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0927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 第二章 绪论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四章 内脏学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六章 特殊感官 第七章 神经系统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 第九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 第三节 心脏 第四节 血管 第五节 淋巴系统,第五章 循环系统,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组成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三、血液循环的途径,第五章 循环系统,第五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第一节 概述 一、组成 循环系统又称脉管系统,它是分布于人体内一套封闭的连续管道系统。包括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连于动、静脉之间的毛

2、细血管组成;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第五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主要是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O2运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供其新陈代谢之用;并将它们的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分别运送到肺、肾或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内分泌器官产生的激素也借循环系统运送到相应的器官,以调节其生理机能。,二、循环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的淋巴结和其它器官的淋巴组织还能产生淋巴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参与机体的免疫机制。循环系统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淋巴系统的淋巴结和其它

3、器官的淋巴组织还能产生淋巴,1.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沿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三、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大循环)三、血液循环的途径,2.肺循环(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入肺,由肺动脉分支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出肺后注入左心房。动脉是离心的管道,静脉是回心的管道。,2.肺循环(小循环),第二节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结缔组织,在心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血液的主要功能:1.运输 运送养料和O2,并带走代谢产物。2.缓冲 维持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3.调节体

4、温 4.免疫 对异己的物质产生免疫反应。5.止血,第二节 血液,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 RBC 有形成分 白细胞 WBC(45%)血小板 PL血液 水份(91 93%)血浆 蛋白质(7%)(55%)无机盐(0.75 0.9%)固体物质 脂类(1%)糖类(0.1%)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血液的组成,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血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与体重的7 8。一次失血30,有生命危险。,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血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相当与体重的,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血清。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上层:血浆(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清纤维蛋 白原)中层:为一薄层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下层:

5、是红细胞。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 容积百分比称红细胞比容。健康成人为4050%。,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血清。,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心脏 一、心的位置、形态 二、心的各腔 三、心壁的构造 四、心包 五、心脏的传导系统 六、心脏的血管 七、心动周期 八、心电图 九、血压,第五章 循环系统,第三节 心脏 heart/cor,一、心的位置、形态,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面裹以心包。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大小稍大于本人的拳头。,第三节 心脏 heart/cor,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较宽,与大血管干相连,是心脏比较固定的部

6、分。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平对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胸肋面(前面)膈面(下面)右缘 左缘 下缘,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心的表面有三条沟:近心底处,有几乎呈环形的冠状沟,它将右上方的心房与左下方的心室分开。胸肋面有自冠状沟向下至心尖右侧的浅沟,称前室间沟。膈面也有从冠状沟向下至心尖右侧的浅沟,称后室间沟。,心的表面有三条沟:,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会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在后室间沟与冠状沟交汇的区域称房室交点,为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标志。沟内有冠状血管及其分支和脂肪等。,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

7、在心表面的分界。前、后室,二、心的各腔 心脏被中膈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腔。每半腔在和冠状沟相应的位置上各有一个房室口。房室口的后上部为心房,前下部为心室。因此,整个心脏被分成四个腔。,二、心的各腔,分隔左、右心房的 叫房间隔;分隔左、右心室的叫室间隔。,分隔左、右心房的,(一)右心房 右心房的前上部呈三角形突出,称右心耳。房壁薄,腔大,是全身静脉血的汇集处。后部的内壁光滑,有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前壁粗糙,有隆起的梳状肌。当心功能发生障碍,血流淤滞时,易在此形成血栓。,(一)右心房,在房间隔下部有一浅凹称卵圆窝,为胎儿期卵圆孔闭合后遗留的痕迹。房间隔缺损多在此发生。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右

8、心房的前下方有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在房间隔下部有一浅凹称卵圆窝,为胎儿期卵圆孔闭合后,(二)右心室 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入口为右房室口,口周围纤维环上附有三个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各瓣膜的游离缘借线状的腱索连接在乳头肌上。,(二)右心室,纤维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当心室收缩时,由于血液的推动使三尖瓣相互对合,封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的收缩,腱索的牵拉,使瓣膜刚好闭合而不致翻向心房,防止血液向心房逆流。,纤维环、瓣膜、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右心室的流出道口是肺动脉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个袋口朝上,呈半月形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当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开肺动脉瓣

9、,使血液流入肺动脉;心室舒张时,瓣膜关闭,阻止血液逆流入心室。,右心室的流出道口是肺动脉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三)左心房 左心房前部向左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左心房后部的两侧各有两条肺静脉的开口。左心房的前下部有左房室口通入左心室。,(三)左心房,(四)左心室 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入口为左房室口,口周围纤维环上附有二尖瓣。其作用与三尖瓣相同。,左心室的流出道口是主动脉口,口周围的纤维环上也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主动脉瓣。其功能与肺动脉瓣相同。,(四)左心室 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入口为左房,左右侧房室的收缩与舒张是同步的,两个动脉瓣与房室瓣的开放与关闭也是同时的。,左右侧房室的收缩与

10、舒张是同步的,两个动脉瓣与房室瓣,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三、心壁的构造(一)心内膜 是衬于房室壁内面的一层光滑膜,与大血管的内膜相续。心的各瓣膜即由心内膜褶叠而成,两层内膜间夹有一层致密的肌组织。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等机械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称心音。在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病理情况下,血液通过瓣膜时都会产生涡流而出现杂音。人工心脏只能暂时替代。,三、心壁的构造,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二)心肌层 由心肌纤维构成。心房肌较薄弱,心室肌肥厚,左室肌更为发达。房、室肌不相连续,在左、右房室口的周围各有一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环将其隔开。心房肌的兴奋不能直接传到心室肌

