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与原则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1269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9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与原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与原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与原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与原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与原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与原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与原则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宣 煦 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精神科,系统家庭治疗的基础和原则,系统家庭治疗的发展特征,一、实行和密切关注某些模式与“赋予”它的理论,并通过它们来丰富自己。二、反复验证,必要时修改上述模式与治疗关系。上两个过程相互关连。,系统家庭治疗的发展特征一、实行和密切关注某些模式与“赋予”,所谓模式是什么?,特征惯常行为。结构现实,关系。规则相互作用。格局过程,交流,权利。范型生活,控制和预测。氛围价值,情感。背景文化,信仰等。,所谓模式是什么?特征惯常行为。,家庭模式指什么?,相互作用过程,系统运转规律,隐蔽的行为方式,未觉察的潜规则,现实结构,个人建构,家庭意识形态,特殊的关系,

2、情感交流、利益交易的游戏规则,角色分配、地位升降、权力角逐、互动格局,某种氛围、背景,价值观,家庭传统,信念信仰,宗教文化等。,家庭模式指什么?相互作用过程,系统运转规律,隐蔽的行为方式,家庭治疗模式,一、心理教育模式:讲授精神病学知识,教导家属如何正确对待和帮助病患。二、精神动力模式:以集体方式对家庭进行心理分析。三、行为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行为治疗。四、交流模式:基于信息论,着眼于成员间的交流与沟通。五、系统(策略)模式:运用三论解析家庭结构与规划治疗技术。,家庭治疗模式一、心理教育模式:讲授精神病学知识,教导家属如何,赋予模式的理论,控制论,总体系统论,信息、通讯论。对策论,急进的构成

3、主义,自组织论。行为主义,精神动力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过程哲学。道家和禅宗的某些文化理念。,赋予模式的理论 控制论,总体系统论,信息、通讯论。,系统家庭治疗 与传统心理治疗(精神分析、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根 本 差 异?,系统家庭治疗,传统心理治疗,研究内在精神动力过程,并对其施加影响。对个体心理生理功能紊乱和病理过程感兴趣。线性因果,病理现象归因于个人内部(认知、情感、行为、意识、人格、脑功能)。,传统心理治疗研究内在精神动力过程,并对其施加影响。,系统家庭治疗,家庭才是基本动力学单元,个人仅是家庭动力系统的一个组成元素。关注交流、互动模式和系统组织的紊乱。循环因果,对所谓病理过程

4、的原因从系统功能中、从家庭结构(关系、规则、对策)里去探寻。,系统家庭治疗 家庭才是基本动力学单元,个人仅是家庭动力系统的,系统和传统比较,系统和传统比较,故事一举例说明考虑个体和考虑互动系统的差异,假若有一人来自其它星球或遥远大陆,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兵乓球赛,突然在中国遇到两人在打兵兵球。又假若由于某种原因,他只能观察到其中一名运动员的行为,第二名运动员、球及球桌都在他的视线以外。此人必然惊讶于所见到的奇怪行为。他若想找出原因的话,很快就会得出此人行为失常,或许是疯了的结论。他会想,这种突然发生、手脚乱舞、兴奋重复、无任何目的、过分做作的奇特行为是由于那个人脑内的生理或心理病理过程所致。,

5、故事一举例说明考虑个体和考虑互动系统的差异 假若有一人来自,考虑个体和考虑相互作用系统的差异,如果观察者的视野突然扩大,他能够看到两名运动员和连接二者的球桌和球,那么,他将不会为了解释运动员的行为而去注意存在于个体中的原因,而是关注球赛的规则及控制着这一类互动的组织模式。第一名运动员的行为不能看成是第二名运动员行为的原因,反之亦然。双方都在进行比赛,观察的方法、判断的价值尺度和比赛的组织规则对于双方均有效。,考虑个体和考虑相互作用系统的差异如果观察者的视野突然扩大,他,理论性的探讨价值,全面开辟前所未有的治疗策略。系统一系列行为和功能可从外部直接观察。较内省间接获得的感知、思维和体验更客观。有

