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0758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情绪和情感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本章概要:,情绪与情感是什么性质的心理现象?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功能?情绪与情感的种类有哪些?情绪调节有那些方式?,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是无动于衷的。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时,总伴有欢乐、悲伤、厌恶、愤怒和恐惧等情绪体验。因而,个体情绪的变化是伴随着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产生的,也就是说个体情绪的起伏和变化是有原因的。成功时失败时,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在我们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中,情绪的多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因

2、此,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一)情绪与情感的涵义 情绪十分复杂,关于情绪的定义也多种多样。布莱克尔(1994)提供了当时关于情绪的22种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尽管不同,但都承认情绪由以下四种成分组成: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多为情绪的表达形式)2.行动的准备阶段(一些人称之为行动的潜能)3.情绪涉及意识的体验(我们感知事物时就会存在情绪体验)4.情绪包含了认知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第一节 情

3、绪与情感概述,关于情绪与情感的涵义,现一般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理三部分组成。(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说明,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这一概念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1主观体验(subject experience)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体验”是情绪与情感有别于认知的重要方面。每种情绪情感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们的不同的感受,构成了情绪与情感的心理内容。情绪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主观性。,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2外部表现 情绪与情感具

4、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通常称之为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s)。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语音语调表情。表情既是传递情绪情感体验的鲜明形式,也是情绪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发生机制。3.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指情绪情感活动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生理唤醒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二)情绪与情感的性质(实质)1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体的情绪情感,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

5、需要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雨表。,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情绪情感与需要的关系可表现为两种性质的体验:一方面,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愿望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喜悦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凡不符合个体需要或违背其愿望的事物,则会使人产生郁闷、痛苦、厌恶、焦虑等否定的情绪情感体验。而那些与个体需要无关的事物,一般不会引起人情绪情感体验。即所谓“无动于衷”。,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但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和个体需要的多样性,所以各个事物与个体需要的关系就具有多样性,如既有符合的地方,又有不符合的地方。因此,人的情绪和情感也

6、具有复杂性,并不总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而是有时表现为肯定中有否定,满意中有遗憾,正所谓忧中有喜、喜中有忧、喜忧参半、悲喜交加、啼笑皆非、百感交集。,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2对刺激情境的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情绪和情感除了与个体的需要有关外,还取决于个体对刺激情境的认知。个体对刺激情境的认知与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的体验。,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三)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两者可统称为感情(affection),在日常生活中区分不严格。但是作为科学概念,情绪情感是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

7、(如饮食、睡眠、繁殖等)相联系,为人和动物共有;而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需要(如友谊、劳动等)相联系,如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等,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2)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脑的神经活动过程,通常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而情感则主要指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经常用来描述那些稳定、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真理的热爱、对美的欣赏等。,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3)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这一情境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就比较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如友谊并不因朋友是否在眼前而改

8、变。(4)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一旦发生,其强度往往较大,有时个体难以控制;而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并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变化受情感支配,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二者密不可分。,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

9、要方式(工具)。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得到成人的抚养。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感来了解其自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好的适应。,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二)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生理内驱力

10、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巨大动力。如在危险的情况下,人们产生的恐慌感和急迫感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三)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不仅对其他心理活动诸如知觉、记忆、思维等具有组织作用,也影响个体行为。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情绪还常常支配个体的的行为,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之下,人容易注意到事物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倾向于和善、慷慨和乐于助人;而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

11、时,则会万念俱灰,容易放弃自己的愿望,对他人也会变得冷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四)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许多场合,只能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表情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利用手势.语调.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看,表情的交流比言语交流要早得多。在前语言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惟一手段就是情绪。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是通过信号交流来实现的。,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五)感染功能 指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当

12、一个人发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能自身感受到相应的情绪体验,还能通过表情动作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被他人所察觉,引起他人相应的情绪反应。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作移情或感情移入。生活中产生情感共鸣是典型的移情现象,使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情感相互影响,正是情绪感染功能的必然结果.所谓“一人向隅,满室不欢”。感染功能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使通过情感影响他人情感,达到情绪情感的控制提供了的途径。,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六)迁移功能 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就可能对他所使用的东西、他的生活习性等,也产生好感。中国有句俗语:“爱屋及乌”生

