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地质3 1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3175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天然气地质3 1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石油天然气地质3 1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石油天然气地质3 1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石油天然气地质3 1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石油天然气地质3 1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天然气地质3 1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天然气地质3 1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任课人:逄 雯山东胜利职业学院,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绪论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第五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第六章 油气藏的类型及特征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与油气分布第八章 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理论技术 第九章 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和任务,2,第一节 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第四节 特殊岩类储集层第五节 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制,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孔隙性:储存流体的数量渗透性:流体的渗滤能力,具有一定储集空间,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

2、的岩石称为储集岩。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基本特性:,储集岩(层),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若储集层中含有商业数量的油气含油气层;或简称油层、气层已投入开采的含油气层产层。,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按岩类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特殊岩类储层(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等)按储集空间类型分为:孔隙型储层、裂缝型储层、孔洞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孔缝型储层、孔缝洞复合型储层按渗透率的大小分为:高渗储层、中渗储层、低渗储层,储集层的分类,油气储层是油气藏的核心。储集层的层位、类型、发育特征、内部结构、分布范围以及物性变化规律等,与油气储量、产能、产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油气勘探、开发

3、的部署。,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在油气进入储集层之前,其孔隙(或裂缝)空间首先是被地下水饱和的,由于石油天然气通常比油气田水的密度小,在地下岩石孔隙中,由于油气与水存在密度差而产生净浮力,在静水条件下净浮力驱使油气向上方运移,若储集层上方存在致密岩层,则油气向上的渗透逸散将被阻止。,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盖层之所以能够封盖油气,是由于它们具备相对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蒸发岩类、泥页岩类。,盖层,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储集层和盖层是油气聚集成藏所必需的两个基本要素。从理论上讲,任何岩石都可以作为油气储层,在组成地壳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

4、岩中都已发现有油气田,但99以上的油气储量集中在沉积岩中,其中又以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主。,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第一节 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储集岩必备的两个特性为孔隙性和渗透性。反映岩石储存流体和运输流体的能力的重要参数。岩石孔隙性的好坏直接决定岩层储存油气的数量;渗透性的好坏则控制了储集层内所含油气的产能,流体饱和度是反映储层有效性和油气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在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潜在储集层的孔隙性、渗透性、含油(气)饱和度是必须要研究的几个方面,也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一节 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一、储集岩(层)的孔隙性二、储集岩(层)的渗透性三、岩石孔隙度与渗透

5、率的关系四、流体饱和度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一、储集岩(层)的孔隙性,1.岩石中的孔隙:广义: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满的空间。包括孔隙(狭义)、孔洞和裂缝。狭义:岩石中颗粒(晶粒)间、颗粒(晶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岩石中的孔隙,有大孔隙也有小孔隙;孔隙的形状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复杂。,第一节 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孔隙(Pore):孔隙系统中的膨大部分,既影响储存流体的数量,也影响岩石渗滤能力;喉道(Throat)连通孔隙的细小部分,主要影响岩石渗滤流体能力。,根据不同部位在流体储存和流动过程所起作用的差异将孔隙系统分:,孔隙 和 喉道,油气水在储集层的复杂孔隙系统中渗流时,要经历一系列交替着的

6、孔隙和喉道,但主要受流通通道中最小的喉道控制。显然,喉道的大小、分布及其几何形状是影响储集层储集能力和渗透特征的主要因素。,原生孔隙在沉积成岩过程中与岩石本身同时生成的孔隙。包括粒间孔隙、岩层层理、层面间的层间孔隙和喷发岩中的气孔等。碎屑岩类储层主要储集空间。次生孔隙沉积成岩之后的后生变化过程中,由于化学、物理等作用,使岩石组分溶解、收缩、破裂等产生的孔隙。溶蚀孔隙、收缩孔、裂隙。,2、孔隙的类型,(1)根据成因:,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微孔隙1)大部分粒间孔隙是原生孔隙2)大部分粒内孔隙为次生孔隙3)微孔隙就是小孔隙,包括杂基内的微孔隙和与粘土矿物等自生矿物相关的晶间孔隙。,2、孔隙的类型,砂

7、岩储集层:,2、孔隙的类型,据孔隙相互间关系:,相互连通的孔隙,孤立的孔隙,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重力 作用下流体在其中自由流动。毛细管孔隙 孔径0.5-0.0002mm,裂缝宽0.25-0.0001mm,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时,流体可流动。微毛细管孔隙 孔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流体在其中不能流动。,(2)根据岩石中孔隙的大小:,根据岩石中的孔隙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将孔隙分为三种类型:(1)超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0.5mm,裂缝宽度0.25mm。在自然条件下,流体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岩石中一些大的裂缝、溶洞及胶结疏松的

