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堂ppt课件(左孝凌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课堂ppt课件(左孝凌版).ppt(4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命题逻辑11 命题及其表示法1.什么是命题命题: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命题的值叫它的真值。真值:“真”:表示判断正确。记作True,用T表示。“假”:表示判断错误。记作False,用F表示。,例1 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1)2是素数。(2)雪是黑色的。(3)2+3=5(4)明年10月1日是晴天。(5)3能被2整除。(6)这朵花真好看呀!(7)明天下午有会吗?(8)请关上门!(9)X+Y5(10)地球外的星球上也有人。(11)我正在说谎。,2命题的符号化表示 命题的符号化就是用符号表示命题。简单命题(或原子命题):简单陈述句表示的命题。用P,Q,R,Pi,Qi,Ri,表示。例 P:2
2、是偶数。Q:雪是黑色的。命题常量(或命题常元):简单命题。命题变项(或命题变元):真值可以变化的简单陈述句。不是命题。例:x+y5,命题变项也用P,Q,R,Pi,Qi,Ri,表示。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用联结词联结而成的命题。,例2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3 不是偶数。(2)2 是素数和偶数。(3)林芳学过英语或日语。(4)如果角A和角B是对顶角,则角A 等于角B。解:(1)设P:3是偶数。P(:表示并非)(2)设P:2 是素数;Q:2是偶数。PQ(:表示和)(3)设P:林芳学过英语;Q:林芳学过日语。PQ(:表示或)(4)设P:角A和角B是对顶角;Q:角A 等于角B。PQ(个表示如果则),1
3、2.联结词定义12.1 设P为任一命题,P的否定是一个新的命题,称为P的否定式,记作P。为否定联结词。,例 p:3是偶数。p:3不是偶数。,定义12.2 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P并且Q”(或“P和Q”)称为 P与Q的合取式,记作PQ,为合取联结词。表示自然语言中的“既又”,“不仅而且”,“虽然但是”,例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李平既聪明又用功。(2)李平虽然聪明,但不用功。(3)李平不但聪明,而且用功。(3)李平不是不聪明,而是不用功。解:设P:李平聪明;Q:李平用功。(1)PQ(2)PQ(3)PQ(4)(P)Q注意:不是见到“和”、“与”就用。例:“李文和李武是兄弟”,“王芳和陈兰是
4、好朋友”是简单命题。,定义12.3 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P或Q”称为 P与Q的析取式,记作PQ,为析取联结词。,析取式PQ表示的是一种相容性或,即允许P和Q同时为真。例:“王燕学过英语或日语”PQ自然语言中的“或”具有二义性,有时表示不相容的或。例:“派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去开会”。为排斥性的或。P:派小王去开会;Q:派小李去开会。(PQ)(PQ),(PQ)(PQ),定义12.4 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如果P,则Q”称作 P与Q的蕴涵式,记作PQ,为蕴涵联结词。,在PQ中,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条件。表示自然语言“只要P就Q”,“P仅当Q”,“只有Q,才P”注意:1.在自然
5、语言中,“如果P,则Q”中的P与Q往往有某 种内在的联系,但在数理逻辑中,PQ中的P与Q不一定有内在的联系。2.在数学中,“如果P,则Q”表示P为真,Q为真的逻辑关系,但在数理逻辑中,当P为假时PQ为真。,例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只要不下雨,我就骑自行车上班。(2)只有不下雨,我才骑自行车上班。(3)若 2+24,则太阳从东方升起。(3)若 2+24,则太阳从东方升起。(4)若 2+24,则太阳从西方升起。(5)若 2+24,则太阳从西方升起。解:在(1)、(2)中,设P:天下雨;Q:我骑自行车上班。(1)PQ(2)Q P在(3)(6)中,设P:2+24;Q:太阳从东方升起;R:太阳从西方