13、动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情绪是一种多维度、多水平的复杂心理过程。情绪的维度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包括情绪的性质、动力性、强度、紧张度、复杂性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通过以上各维度和各水平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情绪。,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二)情绪的两极性 1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当个体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如烦恼、忧愁等。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同一事物对于个体说来,往

14、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所以肯定和否定这一对立的情绪体验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有时可同时或相继出现。如“悲喜交加”,另“乐极生悲”、“破涕为笑”等成语也说明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情绪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2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低个体活动的能力。但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具有增力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3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体验,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激愤等。它们常在时间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或出乎意料之外,

15、超出意志力控制的情况下产生。与激动情绪对立的是平静情绪,是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平静的情绪状态之中,它保证个体从事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4情绪的强度具有强与弱两极 一般说来,情绪都有从弱到强的等级变化。而每一种从弱到强的情绪中间还存在着许多程度上的差别。如欣喜欢喜大喜狂喜。情绪强度越大,自我情绪卷入的程度就越深。情绪强度主要取决于引起情绪的事物对个体所具有的意义,意义越大,引起的情绪越强烈。此外,情绪强度还与个体的既定目标和动机能够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有关。,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5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紧张与轻松这一对立的情绪状态,

16、往往在个体活动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如重要考试时,个体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考试结束,紧张状态便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轻松的情绪体验。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取决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也取决于个体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应变能力。一般而言,紧张会促使个体积极机行动,但过分紧张,也可导致个体不知所措,甚至停止行动、严重的可导致行为瓦解。,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6情绪的复杂性有单纯(简单)与复杂两极 情绪在复杂程度上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是四种基本或原始情绪,他们在体验上是单纯的;而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些情绪则较为复杂。如爱与恨都是比较复杂的情绪。“爱”包含了柔情和快乐的成分,而恨则包

17、含了愤怒、惧怕、厌恶成分,嫉妒则的爱和恨的“合金”。焦虑包含着痛苦、恐惧、愤怒、忧愁等多种情绪。有时,情绪和情感的成分十分复杂,人们难以用语言描述它,即所谓“百感交集”。,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对两极性的认识;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相反相成的:首先,两极相比较而存在;其次,两极也不是相互排斥的;再者,两极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四、情绪情感的表现表情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又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行为表现,叫“表情”。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模式,它即使人

18、际间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个体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客观指标。人类丰富的表情归纳起来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三大类。,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一)面部表情 指通过眼睛、额眉、鼻颊、口唇等肌肉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是情绪表达的重要的方式。1面部表情的表达 据统计,人的面部 有80块肌肉,可表达 7000多种不同的情绪。,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2面部表情的识别 面部表情的识别与以下因素有关:(1)面部表情的复杂程度:有研究表明,最易识别的表情是快乐和痛苦,较难识别的是恐惧和悲哀,最难识别的是怀疑和怜悯。(2)个体年龄:表情的识别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1214岁作用有一

19、个急剧发展和变化时期.(3)职业:演员比其他人更容易识别各种面部表情。(4)文化:研究发现,在面部表情识别上,人类具有共同的倾向和规律。,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3面部表情的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 达尔文(1872)在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认为,人类的情绪表达是从其他动物的类似表达进化而得来的。个体生来就具有不同面部表情的表达能力,不同民族的人的面部表情模式具有共同性。人类的某些面部表情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受社会环境制约。在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下有不同的表现,并且个体还能在社会环境中学会掩饰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后天习得既是生物适应性的延伸,更是社会适应的体现。上述两

20、方面的观点均得到了实验研究的支持。,http:/,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二)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是指颜面以外,身体其他部分所表达的情绪状态,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身体表情是个体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个体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表情各不相同。手势也是个体经常使用的情绪表达方式。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以补充言语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信息;手势也可以单独表达某种思想或情绪情感。手势还可以与面部表情一起表达某种情绪信息。但有时也存在姿态表情与面部表情不一致的情况,由于姿态表达常并不自如,因而也更加真实。,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三)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是个体通过语言的语音、语调、响度、节奏、速度等所表