8、砂层孔隙属此类型。,根据岩石中的孔隙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将孔隙分为三种类型:(2)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受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在这种孔隙中不能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一般砂岩中的孔隙多属此类型。,根据岩石中的孔隙大小及其对流体作用的不同,将孔隙分为三种类型:(3)微毛细管孔隙 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0.0001mm。在这种孔隙中,流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巨大引力,在通常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不能流动。泥、页岩中的孔隙即属此类型,有效孔隙:连通的毛细管孔隙和超毛

9、细管孔隙;无效孔隙:微毛细管孔隙,死孔隙或孤立的孔隙。,(3)按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总孔隙度越大,能容纳的流体量越多,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Vt)的百分数。,(1)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3、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渗滤的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Vt)的百分数。,有效孔隙度小于或等于总孔隙度。,(2)有效孔隙度(连通孔隙度)具有实际意义,(1)直接法:岩心实测孔隙度 实验室中常规孔隙度测定方法,利用从岩心上取来的小岩心柱样品在实验室中直接测定而得测:岩石体积、颗粒体积和孔隙体积三个中测二个。抽提法:根据从岩心样品中抽提流体量或吸入岩心孔隙中的流体量测定相互

10、连通的孔隙体积可得有效孔隙度。最常用的流体是在岩石表面不被吸收的气体:氮气、氦气。颗粒体积测试法:在测量岩样总体积的基础上再测量碾碎颗粒的体积。实验测定的岩石孔隙度通常是在地表条件下进行的,测量结果往往大于地层中原始状态下的岩石孔隙度。,4孔隙度的测定,(2)间接法:解释孔隙度 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参数,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地层中原始状态下的岩石孔隙度。测井法、地震法、试井法 测井解释孔隙度:通过测试储层的某些物理性质间接有效地提供储层孔隙度,包括传统的孔隙度测井(声波、中子和密度测井)和现代测井(脉冲中子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等。,4孔隙度的测定,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将直接法和间接法所求取的结果相互验

11、证,补充、取长补短,以达综合使用之目的。但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孔隙度的解释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因为在这类储层中次生孔隙所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裂缝性储层,由于岩石本身孔隙度比较低,裂缝几乎成为唯一的孔隙类型,解释就成了关键问题。,渗透性用渗透率来表示:,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否通过渗透性岩石:砂岩非渗透性岩石:泥岩,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二、储集岩(层)的渗透性,当单相流体通过横截面积为F、长度为L、压力差为(P1P2)的一段孔隙介质呈层状流动时,,1.绝对渗透率:K,流体粘度为,则单位时间内通过这段岩石孔隙的流体量为:,K绝对渗透率,与岩石

12、本身有关。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且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直线渗率定律,所测得的渗透率。,Q: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岩石的流量,厘米3/秒;F:液体通过岩石的截面积,厘米2;:液体的粘度,厘泊;L:岩石的长度,厘米;(P1-P2):液体通过岩石前后的压差,大气压;K:岩石的渗透率,达西,标准单位为2,1达西=0.987m2。K表示在一定压差下,液体能通过岩石的能力:K=QL/(P1-P2)F,对于气体来说,由于它与液体性质不同,受压力影响十分明显,当气体沿岩石由(高压力)流向(低压力)时,气体体积要发生膨胀,其体积流量通过各处截面积时都是变数,故达西公式中的

13、体积流量应是通过岩石的平均流量。于是渗透率的公式可写成:,岩石孔隙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相渗透率。分别用Ko、Kg、Kw表示。,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即相对渗透率,变化值在01之间。,2.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相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其中的流体性质及它们的数量比例也有关。,3.相对渗透率:Ko/K、Kg/K、Kw/K,油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曲线图,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不仅与岩石有关,而且与流体的性质和饱和度关系密切,随着该相流体饱和度的增加,其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均增加,直到全部为某种单向流体所饱和,其有效渗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

14、率则等于1。相反,随着该相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含量逐渐减少,有效渗透率则逐渐降低,直到某一极限含量,该相流体停止流动。,典型水湿性和油湿性油藏中油-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的关系曲线(Luca Cosentino,2001),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岩样的润湿性和岩心的非均质性密切相关。当岩石润湿性由亲水向亲油转化时,油的相对渗透率趋于降低,水的相对渗透率趋于升高,各相异性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Luca Cosentino,2001),如果岩样不均匀、取心的方向不同,相对渗透率曲线也不同。渗透率是一个向量,从不同方向测得的岩石渗透率是不同的。按渗流方向与地层层里面的关系,分为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