6、升起。(1)PQ,真值为T(2)PQ,真值为T(3)PR,真值为F(4)PR 真值为T,定义1-2.5 设P、Q为两命题,复合命题“P当且仅当 Q”称作 P与Q的等价式,记作P Q,为等价联结词。PQ表示P与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例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2+24,当且仅当3是奇数。(2)2+24,当且仅当3不是奇数。(3)2+24,当且仅当3是奇数。(4)2+24,当且仅当3不是奇数。(5)两圆的面积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半径相同。(6)两角相等当且仅当它们是对顶角。解:(1)(4)设P:2+24;Q:3是奇数。(1)PQ 真命题(2)PQ 假命题(3)PQ假命题(4)PQ真命题(5)设P:
7、两圆的面积相等;Q:两圆的面积相同。PQ真命题(6)设P:两角相等;Q:它们是对顶角。PQ假命题,4.5种联结词的优先级顺序:,,1-3命题公式与翻译 1.命题公式命题公式:由命题常量、命题变元、联结词、括号 等组成的符号串。命题公式中的命题变元称作命题公式的分量。,定义13.1(1)单个命题常量或命题变 元,Q,R,Pi,Qi,Ri,,F,T是合式公式。(2)如果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3)如果A、B是合式公式,则(AB)、(A B)、(AB)、(AB)也是合式公式。(4)只有有限次地应用(1)(3)组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例:P,P,(P),(0P),P(PQ),(PQ)R
8、)(R)是公式;PQR,(P),PQ)不是公式。,2.翻译 翻译就是把自然语言中的有些句子符号化。复合命题符号化的基本步骤:(1)分析出各简单命题,将它们符号化。(2)使用合适的联结词,把简单命题逐个联结起来,组成复合命题的符号化表示。,例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小王是游泳冠军或是百米冠军。PQ(2)小王现在在宿舍或在图书馆。PQ(排斥性或,不可能同时为真)(3)选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当班长。(P Q)(PQ)或(PQ)(排斥性或,可能同时为真),(4)如果我上街,我就去书店看看,除非我很累。R(PQ)或(RP)Q(除非:如果不)(5)王一乐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他生于1968年或1969年,他是
9、三好学生。P(Q R)S(6)我们要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奋斗。A:我们要做到身体好B:我们要做到学习好C:我们要做到工作好P:我们要为祖国四化建设面奋斗。命题符号化形式为:(ABC)P,14真值表与等价公式1.真值表定义14.1含n个(n1)个命题变元(分量)的命题公式,共有2n组真值指派。将命题公式A在所有真值指派之下取值的情况列成表,称为A的真值表。构造真值表的步骤:(1)找出命题公式中所含的所有命题变元P1,P2,Pn。列出所有可能的真值指派。(2)对应每种真值指派,计算命题公式的各层次的值,直到最后计算出命题公式的值。,例1 构造求PQ的真值表。,例2 给出(P
10、Q)P的真值表。,例3 给出(PQ)(PQ)的真值表。,例4 给出(PQ)(PQ)的真值表。,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有一类命题公式不论各命题变元作何种批派,其值永为真(假),我们把这类公式记为T(F)。如例4和例2,2等价公式 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到,有些命题公式在分量的各种指派下,其对应的真值都完全相同,如PQ与PQ的对应真值相同。,(PQ)(PQ)与PQ对应的真值相同。,定义14.2 给定两个命题公式A和B,设P1,P2,Pn为所有出现于A和B中的原子变元,若给P1,P2,Pn任一组真值指派,A和B的真值都相同,则称A和B是等价的或逻辑相等。记作AB。例5 证明PQ(PQ)(QP)证明 列出真值表
11、,24个重要的等价式PP 双重否定律PPP等幂律PPPPQQP交换律PQQP(PQ)RP(QR)结合律(PQ)RP(QR)P(QR)(PQ)(PR)分配律P(QR)(PQ)(PR)(PQ)PQ 德摩根律(PQ)PQ,P(PQ)P吸收律P(PQ)PPT T零律PF FPFP同一律PT PPP T排中律PP F矛盾律PQ PQ蕴涵等价式P Q(PQ)(QP)等价等价式PQ QP假言易位P Q P Q等价否定等价式(PQ)(PQ)P归谬论 其中P、Q和R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例6 验证吸收律P(PQ)P和 P(PQ)P,定义1-4.3 如果X是合式公式A的一部分,且X本身也是一个合式 公式,则称X为
