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核酸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0714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核酸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第四章核酸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第四章核酸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第四章核酸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第四章核酸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核酸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核酸ppt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核酸化学研究史:1869年 Miescher,研究细胞核化学成分时发现的这种含磷很丰富的酸性物质。故命名“核质(Nuclein)”,第四章 核酸,1879年 Kossel经过10年的努力,搞清楚核质中有四种不同的组成部分:A,T,C 和 G;1889年 Altman建议将“核质”改名为“核酸”,因为已经认识到“核质”乃“核酸”与蛋白质的复合体。,一、概念核酸(nucleic acid)是由碱基(嘌呤和嘧啶)、戊糖和磷酸组成的高分子物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其结构单元分子为核苷酸。,第一节 核酸的分类与组成,二、种类及分布1、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体RNA(rRNA)核糖核酸(RNA)

2、转运RNA(tRNA)信使RNA(mRNA),2、分布,DNA:主要在细胞核中,是染色体的主 要成分。此外在线粒体、叶绿体、质粒上。RNA:细胞核核仁;细胞质核糖体及上清液中。,三、核酸的组成,核酸是一种线形多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其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nucleotide)。,核苷酸的基本结构,(一)核酸中的戊糖,D-核糖(D-ribose)D-脱氧核糖(D-deoxyribose)核酸据此分类:脱氧核糖DNA;核糖RNA;核酸中的戊糖均为-D-型,(二)碱基,核酸中的碱基分两类:1、嘧啶碱基(pyrimidine):是嘧啶的衍生物。,2、嘌呤碱(purine):由嘌呤

3、衍生而来。,腺嘌呤,鸟嘌呤,尿嘧啶,胞嘧啶,胸腺嘧啶,3、稀有碱基,一些修饰碱基,因含量甚少而称之。大多为甲基化碱基,多在tRNA中。,(三)核苷(nucleoside),1、连接方式核苷:戊糖与碱基缩合而成,并以糖苷键相连接。糖苷键:二者的连接是C-N键,称C-N 糖苷键。,2、核苷的命名、符号 核苷名称由相应的碱基名和戊糖名加苷而产生 全名为“某碱基核糖核苷”或“某碱基脱氧核 糖核苷”简化为“某苷”或“脱氧某苷”。如腺苷、脱氧腺苷。核苷符号依据相应碱基而来,对于脱氧核苷则在碱基代号前加“d”。,A G C U,dA dG dC dT,DNA、RNA分别有四种核苷,(四)核苷酸(nucleo

4、tide,nt),1、种类:1)按酯化位点:可在核糖的2-,3-,5-;2)按核糖类型:核苷酸、脱氧核苷酸,1、概念核苷中戊糖的羟基被磷酸酯化,即为核苷酸。,2,3,5一核糖核苷酸,(2-AMP),(3-AMP),(5-AMP),Deoxyadenosine 3-monphosphate(3-dAMP),Deoxyadenosine 5-monphosphate(5-dAMP),3,5-脱氧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2、结构,3、表示,与一个磷酸结合MP:(d)AMP、(d)GMP、(d)CMP、(d)TMP、UMP与二个磷酸结合DP:如:ADP与三个磷酸结合TP:如:

5、,4、特殊核苷酸,1)环核苷酸:核糖3-,5-成环。cAMP、cGMP 功能:第二信使,激素、一些药物、神经递质通过其发挥生理作用。,2)其他核苷酸 主要起调节作用,如:ppGpp:鸟苷5二磷酸3二磷酸,(五)多聚核苷酸(核酸),多聚核苷酸是通过一个核苷酸的C3-OH 与另一分子核苷酸的5-磷酸基形成3,5-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链状聚合物。,5-磷酸端(常用5-P表示);3-羟基端(常用3-OH表示)多聚核苷酸链具有方向性,当表示一个多聚核苷酸链时,必须注明它的方向是53或是35。,多聚核苷酸的表示方式,DNA RNA,5PdAPdCPdGPdTOH 3 5PAPCPGPUOH 或5ACGTG

