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课件游褒禅山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课件游褒禅山记.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7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王安石纪念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舒国公,又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张文章“务必有补于世”,唐宋八大家之一。,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政治。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者生平,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华阳洞,褒禅寺,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1.庐冢()2.今
2、言“华()”如“华()实”之“华()”者3.盖音谬()也 4.有穴窈()然 5.则或咎()其欲出者 6.无物以相()之 7.何可胜()道也哉 8.王回深父(),朗读正音,zhn,mi,yo,ji,xin,shn,f,hu,hu,hu,理清思路,一二三,(1-2):记叙游山经过。(3-4):议论游山心得。(5-6):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结 构,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些语句来概括。,“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求学当深思而慎取”,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山之、
3、山之、山之。,2.讨论:为什么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阅读第一段,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判断句,舍:名作动,居住,于:在,以:因为,故:缘故,以:因为,卒:死,乃:表判断,是,名:名作动 命名,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仆:倒仆道:省略句,仆于道,漫灭:模糊,磨灭,犹:还,盖:大概,谬:错误,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_、山之_、山之_、山之_。
4、,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名,寺,洞,碑,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侧:从旁边。n-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深:深度,穷:走到尽头,其:那些,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拥火:拿着火把,见:见到的景物,怠:懈怠,懒惰,且:将要,俱:一起,盖:大概,不能:不及,十一:十分之一,然;然而,盖其又深,则其 至又
5、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盖:大概,至:名词,到达那里的人,加:更加,方:正当,尚:还,明:照明,既:已经,或:有人,其:自己,极:尽情享受,咎:责怪,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前洞平旷后洞窈然,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来而记之者少,“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深,“其见愈奇”的欣喜“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6、志者不能至也。,叹:感慨,观:观察,得:心得,以:因为,求思:探究、思考,以:并且,而:但,非常:不同寻常,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观:景象,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至于:到,而:却,以:来,相:帮助,然:但是,于:在,而:却,其:难道,孰:谁,得:心得,不随(之)以止也 然:然而,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写游洞的心得,三个不能至,非有志者,不能至,力不足者,不能至,无物以相之,不能至,志,力,物,有力无志
7、,可讥有悔,尽吾志,无悔勿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于:对于,以:因此,悲:感叹,谬:v,弄错,名:v,弄明白,胜:尽,完,所以:的原因,道:说,莫:没有谁,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仆 碑,其文漫灭,音 谬,古书之不存,谬 其 传,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议,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课堂小结,本文把_和_两个
8、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和“_”的道理。,游山,治学,游山,尽吾志,深思,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归纳主题,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有泉侧出4.入之甚寒,问其深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则其见愈奇7.则其至又加少矣,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名状,从侧面,形名,深度,形动,走到尽头,动名,见到的景象,动名,到达的人,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9.常在于险远10.至于幽暗昏惑11.莫能名者,形
9、动,照明,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形名,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形名,险阻偏远的地方,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慧褒埋葬时,代词,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那些,代词,那些,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8.而余亦悔其随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咎其欲出者12.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1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4.其业有不精 心不若余之专耳1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6
10、.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后洞,代词,那个,其,“”字的用法,代词,其中,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 还是”,代词,这种,副词,表祈使,一定,表假设,如果,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第三人称第二人称第一人称,指示代词,这,那其中,表选择:是 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以其乃华山之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良乃入,具告沛公质于齐,兵乃出家祭无忘告乃翁日初出大如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英才盖世,众士仰慕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乃,盖,副词,表判断,
11、是 副词,竟然,居然 连词,于是 连词,才 代词,你,你的,名词,车盖 连词,表原因,因为 动词,超过,胜过 副词,大概,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仆道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于是废先王之道何可胜道也哉策之不以其道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理有疏密属予作文以记之文过饰非,道,文,名词,路,道路 名词,道理 名词,学说,主张 动词,说,讲 名词,方法,名词,文字 名词,纹路 名词,文章 动词,掩饰,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理固宜然 吴广以为然 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此余之所得也古人往往有得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言得之,然,得,代词,如此,这样 形容词,对,正确。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连词,但,但是。,动词,得到 名词,心得,收获 动词,能够形容词,适宜,正确,1.非常之观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古:到达(某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知识归纳,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1.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3.文笔简洁 语言凝炼,写作手法,1.谈谈这篇散文的记游特点,并针对本文第四段提出的有关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对“深思而慎取”的理解。2.背诵第三自然段。,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