12、公式 A的子公式。定理14.1如果X是合式公式A的子公式,若XY,如果将A中的X用Y来置换,所得到公式B与公式A等价,即AB。证明 因为在相应变元的任一种指派下,X与Y的真值相同,故以Y取代X后,公式B与公式 A在相应的指派下,其真值必相同,故AB。满足定理14.1的置换称为等价置换(等价代换),例7 证明PQ(PQ)证明 PQ PQ,(根据蕴涵等价式)PQ(Pq),(德摩根律)即Pq(Pq),例8 证明P(QR)(PQ)R证明 P(QR)P(QR)(蕴涵等价式)P(QR)(蕴涵等价式)(PQ)R(结合律)(PQ)R(德摩根律)(PQ)R(蕴涵等价式),例9 证明 P(PQ)(PQ)证明 P
13、P1(同一律)P(QQ)(排中律)(PQ)(PQ)(分配律),练习 1.证明 Q(PQ)P)T;2.证明(PP)(QQ)R)F 3.证明(PQ)PP,1,证明Q(PQ)P)Q(PP)(PQ)(分配律)Q(F(PQ)(矛盾律)Q(PQ)(同一律)Q(PQ)(德摩根律)(QQ)P(结合律)TP(排中律)T(零律),2.证明(PP)(QQ)R)T(QQ)R)(排中律)T(FR)(矛盾律)TF(零律)TF(蕴涵等值式)FFF(等幂律),3.证明(PQ)P(PQ)P(蕴涵等价值式)P(吸收律),1-5 重言式与蕴涵式 定义15.1 给定一命题公式,若无论对分量作什么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T,则称该命
14、题公式 为重言式或永真式。定义15.2 给定一命题公式,若无论对分量作什么样的指派,其对应的真值永为F,则称该命题公式 为矛盾式或永假式。,定理15.1 任何两个重言式的合取或析取,仍然是一个重言式。定理15.2 一个 重言式,对同一分量,都 用任何合式公式 置换,其结果仍为一重言式。证明 由于重言式的真值与分量的指派无关,帮对同一分量以任何合式公式置换后,重言式的真值仍永为真。对于矛盾式也有类似于定理15.1和定理51.2的结果。,例1 证明(PS)R)(PS)R)为重言式。证明 因为 PPT,用(PS)R)置换P得(PS)R)(PS)R)T,定理15.3 设A、B为两命题公式AB,当且仅当
15、AB 为一个重言式。证明 若 AB,则A、B有相同的真值,即有AB 永为T。若 AB 为重言式,则AB 永为T,故A、B的真值相同,即AB。,例2 证明(PQ)(PQ)证明 做(PQ)(PQ)的真值表。,由以上真值表可知,(PQ)PQ 为重言式,根据定理15.3得(PQ)(PQ),定义15.3 当且仅当 PQ 是重言式时,我们称“P蕴涵Q”,并记作PQ。做PQ QP,PQ,Qp 的真值表,由此得 PQ QP,QP PQ,因此要PQ,只要证明QP,反之亦然。,要证明PQ,即证PQ 是重言式,对于PQ 来说,除P的真值取T,Q的真值取F这样一种指派时,PQ 的真值为F外,其余情况PQ 的真值为T,
16、故要征PQ,只要对条件PQ 的前件P,指定真值为T,若由此指出Q的真值为T,则PQ 为重言式,即PQ 成立;同理,如对条件命题PQ 中,假定后件Q的真值为F,若由此推出P的真值为F,即推证了QP。故PQ成立。即 若P为T时,推出Q为T 或若Q为F时,推出P为F 则PQ。,例1 推证Q(PQ)P证法1 假定Q(PQ)为T,则Q为T,且PQ 为T。所以Q为F,PQ 为T,所以P为F,故P为T。证法2 假定P为F,则P为T,若Q为F,则PQ 为F,Q(PQ)为F,若Q为T,则Q为F,Q(PQ)为F,所以 Q(PQ)P,常用的蕴涵式如下:PQ PPQ QPPQPPQQPQ(PQ)P(PQ)QP(PQ)
17、QQ(PQ)pP(PQ)Q(PQ)(QR)PR(PQ)(PR)(QR)R(PQ)(RS)(PR)(QS)(PQ)(QR)(PR),定理15.4 设P、Q为任意两个 命题公式,PQ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PQ 且 QP证明 若PQ,则PQ为重言式。因为PQ(PQ)(QP),故 PQ为T,且QP 为T,因为PQ 且QP成立。反之,若PQ 且QP,则PQ为T,且QP 为T,因此PQ(PQ)(QP)为T,即PQ 这个定理也可以作为两个公式等价的定义。,蕴涵的几个常用的性质:(1)设A、B、C为合式公式,若AB且A为重言式,则B也是重 言式。证明 因为 AB 永为T,所以当A为T时,B必T。(2)若AB,B
18、C,则 AC 证明 由AB,BC 得AB,BC 为重言式 所以(AB)(BC)为重言式,根据(PQ)(QR)PR 所以(AB)(BC)AC,由性质(1)得:AC为重言式,即 AC,(3)AB,且AC,那么A(BC)证明 由假设知AB,AC为重言式。设A这T,则B、C为T,故BC为T,因此A(BC)为T,若A为F,则A(BC)为T,所以A(BC),(4)若AB 且 CB,则ACB 证明 因为AB 为T,CB为T,故(AB)(C B)为T,则(AC)B 为T,即(AC)B为T,即(AC)B为T,所以(AC)B,16 其他联结词 定义16.3 设P、Q是两个命题公式,复合命题P Q称作P和Q的“与非
