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2304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0.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方法,目 录,1.有效厚度的定义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3.岩性含油性标准4.物性标准5.电性标准6.注意事项,目 录,1.有效厚度的定义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3.岩性含油性标准4.物性标准5.电性标准6.注意事项,1.有效厚度定义,油(气)层有效厚度,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达到储量起算标准的含油(气)层系中具有工业产油气能力的那部分储层厚度。,油(气)层内具有可动油(气);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提供开发;产量达到工业油(气)流标准。,作为有效厚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储量规范规定了储层深度与对应的单井最低油(气)流,用此来衡量储层的工业产油(气)能力。,工业油(气)

2、流标准,1.有效厚度定义,目 录,1.有效厚度的定义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3.岩性含油性标准4.物性标准5.电性标准6.注意事项,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岩层是否为有效厚度,除了具备一定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外,渗透率(天然的或改造后的)也必须达到一定数值,这些下限值就是油气层有效厚度的标准。,(1)有效厚度标准定义,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a、判别有效层与非有效层界限(取舍标准)研究油层、气层、水层和干层等的岩性、含油性、物性及电性的界限。在原油性质变化较大的地区,还包括原油性质的界限。b、划分有效厚度界限(夹层扣除标准)在油层与干层界限研究的基础上,

3、进一步研究有效层段内所夹厚度薄、岩性变差、物性变低、含油性变坏、产油能力下降到不具有可动油的层段。,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3)建立有效厚度标准的基础资料,一、测井资料 是主要的和最基本的资料,但不是第一性的实物资料,间接反映储层的储油能力和渗流能力。需要第一性资料的验证或刻度。,二、试油(包括地层测试)、试采和生产资料 直接资料,但数量有限,不可能每口井都取得。仅有它,而且即使是单层试油,在储层非均值情况下,也分不清出油的确切部位。,三、取心(包括井壁取心)和录井资料 直接资料。仅有它,虽能准确画出含油部位(要求取心收获率100%),但不能肯定所含原油的流动性大小。,以岩心资料为基础,

4、以测井解释为手段,以试油验证为依据,以四性关系(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研究为主要内容,综合归纳、统计建立下限标准。,目 录,1.有效厚度的定义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3.岩性含油性标准4.物性标准5.电性标准6.注意事项,3.岩性、含油性标准,(1)储层的岩性描述,通过观察取心资料,描述储集层的主要岩性、矿物成分、胶结类型、粒度、分选情况、充填物等,充分了解控制油层储集能力的定性因素。,储集层的含油性是以含油级别来描述的。根据岩心含油面积大小和含油饱满程度来划分含油级别。,储油层含油级别,3.岩性、含油性标准,(2)储层的含油性描述,根据取心资料选择一定数量的岩心收获率高,岩性、含油性均

5、匀,孔隙度、渗透率具有代表性的层进行单层试油。,3.岩性、含油性标准,(3)有效厚度的岩性、含油性标准,济阳坳陷取芯井试油日产量与岩性、含油性关系图,3.岩性、含油性标准,(3)有效厚度的岩性、含油性标准,目 录,1.有效厚度的定义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3.岩性含油性标准4.物性标准5.电性标准6.注意事项,物性标准是指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下限截止值。由于含油饱和度最难与试油产量建立量化统计相关关系,所以通常用孔隙度和渗透率来反映物性下限。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有多种方法。不同油藏可根据地质条件和资料录取情况选择使用。,(1)测试法,4.物性标准,对于原油性质变化不大,单层试油

6、资料较多的油田,建立每米采油指数与空气渗透率的统计关系。达到工业油流的采油指数所对应的渗透率即为下限,然后通过孔隙度与空气渗透率的统计关系换算出孔隙度下限值。,4.物性标准,(1)测试法,对于单层试油资料不多,原油性质又有差别的油田或地区,建立每米采油指数与流度(空气渗透率/原油地下粘度)的统计关系同理可以得到流度的下限,然后再用不同出处的原油地下粘度与流度算出空气渗透率,从而也能换算出孔隙度下限值。,原理:含油产状与物性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在确定储层岩性含油性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它们与物性的关系确定出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值。,(2)含油产状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为保证精度,需要对参加统计的岩心

7、样本进行两次折合处理:密度折合和块数折合。使有效样品和非有效样品能代表地下有效层和非有效层的真实厚度,当界限以上的非有效样本和界限以下的有效样本均最少,而且二者之差接近于零时,界限成立。,注意,参加统计的样本数量要多、有代表性,非有效样本不可太少;,不同系统样本不能混合统计,如重质油和非重质油、油和水样本;,采用最小误差原则,即界限以上的非有效样本和界限以下的有效样本均最少,二者之差接近于零。,4.物性标准,正逆累积是指有效样品和非有效样品对于选择的参数(渗透率或孔隙度)各自按照相反的方向作块数的累积曲线。每一区间的累积块数为这一区间与该区间前同类样品块数的总和。正逆累积曲线的交点即为有效样品

