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22425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明清时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明清时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明清时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明清时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第二节 戏曲的发展,戏曲知识补充明代四大声腔清代梆子与京剧艺术,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戏曲知识补充明代四大声腔清代梆子与京剧艺术,什么是戏曲,它的特点是什么?,思考,什么是戏曲?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戏曲样式,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王国维给戏曲下过一个简练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的显著特征:综合性、程式性、象征性。,音乐在戏曲中的地位及功能:协调其他部类、个性彰显、叙事抒情、制造气氛。戏曲音乐的

2、界定:戏曲音乐是戏曲作为综合性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类。它包括唱腔和器乐两大部分。,戏曲的唱腔:唱腔是戏曲声乐成分(用人声表现艺术的部分),也是戏曲的主体成分。戏曲里可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合唱、伴唱以及帮腔等。大多数剧种主要使用独唱和对唱。,戏曲中的器乐:分文武场:“文场”,一般指笛子、胡琴、琵琶、扬琴等管弦乐部分。“武场”,一般指打击乐部分(一些重乐器,这个重指的是音量强,如唢呐等,在一些剧种中也归入“武场”),戏曲发展历程:萌芽期(宋代以前):脱胎于原始歌舞春秋时“优孟衣冠”汉代百戏“东海黄公”南北朝至唐代的歌舞戏及参军戏。发展期(宋元时代):杂剧与南戏两大体系。成熟期(明清

3、时期):四大声腔及“花、雅”之争后“乱弹”兴盛。,明代南戏四大声腔,明代戏曲四大声腔的形成条件:元末明初,杂剧衰微,南戏取而代之;南戏结合南方各地方言形成四大南曲声腔。四大声腔介绍:,海盐腔,产生及流行状况,元代已产生的南戏声腔。明正德年间,流行至浙江海盐,与当地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演变成南戏新声腔,称海盐腔。由于受到士大夫的扶植和支持,很快流传到嘉兴、温州、湖州、台州以及南京、北京等地,盛极一时;剧本,多属文人创作;音乐方面,风格文静、幽雅,伴奏用锣、鼓、拍板等打击乐,不用弦管;衰亡,由于昆山腔兴起,日渐衰落,以至绝响。正如明代王骥德曲律所言:“旧凡唱南曲者,皆曰海盐,今海盐不振,而曰昆山

4、。”,余姚腔,产生及流行状况,元末明初,产生于浙江会稽即绍兴府的余姚一带。明代中叶已流传到江苏常州、镇江、扬州、徐州、安徽的贵池、太平等地;音乐方面,唱法已难考证,发音吐字用杭州湾地区的土语,可能不用丝竹弦管伴奏。有人认为自明末流行于绍兴的调腔就是余姚腔的遗声或支脉。,弋阳腔,产生及流行状况,元末,产生于江西弋阳,也叫“弋腔”,清代称“高腔”。明初至嘉靖年间,已流传到徽州、南京、北京、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等地;音乐方面,属曲牌体,形式灵活,易与各地戏曲声腔、民间音乐相结合,能糅进地方方言,音调高亢,情感奔放,演唱保留古老民间歌唱的“唱”、“和”特点,节奏极为自由,常用“滚唱”的方法,就

5、是在歌词之间,插进一些通俗的词句配上一些接近口语、容易听懂的唱腔。伴奏用效果强烈的打击乐,随腔烘托。影响,由于其易于入乡随俗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对各地地方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如赣剧、湘剧、川剧等高腔戏都与其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昆山腔,概况魏良辅与昆山腔代表作品及片断欣赏,概况:也叫“昆腔”“昆曲”,因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居于昆山附近的顾坚创始而得名。是南戏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最久、对后来的戏曲发展影响最深的剧种。,魏良辅与昆山腔:魏良辅: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人,原籍江西,寄居江苏太仓。他熟谙南北曲,并与过云适、张野塘等人共同研究,在昆山土调的基础上,吸取海盐、余姚等腔

6、调的优点,融入北曲唱法,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对昆山腔的改革:,布调收音:布调是要求行腔的起伏高低要符合平、上、去、入的字调。收音就是指“咬字”,把字的声母、韵母正确的唱出来。水磨腔:就是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作细腻化的处理,使音乐轻柔婉转,圆润流畅,舒缓优美。冷板曲:就是把拍子放慢拍子一慢,就少了一分热烈的气氛,增加了冷清感,所以叫“冷板”。伴奏乐器:据明人记载,昆曲在当时已有较完备的管弦乐队伴奏 乐器包括笛、管、笙、箫、琵琶、三弦、筝、月琴,以及锣鼓等多种打击乐器。,&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图示)昆曲的音乐属于联

7、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代表作品:浣纱记:作者,梁辰鱼(约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江苏昆山人。是第一部依新的昆山腔谱曲的剧本,它奠定昆曲百戏之宗的地位。牡丹亭:作者,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今抚州)人。是我国卓越的戏曲作家。著有传奇作品紫钗记还魂记(一名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4部,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对封建礼教