6、关互动系统规则的假说比较容易建立。比个体的精神内在动力学假说的臆测性成分要少。行为意义与用精神内在动机来归因的意义明显不同。,理论性的探讨价值 全面开辟前所未有的治疗策略。,新的治疗策略和效果,假如个体的症状行为可用相互作用的规则来加以解释的话,那么,改变这些规则就必定能够影响该种行为。当治疗者所选择的是治疗某个相互作用系统,而非某一个体,他们确实常有新奇经历,甚至目睹“奇迹般治愈”。一旦相互作用的规则有了改变,个体症状就消失了。,新的治疗策略和效果假如个体的症状行为可用相互作用的规则来加以,家庭功能,家庭是一种场所,每个成员从小就通过与家庭中其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对世界、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看法

7、。这些互动关系、规则和格局既代表了形成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背景。又代表了个人价值建构的动力学模式。,家庭功能 家庭是一种场所,每个成员从小就通过与家庭中其他人的,家庭功能,形成个人建构、模式,个人价值观,家庭模式背景,家庭功能形成个人建构、模式个人价值观家庭模式背景,规则建构,A.家庭中的相互作用规则正是在家庭成员人生观的相互影响下产生和维持的。B.家庭中每一成员的行为举止与他或她对世界和现实的想象是一致的。C.互动规则和个体现实结构是以循环的形式彼此相连的,他们相互支持。,规则建构A.家庭中的相互作用规则正是在家庭成员人生观的相互,A.规则形成,成员人生观,成员人生观,成员人生观,成员人生观

8、,家庭意识规则,A.规则形成成员人生观成员人生观成员人生观成员人生观家庭,B.现实构想行为模式,现实构想,行为模式,现实构想,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现实构想,B.现实构想行为模式现实行为模式现实构想行为行现实构,C.规则建构循环互动,成员构想行为成员构想、行为,行为成员构想,行为 成员构想,家庭规则,家 庭 意 识,C.规则建构循环互动行为行为 成员构想家家,故事二举例说明,一名男子鼓掌经过一个德国城市,遇一友人问他:“你为什么鼓掌?”回答说:“为了把大象吓跑”。这位朋友反驳道:“可这儿就没有大象啊!”那男子答话说:“这就对了嘛!大象吓跑了!”,行为 A、影响现实构想A、交流现实构想B/反馈信息

9、验证构想A、加强行为A,故事二举例说明一名男子鼓掌经过一个德国城市,遇一友人问他:“,日常生活模式,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行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产生一些假想,我们按照这些假想来行事,并且只要我们发现它们被相互作用所认可和证实,就保持这些行为。,日常生活模式 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行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产生,现实世界,内在建构假想1、假想2,行为模式行为1,行为2,指向,证实/伪,有成效,无成效,保持/消除,影响塑造,现实世界 内在建构 行为模式指向证实/伪有成效无成效保持/,系统理论取向治疗师的问题,个体的现实结构和家庭相互作用模式是怎样相互取得稳定的?在这一相互支持系统的情况下,症状是怎样形成并

10、得以保持的?,系统理论取向治疗师的问题个体的现实结构和家庭相互作用模式是怎,临床常见问题,比较有经验的家庭治疗师们发现,同一家庭中的各个成员、描述其家庭的方式常常大相径庭,有时确实像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家庭之中。,临床常见问题 比较有经验的家庭治疗师们发现,同一家庭中的各个,区分现实结构(困难),1.个别成员现实结构。他们建立了个体动力学。2.某系统中各成员共有的现实结构。一个家庭或夫妻所共有的意识形态、范列或规则。3.各成员的行为模式可以描述为他们个人动机动力学的表现和后果。4.系统内相互作用模式,人际动力学。取决于观察者所强调的观点或哪些有关连。,区分现实结构(困难)1.个别成员现实结构。他们

