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21759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一,行业背景,二,基础知识,三,政策现状,目 录,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进展,1,目 录,1、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2、乘用车所占份额提高 私人消费市场已逐渐启动3、动力蓄电池呈爆发式增长 回收压力大4、规范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意义重大,一.行业背景,2,1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47万辆,2015年销售33.11万辆,而2016年1-8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已达24.5万辆,全年预计可能达到50万辆,增速明显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已由2012年的0.07%跃升至1.46%(截至2016/08)中国规模化推广电动汽车已约6年,最早应用的动力蓄电

2、池已开始退役,3,2乘用车所占份额提高 私人消费市场已逐渐启动,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已达62%,2016年18月,这一比例更是达到73.88%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市场逐渐启动,需及时加以引导和管理,推进动力蓄电池有序回收,4,3动力蓄电池呈爆发式增长 回收压力大,跟随新能源汽车整体走势,动力蓄电池出货量也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动力电池出货量从2014年的3.7GWh攀升至2015年的15.7GWh。而今年上半年出货量继续保持强劲增势,16月动力电池出货量达6.67GWh,占比达去年全年的42.5%,与去年上半年2.72GWh相比,同比增幅达1.45倍动力蓄电池已成为行业

3、投资热点,由目前市场情形判断,产销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约1万吨,预计2020年前后,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会超过20万吨,各大企业积极布局动力蓄电池行业,5,4规范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意义重大,环境友好:防止环境污染,避免铅酸电池的悲剧重演资源节约:原材料回收利用,减少矿产资源的消耗成本最优:合理梯级利用电池残余能量,降低使用成本,6,目 录,1、可以回收的材料2、回收利用产业链3、回收利用的方式,二.基础知识,7,1可以回收的材料,普通金属材料塑胶材料正、负极贵金属材料,8,2回收利用产业链,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是责任主体,9,3.回收利用的方式

4、,电池包或模组,10,3回收利用的方式,一般而言,动力电池从汽车市场退役后仍然潜藏较大的剩余价值,其容量和功率性能仍可满足多种应用场合的需求,如UPS、通信基站、场地车辆、风光发电储能、路灯等应用;从成本角度,应优先进行Pack级的梯级利用,其次是模组级,Cell级不推荐;梯级利用技术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还存在大量的难题需要解决,目前尚未大规模推广。,3.1梯级利用,11,3回收利用的方式,当动力电池的性能衰退到很低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材料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以三元材料为例,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流程如下:首先,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到电芯级别,经过预处理、浸出、提纯、合成等步骤,得到材料前驱体;然后,

5、将前驱体洗涤烘干,与碳酸锂按一定比例配比均匀混合,在氧气氛围下,进行分段程序升温热处理,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再经过破碎、分级、除铁步骤,得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3.2再生利用,材料合成,材料预处理,12,目 录,1、现行政策体系2、重点政策解读3、相关标准,三.政策标准现状,13,1现行政策体系,随着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数量的快速上升,部分动力电池开始进入报废期。政府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经开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我国已发布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详见下表,14,2重点政策解读,该技术政策受国家发改委委托负责牵头起草完成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分为总则、动力电池的设计和生产、

6、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废旧动力电池利用、促进措施、监督管理和附则等七部分内容,2.1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15,2重点政策解读,2.1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促进措施,国家鼓励企业对动力电池采用收取押金、回购、以旧换新等措施,提高消费者交回废旧动力蓄电池的积极性。将探索把废旧动力蓄电池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金”征收范围。对梯级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的技术研发、设备进口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动力蓄电池相关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鼓励企业不断开发和推广新技术。国家将鼓励开展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明确从事废旧