8、与非有效样品的界限。,采用正逆累计作图法,(2)含油产状法,4.物性标准,(3)泥浆侵入法,在储集层渗透率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有一定关系的油田,利用水基泥浆取心测定的含水饱和度可以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原理:水基泥浆取心过程中,由于泥浆柱压力的作用,泥浆对储油岩产生不同程度的侵入现象:渗透率较高的储油砂岩,泥浆水驱替出部分原油,取出岩样测定的含水饱和度增高;渗透率较差的储油岩,泥浆水驱替出的原油较少,渗透率下降低到一定程度,泥浆水不能侵入,取出岩样测定的含水饱和度仍然是原始含水饱和度。因此,含水饱和度与空气渗透率关系曲线上出现两条直线,其拐点的渗透率就是泥浆侵入与不侵入的界限,也就是有效厚度渗透率

9、下限,同样,可以定出孔隙度下限。,4.物性标准,(4)最小孔喉半径法,原理:在水润湿系统中,油气主要分布于大孔喉道连通的孔隙体积中,而水则占据小喉道连通的孔隙体积。油气水分布的孔喉半径临界值就称为最小有效含油孔喉半径或流动孔喉半径下限。根据资料对比或者经验公式求出油藏最小含油孔喉半径,再依次做出孔喉半径中值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从而确定出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4.物性标准,a.根据压汞毛管压力资料建立小于一定孔喉半径的累积孔隙体积与空气渗透的关系曲线。b.用油基泥浆取心资料建立原始含水饱和度与空气渗透率关系曲线。c.两者进行对比,当小于某一孔喉半径的孔隙体积-渗透率关系曲线与含水饱和度-渗透

10、率的关系图趋势基本一致时,这一孔喉半径即被确定为最小含油孔喉半径。,4.物性标准(4)最小孔喉半径法,利用压汞资料与油基泥浆取心分析资料对比,十屋油田最小含油孔喉半径计算参数,计算最小含油孔喉半径的经验公式如下:,式中:rmin 最小含油喉道半径,m2;油水表面张力,Mn/m;油水润湿角;Hmax 油藏最大含油高度,m;o、w 地层条件下油、水密度,g/cm3。,利用经验公式求取,4.物性标准(4)最小孔喉半径法,十屋油田孔喉半径孔隙度关系图,:8%,4.物性标准(4)最小孔喉半径法,十屋油田孔喉半径渗透率关系图,4.物性标准,a.根据油基泥浆取心或密闭取心资料,作出纯含油段岩心的含水饱和度与

11、空气渗透率或孔隙度的关系曲线。若以含水饱和度50%作为划分油层的经验界限,那么在曲线上对应含水饱和度50%处的渗透率或孔隙度值即为物性下限值。,Sw=50%,(5)经验统计法,含水饱和度法,低阻低So能出纯油,有效孔隙体积百分含量法,作出有效孔隙的体积百分含量孔隙度、渗透率交汇图;认为当储层的有效孔隙至少占50%时,成藏动力大于阻力,油气才能成藏;假如有效孔隙百分比小于50%能成藏,但油也很难被开采出来,不具有工业价值。因此,认为储层的有效孔隙占50%对应的孔、渗为物性下限。,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根据孔、渗频率分布图、累积频率曲线、累积能力丢失曲线,可确定物性下限。,渗透能力:渗透率

12、乘以样品长度,反映产油能力孔隙能力:孔隙度乘以样品长度,反映储油能力,累计频率统计法,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原理:以岩心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为基础,以低孔渗段累积储渗能力丢失占总累积的5%左右为界限。前提:样品的取样密度要均匀。,渗透率临界值为0.1mD时,累积渗透能力丢失1%,即产油能力丢失1%;渗透率样品丢失35%,即厚度丢失35%,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孔隙度临界值为8%时,累积孔隙能力丢失22%,即储油能力丢失22%,孔隙度样品丢失36%,即厚度丢失36%,下限定在此丢失的产油能力不大,但丢失的储油能力不可忽视。,查毛管压力曲线,如果孔隙度等于或小于8%的样品含水饱和