6、CGT 3 5ACGUAUGU 3 ACGTGCGT ACGUAUGU,(六)RNA和DNA组成,A G C U,A G C T,D-核糖,D-2-脱氧核糖,磷酸,磷酸,胞质,胞核,第二节 核酸的性质,一、一般理化性质(一)两性电解质:由于核酸、核苷酸中含有碱基和磷酸基,而呈两性电离,是两性电解质。磷酸基比碱基更易解离,故核酸表现为酸性。,(二)核酸的水解1、碱水解:室温,稀碱下,RNA可水解为核苷酸;DNA不能水解。2、酸水解:稀酸长时间或高温或强酸处理核酸,可促使核酸发生糖苷键、二酯键水解。3、酶水解:核酸酶、核苷酸酶等,详细见“核酸代谢”。,(三)沉降特性 由于溶液中的核酸在离心场中可下

7、沉,因而可用超离心法纯化核酸,沉降速度有差异:RNA环形DNA线形DANPRO或将不同构象的核酸分离,也可测沉降系数和分子量。RNA:蔗糖梯度超离心 DNA:氯化铯梯度超离心(四)粘度 DNA粘度比RNA大。当受热或其他因素,由螺旋变为无规则时,粘度下降,可作变性指标。,(五)颜色反应:,1)核糖与浓盐酸和苔酚蓝共热呈绿色,在 670nm处可测RNA;2)2-脱氧核糖与酸和二苯胺共热呈蓝紫色,在595nm处可测DNA。二种反应可作定性试验,定量试验灵敏度低、准确性差,但快、简便。,二、紫外吸收性质,碱基具共轭双键强烈吸收260-290nm波段紫外光,最大吸收峰在260nm附近。应用:1、不同核

8、苷酸有不同吸收特性,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性、定量测定。1 OD相当于:50g/ml DNA 40g/ml RNA 20g/ml Nt(核苷酸),2、确定所提取的核酸是否纯品。1)DNA:1.8 纯品 OD260/OD290 1.8 RNA 污染 1.8 pro 污染 2)RNA:OD260/OD290 2.0 纯品,3、紫外可使相邻T T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引起基因突变。,A=TC=GT=AT=A,紫外,A=TC=GT AT A,三、核酸结构的稳定性,1、碱基堆积力:双螺旋内部碱基形成的疏 水区;2、碱基间的氢键:3、磷酸基与介质中阳离子形成的离子键4、范德华力。,四、核酸的变

9、性,1、变性的概念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温度、酸碱、有机溶剂、尿素等),核酸分子互补双链之间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的过程。,1)结果:A、增色效应:260nm紫外吸收增加;B、粘度下降、浮力密度上升;C、生物学性能部分或全部丧失。2)引起变性的因素:温度、pH、尿素、甲醛等。,2、热变性与Tm,Tm:在热变性中,紫外吸收增加的中点值所对应的温度,称该DNA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又称热解链温度。,3、影响Tm的因素,1)DNA的均一性;2)G-C含量:Tm与G-C含量成正比。3)介质中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Tm低,熔解温度范围窄。,DNA分子

10、的Tm与GC含量的关系,盐浓度对DNA变性的影响,五、核酸的复性,概念: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缓慢降温),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结 构的过程。复性后,许多物化性质可得 到恢复,生物学活性部分恢复。影响因素:温度、DNA片段大小、DNA浓度、碱基重复序列多少、离子浓度。,DNA变性与复性,六、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核酸经变性和复性的过程,其中一些不同的核苷酸单链由于存在局部碱基互补片段,而在复性时形成杂化双链,此过程称分子杂交。,加热,退火,七、核酸序列测定原理:碱基配对;聚合酶可催化在试管内合成与模板互补的 DNA新链;双脱氧核苷酸无3-OH,合成到此终止;可电泳分离随机得到的大

11、小不等的片段。,DNA序列测定,末端终止法:待测单链DNA 模板 引物 四种dNTP(其中一种用32P/35S标记)终止剂(ddNTP)DNA聚合酶 Sanger发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分别得到ddA ddT ddG ddC结尾的片段,测序过程:1.模板与引物杂交2.引物的延长和合成阻断四个试管分别加入 DNA聚合酶 dNTP 标记底物终止剂不同 ddA ddG ddC ddT四个试管中所有产物是一系列长度只差一个核苷酸的聚合链3.电泳 ACGT次序 高压电泳4.放射自显影得到直读图象,核酸序列测定,49,核酸的连接方式,5磷酸基末端,3羟基末端,3,5-磷酸二酯键,第三节 核酸的结构与生物功

