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24413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基础知识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气象基本知识,气象局,常用基本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降水、风、云、气压、湿度、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等。,气温,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位于气象观测场中1.5米高度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在我国,气温用摄氏度()表示。气温有定时气温、日最高、日最低、日平均气温等。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3点钟,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日出前。,降水,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降水量以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表示,单位为毫米(mm),取一位小数。1毫米(mm)雨水相当于1亩地浇了约667公斤(kg)的水。,固态降水有雪、冰粒、冰雹等,雨和雪

2、的混合降水在天气预报中称为雨夹雪。降雪大小用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来表述,降雪量和雨量一样也用毫米(mm)表示,是将承接到的降雪融化后量得的。积雪深度是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直接用尺子量出来的,单位是厘米(cm),简称雪深。冰雹以个体的直径表示,单位是毫米(mm)或厘米(cm)表示。,风,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果风是从北方吹来就称为北风。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级”表示风速,8级大风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当于时速60-70公里,10级风相当于时速90多公里。,风力等级表,云,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雨雪降自云中。常规气象观测中要测定云状、云高和云量。气象上按云的外形特

3、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成高、中、低云三大类。云是天气的相貌,一般天上挂什么云,就指示地面上有与其相对应的天气,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常见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一般可分为降水、地面凝结、视程障碍、雷电等。,降水现象,降水从形态上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液态降水主要指雨、阵雨、毛毛雨;固态降水主要有雪、阵雪、霰、米雪、冰粒、冰雹等。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同时出现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降水,主要有雨夹雪、阵性雨夹雪等。,雨量等级表,雪量等级表,凝结现象,地面凝结现象包括

4、露、霜、雨凇、雾凇四类。,雾凇图片,露: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霜: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雨凇: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也称冻雨。雾凇: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迎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视程障碍现象,视程障碍现象主要有雾、吹雪、雪暴、烟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等八类。,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

5、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能见度是指人们视线所能延伸的距离。雾按照水平能见度可分为四个等级。轻雾:水平能见度1000米小于10000米;雾:水平能见度500米小于1000米;浓雾:水平能见度50米小于500米;强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吹雪: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雪暴: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天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00米。,霾: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

6、能见度小于10000米。浮尘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扬沙: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至小于10000米。沙尘暴: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根据能见度的大小,沙尘暴的强度还可分为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三个等级。,强沙尘暴图片,2.2.4雷电,雷电一般有雷暴、闪电、极光等三种,其定义为:,雷暴: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也可能只听见雷声而看不见闪电。闪电: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

7、雷声。极光: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弧或光幕。,其它天气现象,其它天气现象还有大风、飑线、龙卷、积雪、结冰等。大风: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飑线: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龙卷: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风,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底盘旋转下垂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积雪:雪(包括霰、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结冰:指露

8、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2.气象常识,天气的概念 天气是一定区域内短时段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气候的概念,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多年)的天气特征,是较长时期内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天气代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而气候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气候则是对天气的概括。天气具有多变性,如晴转雨

9、、雨转晴等。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群众中早有“十里不同天”之说,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是一个较长时间内天气的概括,相对于天气而言,气候是比较稳定的。,厄尔尼诺现象:赤道东太平洋每隔几年(3-7年)出现一次强烈的升温并扩展到整个中东太平洋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赤道东太平洋每隔几年(3-7年)出现一次强烈的降温并扩展到整个中东太平洋的现象。,(1)台风减少。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即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2)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10、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对我国气候的影响,3.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来源于黄河流域地区,是我国劳动人民自春秋时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反映了农事季节,又便于掌握和指导农事活动,因而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需要说明的是,黄道是假想太阳在天空中周年运行的路线,实际上,是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是古代起的,至今一直沿用下来。,黄道与节气星座对应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