19、”。PQ(PQ),联结词“”的几个性质:(1)PP(PP)p(2)(PQ)(PQ)(PQ)PQ(3)(PP)(QQ)PQ(Pq)PQ,定义16.3 设P、Q是两个命题公式,复合命题P Q称作P和Q的“或非”。P Q(PQ),联结词“”的几个性质:(1)P P(PP)p(2)(P Q)(PQ)(PQ)PQ(3)(PP)(QQ)PQ PQ当有n个命题变元时,可构成22 n种不等价的命题公式,如n2时,有16种不等价的命题公式。,见27页表16.5。,最小联结词组:对于任何一个命题公式,都能由仅含这些联结词的命题公式等价代换。由于(1)(PQ)(PQ)(QP)(2)(PQ)PQ(3)PQ(P Q)(
20、4)PQ(Pq)故由“”、“”、“”,“”、“”这五个联结词组成的命题公式,必可以由,或,组成的命题公式所替代。,17 对偶与范式 定义17.1在给定的命题公式A中,将换成,换成,若有特殊变元F和T亦相互取代,所得命题公式A*称为A的对偶式。A和A*互为对偶式。例1:PQ与 PQ,(PQ)与(PQ)(PQ)R与(PQ)R(PT)Q 与(P F)Q 均为对偶式.例2:PQ、P Q的对偶式。解:PQ(PQ),PQ的对偶式为(PQ)P Q(PQ),P Q的对偶式为(PQ),定理17.1设A和A*互为对偶式,P1,P2,Pn,是出现在A和A*中的全部的命题变元,则A(P1,P2,Pn)A*(P1,P2
21、,Pn)A(P1,P2,Pn)A*(P1,P2,Pn)例:设 A(P,Q,R)P(QR)得:A*(P,Q,R)P(QR)(1)由知:A(P,Q,R)P(QR)由知:A*(P,Q,R)P(QR)所以:A(P,Q,R)A*(P,Q,R)类似地,有A(P,Q,R)A*(P,Q,R),定理17.2设P1,P2,Pn 是出现有命题公式A和B中的所有命题变元,若A B,则A*B*。证明:因为A B,即A(P1,P2,Pn)B(P1,P2,Pn)是重言式,A(P1,P2,Pn)B(P1,P2,Pn)是重言式,故A(P1,P2,Pn)B(P1,P2,Pn)由定理17.1得 A*(P1,P2,Pn)B*(P1,
22、P2,Pn)因此A*B*,例4 如果A(P,Q,R)是P(Q(RP),求它的对偶式A*(P,Q,R)。并求与A及 A*等价,但仅包含联结词“”、“”、“”的公式。解:因 A(P,Q,R)是 P(Q(RP)故 A*(P,Q,R)是P(Q(RP)但P(Q(RP)P(Q(RP)(P(Q(RP)所以P(Q(RP)(P(Q(RP)),定义17.2 一个命题公式 称为合取范式,当且仅当它具有形式A1A2An(n1)。其中A1,A2,An 都是命题变元或其否定所组成的析取式。例P(PQ)(PP)(PR)定义17.3 一个命题公式 称为析取范式,当且仅当它具有形式A1A2 An(n1)。其中A1,A2,An
23、都是命题变元或其否定所组成的合取式。例(PQR)(PQ)(PQR),求合取范式或 析取范式的步骤:(1)将公式中的联结词化归成、。(2)将消去或内移。(3)利用分配律、交换律求合取范式或析取范式。(求合取范式:对;求析取范式:对)注意任何命题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都不是唯一的。,例求下面命题公式的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PQ)R)P解(1)求合取范式(PQ)R)P(PQ)R)P(PQ)R)P(PQ)R)P(PQ)R)P(PQ)R)P(PQ)R)P(PQP)(RP)(PQ)(RP)(2)求析取范式(PQ)R)P(PR)(QR)PP(P R)(QR)P(QR),练习:求下面命题公式的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
24、。(1)求合取范式(PQ)R(PQ)R(PQ)R)(R(PQ)(PQ)R)(R(PQ)(PQ)R)(RPQ)(PR)(QR)(RPQ)(2)求析取范式(PQ)R)(RPQ)((PQ)(RPQ))(R(RPQ)(PQ)R)(PQ)P)(PQ)Q)(RR)(RP)(RQ)(PQR)(PPQ)(PQQ)(RR)(PR)(QR)(PQR)(PR)(QR),定义17.4 n个命题变元的合取式,称作布尔合取或小项,其中变元与它的否定不能同时存在,但两者必须出现且仅出现一次。n个命题变元 共有2n个小项。例两个命题变元 P和Q,其小项为:PQ,PQ,PQ,PQ,3个命题变项P、Q、R可形成8个小项:m000