12、能,一、核酸的一级结构,多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残基的排列顺序称。,1)一级结构表示方法如下:,A、磷酸(P)的位置 在左:表示与5-OH结合;在右:与3-OH结合 如:pApCpTpGB、箭头表示核酸酶的水解部位:pApCpTpG,即C的3-OH游离。C、一般将碱基缩写用连字符连起表示,如:A-C-G-U,2)读向:,碱基序列从左到右表示5 3,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若两链反向平行,则需注明每条链的走向。如:5A-T-G-C-C-T-G-A 3 3T-A-C-G-G-A-C-T 5,1、分子碱基组成特征()嘌呤碱基等于嘧啶碱基,即()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等量存在,鸟嘌呤与胞嘧啶等量存在,即这一特

13、点对于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二、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依据:1)根据DNA碱基组成的定量分析提出chargaff碱基配对原则:A=T,G=C2)根据对DNA纤维和晶体的x-衍射分析。,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2.0 nm,结构特征,2、双螺旋结构的特点:(Watson-Crick模型),1)形成 两条链反向平行;以相同的旋转绕同一个公共轴形成右手螺旋。,碱基按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A与T配对,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与G配对,之间形成三个氢键。,DNA中的四种碱基及它们间的氢键,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啉,腺嘌啉,T,C,A,G,2)结构,A、核糖

14、-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骨架位于双螺旋的外侧;碱基位于链的内部;B、大沟、小沟。,大沟,小沟,3)尺寸,A、螺旋直径:2nm;B、碱基距离:0.34nm;C、螺距:3.nm;D、一周10.个核苷酸。,4)双螺旋的稳定性,A、氢键(横向)B、碱基对疏水的芳香环堆积所产生的疏水中作用力(纵向)C、离子键,DNA右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总结(Watson,Crick,1953),1、右双螺旋,反向平行,2、碱基在内,主链在外,3、碱基互补,AT,GC,4、螺旋一圈,十对碱基,5、结构稳定,副键维系,6、大沟小沟,调节关键,A-DNA is favored when DNA is dehydrat

15、ed.Major and minor grooves are similar in width.,B-DNA is the conformation normally found inside cells.,Z-DNA is favored in certain G/C-rich sequences.No grooves left handed helix,染色体,在真核细胞染色质中,DNA双螺旋分子盘绕在组蛋白上形成核小体。许多核小体由DNA连成念珠状结构,再盘绕压缩成高层次的结构 染色体。,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半保留复制 保证了亲代性状传到子代,保证了亲代与子代 的相似性。,三、RNA

16、,(一)RNA的结构组成:4种核苷酸,有稀有碱基;连接:同DNA形成:一般以DNA为模板合成,有例外(病毒)。结构:单链线形分子,局部区域有双螺旋。,(二)RNA的类型,三种: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核糖体RNA(ribosomel RNA,r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此外,在真核细胞中还有少量:,核内小RNA(snRNA):参与核糖体的组成。不均一RNA(hnRNA):mRNA的前体。反义RNA(asRNA):可与mRNA部分或全部序列互补;抑 制DNA复制、转录;抑制mRNA翻译。,m7Gppp AUG GUG UAA AAA An

17、,5,3,5 帽子结构 密码子 3 多聚A尾,真核细胞mRNA的3-末端有一段长达200个核苷酸左右的聚腺苷酸(polyA),称为“尾结构”,5 有一个甲基化的鸟苷酸,称为”帽结构“。,、mRNA,mRNA一般呈单链,分子大小不一。可以自身 回折成一般RNA的二级结构,如发夹式。,“帽子结构”的作用:防止mRNA被降解 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被起始因子识别的标志“Poly A的作用”:引导mRNA由胞核转移到胞质,功能: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膜板,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代表1个氨基酸密码子,mRNA的功能 把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抄录并传送至核糖体,用以决定其合成蛋白质的氨基