13、度很高,估计不能出油,界限可定在此。,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30.0,孔隙度为8%时,含水饱和度高达70%,应该不具有工业价值,因此,该孔、渗下限比较合理 若当前孔隙度的含水饱和度不高,有资料表明或估计尚有可动油存在,可再向下试取一个孔隙度下限值重复以上步骤。,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原理:根据确定的孔隙度解释模式反推孔隙度下限,根据孔渗关系反推渗透率下限。,4.物性标准,(6)孔、渗模式反推法,十屋油田营城组AC-c拟合图,声波下限为219s/m,反推孔隙度下限8.047%,根据孔、渗关系,反推渗透率下限为0.11mD,验证,目 录,1.有效厚度的定义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14、3.岩性含油性标准4.物性标准5.电性标准6.注意事项,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有效厚度的岩性、含油性和物性标准,只有转换到电性标准,并且得到有效的检验,才能使有效厚度下限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在储量计算中。,可作为电性标准的地质-物理参数分为两类:1、测井测量物理量,如电阻率、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等;2、测量计算的地质-物理量,如孔隙度、泥质含量、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根据需要,这两类地质-物理量可以组合使用。,(1)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法,岩性、孔隙度和地层水性质变化不大,电阻率将会较好地反映储层的饱和度信息,声波时差反映储层的孔隙度信息。所以,可用电阻率-声波时差作为判别油层的电性界限。,5

1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在交会图上,含水饱和度相同的储油层将落在同一等值线上,当含水饱和度小于某一数值时,储集层将出油而不出水,这一含水饱和度线即为解释油水层的界限。,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1)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法,滨南油田滨679块沙二段电性标准,图5-2-14*井测井曲线图,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2)电阻增大率-声波时差交会法,电阻增大率:指储集层在含油情况下的电阻率与储集层在完全含水情况下的电阻率的比值。,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2)电阻增大率-声波时差交会法,原理:假定岩性、泥质含量及地层水电阻率变化不大,油层与水层视地层水电阻率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如果将全部准备判别油水层的地层计算出

16、视地层水电阻率Rwa:并按Rwa的数值大小,由小到大排列,计算出累积频率,然后点在正态概率坐标中,将得出两段斜率不同的折线。斜率低的地层一般是水层,而斜率高的地层一般是油层。,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3)用正态分布法,判别油水层,普光1井,普光2井,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2)用正态分布法,判别气水层,渡5井,普光4井,(3)以成藏和两相渗流理论为基础的孔隙度-饱和度下限图版,成藏:烃类物质主要依靠浮力运移到具有封闭条件的储集层,驱替其中的水。,生产:流体运动是一个渗流物理过程,根据两相渗流理论,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有关,含水饱和度高到一定程度,油的相对渗透率为0,即不再油流出。,5.有

17、效厚度电性标准,基于成藏和两相渗流理论,根据测井资料解释,建立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图版。,(3)以成藏和两相渗流理论为基础的孔隙度-饱和度下限图版,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油区,水区,判别油水层,(3)以成藏和两相渗流理论为基础的孔隙度-饱和度下限图版,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图4-4-1 普光1井飞仙关组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图,图4-4-5 普光6井飞仙关组及长兴组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图,图4-4-7 普光3井飞仙关组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图,图4-4-8 普光7井飞仙关组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图,判别气水层,储层:AC219s/m,电阻20.m 干层:AC21

18、9s/m。,(4)反映气层特征的中子-密度-声波交会图,气层特殊测井响应:中子测井孔隙度小于实际孔隙度;密度测井孔隙度大于实际孔隙度,声波测井产生周波跳跃。,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声波时差-电阻率,CNL:9,AC:219s/m,最低出油下限:AC219s/m,CNL9%;最低出气下限:AC225s/m,CNL9%;,声波时差-中子,(4)反映气层特征的中子-密度-声波交会图,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出油区间:2.25g/cm3 DEN 2.56g/cm3,9%CNL 20%;出气区间:2.15g/cm3 DEN 2.50g/cm3,2%CNL9%;,CNL=9,CNL=20,DEN=2.56,

19、密度-中子,(4)反映气层特征的中子-密度-声波交会图,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5)组合其它的地质-物理参数,对于储层条件复杂(如微裂缝-孔隙性,非均值性严重等)的油气藏,将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地质-物理量按某种形式组合成一个复杂参数,即形成一个新的判别参数。,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这种组合参数不一定具有明确的地质或物理概念,只是统计学上的一个统计量而已,或是消除某种误差,或是为了增加测井响应信息,减少统计回归常数等。例如,Sw实质上就是一个复合判别参数,有Rt和孔隙度组合而成,其回归系数分别为a和m,但Sw的下限却不一定是Rt和孔隙度的下限按阿尔奇公式计算的结果。,孔隙度差值法,CNL-DEN:

20、-2.0,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5)组合其它的地质-物理参数,35、36号层合采,抽,日产气8525方,累产气100.6万方,将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进行统一刻度后,以填充的方式反映在测井曲线上,更直观识别油气层。,Ig=0时,不含气Ig的大小,反应储层含气量,密度和中子相对法,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5)组合其它的地质-物理参数,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5)组合其它的地质-物理参数,多元统计降维,建立判别函数,四川某气田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复杂碳酸盐气藏,单靠一两项测井参数很难识别气层,经实践检验,以下的判别函数能有效地反映气水特征:DIS=-1.38Vsh-39.17+7.69Sw,5.有效厚度电