25、 PQRm001PQRm010PQR m011PQRm100PQR M101PQR m110PQR m111PQR,小项的性质:(1)每一个小项当其真值指派与编码相同时,其真值为T,其余均为F。(2)任意两个不同小项的合取永为F。(3)m0m1m2m3m4m5m6m7T,定义17.3 对于给定的命题公式,如果有一个等价公式,它仅由小项的析取所组成,则该等价式称作原式的主析取范式。定理17.3 在真值表中,一个 公式的真值为T的指派所对小项的析取,即为此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例6给定P Q,PQ和(PQ),求这些公式的主析取范式。解:真值表如下:,故P Q(PQ)(PQ)(PQ)PQ(PQ)(PQ
26、)(PQ)(PQ)(PQ)(PQ)(PQ),例7 设一公式A的真值表如下,求公式 A的主析取范式。,解 公式A的主析取范式 为:A(PQR)(PRR)(PQR),例8 求(PQ)(PR)(QR)的主析取范式。解:原式(PQ(RR)(PR(QQ)(QR(Pp)(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PQR),例9求P(PQ)(QP)的主析取范式。解:原式P(PQ)(QP)P(PQP)(QQP)P(QP)P(QQ)(PQ)(PQ)(PQ)(PQ),求主析取范式的步骤:(1)求析取范式。(2)去掉永假的析取项。(3)去掉重复的合取项、合并相同变元。
27、(4)对合取项补入没出现的命题变元。(PP),定义17.6 n个命题变元的析取式,称作布尔析取或大项,其中变元与它的否定不能同时存在,但两者必须出现且仅出现一次。n个命题变元 共有2n个小项。例 两个命题变元 P和Q,其小项为:PQ,PQ,PQ,PQ,3个命题变项P、Q、R可形成8个大项:M000 PQRM001PQRM010PQR M011PQRM100PQR M101PQR M110PQR M111PQR,大项的性质:(1)每一个大项当其真值指派与编码相同时,其真值为F,其余均为T。(2)任意两个不同大项的析取永为T。(3)M0M1M2M3M4M5M6M7F,定义17.7 对于给定的命题公
28、式,如果有一个等价公式,它仅由大项的合取所组成,则该等价式称作原式的主合取范式。定理17.4 在真值表中,一个公式的真值为F的指派所对大项的合取,即为此公式的主合取范式。,例10 利用真值表求(PQ)(PR)的主合取范式与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PQR)(PQR)(PQR)(PQR)主析取范式:(PQR)(PQR)(PQR)(PQR),求主合取范式的步骤:(1)求合取范式。(2)去掉所有为T的合取项。(3)合并相同的析取项和变元。(4)补入没出现的命题变元。(即添加PP),例11 求(PQ)(PR)的主合取范式。解:原式(PQ)P)(PQ)R)(Pp)(Qp)(PR)(QR)(Qp)(PR
29、)(QR)(QP(RR)(PR(QQ)(QR(PP)(QPR)(QPR)(PRQ)(PRQ)(QRP)(QRP)(PQR)(PQR)(PQR)(PQR),用表示小项的析取用表示大项的合取例如(PQ)(PR)(PQR)(PQR)(PQR)(PQR)M000M010M100M101 0,2,4,5 m001m011m110m111 1,3,6,7,1-8推理理论推理是从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前提是指已知的命题公式,结论是从前提出发应用推理规则推出来的命题公式。前提可以是多个。定义18.1设H1,H2,H n,C是命题公式,若(H1H2Hn)C为重言式,则称C是一组前提H1,H2,Hn的有效结论。
30、记作:H1H2Hn C 真值表法推理方法 直接证法 间接证法,(1)真值表法 若H1,H2,H n 都为T的行,C也为真;或若C为假的行,H1,H2,H n 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则 H1H2Hn C 成立。,例1 一份统计表格的错误或者是由于材料不可靠,或者是由于计算有错误;这份统计表格的错误不是由于材料不可靠,所以这份统计表格是由于计算有错误。解:设 P:统计表格的错误是由于材料不可靠。Q:统计表格的错误是由于计算不可靠。前提是:PQ,P,结论是:Q,即证明(PQ)P Q,故(PQ)P Q,例2 如果张老师来了,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答,如果李老师来了,这个问题也可以得到解答,总之张老师或李老师来了
31、,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答。解:设P:张老师来了。Q:李老师来了。R: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答。本题可译为:(P R)(QR)(PQ)R,(2)直接证法 就是由一组前提,利用一些公认的推理规则,根据已知的等价公式或蕴涵公式,推出有效结论。P规则:前提在推导过程中随时可以引用。T规则:已经推出的公式在以后的推导过程中可随时引用。常用蕴涵式见43页表18.3,例1 证明(PQ)(PR)(QS)SR 证法1(1)PQ P(2)PQ T(1)E(3)QS P(4)PS T(2),(3)I(5)SP T(4)E(6)PR P(7)SR T(5),(6)I(8)SR T(7)E,证法2(1)PR P(2)PQR
