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诗二首》课件(村居咏柳)人教版.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867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古诗二首》课件(村居咏柳)人教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课《古诗二首》课件(村居咏柳)人教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1课《古诗二首》课件(村居咏柳)人教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1课《古诗二首》课件(村居咏柳)人教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1课《古诗二首》课件(村居咏柳)人教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古诗二首》课件(村居咏柳)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古诗二首》课件(村居咏柳)人教版.ppt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古 诗 二 首,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注意读好七言绝句的停顿、节奏和韵律,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两首古诗。3.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4.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更,感悟春天的美好。,学习目标,纸鸢(),指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算是风筝之祖了。五代时,李邺(y)在宫中以线放风筝为游戏,并在风筝头上挂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便会发出动听的声音,犹如筝鸣。“风筝”一名便由此而来。,我会认,莺(夜莺)拂(吹拂)堤(河堤)柳(杨柳)醉(陶醉)咏(歌咏)妆(化妆)丝(丝瓜)绦(丝绦)裁(裁剪)剪(剪刀),yng,d,f

2、,li,zu,zhung,s,to,ci,yng,jin,我会写,诗(古诗),村(村居),童(儿童),碧(碧玉),妆(化妆),绿(绿色),sh,cn,tng,b,zhung,l,s,jin,丝(丝瓜),剪(剪刀),我会读,g sh cn j r tng 古 诗 村 居 儿 童 b y hu zhung l s 碧 玉 化 妆 绿 色 s gu jin do 丝 瓜 剪 刀,古 诗 二 首,莺鸟类的一种,体小嘴尖叫声很清脆。拂轻轻擦过。堤河堤,用于防水的构筑物。杨柳指柳树。醉沉醉。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散学放学。归回。纸鸢指风筝。,古 诗 二 首,诗意:二月里,花草茂盛,黄莺飞舞啼叫。烟雾迷蒙中

3、,柳 枝随风轻 舞,拂着堤岸,仿佛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孩子们早早地放学回来,连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古 诗 二 首,1.前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答:前两句诗主要描写了早春二月的自然景物。小草钻出地面,黄莺在天上飞,柳枝随风摆动。,2.后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刻画了怎样的孩童形象?映衬出春天怎样的特点?答:后两句诗主要写了人物的活动,儿童放学归来,趁着东风放飞风筝。刻画了孩童的天真烂漫,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古 诗 二 首,古 诗 二 首,3.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答:体会到了乡村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古 诗 二 首,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本诗中指歌颂、赞美碧玉碧绿色的玉。本诗中用

4、来比喻柳树上翠绿的新叶。妆打扮。一树指整棵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数量,是“满、全、整个”的意思。,古 诗 二 首,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绿丝绦本诗中指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枝。绦:用丝编成的带子。细叶指柳树新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似好像。,古 诗 二 首,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枝。这细嫩的柳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古 诗 二 首,1.诗题“咏柳”是什么意思?作者只是在赞美柳树吗?答:“咏”是用诗词等来叙述,本诗中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发芽,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

5、柳树,不只是在赞美柳树,还是在借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古 诗 二 首,2.碧玉”指柳树上翠绿的新叶。“绿丝绦”指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枝。前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让静态的柳树有了色彩美、形态美,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古 诗 二 首,3.后两句诗作者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运用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转向对春天的赞美。,村居生动地描述了春光明媚的时节,乡村活泼的儿童舒臂牵线、喜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对美丽自然景物的赞美。咏柳通过对初春二月柳树的描写,歌颂了春天,赞美了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读一读,填一填。,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