11、建立了个体动,这些现实结构和这些模式的相互影响,经过系统中成员的建立与塑造,在现实中得到了表现。,这些现实结构和这些模式的相互影响,经过系统中成员的建立与塑造,“硬性”和“软性”现实结构,“硬性”和“软性”现实结构,“硬性”现实结构,整个家庭 生活周期少或没有任何交流或协商的余地,来促进那些变化和发展,共同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性受到了限制。一旦当作法则或真理接受下来,就永远正确,一统天下,不容受到怀疑或挑战。有心身症状的家庭,多见这种不易变动、僵化的互动模式和现实结构。,成员个人生命循环不同时期没有变化发展对现存观念或模式少或无怀疑。它们极僵化,一致,似控制了每个成员和家庭整体。个人很少或不可能对

12、某个行为既体验到自主性即能发展主动和对自身负责,又对系统中其他成员表现依附、容忍。,“硬性”现实结构整个家庭 生活周期成员个人生命循环,“软性”现实结构,整个家庭很难或不可能就正当的价值观与和谐取得意见一致,因而很难知道以后将发生什么样的行为。唯一规则就是全无规则。无清晰层次建立自己目标和价值观,使他们面对别人时分寸恰当的表达,能沟通和促进发展。有分裂样症状家庭可发现。,成员个人用来交流的观点(显/隐的行为动机和期望)是不明确和不可靠。简言之是“软性”的;个性发展停止,观念丛没有为相关个性发展提供基础。成员共有的清晰观点、定义和理解正在消失。,“软性”现实结构整个家庭成员个人,治疗者的身份和地

13、位,治疗者有什么作用?有多大影响?,治疗者的身份和地位治疗者有什么作用?有多大影响?,为 而 无 为,What You Can And What You Cant,为 而 无 为What You Ca,促进变化和发展,决不可认为,只有医生或治疗者才对咨询者或家庭具有唯一的权利或可行的解决办法。作为交流人员,治疗师的身份是观察者和参与者。作为助人者,治疗师可发挥共建者和干预者的作用。,促进变化和发展决不可认为,只有医生或治疗者才对咨询者或家庭具,治疗师面临的问题,家庭治疗师介入具有某种格局的家庭。有无问题和烦恼?谁发现的?谁规定的?(系统成员)出什么问题什么程度才算作现实结构和格局出毛病,因而有

14、此表现与后果。(治疗师)治疗师与系统开始互动后成为系统一部分。(裹绞在一起)互动后的格局是否有利于问题解决。,治疗师面临的问题家庭治疗师介入具有某种格局的家庭。,治疗师的任务是发生变化,弄清格局机能及失调状况,澄清观念系统内涵和现实结构差异(扭曲)。尝试“搅乱”此格局和观念(限制发展,障碍成疾),鼓励变革。促进系统重组织其本具的各种结构模式和资源。若找到窍门和正确使用方法,即使轻微的推动也会有迅速而持续的变化!,治疗师的任务是发生变化 弄清格局机能及失调状况,澄清观,干预用于何处,个体成员的个体现实结构;“家庭意识形态”,个体行为模式;以及相互作用行为模式。它们相互关连,重要的观念和行为会以不

15、同方式从这四方面反映。,干预用于何处个体成员的个体现实结构;,症状行为,家庭观念,互动模式,现实结构,行为动力模式,精神分析,认知,行为,集体,症状行为家庭观念互动模式现实结构行为动力模式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组织治疗建构,治疗者自己必须逐步把握的问题1.治疗目的?与其有关的问题?和系统?2.谁组成问题谁是问题的一部分,谁塑造问题?3.相关的人对问题的加工模式如何去看?看法内容;期待什么?4.什么是中立?为什么要中立?怎样中立?5.怎样与系统成员建立关系?6.怎样既投情理解,又超然客观?,组织治疗建构治疗者自己必须逐步把握的问题,组织治疗建构,7.怎样组织动力学“假设”?8.怎样处理过去,面对现在