18、酸排列顺序。,、tRNA,约占全部RNA的15%;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许多种类。,功能:多肽链合成中选择性转运氨基酸,*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含 1020%稀有碱基,如 DHU 3末端为 CCA-OH 5末端大多数为G 具有 TC,N,N二甲基鸟嘌呤,N6-异戊烯腺嘌呤,双氢尿嘧啶,4-巯尿嘧啶,稀有碱基,*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 氨基酸臂 DHU环 反密码环 额外环 TC环,氨基酸臂,额外环,tRNA二级结构特点(四环四臂)氨基酸臂(接受茎):七对碱基,末端为CCA,能接受活化的氨基酸;二氢尿嘧啶环(DHU环 或D环):812个核苷酸,因具两个二氢尿嘧啶而得名。与分类有关,通过二氢

19、尿嘧啶臂(D茎)与其它相连;,tRNA结构,tRNA结构,反密码环:7个核苷酸,中部为反密码子,与mRNA密码子配对。通过反密码茎与其它相连;额外环:318个核苷酸,是tRNA分类的依据。TC环:7个核苷酸,可能与在核糖体处落下有关。通过TC臂与其它相连。,tRNA结构,3、rRNA,1)占RNA总量的80%,是构成核糖体的骨架。2)核糖体功能:pr合成的部位.3)结构:分大、小亚基 一、二级结构多已确定,但功能不清。,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即翻译,以mRNA为模板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就是将核酸中由 4 种核苷酸序列编码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密码破译的方式解读为蛋白质一级结构中20种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0、,四、核酸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合成),遗传密码表,目 录,(一)肽链合成起始 指mRNA和起始氨基酰-tRNA分别与核蛋白体结合而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1.核蛋白体大小亚基分离;2.mRNA在小亚基定位结合;3.起始氨基酰-tRNA的结合;4.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1.核蛋白体大小亚基分离,核糖体是由rRNA和多种蛋白质结合而成的一种大的核糖核蛋白颗粒,蛋白质肽键的合成就是在这种核糖体上进行的,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原核生物翻译过程中核蛋白体结构模式:,A位:氨酰基位(aminoacyl site),P位:肽酰基位(peptidyl site),E位:排出位(exit site),IF-3,IF

21、-1,IF-3,IF-1,2.mRNA在小亚基定位结合,IF-3,IF-1,3.起始氨基酰tRNA(fMet-tRNAimet)结合到小亚基,氨酰-tRNA合成酶,氨基酸+tRNA,氨基酰-tRNA合成酶,ATP,AMPPPi,氨基酰-tRNA,IF-3,IF-1,IF-2,GTP,GDP,Pi,4.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起始复合物形成,肽链合成的起始,30S亚基 mRNA IF3-IF1复合物,30S mRNA GTP-fMet tRNA-IF2-IF1复合物,70S起始复合物,mRNA+30S亚基-IF3,IF-1,70S起始复合物,(二)肽链合成延长,指根据mRNA密码序列的指导,次序添加

22、氨基酸从N端向C端延伸肽链,直到合成终止的过程。又称为核蛋白体循环(ribosomal cycle),包括以下三步:进位(entrance)成肽(peptide bond formation)转位(translocation),1、进位,指根据mRNA下一组遗传密码指导,使相应氨基酰-tRNA进入核蛋白体A位。,2、成肽,是由转肽酶(transpeptidase)催化的肽键形成过程。,3、转位,延长因子EF-G有转位酶(translocase)活性,可结合并水解1分子GTP,促进核蛋白体向mRNA的3侧移动。,(三)肽链合成的终止,当mRNA上终止密码出现后,多肽链合成停止,肽链从肽酰-tRNA中释出,mRNA、核蛋白体等分离,这些过程称为肽链合成终止。,原核、真核生物各种起始因子的生物功能,e,肽链合成的延长因子,终止相关的蛋白因子称为释放因子(release factor,RF),一是识别终止密码,如RF-1特异识别UAA、UAG;而RF-2可识别UAA、UGA。二是诱导转肽酶变为酯酶活性,使肽链从核蛋白体上释放。,释放因子的功能:,原核生物释放因子:RF-1,RF-2,RF-3 真核生物释放因子:eR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