32、Q T(1)I(3)QS P(4)QRSR T(3)I(5)PQSR T(2),(4)I(6)PQ P(7)SR T(5),(6)I,例2 证明(WR)V,VCS,SU,C U W证明(1)C U P(2)U T(1)I(3)SU P(4)S T(2),(3)I(5)C T(1)I(6)C S T(4),(5)I(7)(C S)T(6)E(8)(WR)V P(9)V(CS)P(10)(WR)(CS)T(8),(9)I(11)((WR)T(7),(10)I(12)W R T(11)E(13)W T(12)E,(3)间接证法1(归谬法)要证 H1H2Hn C 即要证 H1H2Hn C 为重言式 H
33、1H2Hn C(H1H2Hn)C(H1H2Hn C)因此只要证 H1H2Hn C 为矛盾式.,例3 证明 AB,(BC)可逻辑推出A证明(1)AB P(2)A P(附加前提)(3)(BC)P(4)BC T(3)E(5)B T(1),(2)I(6)B T(4)I(7)BB(矛盾)T(5),(6)I,例4 证明(PQ)(PR)(QS)SR证明(1)(SR)P(2)SR T(1)E(3)PQ P(4)PQ T(3)E(5)QS P(6)PS T(4),(5)I(7)SP T(6)(8)(SR)(PR)T(7)I(9)PR T(2),(8)I(10)PR P(11)P R T(10)E(12)(P R
34、)T(11)E(13)(P R)(P R)(矛盾)T(9),(12)I,(4)间接证法2(附加前提法)要证 H1H2Hn RC 只要证(H1H2Hn)(R C)为重言式(H1H2Hn)(R C)(H1H2Hn)(R C)(H1H2HnR)C(H1H2Hn R)C 只要证(H1H2Hn R)C 由(SR)C 证得S(R C)称为CP规则。,例5 证明 A(BC),DA,B 重言蕴涵 DC证明(1)D P(附加前提)(2)DA P(3)A T(1),(2)I(4)A(BC)P(5)BC T(3),(4)I(6)B P(7)C T(5),(6)I(8)DC CP,例6 设有下列情况,结论是否有效?(
35、a)或者是天晴,或者是下雨。(b)如果是天晴,我去看电影。(c)如果我去看电影,我就不看书。结论:如果我在看书则天在下雨。解 若设 M:天晴。Q:下雨。S:我看电影。R:我看书。即证:MQ,MS,SR,推出RQ其中 MQ(MQ),(1)R P(附加前提)(2)SR P(3)R S T(2)E(4)S T(1),(3)I(5)MS P(6)M T(4),(5)I(7)(M Q)P(8)M Q T(7)E(9)(MQ)(QM)T(8)E(10)QM T(9)I(11)MQ T(10)E(12)Q T(6),(11)I(13)RQ CP,第二章 谓词逻辑 原子命题是命题逻辑研究的基本单位,没有对原子
36、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这样就无法处理一些简单而又常见的推理问题。例如: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P:所有的人是要死的.Q:苏格拉底是人.R: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PQR 不是重言式。,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原子命题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语一般是客体。客体: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一种抽象事物。是命题所研究的对象。谓词:用以刻划客体的性质或客体之间的性质。例 李明是一个学生。李明比王杰高。哥白尼指出地球绕着太阳转。,谓词用大写字母表示。客体名称用小写字母表示。客体常元:表示具体或特定的客体的词。一般用小写字母a,b,c,表示。客体变元
37、:表示抽象的或泛指的客体的词。一般用小写字母x,y,z,表示。例如:A表示“是个大学生”,c表示张三,e表示李四,则 A(c)表示“张三是个大学生”,A(e)表示“李四是个大学生”,,“b是A”类型的命题可用A(b)表示。两个客体之间关系的命题可表示为B(a,b)。A(b)为一元谓词。B(a,b)为二元谓词。依此类推。单独一个谓词不是命题,只有将变元x,y,z等取特定客体时,才确定了一个命题。,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定义22.1 由一个谓词,一些客体变元组成的表达式称为简单命题函数。例 B(x,y)。n元谓词就是有n个客体变元的命题函数。当n0时,它本身就是一个命题。,由一个或几个简单命题函数