16、,估计将来?9.怎样确认规则(显隐)?10.怎样改变规则?11.怎样激发个人自由欲、梦想能力(创造性)选择(组合)力?12.怎样引入新的、差异性观念和价值?,组织治疗建构7.怎样组织动力学“假设”?,组织治疗建构,1.治疗目的?与其有关的问题?和系统?系统定义为由好多成分组成的一个有序“整体”,与治疗目的有关的实体或整体是什么?治疗或干预的有关范围界线?有关问题的“塑造者”可能是父母,孩子,祖父母、家庭医生,社会工作者、教师、律师等等。当然要他们都参加交谈既不明智,也不可能,但是我们在考虑治疗和干预时必须把他们包括在内。他们与系统申的个别成员或整个系统公开或私下交流时,谈到哪些期望、目标、疾病

17、模式等。,组织治疗建构1.治疗目的?与其有关的问题?和系统?系统,组织治疗建构,2.谁组成问题谁是问题的一部分,谁塑造问题?3.相关的人对问题的加工模式如何去看?看法内容;期待什么?他们对问题下的定义,他们的期望和参与交谈的动机都是不相同(如夫妻中的一方可能在努力挽救其婚姻,而另千方却在寻求帮助达到离婚)和或不清楚的。尽早地澄清与治疗有关的问题是治疗性干预的重要部分,甚至是最关键的部分,因为它对随后的进展有极大影响。,组织治疗建构2.谁组成问题谁是问题的一部分,谁塑造问题,组织治疗建构,4.什么是中立?为什么要中立?怎样中立?来参加交谈的系统中不同成员都抱有不同的动机,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目的,

18、为了实现这一切他们将公开或不公开地寻求争取治疗师的支持。他必须努力以这样一种方式去进行干预并提出他的问题参加者觉察不出对某一成员或分支系统有任何偏袒或反对。,组织治疗建构4.什么是中立?为什么要中立?怎样中立?,组织治疗建构,5.怎样与系统成员建立关系?所有干预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我们能建立的这种稳定和信赖的关系程度如何。a、他的中立,这上面已经叙述。b,他与成员交流的意愿和能力,使他们的主要问题得以确认,并以一 种新的、意味着带有异议而又能使 他们免于惧怕、羞怯和内疚方式提出问题。c、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要对家庭所显示的现实结构和模式中的功能不良部分高度敏感,对其功能部分也应高度敏感。,组织治

19、疗建构5.怎样与系统成员建立关系?,组织治疗建构,6.怎样既投情理解,又超然客观?任何交谈者观察某个系统并与之交流,便有自己成为其中二部分的危险。于是,他就成为一个亲属,就象叔叔、阿姨那样,就会受到家庭相互作用的支配,而帮助去维护这一切。这样做的危险在于,他很可能既失去总体观,又失去从外部有效地对系统加以干预的可能性。然而,如果治疗师表现得过于疏远,那么他同样可能减少获得信息及有效平预的机会。寻找或重新建立同感和冷淡之间的正确平衡就特别重要。在这方面,采用联合治疗和工作小组特别有帮助。,组织治疗建构6.怎样既投情理解,又超然客观?,组织治疗建构,7.怎样组织动力学“假设”?放弃孤立现象,强调相

20、互作用,这样做我们就超越了冢庭成员使用的惯常的语言模式、绰号以及称呼,个人特征(用这样一塑说法如“女儿有抑郁症”,“母亲不能明确把握自己”,父亲很专横”等等)便不再是静止的,铁板一块的特点,而像是流入到关系动力学的流水之中。他们便表现出对系统的结构作了行为上的贡献,也作为在一定相互作用情况下表达了某些标记或归因及其后果。,组织治疗建构7.怎样组织动力学“假设”?,组织治疗建构,8.怎样处理过去,面对现在,估计将来?在治疗中更多强,调的是现时和将来真情表露的选择,而非鼓励要求准确的记忆。对往事老是念念不忘常意味着追究原因,而经常则是追究过失。这里,目的是要反对这种既不恰当而僵化,单方面的因果思维