15、反映地层纵向的渗透性,水平渗透率反映流体顺层渗滤的能力。,1、直接测定(实测渗透率)储层的岩样 实验室 渗透率测定仪 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一般先将岩样抽提、洗净、烘干,制成一定的几何形状,在一定温压下,应用空气、氮气或水渗透岩样来直接测定。2、间接测定(解释渗透率)利用岩石渗透率与其它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一些经验公式,利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水动力学试井资料、地震资料等资料间接地计算出渗透率。,4渗透率的测定方法,三、岩石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1、碎屑岩储层 有效孔隙度e 与绝对渗透率 K 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e,K,大体呈指数函数关系。,碎屑岩储层评价标准表,岩石物性分级标准(

16、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71795),图:砂岩有效孔隙度与气体渗透率的关系图 1-粉砂岩,2-细砂岩,3-粗-中粒砂岩,2、碳酸盐岩储层 一般孔隙度与渗透率无明显关系;缝洞不发育者的颗粒碳酸盐岩(如颗粒灰岩、晶粒白云岩),以粒间孔隙为主,e,K。裂缝发育者(如泥灰岩、致密石灰岩),裂缝比孔隙对 K 的影响大。,三、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3.岩浆岩、变质岩储层 储集空间以溶蚀孔、裂缝为主,裂缝的影响较大,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差。裂缝发育,渗透率很高 裂缝不发育,为特低孔渗性储层,三、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四、流体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一般为水和烃类等流体所占据。油、气、水在储层

17、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在油藏投入开发之前,所测得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的流体饱和度称之为原始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是储量计算最重要的参数。在开发阶段所测定的流体饱和度,称之为目前的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是开发方案调整的重要参数。,1流体饱和度,式中:So、Sw、Sg分别为油、水、气的饱和度,。Vo、Vw、Vg分别为油、水、气在储集空间中所占的体积,cm3;Vr、Vp分别为岩样和岩样中储集空间的体积,cm3;岩石的总孔隙度,;,1流体饱和度,四、流体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一般为水和烃类等流体所占据。油、气、水在储层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18、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1流体饱和度,如果油层中含油、水两相,则So+Sw=1如果油层中汉油、气、水三相,则So+Sw+Sg=1,任何油气储层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不可动水,即通常所指的“束缚水”或“残余水”。相应的饱和度称为束缚水饱和度,用符号Swc表示。亲水岩石颗粒表面的薄膜滞水 微细毛管孔道中的毛管滞水,2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孔隙结构、泥质含量、流体性质 岩石的孔隙越小、泥质含量高、连通性愈差、微毛管孔隙愈发育,则渗透性愈差、束缚水饱和度愈高。一般水对岩石的润湿性愈好、油水界面张力愈大,则岩石的束缚水饱和度愈高。,影响束缚水的主要因素:,实验室岩心测试:抽提法:直接测试岩心孔隙中的流体量毛细

19、管压力测试法矿场测试:以测井技术为基础的饱和度测定方法以油藏工程为基础的分析方法,3储层流体饱和度的测定方法,在应用流体饱和度时,必须注意以下因素:1.油气层内流体饱和度的分布是不均质的;2.油气层中,油、气、水的饱和度将随油气采出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3.油气层中,因束缚水为不可动水,所以在相对渗透率实验中,可将其看成是岩石的一部分。知道束缚水饱和度(Swc)就能计算出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Soi)。Soi=1-Swc,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连通关系。,特征:,PcPd后,汞才开始大量注入岩石。排替压力。,排替压力(Pd):非润湿相开始大量注入

20、岩样中最大连通喉道时所需克服的毛细管压力。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小压力。,Pd越小,说明岩样中最大连通孔喉越大,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越好。,残余水未被汞注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称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系百分数(Smin%)。,Pc达到Pb后,注入汞量基本不再增加。,孔隙等效半径r,按一定范围计算其百分含量,并作孔喉等效半径分布图。R越集中越大,孔隙结构越好。,所以,通常用Pd、r、Smin%、Pc50作为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非润湿相汞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称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Pc50对应的孔喉半径平均喉道半径,图3-6 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I-注入曲线,W-退出曲线,第一节 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储集岩(层)的孔隙性储集岩(层)的渗透岩石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流体饱和度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