21、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语调表情有时又被称为“副语言”。,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共同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之中,面部表情发挥主导作用,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起辅助作用。一般而言,人们只要观察对方的各种表情,就可以了解其主观感受和思想意图。但由于人类情绪和情感具有社会性,人们可以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自己的表情,有时甚至会掩盖或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在识别他人的情绪时,应把表情与主观体验、生理唤醒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把表情作为情绪判断的唯一依据。,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一)有关情绪分类的不同观点 1、中国 我

22、国古代对情绪的分类就有“四情”、“五情”、“六情”、“七情”等分法。如:中庸将情绪分为喜、怒、哀、乐四种;黄帝内经分为喜、怒、悲、忧、恐五种;左传中分为好、恶、喜、怒、哀、乐六种;礼记中提出“七情”说,即喜、怒、哀、惧、爱、恶、憩等。其中喜、怒、哀、乐是各种分类中最基本的情绪形式。,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2、国外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人类具有六种原始情绪,即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艾克曼(1972)等人认为,人类具有七种基本情绪,即愤怒、厌恶、恐惧、快乐(高兴)、悲伤、轻蔑和惊讶。伊扎德1970s初,从生物进化角度研究人的情绪种类,首先将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为

23、人和动物所共有,它们不学而能。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伊扎德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三种:第一类是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第二类的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的混合,如疼痛恐惧怒,性驱力兴趣享乐等;第三种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混合,如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复合情绪有上百种,有的能命名,如愤怒厌恶轻蔑组成的符合情绪可命名为敌意,有的则很难命名。,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二)基本的情绪形式(原始情绪)1快乐是所盼望

24、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快乐的程度取决于激动的程度和愿望满足意外的程度。2愤怒是由于特别强烈的刺激引起的一种情绪紧张。当一个人愿望受到挫折,特别是当所遇到的挫折在个体看来极不公平,或由他人的恶意所造成时,怒气便产生了。愤怒按其意义可分为积极、增力的怒和消极、减力的怒。,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3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的情绪。引起恐惧的通常是可怕的情境。恐惧的产生也与人的认知预期被打断有关。恐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已形成的认知序列被打断有关,是大脑活动过程严重紊乱的结果。4悲哀是与所爱的事物的丧失和所盼望的事物的幻灭有关的情绪体验。悲哀的强度依赖于 悲哀所带来的紧张的释放

25、就是哭泣,哭泣可消除紧张,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反应。,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二、情绪状态分类(一)心境 1含义: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特点(1)从发生强度和激动性上看,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的情绪体验,它的发生有时人们根本觉察不到。(2)从延续时间上看,心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体验,少则几天、几周,多则数月、数年。(3)从影响范围来看,心境是一种具有非定向性、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即心境不指向某一特定事物,而是使人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染上了某种情绪色彩。,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3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方面:工作、学习、事业、人际关系,生活条件的优劣,个人健康

26、状况的好坏,乃至自然环境(温度、气候等)都可能是导致心境的原因.心境也受人格特征的影响,同样的环境条件,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心境。个体的主导心境也有差异。4作用: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均有重要影响。积极乐观的心境可提高人的活动效率;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二)激情 1含义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爆怒。2特点:(1)爆发性。激情的发生过程十分迅猛,大量的心理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喷发而出,有如火山爆发,强度极大。,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2)冲动性。常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个体在激情状态下,认知活

27、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此时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行为容易失控)。(3)持续时间短。冲动一过,事过境迁,激情也就弱化或消失了。(4)明确的指向性。激情通常由特定对象引起,如意外的成功会引起狂喜,理想的破灭可导致绝望。(5)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愤怒时“垂胸顿足”,狂喜时“手舞足蹈”。,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3引起原因多方面(1)对个体有重大意义的事件。(2)对立的意向或愿望的冲突。(3)过度的抑制或兴奋。4作用(1)积极:可化为巨大的激励作用:科学创造、文学创作、战斗激情。(2)消极:应控制。方法:合理释放、艺术升华、适当转移注意力、运用心理换位、加强自我修养与学会制怒等,都可以在