7、动力蓄电池回收业务的企业条件以及电池的拆卸、贮存、运输、放电、拆解、热解、破碎分选、冶炼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鼓励梯级利用,梯级利用企业在销售电池时应在电池表面贴自有商标并明示该电池产品为梯级利用电池,并负责其销售的梯级利用电池的维修保养和再次回收。鼓励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含进口商)与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合作,根据废旧动力电池的容量、充放电特性、使用安全性等实际情况判断可否进行梯级利用。,建立追溯体系,明确对动力电池产品采用编码制度,具体编码工作由生产企业负责,国家汽车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动力电池产品编码标准。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含进口商)应对所生产(或进口)的所有动力电池产品

8、进行编码,并建立可追溯系统。编码应具有与产品的唯一对应性。编码应标识在动力电池产品显著位置,且具有较高的牢固性。,明确责任主体,明确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电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应负责回收安装在整车上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指系统生产企业)应负责回收其销售给独立电池经销商(整车生产企业售后体系之外)的动力电池,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负责回收报废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明确技术要求,16,2重点政策解读,规范条件和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印发是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动废旧动力蓄电池有效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综合利用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

9、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梯级利用、资源再生利用、原材料能量回收利用等规范条件针对企业布局和项目建设条件、规模装备和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详见下一页PPT),2.2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17,2重点政策解读,18,2重点政策解读,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实行公告动态管理,企业按照自愿原则进行申请工信部公告管理的申报资料要点及申报流程如右图,2.2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

10、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19,3相关标准,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成立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起草工作组,组织企业开展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逐步完善标准体系,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可 拆解性设计准则研究中,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卸要求起草中,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存储规范研究中,20130118-T-339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已报批,20130117-T-339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拆解规范已报批,再生利用,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标识 研究中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起草中,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包装运输起草中,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材料回收起草中

1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放电技术规范研究中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分类规范研究中,20,目 录,1、相关政策的进展及动态2、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3、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4、编码规则及溯源系统建设,四.下一步动态,21,1相关政策进展及动态,22,2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编制背景,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其动力蓄电池在未来报废期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目前,国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尚未确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仍在探索,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

12、暂行办法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并已于2016年8月公开征求意见,(2)解决的主要问题,多部门协调管理职责分工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综合利用等相关企业的主体责任具体管理措施及如何确保管理落实,23,2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点(生产者相关),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一致,均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原则,重点内容简述(与技术政策比较),产品设计,汽车生产企业应在新能源汽车获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进口许可后六个月内通过适当的方式提供动力蓄电池拆卸、拆解技术信息。,汽车生产企业应在出现重大变化时(如破产、兼并重组等

13、)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责任变更;,回收责任,信息溯源管理,回收网络建设,汽车生产企业应定期向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备本地区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情况,通过适当途径向社会公布并及时更新,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溯源信息系统及相关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汽车生产企业应及时在溯源信息系统中填报动力蓄电池各阶段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准确、真实。,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商应将动力蓄电池回收要求与程序告之用户;汽车售后服务商应在溯源信息系统中填报维修、更换动力蓄电池信息,更换下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不得交售其他单位或个人。,销售和售后服务,增加

14、罚则,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责令限期整改或撤销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从事新能源汽车贸易的由有关监督部门予以处罚。,24,3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下一步将考虑开展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回收利用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25,4编码规则及溯源系统建设,技术政策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均提出要建立动力蓄电池追溯系统,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部门建立统一的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溯源信息系统及相关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品编码规则编码结构:基本结构+扩展

15、结构 编码细化程度:至单体级别,各责任主体信息录入反馈,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开发运作系统,政府主管部门监管评估,26,4编码规则及溯源系统建设,动力蓄电池的编码结构至少应包含生产厂商、电池类型、车辆类型、额定能量、标称电压、生产日期、类别、再利用等基本信息。并且编码应具有与产品的唯一对应性,编码应标识在动力电池产品显著位置,且具有较高的牢固性,动力蓄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溯源流程梳理,27,5循环利用联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行业第三方独立的国家级研究机构,邀请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上下游相关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联盟,搭建一个合作的平台,联合企业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动和引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邀请的企业类型包含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电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企业、梯级利用企业、再生利用企业、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