38、以及联结词组合而成的表达式称为复合命题函数。例1(1)2是素数且是偶数。解:设A(x):x是素数;B(x):x是偶数;a:2 则命题表示为:A(a)B(a)(2)如果2大于3,则2大于4。解:设L(x,y):x大于y;a:2;b:3;c:4 则命题表示为:L(a,b)L(a,c)。,(3)如果张明比李民高,李民比赵亮高,则张明比赵亮高。解:设 H(x,y):x比y高;a:张明;b:李民;c:赵亮。则命题符号化为:H(a,b)H(b,c)H(a,c)。命题函数不是命题,只有客体变元取特定客体名称时,才能成为命题。,个体域:客体变元的取值范围。个体域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例 学生、工人,实
39、数,a,b,c。全总个体域: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量词:表示数量的词。全称量词“”用来表达“对所有的”、“每一个”,“对任何一个”。例2(1)所有的人都是要呼吸的。解:设M(x):X是人;H(x):x要呼吸。则符号化为:(x)(M(x)H(x)域为全总域。,(2)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考试。解:设P(x):x是学生;Q(x):x要参加考试。符号化为:(x)(P(x)Q(x)(3)任何整数或是正的或是负的。解:设 I(x):x是整数;R(x):X是正数;M(x):x是负数。符号化为:(x)(I(x)R(x)M(x),存在量词“”:表示“存在一些”。例3(1)存在一个数是质数。解:设 P(x):x是质数。
40、符号化为:(x)(P(x)(2)一些人是聪明的。解:设 M(x):x是;R(x):x是聪明的。符号化为:(x)(M(x)R(x),注意:(1)在不同的个体域中,命题符号化的形式可能不一样。(2)如果事先没有给出个体域,都应以全总个体域为个体域。(3)在引入特性谓词后,使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符号化的形式是不同的。对全称量词,特性谓词常作蕴涵的前件;对存在量词,特性谓词常作合取 项。,例:(1)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2)有的人活百岁以上。解:第一种情况:考虑个体域D为人类集合。(1)符号化为:x F(x)。其中F(x):x是要死的。(2)xF(x)。其中F(x):x活百岁以上。第二种情况:考虑个体
41、域为全总个体域,对所有个体而言,如果它是人,则它是要死的。存在着个体,它是人并且活百岁以上/引进特性谓词:M(x):X是人。(1)符号化为:x(M(x)F(x))(2)符号化为:x(M(x)F(x)),23 谓词公式与解释原子谓词公式:若P(x1,x2,xn)是n元谓词,则称P(x1,x2,xn)是原子谓词公式。其中x1,x2,xn是客体变元。例 Q,R(x),A(x,y),A(f(x),y),A(a,y,z),合式公式定义如下:(1)原子公式是合式公式;(2)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AB)、(A B)、(AB)也是合式公式;(4)若A是合
42、式公式,则xA、xA也是合式公式;(5)只有有限次地使用(1)(4)生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例1并非每个实数都是有理数。解:设 R(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谓词公式为:(x R(x)Q(x)例2 一切人都不一样高。解:设M(x):x是人;H(x,y):x y;L(x,y):x与y一样高。谓词公式为:x y(M(x)M(x)H(x,y)L(x,y),例3 每个自然数都有后继数。解:设F(x):x是自然数;H(x,y):y是x的后继数。谓词公式为:x(F(x)y(F(y)H(x,y)例4 这只大红书包摆满了那些古书。解:设F(x,y):x摆满了y;Q(y):y是古书;a:这只;b
43、:那些。谓词公式为:R(a)Q(b)F(a,b),24 变元的约束1、变元的约束 定义24.1 在合式公式xA或xA中,称x为指导变项,称A为相应量词的辖域。在辖域中,x的所有出现称为约束出现(即x受相应量词指导变元的约束),A中不是约束出现的其它变元称为自由出现。,例1 指出下列合式公式中的指导变元、量词的辖域与客体变元的自由出现和约束出现。(1)x(F(x)yH(x,y);(2)xF(x)G(x,y);(3)xy(R(x,y)L(y,z)x H(x,y),2、变元的改名(1)约束变元的改名:将量词的辖域中出现的某个约束出现的客体变元及对应的指导变元,改成作用域上未出现的变元名称,公式其余部
