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2457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和水溶液复习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水和水溶液,复习课,水的分布:,水的循环:,海洋、陆地、大气、生物体中,淡水,环节:,意义:,类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咸水,占大部分,无法直接饮用,占小部分,分布在冰川、地下、湖泊、河流,使各处水体得以更新;使大气、岩石、生物体联系在一起。,海陆循环、陆上循环、海上循环。,地球上的水,(1),第1节 地球上的水,水资源的分布:,水与生命:,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水量,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全球水资源:,中国水资源:,亚洲总量最多,但人均最少。,总量世界第六,人均只是世界人均的1/4;西北严重干旱。,占总质量的一半以上。,参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约

2、2.5升。,(2),地球上的水,2H2O=2H2+O2,通电,微观模型:,分裂,重组,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化学方程式:,电解水实验,第2节 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水的电解:,水分子的构成:,现象:,结论:,两电极均产生气泡,阴阳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2:1阴极气体会燃烧;阳极气体会助燃。,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托的力.1、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定义,第3节 水的浮力,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

3、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 F浮=G排液=m排液g=液V排液g=液gV排液,由公式F浮=液gV排液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液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V排液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质量、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在液体中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阿基米德原理,使用阿基米德原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浸在液体里”包含两种状态:A.全部浸入。B.一部分浸入,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上。(2)液是液体密度,不是物体密度。(3)G排液是指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4)V排液是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是液体总体积,也不是物体的总体积。物体完全浸入液体:V排液=V物 物体部分浸入液体

4、:V排液V物,物体在液体中沉浮情况,下沉,悬浮,漂浮,G,G,G,F1,F2,F3,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1 F浮G 2 F浮G3 F浮G,上浮,物 液,下沉,物 液,悬浮,物=液,(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F浮G),实心物体,求浮力的常用方法:,(1)测量法:F浮=G物-F拉,(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浮=G排液=液 g V排,(3)根据物体沉浮条件:悬浮、漂浮时 F浮=G物,漂浮,悬浮,沉底,上浮,下沉,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G物,物 液,液=物,物 液,物 液,物 液,物体沉浮判断,用途:,一种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 的仪器。,静止时液面所对刻度,单位为g/Cm3

5、,刻度特点:,工作原理:,密度计,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读数方法:,上小下大,刻度间隔不均匀。,轮船,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或下沉,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浮力,采用的办法来增大体积可以利用的浮力,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成,被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混合物,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溶质:,2、溶剂:,3、溶液:,思考:,你认为在溶液中这三者的质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吗?,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溶液,几种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状况,浑浊,浑浊,澄清,下沉,上浮,稳定不分层,稳定不分层,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溶液,澄清,三

6、种液体的联系和区别:,固、液、气,固,液,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分层,都是混合物,碘酒、蔗糖水,泥浆、血液,牛奶、肥皂水,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组成,溶质,溶剂,特征,均一、稳定(不一定是无色),特征,不均一、不稳定,定义,溶质溶解在溶剂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定义:,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温度,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物质的溶解性,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温度、固体表面积、搅拌,硝酸钾溶于水会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第5节 物质的溶解,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升

7、温,3、浓溶液和稀溶液:,2、检验饱和溶液方法:,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含溶质较多的溶液称浓溶液;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称稀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溶解度:,定义,含义,影响因素,物质的溶解性,定义,转化,与溶解性关系,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四要素,一定的温度 100g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内因:溶质、溶剂外因:温度,10g1g0.01g,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计算公式:,P%=,m质,m液,100%,P%=,m质,m质

8、,+m剂,100%,m质=m液P%,m液=m质P%,分析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含义。,清水中不断加入溶质,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溶质,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溶质至饱和,清水中不断加入溶质至饱和,2、公式:m浓P浓%=m稀P稀%,1、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二、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m浓+m水=m稀,定义:,常用方法:,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先蒸发、后降温,粗盐的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玻璃棒作用?,注意事项?,物质的结晶,沉淀法:,过滤法:,利用物质溶解性不同。,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利用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蒸馏法:,利用各液体的沸点不同。,注意:(略),结晶法:,利用物质溶解度不同。,物质的分离,水,是农业的命脉;水,是工业的血液;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水的用途:,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使用节水器具;随手关水龙头;洗衣服水拖地、冲马桶;,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常用节水措施:,二、防治水污染,1、三个污染源:工业、农业、生活,2、工业“三废”:废液、废气、废渣,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A、环保部门加强水质监测。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做相应的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