11、,因此心房和心室不在同一时间内收缩。,(二)心肌层,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三)心外膜 被覆于心肌层的表面,即浆膜性心包的脏层。,(三)心外膜,四、心包 心包是包裹心及大血管根部的锥形囊。分为:1.纤维性心包,是心包的外层,包在心的表面,向上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外膜相移行,向下与膈的中心腱相愈着。2.浆膜性心包,又分为壁、脏两层,壁层紧贴在纤维心包的内面,脏层覆于心肌层的表面,又称心外膜。脏、壁两层在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根部互相移行,形成一个密闭的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滑润作用,能减少心脏搏动时的摩擦。,四、心包,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五、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的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

12、细胞组成,它们形成一些结或束,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收缩的正常节律,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互相协调。它们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五、心脏的传导系统,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传导性(conductivity)和传导速度 途径 速度 窦房结 0.4m/s 结间束 1.7m/s 房室结 0.02m/s(房室延搁约0.45 0.1s)房室束 1.5m/s 左右束支 1.5m/s 浦肯野纤维 4m/s 心室肌 1m/s,传导性(conductivity)和传导速度,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壁内,上腔静脉入口处的心外膜内,含有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正常人为窦性心率。机体

13、内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窦性心率不齐 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异位心率 期外收缩 心房或心室纤颤 传导阻滞等,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壁内,上腔,六、心脏的血管和神经 左、右冠状动脉均起自主动脉根部。,六、心脏的血管和神经,心肌中毛细血管极为丰富,几乎每一根心肌纤维都伴有一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汇成小静脉。心脏的静脉绝大部分汇集于冠状静脉窦开口于右心房,另有两条静脉直接进入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肌工作量大,几乎完全依靠有氧代谢提供能量,耗氧量很大,因此需要充分的血供。正常情况下,进入冠状循环的血量占心输出量的89%。,心肌中毛细血管极为丰富,几乎每一根心肌纤维都伴有,第5章循环系统精

14、选课件,七、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房 收缩:心室 舒张:正常成人心率约75次/分,平均一个心动周期约需0.8s.心房收缩期约为0.1s,舒张期约为0.7s 心室收缩期约为0.3s,舒张期约为0.5s 共同舒张期约为0.4s,这一时间称为全心舒张期。,七、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等机械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称心音。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区别 音调低,持续时间长 音调高,持续时间短产生原因 房室瓣关闭 半月瓣关闭标志 心室收缩的开始 心室舒张的开始听诊 心尖部、左锁骨 心底部、第二肋部位 中线第五肋间隙

15、 间隙锁骨左右缘 在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病理情况下,血液通过瓣膜时都会产生涡流而出现杂音。,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等机械振动所发,八、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脏兴奋时,兴奋部位膜电位去极化,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导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出现有规律的电变化,将联接心电图仪的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心电图是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恢复过程中的电变化,但并不反映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八、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16、,ECG),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心电图的导联 1.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导联 右臂 左臂 导联 右臂 左足 导联 左臂 左足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右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左手和左足 aVL 左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足 aVF 左足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手,心电图的导联,3.单极心前导联 V1 胸骨右缘 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 第四肋间 反映右心室电变化 V3 V2和V4的中点 反映两心室交界处的 V4 在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电变化 V5 左腋前线于V4 同一水平 反映左心室电变化 V6 左腋中线于V4 同一水平,3.单极心前导联,第5

17、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P波:反映心房肌的除极过程。历时0.08 0.11s,振幅不超过0.25mV。QRS波:反映心室肌的除极过程。历时0.06 0.1s。T波:反映心室肌复极过程。历时0.05 0.25s,振幅为0.3 0.5mV,一般不超过0.8mV。P-R间期:反映房室传导的时间。一般为0.12 0.20s。Q-T间期:反映心室肌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正常人心率75次/分,QT间期小于0.4s。ST段:正常时与基线平齐,代表心室以全部 进 入复极2期,各部位之间不存在电位差。U波: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P波:反映心房肌的除极过程。历时0.08 0.11s,心率的计算:心率规则时,

18、只需测定任何一次心周期时间,即PP 或 RR 间的距离,单位是秒;用60除以所测数据,即为每分钟的次数:心率不规则时,若干个(45个)PP 或 RR 间的距离,求其平均值。心动周期各时相中的变化 电话传送心电图技术(TTM),心率的计算:60秒60秒 80次/分例如:,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九、血压 Blood pressure(Bp)血压是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动脉血压 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最高值,称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至最低值,称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两者的压力差),称为脉差。我国正常青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为:13.316/810.6 kPa(100120/6080 mmHg)成年人安静时,血压持续 高于18.6/12 kPa(140/90 mmHg)称高血压 低于 12/6.7 kPa(90/50 mmHg)称低血压 年龄、性别、肥胖、情绪、体位,九、血压 Blood pressure(Bp),第5章循环系统精选课件,动脉血压形成机制 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动脉血压形成机制心室收缩心室舒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性:心率:,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