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119695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要求,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推动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立足稳定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做到科学使用回收地膜。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基本情况(一)柴家门镇的基本情况镇,隶属于*县,地处中南部,东靠八里湾乡,南连会师镇,西邻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乡,北接甘沟驿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79.3平方千米。柴家门镇下辖4个社区、11个行政村:西雁社区、寨子社区、金湾社区、二十铺社区,鸡儿咀村

2、、小西岔村、北二十里铺村、何家门村、阳坡家村、柴家门村、樊郭去村、宝川岔村、寺南岔村、孙家去村、冯严村,下设67个村民小组。柴家门镇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山川兼有,错乱交叉。境内平均海拔在1620米。柴家门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C,年降水量340毫米,年蒸发量15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每年79月。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莱麦、糜子、谷子、马铃薯为主。川区4村以地膜玉米、豆类、蔬菜等作物套种为主,山区7村以全膜玉米、洋芋、小杂粮为主。(二)地膜覆盖应用与回收利用状况在全镇11个行政村推广全膜玉米3.2万亩,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2.5万亩,2021年地膜使用量为296.

3、4吨,回收量为237.4吨,回收率为80虬覆膜年限一般马铃薯一年一次,玉米2-3年揭膜一次。近年来通过建设专业化回收组织等措施,切实加强地膜源头防控,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始终坚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和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2022年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0%。二、实施的必要性我镇每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不少于5.7万亩,2022年地膜使用量为297吨,废旧地膜产生量多,检拾成本高,受疫情影响,企业回收加工亏损,严重影响回收企业加工的积极性。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大量减少废旧地

4、膜产生,有力提升土壤环境保护。地膜覆盖的明显效果之一是提高土壤温度。其次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的生长等功效。因柴家门镇的地域条件山大沟深干旱少雨,通过使用地膜,能更有效地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水分,起到保温增温的作用,还能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地膜的推广应运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但大量残留在土壤及地表的地膜对人居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地膜用量的不断增加,残留量必将持续增加,“白色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残留地膜在土壤中可存在上百年不分解,导致土壤水分含量下降,减弱耕地的抗旱保墙能力,降低土壤肥力水平,阻碍根系的伸展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导致减产。影响农业

5、机械播种、施肥、除草等田间作业等。因此,推广使用加厚高标准地膜,不仅可以减少残膜污染,在废旧地膜回收时,降低地膜捡拾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同时也提高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率。三、目标和重点任务(一)目标任务坚持政策资金的绿色生态导向,以易回收地膜应用,专业化检拾、全量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实现由唯产量导向向产量与绿色相协调导向的转变。通过示范和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体系,配套完善相关扶持政策。2022年我镇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5500亩,通过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使用,使农田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二)试点范围及内容1.试点时间。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完成秋

6、覆膜和2023年顶凌覆膜任务5500亩。2 .试点范围。在全镇11个行政村,推广使用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完成玉米种植5500亩的任务。3 .资金安排。加厚高强度地膜补贴标准为,每亩补贴30元,在资金到位后2-3个月内我镇将完成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招标采购工作。4 .试点路径。以村为单位,对全村所有使用地膜的农户(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姓名、使用地膜的农作物品种、面积、覆膜方式等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无误;二是各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承诺书,主要包括(示范作物、田间管理、产量测定等)。5,补贴方式。补贴方式为直接补贴。补贴部分由镇政府统一招标

7、采购,且有正规票据,经镇政府及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后,由各村放到老百姓手中。铺设及播种面积由镇政府进行监管,各村按照铺设面积验收、登记造册,建立好台账。农户需自行采购的加厚高强度地膜,由村社统一收缴采购资金,镇政府统一采购,各村建立并上报任务面积数量、发放花名册及台账,镇政府定期监督、检查。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地膜科学使用试点工作,成立以分管副镇长为组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二)强化资金规范使用。根据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

8、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的使用坚持“政府引导、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保障资金规范使用,资金补贴发放情况予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五、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充分治理全镇的废旧地膜污染。一是通过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通过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改变“白色污染”现状,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当地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发展。(二)经济效益。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在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三)生态效益。地膜铺设是以提高旱作农业生产力为目的,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产出大幅度增长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任务。通过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增加当地回收利用废旧地膜能力,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