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现象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11674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9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讲现象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十讲现象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十讲现象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十讲现象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十讲现象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讲现象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讲现象学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社会学理论(古典部分)教师:秦琴 E-mail:eternally2019126,西方社会学理论(古典部分)教师:秦琴 E-mail:e,推荐阅读书目,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人民大学出版社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推荐阅读书目,成绩考核方式,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课堂情况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成绩考核方式课堂情况,学习内容古典社会学,第一讲 西方社会学产生 的思想基础及历史 背景第二讲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 创始人第三讲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 理论第四讲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 论 第五讲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2、,第六讲 功能主义理论第七讲 社会冲突理论第八讲 社会交换理论第九讲 符号互动论第十讲 现象学社会学第十一讲 民俗方法学,学习内容古典社会学,学 习 方 式,课前10分钟,主要思想介绍,消化、吸收、巩固,1、课前查阅相关知识点2、课堂上交流,1、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现实2、学习相关理论文章,目的掌握理论工具,目的,学 习 方 式课前10分钟主要思想介绍消化、吸收,第十讲 现象学社会学,第一节 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背景第二节 舒茨的理论,第十讲 现象学社会学第一节 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背景,课前十分钟,课,第一节 现象学社会学的知识背景,一、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二、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第一节 现象学社会学的

3、知识背景,第二节 舒茨的理论,一、意义的起源二、生活世界,第二节 舒茨的理论,伯格森的生命哲学“绵延观”,舒茨,胡塞尔现象学对“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意义的起源,伯格森的生命哲学“绵延观”舒茨 胡塞尔现象学对“内在时间意,他认为社会行动只能具有一种主观意义,即行动者本人的主观意义;当社会行动者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进行某种特定的行动时,他认为后者对他具有意义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当他停下来对该行动进行反思时,他才能明确意识到由他赋予该行动的意义。就主体而言,任何行动都是在其内在时间意识中,在内在绵延中发生,当一种行动从中被主体“挑选”出来加以注意和反思时,它对主体的意义就放构造出来了。因此,“意义指

4、的朝向它自己绵延的共通自我,”。,第十讲现象学课件,他写到:“意义不是出现在我们意识流之内的某些经验内在地具有的性质而是从眼前当下,以反省的态度看去,是对过去经验作解释所得的结果。只要我是在我的行为中生活,朝向我的行为的对象,那些行为是不会有任何意义的。当我在回顾中把他们把握为对过去所作事情的清楚的经验,他们才变得有意义。”,第十讲现象学课件,生 活 世 界,在舒茨看来,人生活的社会情景就是胡塞尔所提出的“生活世界”,它是先于任何一种客观的科学反思的世界,不被反思也不被分析;它只能被理解为现象(即意识)给予的具体性世界,是一个直接具有正式生命活动的“活的”世界。具有“预先给定性”。在这个意义上

5、,生活世界是被人们用类型化方式组织起来的意义整体。而这样一个生活世界是可以被人认识的。指的是人们在其中度过其日常生活所直接经验的主体间的文化世界。,生 活 世 界,客观实体,现有的知识储备,生平情境,现有的意图,“我的”世界,个人是一个有意识,可以反思,具有内省能力并且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客观实体,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去应付这个社会世界,他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师长传授,被他当作确信不疑的东西来使用。舒茨把这种规则,方法,观念和信念的总和称之为“现有的知识储备”。它给人们的行动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构成了社会成员所面临的所首要现实,成为塑造和指导所有社会现实的绝对的现实意识

6、。,对于特定的个体来说,其知识储备具有个人传记性的特征,因为每个人都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是自己驰誉日常生活之中的,舒茨把这种特征概括为“生平情境”。,“生平情境”是个人日后解释所有新事物与行动的前提条件。舒茨把生平情境所包含的某些未来实践活动的可能性称为“现有的意图”,它决定了个体在深入这种类型化的世界时开放视界的程度。在人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根据其生平情境的相关成分转化为“我的”世界。,客观实体 现有的知识储备 生平情境 现有的意图“我的”个人,主 体 间 性,这个世界的特征就是他称为的“互为主体性”就是说,在日常的世界中,一个行动者有意识地想象另外一个人在想些什么,而同时,另外一个行动者 的意

7、识里面也进行着同样的想象。这种同时,且相互的历程让日常生活变得可能。和符号互动论者不同的是,他不关心人们之间的肢体互动,也不关心个人的心灵活动,而是关心的是,人们有意识地和别人产生关联,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们以互动主体的方式产生关联。生活世界就是日常生活的世界,互为主体性的世界。,主 体 间 性,行动与活动,批评:人们在常识世界中一般所谈论的“行动”和“行为”,总是说前者是“有意识的”或者“自愿的”,而后者的特征则是“反应”,并以此把二者区分开,但是这种区分是肤浅的。从现象学角度来讲,行为是“通过自发的行动”赋予意义的意识经验,而在行为的发生或者进行过程中,这种自发活动不过是发挥(定义

8、)构造作用的客观性得以给定的意向性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说,行动不过是行为的一个子集而已。因此,舒茨所要重点区分的不是作为意识经验的“行动”与“行为”,而是作为行动者之意识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行动”与“活动”。,行动与活动,舒茨指出,行动指的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行动者根据一个预先设计的方案所进行的,取向未来某一目标的人类行为。“活动”:“它指的是这个不断发展的(行动)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指的是已经完成的行动。”舒茨是在两个层次上运用这一概念的:首先是个体行动者在主观层次通过想象把行动的结果完成化,或是从以往的活动中寻求相似点,经过比较与均衡,活动就成为当下行为设计过程的出发点。其次、舒茨确实也把“

9、活动”指称为个体在生活世界中采取特定的行动所造成的、作为事态的结果,但这种用法在其理论中不占重要位置。,第十讲现象学课件,动机,目的动机,原因动机,那些包含了人们所要得出的结果、所要追求的目标的动机,那些可以由人们根据行动者的背景、环境或者心理倾向作出解释的动机,主观范畴,客观范畴,动目的动机原因动机那些包含了人们所要得出的那些可以由人们根据,类型化和配方,类型化用来对别人分类的几种有限类型,至少我 们一开始会这样分,或暂时会这样分。配方指的不是人,而是社会情境和行动的历程。,类型化和配方,社会世界的范畴,直接经验的社会事实,间接经验的社会事实,我们知道别人的存在,并以面对面的方式经验了他们的存在,即我们进行我们关系(we-relation)。,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个范畴里面,人们纯粹以类型,而非以直接经验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他们在进行的是他们关系(they-relation)。,社直接经验的社会事实 间接经验的社会事实 我们知道别人的存在,下一讲内容,:俗民方法学理论渊源早期的基本思想发展影响与评价,下一讲内容:,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