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活动案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12834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活动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活动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活动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活动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活动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活动案例.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活动案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任务群的两大核心即“任务”和“群”,教师要把零散的文本依据任务集聚成群,组织单元教学。群文阅读,简单理解,就是师生围绕议题对有机关联的多文本进行集体建构。议题便是一个任务,勾连多文本组合成群。群文阅读与学习任务群倡导的理念、方法有诸多切合之处,是学习任务群课堂实施的重要抓手,二者共同落实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月刊第78期刊发了马建美老师的西施题材群诗阅读教学案例,马老师将与西施有关的诗歌集聚成群,明确课堂任务,创设真实

2、的语言运用情境,展开一系列自主梳理与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感悟西施诗词的美学特色,挖掘西施文化的爱国精神和当代价值,以期培养学生文化、审美、思维、语言的核心素养。一、切入点:契合素养,独具价值教师该如何开发群诗阅读的学习专题呢?群文选题的切入点要契合素养,独具价值。马老师是诸暨人,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几千年来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对西施形象有不同的编撰,西施题材成为中国诗词文化的经典题材之一,西施文化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独具价值的一种。因此,在群诗议题的选择上要以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为指导,结合地域特色、社会生活、民族背景、文化心理等因素,找到有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议题,可依教

3、材内容随文而定,如“以六国论为例探讨同一史实下的不同见解”“走进归有光的喜与悲”“苏轼的快意人生”等;也可离开教材开发专题,如“七夕诗词里话七夕”“外国战争小说的主题探讨”“重庆公交车事件时评里的理性光芒”等。那如何从教材内外寻找有价值的议题呢?以古诗词为例,教师可以从作者、主题、意象、情感、形象、语言等角度聚焦,如“走进归有光”是以作者为议题的;爱情诗、边塞诗、送别诗等以主题为议题;梅兰竹菊以意象为议题;爱国精神、贬谪伤怀等以情感为议题;谷信茹老师的“三看周瑜”教学设计是以探究人物立体形象为议题的;围绕夸张手法选取蜀道难将进酒等文本是以语言为议题的。二、组元点:勾连文本,有机串联群文阅读的文

4、本组元形式为“1+N”,一篇带多篇的模式一类是由课内到课外,一类是完全的课外组文,这打破了单篇教学的桎梏,实现了多文本的有机联动,倒逼师生正视“读书少”的问题。那么,如何组元文本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其一关键要紧密围绕议题,其二文本之间要有张力,能强烈引起兴趣并便于师生集体建构。文本可从体裁、时间、地域、作者等角度组合,比如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同一时期不同作者的作品,同一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等等。马老师围绕“历代文人咏西施”这一议题选取了杜光庭咏西施、鱼玄机浣纱庙、柳永西施、袁枚西施四篇诗歌,是同-体裁不同作者的文本组合形式。以“苏轼的入世与出世”为议题组合念奴娇赤壁怀

5、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黄州突围作为一组勾连文本集体建构,文本中有苏轼的词、赋和余秋雨的散文,是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组合,所以,文本不必拘泥于时、地、人、体等因素,只有紧紧围绕议题而集聚,选择有探究价值的文本,才是有效的组元。三、比较点:依体定式,随文而教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可运用比较阅读法,异中有同、同中见异,促使学生深度阅读。比较的设置要依体定式,随文而教,即群诗阅读要尊重诗歌的体式,着眼于诗歌的意象、语言、形象、艺术手法、情感等方面探究。马老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感知诗中的形象之美,梳理诗人的情感倾向和挖掘西施的文化价值。形象、情感、文化都体现诗歌独有的特点。在活动一里,马老师创设“选择诸暨

6、形象代言人”的真实情境,抛出问题“西施到底有什么魅力”,在学生答出“美和爱国”和阅读文本后,及时整理出三个问题“何处写美”“如何写美”“情感倾向”,让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深入展开。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内容、手法到情感都在依诗歌体式而提问。在活动二中,学生探究到柳永诗句“空照荒台”中的“空”字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得出柳永对西施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持同情态度。诗歌用字精炼,常有陌生化、倒装、字字关情的写作手法,通过炼字体悟情感也是由诗歌体式决定的。四、生成点:学生主导,教师引导温儒敏说:“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显得零碎、重复、随意,可能跟这种陈陈相因的教学方式有关。”这种教学方式即单篇教学,而学习

7、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前文己论述过群文阅读和学习任务群的关系,此处不赘述。群文阅读不代表抛弃单篇精讲的方式,而是要减少灌输式讲解,多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马老师的课堂少预设、多生成,采用的是“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双导课堂模式。如在准备阶段,马老师布置了两个学习任务:小组搜集有关西施的故事和查找三首西施题材诗歌并组内交流。教师并不是直接预设某几首诗歌,而是通过“海选”,从记录单中筛选典型的西施题材诗歌,整理出资料作为课前学案。另外,在有限的时间内,当学生思维浅表化时,马老师通过设计问题支架和表格支架,为学生提供高效帮助,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活动三探究“西施文化经久不息的原因“后,马老师让学生在课后制作思维导图再一起分享,这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