贷款:需要由消费者将其所购商品或其他商品作为担保品。,发展消费信用作用:可扩大商品销售,减少商品积压,促进社会再生产;可为大量银行资本找到出路,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消费结构。,五、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包括:以赊销商

11、品形式提供的国际商业信用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1国际商业信用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来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由出口国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零部件或部分设备,利用进口国的厂房、劳动力等在进口国企业加工,成品归出口国企业所有,进口国企业获得加工费收入。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由出口国企业向进口国企业提供机器设备、技术力量、专利、各种人员培训等,联合发展生产和科研项目,待项目完成或竣工投产后,进口国企业可将该项目的产品或以双方商定的其他办法偿还出口国企业的投资。,2国际银行信用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

12、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出口信贷:为了鼓励本国出口商增加出口,出口方银行便向进口方或出口方提供贷款,其目的是支持本国出口商扩大出口。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贷款。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 的贷款。进口信贷:指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决本国企业资金需要,以支持本国进口商购买所需的商品或技术等。,3政府间信用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行为,其特点是金额不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第三节 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特征信用工具:具有一定格式,能够准确记载债权债务关系,并可以转让、流通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金融工具。任何金

13、融工具都具有双重性质:对出售者和发行人,它是一种债务对购买者或持有人,它是一种债权或一种金融资产,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偿还性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信用工具一般都注明期限,债务人到期必须偿还信用凭证上所记载的应偿付的债务。就偿还期而言,对持有人来说,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从持有之日起到到期日止的时间。,流动性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信用工具一般都可以在金融市场流通转让。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大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能不能方便地随时自由变现;变现过程中损失的程度和所耗费的交易成本的大小。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大,偿还期越长,

14、流动性越小。流动性与债务人的信用能力成正比,债务人信誉越高,流动性越大,反之则越小。,收益性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收益的大小是通过收益率来反映的。收益率是净收益对本金比率。收益率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名义收益率: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票面金额的比率。当期收益率:信用工具的票面收益与其市场价格的比率。实际收益率:将当期收益和本金损益共同计算在内的收益率。,例如,某种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10年还本,每年利息为6元,其名义收益率就是6%。假如该债券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转让买卖,某日的转让价格为95元,则当期收益率就是6.316%(6/95)。如果一个人以95元买入该债券并持

15、有到期,那么,他每年除了得到利息6元(60/10)外,还获得资本盈利0.5元(5/10)。这样他每年的实际收益就是6.5元,其实际收益率为6.84%。,风险性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信用风险:指债务人不履行合约,不按期归还本金的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金融工具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信用工具期限越长,风险越大,收益越高;流动性越大的信用工具,收益越低。,二、信用工具的种类信用工具的种类的划分按发行者的地位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是指那些不需金融机构作中介,由企业、个人、或政府所发行和签发的融资工具,以此来实现资金的

16、转移,如商业票据、公司债券、政府债券、抵押契约等,这些信用工具是债权人和债务人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进行借贷和交易的工具。间接信用工具:是指由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存单、人寿保险单、各种借据和银行票据,借贷双方借助于这些信用工具实现资金的转移。,(2)按融资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也称为资本市场信用工具,一般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工具。如银行中、长期贷款工具以及债券等。短期信用工具:也称货币市场信用工具,一般指1年以内的各种借贷和融通资金的工具。如国库券、可转让定期存单、银行承兑票据、回购协议等。(3)按发行的地理范围,分为地方性、全国性

17、、和世界性信用工具。,2.传统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权益的一种债务凭证。传统的商业票据有本票和汇票两种。本票:也称期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无需承兑。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一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由于汇票是由债权人发出的,因此,必须经债务人承认兑付(即承兑)后才能进入流通。,由债务人自己承诺到期付款的汇票,叫做商业承兑汇票;由债务人委托银行承兑的汇票,叫做银行承兑汇票。无论是期票还是汇票,期限都不超过一年。商业票据可以流通转让。,支票支票

18、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现金支票:可以从银行提取现金。转账支票:则只能用于对存款户进行转账结算。支票经过一定的手续,如背书可以流通转让,从而代替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债券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权利的债权凭证。债券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债券的发行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3金融衍生工具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通货膨胀加剧,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汇率频繁变动,利息收入急剧下降,金融投资利率与汇率风险大大增加,为减少或转移利

19、率或汇率风险,与市场利率挂钩并具有更大弹性的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股金融创新的浪潮,从而使整个80年代成为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的创新年代。,第四节 信用与现代经济,一、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促进社会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利用信用工具代替现金,就节约了对现金的需要,节省了与现金流通有关的费用;在发达的信用制度下,资金集中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又可以减少整个社会的现金保管、现金出纳以及簿记登录等流通费用;信用能够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这有助于减少商品支出。,通过各种信用活动,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为商品流通服务。政府部门利用信用活动可以调

20、节经济结构,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信用促进了股份经济的发展。因为信用制度的广泛发展,造成大量的信用资本集中到市场上,为股份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二、信用风险及其防范1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2信用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传染性(3)可控性(4)周期性,3.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建立信用资金的风险与收益对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风险约束机制,完善信用制度,规范信用行为;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不确定性,尽量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系统,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体系,提高决策精度;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监管机制,规范信用安全网的运作机制,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张和蔓延。,第二章 信用结束,河北大学金融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