21、,也反对与之伴随的,往往带有悲剧性后果的对责任和罪过的分摊。,组织治疗建构8.怎样处理过去,面对现在,估计将来?,组织治疗建构,9.怎样确认规则(显隐)?10.怎样改变规则?首先是系统中的行为者能以认识到的行为规则,其次,由外界观察者推断出的相互作用规划。这两个规则未必是同一的。受规则控制的行为可以用比赛来描述。正像打乒乓球的人的行为那样,只有明白了该行为的规则时才有意义。神经质,精神病、身心障碍成任何其它行为,只有看成有规则控制才有意义,相互作用是以系统中一整套行为规则来描述的。治疗的逻辑结局是试图将分裂症的比赛,或确切些说,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一场比赛,变得相对无害,即成为不同规则的比赛。

22、,组织治疗建构9.怎样确认规则(显隐)?10.怎样改变规则?,组织治疗建构,11.怎样激发个人自由欲、梦想能力(创造性)选择(组合)力?,组织治疗建构11.怎样激发个人自由欲、梦想能力(创造性)选择,组织治疗建构,12.怎样引入新的、差异性观念和价值?,组织治疗建构12.怎样引入新的、差异性观念和价值?,组织治疗建构,组织治疗建构,治疗程序设置,治疗程序设置,治疗程序设置,系统式家庭治疗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医疗性会谈;二、两次会谈间隔期间的作业。整个疗程包括210次会谈,多少视情况定。,治疗程序设置系统式家庭治疗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治疗程序设置,1.预备性晤谈12次 澄清来诊背景,家谱图

23、,期望。2.治疗性晤谈12次 形成治疗系统,利用三原则“摄动”;构建格局,发现重组资源。3.结束性晤谈12次 自我康复潜能解放,创造资源;独立解决问题。,治疗程序设置1.预备性晤谈12次,建立假设,不再围绕疾病概念和传统诊断体系来对患者个人下诊断。也不指明某些固有特征(消极)。也不深入挖掘既往生理心理的病理原因。着眼于尝试以相关动力学理论形成假设。(并不排斥生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建立假设不再围绕疾病概念和传统诊断体系来对患者个人下诊断。,建立假设,通常考虑:一、什么样的事件引起关系变化,它超出了家庭的适应性和发展潜能,导致各种问题或症状形成。二、什么前提、问题策略和互动模式合在一起,使有问

24、题的症状性行为得以保持。,建立假设通常考虑:,建立假设,假设的作用:建立治疗结构;帮助治疗者在繁杂的反复提问和回答中保持方向界标作用。组织交流进程接受反馈引导;修改替换假设,保持良好平衡。避免被拉进参与者的关系和解释的习惯模式之中。,建立假设假设的作用:,建立假设,假设的形成,了解信息和干预同时进行,互相联系。基本系统维度:个体现实结构;“家庭意识形态”;个体行为模式;相互作用行为模式。关系结构(现实);认知逻辑;价值体系(家庭意识);疾病观念;个性化;时间格局;关系交流;控制企图;派系格局;家庭访谈气氛;中立体验;,建立假设假设的形成,了解信息和干预同时进行,互相联系。,建立假设,基本四种家庭动力模式的假设;分裂症性家庭 分裂情感性家庭 躁郁症性家庭 心身疾病家庭,建立假设基本四种家庭动力模式的假设;,循环性咨询,19751980年,意大利以Mara.Selvini.Palazzoli为中心的米兰小组首创同时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程序“循环性询问”。(循环提问方法)当着全家人的面,依次问每个家庭成员,他/她个人对家中另外两名成员间的关系的看法;或家庭成员彼此相处的方式。,循环性咨询19751980年,意大利以Mara.Selvi,敬请指导!,敬请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