8、和当时的黑暗政治进行抨击。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它通过官宦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昆曲牡丹亭剧照欣赏,乐队,汤显祖牡丹亭:明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曾官至太常寺博士、南京礼部祭司主事,免官后在自建的玉茗堂内,专心写作。文章重性灵,反对复古摹拟;重内容,反对格律束缚。一生写诗2000多首,辞赋文章600篇,以戏曲临川四梦名闻天下(此为现存乐谱最多的戏曲古本),即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记,是“四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是王实甫西厢记后戏曲史上又一部里程碑之

9、作。剧本以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塑造了女主人公鲜明的形象,表达了在封建制度重压下,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呼声,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与腐朽。其文词造句纤巧,用意深远,音乐上不受格律的束缚,大胆革新,作曲时强调文采,注重曲意。,梆子腔与京剧艺术,地方戏曲发展概况 梆子腔京剧,明嘉靖末至清乾隆初,是明清戏曲发展史的第二阶段。在昆曲盛行于戏曲舞台的同时,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戏。民间地方戏曲曲文虽不如昆曲,但音乐优美,语言通俗,表演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它们继承弋阳腔和昆山腔的传统,对原有的戏曲形式进行革新、创造,突破杂剧传奇音乐旧有的联曲体创造了以板式变化为主的“乱弹”形式。18世纪初至19世

10、纪中叶,民间地方戏的兴起和盛行,使我国戏曲又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到乾隆时期,出现了“花部”与“雅部”在宫廷、京城、地方上争雄的局面。“雅部”指昆曲,“花部”指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等各种地方戏,统称为“乱弹”。其中“梆子”和“皮黄”两大声腔剧种,在戏曲舞台上逐渐取代昆腔而占据主导地位,戏曲艺术因此更加群众化、更加丰富多彩。,梆子腔 梆子腔又名秦腔,也叫乱弹,是清代新兴的地方戏曲中影响深远的声腔系统。梆子腔最早形成于陕西同州和山西蒲州,因演奏时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据称其流传与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转战各地有关。乾隆年间,梆子腔流传已非常广泛,它与各地语言及民间曲调相结合,逐步

11、演变为各地梆子腔剧种,如: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有的在同一地区内还产生出不同的流派,或演变出新的声腔系统,形成千姿百态的梆子腔音乐。梆子腔音乐特点:属于板腔体系,唱腔在一个曲调上发展变化,分花音和苦音,可表现高亢激昂、悲壮粗犷之情,又可表达欢乐活泼、插科打诨之趣。花音又叫欢音,表现的是欢乐的情绪,苦音又叫哭音,用以抒发悲哀的情感。梆子腔使用的乐器各地不同,但击节都是用木梆子(造成强烈的节奏 感),主奏乐器是用音色高亢的拉弦乐器。,京剧艺术京剧的形成与兴盛:音乐上的特点:代表人物:欣赏 搜孤救孤,又名“同光名伶十三绝”,是指京剧史上有一幅闻名遐迩的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该图为晚

12、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是参照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之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13位演员,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所扮演的剧中人物绘画出来,个个栩栩如生,显示出画师的深厚功力。这幅画的面世,正值京剧盛世的历史时期,音乐特点: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一些古代声腔如:昆腔、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西皮音乐风格较明朗流畅,二黄较深沉柔和,反西皮二黄则色彩较黯淡;板式上,以原板为基础,衍化出导板、回龙、慢板、二六、流水等;曲式结构为板腔体。,代表人物:三鼎甲: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同光十三绝,&皮黄腔:戏曲声腔。西皮腔和二黄腔的合称。“西皮腔”是

13、指湖北襄阳将陕西梆子与楚腔相结合的襄阳腔;“二黄腔”指江西宜黄在弋阳腔影响下形成的声腔,这两种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称皮黄腔。&板腔体:戏曲、曲艺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式。或称板式变化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不同的板式。通过各种不同板式的转换构成一场戏或整出戏的音乐。这种结构体式,以简练的基本音乐素材与灵活变化的发展形式为特点,同类腔调的各种板式,可视为由一种基本板式发展变化而成。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可作为板腔体的代表。,&谭鑫培:京剧表演家。名金福,堂号英秀。湖北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以深厚武功基础,在老生戏中把唱、做、念、打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扬了戏曲的综合艺术特点。善于吸收程长庚、余三胜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创造出清刚隽逸,悠扬婉转的“谭派”唱腔,影响极广。对于京剧表演、台词、唱腔、扮相等多有改革创新。文武俱精,昆乱不挡。代表剧目:唱工戏碰碑空城计洪羊洞打鼓骂曹,靠把戏战太平定军山,做工戏清风亭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