28、一定程度上缓和、调节或控制激情的消极影响。,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三)热情 1.含义:是一种强烈、稳定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对祖国、对事业的热爱.热情是掌握了整个人的身心、决定一个人是思想和行为方向的情绪。2.特点:在强度、持续时间与作用范围上介于心境与激情之间。3.产生:热情总是与正在从事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与个人对活动意义的认识,人格特征相关。4.意义与作用: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热情也有积极、消极之分,其社会价值取决于它所指向对象的社会意义。,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四)应激(Stress)1含义: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2特点:超压

29、性。无论在危险情境,还是紧要关头,由于强烈刺激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超负荷性。应激状态下,个体必然会在生理、心理上承受超乎寻常负荷,必须充分调动体内各种能量或资源去应付紧急、重大的事变。3产生原因:与个体对所面临的情境的自我应付能力有关。当个体意识到情境要求超出了自己的应付能力时,就会处于应激状态。,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4作用:也有积极消极之分。(1)积极反应:急中生智,力量倍增,个体智力、体力都超水平发挥,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其摆脱困境,人们通常在此时可做出平常做不到的事情。(2)消极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意识狭窄,动作紊乱,四肢瘫痪。持续应激会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一般说来,应

30、激状态的某些消极影响可以调节:过去的知识经验,良好的性格特征,高度的责任感等,都是在应激状态下防止行为紊乱的重要因素。T.Holmes&R.Rahe(1967)的生活改变与压力感量表。,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三、情感分类(也称为情操)情感是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一)道德感 1含义: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或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爱情、责任感、良心。3特点:社会性、历史性;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二)理智感 1含义: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们在探索

31、未知的时间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迟疑、惊讶、焦躁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喜悦、快慰,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的热情,为真理而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由于违背和歪曲了事实真相而感到羞愧等 2形成与作用: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反过来又给智力活动以巨大的推动。3特点:虽然理智感在全人类中表现出许多共性,但仍受社会道德观念和个人世界观影响。因而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都反映了每个人鲜明的立场和观点。,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三)美感 1.含义: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种类:自然美感 社会美感 艺术美感 3.

32、特点:人类对美的追求具有共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感因不同的文化、民族而存在着差异性。一般说来,人类的自然美感具有较大的共性。而社会美感与艺术美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美感与道德感密切相关:无论是客观现实本身还是其在艺术作品上的反映,在它们激发美感体验时,也往往会激起一定的道德感。美感与道德感有时一致,有时也有区别:外表美与内在美。,第三节 情绪的调节,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分析,情绪调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具

33、体情绪的调节包括所有的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二)唤醒水平的调节个体对自己情绪的唤醒水平的调节。主要对过高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绪体验,但一些较低强度的情绪也需要调节。(三)情绪成分的调节包括情绪系统的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与行为。,第三节 情绪的调节,二、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一)生理调节(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相应的生理反应模式的变化)(二)情绪体验调节 愤怒、悲伤、伤感、厌恶(三)行为调节 日常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抑制和掩盖不适当的情绪表达;表达适当的交流信息。(四)认知调节 对唤起的原因的解释;对反应进行评价等。(五)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或外部环境的调节)如,对关系密切者发出情绪信号

34、等。,第三节 情绪的调节,三、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 情绪调节可发展出一种能力:情绪智力(Emotion Intelligence)。不同个体的情绪智力是有差异的。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提出: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控制冲动的能力;5.人际交往的能力。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还表现在:情绪的激活阈限、情绪的易感性和情绪的生理唤醒等方面。,第三节 情绪的调节,四、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中医把人的情志活动,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也称为七情,并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良好的情绪调节可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情绪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贝克(Beck,1966)等学者认为,某些认知策略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如认知评价上的忽略;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相反,不良的情绪调节不利于身心健康。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愤怒、等容易引起一些相关疾病。,本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情绪与情感,其主要功能有哪些?2简述情绪的情感的性质。3简述情绪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4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社会情感包括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6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有什么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