44、分不变。(换名规则)(2)自由变元的改名:将自由变元用原公式中的所有客体变元符号不同的变元符号去代替,且处处代替。(代替规则),例2:在xF(x)G(x,y)中,利用换名规则,将约束出现的x改成z,得:z F(z)G(x,y)。利用代替规则,将自由出现的x用z代替,得:xF(x)G(z,y)。例3:在xy(R(x,y)L(y,z)x H(x,y)中,将x H(x,y)中的x利用换名规则换成t,对y利用代替规则,用w代替,得:xy(R(x,y)L(y,z)t H(t,w).,3、谓词公式的解释谓词公式的解释:对谓词公式中各种变项用具体的常项元去代替。通过对谓词的解释,求出谓词公式的真值。谓词公式
45、的解释由四部分组成(1)非空的个体域D;(2)D中的一些特定元素;(3)D上一些特定函数;(4)D上的一些特定的谓词。,例4 给定解释I如下:1)DI2,3;2)DI中特定元素a=2;3)函数f(x)为 f(2)=3,f(3)=2;4)谓词 F(x)为 F(2)=F,F(3)=T;G(x,y)为G(i,j)=T,i,j=2,3;L(x,y)为 L(2,2)=L(3,3)=T,L(2,3)=L(3,2)=F;在解释I下,求x(F(x)G(x,a)的真值。解:x(F(x)G(x,a)(F(2)G(2,2)(F(3)G(3,2)(FT)(TT)F,例5给定解释I如下:1)DI2,3;2)DI中特定元
46、素a=2;3)函数f(x)为 f(2)=3,f(3)=2;4)谓词 F(x)为 F(2)=F,F(3)=T;G(x,y)为G(i,j)=T,i,j=2,3;L(x,y)为 L(2,2)=L(3,3)=T,L(2,3)=L(3,2)=F;在解释I下,求x(F(f(x)G(x,f(x)的真值。解:x(F(f(x)G(x,f(x)(F(f(2)G(2,f(2)(F(f(3)G(3,f(3)(F(3)G(2,3)(F(2)G(3,2)(TT)(FT)T,例6 给定解释I如下:1)DI2,3;2)DI中特定元素a=2;3)函数f(x)为 f(2)=3,f(3)=2;4)谓词 F(x)为 F(2)=F,F
47、(3)=T;G(x,y)为G(i,j)=T,i,j=2,3;L(x,y)为 L(2,2)=L(3,3)=T,L(2,3)=L(3,2)=F;在解释I下,求 xyL(x,y)的真值。解:xyL(x,y)(L(2,2)(L(2,3)(L(3,2)L(3,3)TTT,4、谓词公式的类型定义 设A为一谓词公式,如果A在任何解释下都是真的,则称A为逻辑有效式(或称永真式);如果A在任何解释下都是假 的,则称A是矛盾式(或称永假式);若至少存在一个解释使A为真,则称A是可满足式。,例7 判断下列公式中哪些是逻辑有效式?哪些是矛盾式?(1)x F(x)xF(x)解:(1)设I为任意的解释,其个体域为D.若存
48、在x0 D,使得F(x0)为假,则x F(x)为假,所以x F(x)xF(x)为真.若对任意的x D,都有F(x)为真,则有 x F(x),xF(x)为真,所以x F(x)xF(x)为真.故在任何解释I下,原公式为真,由于I的任意性,所以原公式为逻辑有效式。,(2)x F(x)(xyG(x,y)x F(x))解:因为P(QP)P(QP)P(QP)(PP)QT由于P(QP)是重言式,而(2)中公式是该式的代换实例,因而(2)是逻辑有效式。(3)x F(x)(xF(x)yG(y))解:因为 P(PQ)P(PQ)(PP)Q T由于P(PQ)是重言式,而(3)中公式是该式的代换实例,因而是逻辑有效式。
49、,(4)(F(x,y)R(x,y)R(x,y)解:因为(PQ)Q(PQ)Q PQQ F(4)中公式是(PQ)Q的代换实例,而(PQ)Q是重言式,因而(4)中的公式是逻辑有效式。,25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涵式 定义25.1 设A和B是谓词公式,若A和B在任何解释下的取值都相同,则称A和B是等价的,记为AB。(1)命题公式的推广:如:x(P(x)Q(x)x(P(x)Q(x)x P(x)yR(x,y)(x P(x)yR(x,y)x H(x,y)x H(x,y)F,(2)量词与联结词之间的关系例1 设P(x):x今天来上课,则p(x):x今天没来上课.不是所有的人今天来上课与存在一些人今天没来上课意
50、义相同.即:x P(x)x P(x)不存在一些人今天来上课与所有的人今天都没来上课相同.x P(x)x P(x)关于量词的转化律可以在有限个体域上证明.,(3)量词作用域的扩张与收缩x(A(x)B)(x A(x)B)x(A(x)B)(x A(x)B)x(A(x)B)(x P(x)B)x(A(x)B)(x P(x)B)(x A(x)B)x(A(x)B)(x A(x)B)x(A(x)B)(Bx A(x))x(BA(x))(Bx A(x))x(B A(x)),例2 证明(x A(x)B)x(A(x)B)证明:(x A(x)B)x A(x)B x A(x)B x(A(x)B)x(A(x)B),(4)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