21、性标准(5)组合其它的地质-物理参数,深浅探测组合,拉大油水差别,青海某多数油藏是非均质性很强的砾岩岩性油藏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且颗粒胶结疏松。再加上测井系列简单,钻井液侵入严重等实际情况,油水识别较为困难。采用3m和6m电阻率测井的比值“校正”感应电阻率,然后与声波时差建立图版来识别油水层,效果不错。,碎屑岩储集层内部非均值严重,油层内部常夹有一些厚度较薄,岩性较差、物性较低,含油性变坏的地层,对工业油流没有贡献,应在有效厚度中扣除。这类夹层岩性主要有两类:,夹层特点:厚度较薄。用前面的油干识别标准无法扣除,泥质岩类,灰质岩类,薄层分辨能力较强的测井曲线:微电极、短电极、自然电位、自然伽玛

22、和声波等曲线。,识别方法:采用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判别。,(6)夹层扣除标准,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微电极测井电极距小,对微小的岩性变化反映灵敏,一般在微电极曲线上统计夹层扣除标准,具体方法是:在取心井段,读出夹层和非夹层所对应的微电位回返程度(泥质夹层)或突出程度(灰质夹层),统计编制夹层图版,以最小误差原则确定夹层扣除标准。,(6)夹层扣除标准,回返程度:泥质夹层在微电位曲线上的极小点处于油层主体部分微电极幅度差中的位置。突出程度:灰质夹层在微梯度曲线上的极大点处于油田主体部分微电极幅度差中的位置。,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目 录,1.有效厚度的定义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3.岩性

23、含油性标准4.物性标准5.电性标准6.注意事项,6.注意事项,(1)保证资料的有效性,测井资料:环境影响校正、曲线标准化;试油资料:单试、合试;取心资料:收获率、取样密度等;分析化验资料:选取合理分析值,如地层水分析资 料是地层水还是含有地面水等等。,6.注意事项,(2)不同系统分开制定下限标准,不同系统有不同的测井相应特征和油水关系。岩性:碎屑岩、碳酸盐岩、变质岩;分选粒度填充物:碎屑岩粉砂岩、砂岩、砾岩等,填充物泥质、灰质等;流体性质:原油(比重,粘度)、地层水(水性、矿化度);油藏类型:构造油藏(轴部的物性下限低,翼部物性下限高);成藏类型:浮力运移、烃源岩高压驱替(东营凹陷薄互层油藏高

24、 低压并存)。,(3)扩边块的标准制定,6.注意事项,对于扩边块,类比主体,若在成藏、储层和流体性质等方面差别不大,只需将扩边块的数据点到主体的图版上加以验证即可。,(4)多种方法互相验证,6.注意事项,由于地质条件和录取资料程度不同,不同油田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制定它的标准。但每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如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不适合用在地层水性质差别比较大的地区。为了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精确,有效地确定有效厚度,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互相验证,综合取值。,6.注意事项,岩性含油性标准是:油斑灰质粉砂岩;运用正逆累计和压汞参数法确定的*块孔隙度的下限为9;渗透率的下限为0.510-3m2。分别制定的高低

25、压区域内电性标准:常压Rt:5m;Ac:66-70s/ft 高压Rt:4m;Ac:70s/ft,薄互层油藏:储层岩性成分变化大,岩性组合特征表现为泥岩夹砂岩、砂泥岩或灰质砂岩互层,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性能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油藏埋藏普遍较深,岩石颗粒细,储层物性一般较差,多属于低到特低渗透,通常还伴随着低电阻率特征。,*块,(5)基于下限标准,应用各种资料综合确定有效厚度,6.注意事项,68s/ft(223s/m,(5)基于下限标准,应用各种资料综合确定有效厚度,6.注意事项,成像资料标定常规测井的储层识别方法,(5)基于下限标准,应用各种资料综合确定有效厚度,解释直观分辨率高,薄

26、层粉砂岩,薄层粉砂岩,(5)基于下限标准,应用各种资料综合确定有效厚度,用井场热解分析资料判识薄油层,6.注意事项,储层的单位含烃量,利用气测录井资料判识薄油层,6.注意事项,(5)基于下限标准,应用各种资料综合确定有效厚度,核磁共振资料在薄互层的识别与评价,图4-4-15*井核磁共振差谱测井与常规测井综合解释图,6.注意事项,(5)基于下限标准,应用各种资料综合确定有效厚度,解释直观分辨率高,直接测量岩石孔隙中流体,6.注意事项,(5)基于下限标准,应用各种资料综合确定有效厚度,有效厚度的确定是基于四性下限标准,应用综合地质、钻井、取心、录井、试油等多方面的资料,横向对比、纵向划分综合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