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共15张).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1806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29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共15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共15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共15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共15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共15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共15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课件:第三章隋唐、宋元(共15张).ppt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隋唐、宋元,第一节隋唐(581-907年),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名称与职权: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和尚书(执行)。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议国事的场所。实质:相权分散、削弱,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独尊。六部:设于尚书省下,具体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影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既限制了相权,又提高了效率,此后历代沿袭这种制度。,(2)科举制

2、的实行:开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正式形成: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实质: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影响(见教材)(3)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知识整合1政治,2.经济,(1)农业:曲辕犁传统步犁定型;均田制的实行。(2)手工业: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相当大。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兴起。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丝织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民间手工业也很发达,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唐朝时,中国瓷器

3、大量出口。(3)商业唐长安城设有东、西二市,官府对商业进行控制(时间、率问)。草市、夜市较前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广州成为著名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的出现。,(1)科技:,唐诗进入黄金时期(繁荣原因、李白和杜甫代表作品及其特点)。,(2)文学:,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形成的三体);草书名家(张旭、怀素);行书名家(颜真卿)。,(3)书法:,展子虔(隋)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4)绘画:,3文化,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主要活动与贡献(1)贞观之治:政治方面:吸

4、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慎用刑法,制定唐律。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开明的民族政策。武力征服东突厥和西突厥。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册封东突厥世袭都督、刺史宫职且其后代均由唐政府册封。接受松赞干布求亲,派文成公主入藏。(3)开放的对外政策:设专门机构鸿胪寺;鼓励外商到中国贸易等。2历史评价(1)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

5、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导学要旨,1注意上连魏晋下接宋元的思想文化史内容。文学的唐诗、宋词、元曲是重点内容需要关注的是细节,如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宋代柳永、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书法的“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唐代书

6、法“颠张(张旭)狂素(怀素)”将狂草带引至巅峰;欧(阳询)、虞(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将楷书推向极至。绘画领域关注山水画、文人画和风俗画的特点;张择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透露出的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等。另外,唐宋还是综合命题的重要区域,如从宋元商品经济的发展着手来考查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文学、艺术作品的平民化、通俗化同、曲、风俗画;娱乐场所瓦子)等。,2要注重以隋唐、唐宋、两宋为时限的问题进行综合思维 通史学习不可忽视对一些重要朝代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要成就的归纳概括。如以唐或宋为主题,将涉及这两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实进行归类,形成系统的整体的朝代知识。隋唐:隆盛时代;两宋:

7、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第三章隋唐、宋元,第二节宋元(960-1368年),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

8、掌控。(宋太祖主要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宋初这些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却造成了“三冗”的国家财政危机。,(1)宋加强中央集权:,中书门下的设置: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分割相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中央机构的变化:,宋设路、州、县三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知识整合

9、1政治,2经济,(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经济重心南移。(2)手工业:工匠:宋代匠户为被官府以强制服役的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人专门户籍。制瓷:宋代制瓷技术发达,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纺织:织锦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3)商业:北宋城市经济繁荣,突破坊、市限制,商品经济发达(纸币“交子”、草市);元大都是著名城市,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代表:“二程”、朱熹。主张:“万物皆只一个天理”;“格物致知”以贯通明“理”;“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

10、统治。,(1)理学:,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3)历法:,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4)绘画:,宋词、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2)文学:,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深刻影响了世界。,(5)科技:,3文化,王安石变法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背景:(1)内忧外患: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辽和西夏的威胁。(2)积贫积弱:财政危机,机构重叠,官俸开支多,军队训练废弛,战斗力弱。(3)直接目的: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现富国强兵。(4)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内容:(1)富国之

11、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3作用:(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4局限性:(1)新法的实行显得操之过急,执行导致走形。(2)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制进行收购、运销,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5结果:(1)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1政治史应关注三个方面(1)君权与相权之争:注意三个时期隋唐三省六

12、部制的形成和完善;北宋“二府三司”辅政体制的建立;元朝省制(中书省)。(2)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度是复习的重点,省的设置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经济史应重点关注中国古代“市”的发展 这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古代城市商业经营时间的变化(由按时开市、闭市到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二是城市商业经营空间范围限制的变化(由坊市制到坊市制的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其中汉、唐、宋是三个关键的朝代。,导学要旨,理学指中国宋元明清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其特点是以儒家思想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是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理学的内涵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1)这个学派首先提出“理”,作为其哲学的本质特征。程朱以“理”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宇宙本原。认为理既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也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概括和升华,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独特的理论形态。(2)理学家都强调“遏人欲,存天理”或“存天理,去人欲”,企图通过哲学的思辨,把封建道德、伦理和等级制度安放在理的宇宙观和人性论的基础上。(3)“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理学尊信的主要经典,这些经典的问题经过新的不同诠释获得了新的意义。,3宋代理学是复习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