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管子》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管子》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管子读后感800字精选3篇 近日,余得一书名曰管仲。熟视之,犹记其为古人而略知一二,然不详。现预览之。本不甚知之,时对其无抱希冀。孰知仲非庸人也,其智、其才、其慧,非凡人所及,使余愈读愈喜之。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读管子有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管子有感篇1 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篇是谈法律的作用的。开篇就提到,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意思是说,法制不容私议,人们就不敢相互营私;刑杀不容宽赦,人们就不敢忽视为善。这大概就是法家的逻辑吧!法制万能的思想表露无疑。这一方面体现出刑罚的威慑作用,但刑罚的威慑作用大概只能使人不为恶;要让人为善,刑罚恐怕难以做到。史书上说,
2、齐国“匹夫有善,可得而举,匹夫不善,可得而诛,民皆勉为善”。不知道是真是假;说法制不容私议,人们就不敢相互营私。更是有点难以理解。或许,在他们那个时代,这一点是行的通的。再加上君主授爵赐禄的大权,就构成了法律。那不就是说君主就是法律吗?这大概是管子的局限。 国君统一立法,百官就都能守法;上面把制度公开,下面行事就都能合于制度。抛开它的历史局限性,这还是有道理的。这里谈到的法律的两条基本的准则。一是法律的统一性。如果法律不统一,那么人民就无所适从。二是,法律的公开化,不公开就不是法律。公开法律的目的就是要人民懂得立君之道。使制度能够得以延续。 在下面几段里,主要论述、列举了圣王所禁止的种种事项。
3、乱国之道,易国之常,赐赏恣于己者,圣王之禁也。擅国权以深索于民者,圣王之禁也。其身毋任于上者,圣王之禁也。 进则受禄于君,退则藏禄于室,毋事治职,但力事属,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人私行者,圣王之禁也。修行则不以亲为本,治事则不以官为主,举毋能、进毋功者,圣王之禁也。 交人则以为己赐,举人则以为己劳,仕人则与分其禄者,圣王之禁也。交于利通而获于贫穷,轻取于其民而重致于其君,削上以附下,枉法以求于民者,圣王之禁也。用不称其人,家富于其列,其禄甚寡而资财甚多者,圣王之禁也。拂世以为行,非上以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群于国者,圣王之禁也。饰于贫穷而发于勤劳、权于贫贱,身无职事,家无常姓,列上下之间,
4、议言为民者,圣王之禁也。(壶)【壹】士以为(亡)【己】资,修田以为(亡)【己】本,则生之养,私不死,然后失矫以深,与上为市者,圣王之禁也。审饰小节以示民,时言大事以动上,远交以逾群,假爵以临朝者,圣王之禁也。卑身杂处,隐行辟倚,侧入迎远,遁上而遁民者,圣王之禁也。诡俗异礼,大言法行,难其所为而高自错者,圣王之禁也。守委闲居,博分以致众,勤身遂行,说人以货财,济人以买誉,其身甚静,而使人求者,圣王之禁也。行辟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圣王之禁也。以朋党为友,以蔽恶为仁,以数变为智,以重敛为忠,以遂忿为勇者,圣王之禁也。固国之本,其身务往于上,深附于诸侯者,圣王之禁也。看着洋洋洒洒的一
5、大篇,如果放在齐国的法律文书里面一定非常的合适,这简直就是规范的法律条文。这些“圣王”禁止之事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贵族的,与现在相比就是针对官僚的;二是针对人民的。贵族不得威胁到君主的统治;人民必须勤奋耕作。 读管子有感篇2 还在上中学时,语文老师讲到了管鲍之交的典故时,给我们生动的讲述了春秋齐国管仲和鲍叔牙,还有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传奇故事。对那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印象尤其深刻。后来学到文言文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当时觉得管仲一定很了不起,诸葛亮居然对他评价那么高。管子出生于公元前719年,比孔子一百六十多年,与孔子相
6、比,管子更像是个实干家,管子在齐国国君初亡、全国陷于一片混乱的状况下,受命于危难之中,三年时间便使齐国民富国强,使其国君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执政四十余年而成大业。管子一书蕴含了管仲全部的经济政治哲学思想,既是治国平天下的实践经验,也是国家管理的理论总结,被称为儒道法思想的先驱,也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如今再读管子,一边感叹其博大精深,一边钦佩其中蕴含的道理。他的治国思想,深邃但简明,且有许多可以指导企业管理的部分,尤其是其中的民本理念。下面以管子?牧民篇为例,浅谈一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 “故民未尝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功。是故仁者、知者、有道者不与大虑
7、始。”意思是对人民不必同他商量事业的创始,而可以同他欢庆事业的成功。因此,仁者、智者、有道者,都不与人民商量事业之开始。 这句话在专制社会来说,极为正确的。因为根据谁谋划谁承担的道理来说,专制社会里专制者(自称的仁者、智者、有道者)承担事情成败的后果,人民被驱赶到一边,不能承担事情的成败,自然也无需要负责!人民只起到一个作用,就是人多嘴杂,意见纷纭,干扰专制者的决策。所以,专制者不与人民商量事情,而只告诉人民成功的结果,同人民一块欢庆!当然,失败了,专制者就不告诉人民,自己“打落牙齿和血吞”,直到一条道走到黑,堕落进悬崖为止! 但到民主社会,人民承担事情成败的后果。根据谁谋划谁承担的道理,只能
8、有人民自己决定事情,自己承担后果。所以,民主社会由人民自己组织起来,形成各种做事情的意见,通过相互的争吵,最终让人民大众决定怎么做,共同承担做的后果。 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做事方法,这是专制社会的时期的专制者们想不到的,也是管仲想不到的。 管仲是封建专制社会最理想、最完美的臣子,他与齐桓公可说是封建专制时代的典范! 封建专制时代是以血缘关系作为一切人际权利义务的时代,华夏的这个时代和欧美的封建时代完全一样。都是只要血缘在,那君主就不忧愁权位,人民甘居臣下位子,不会有非分之想。譬如白起战功赫赫,威望巨大,可是君主一把宝剑就能让他自杀;李牧是赵国公认的干才,可是赵王一道命令,也能让他吞剑自杀!
9、只有到了帝国专制时代,打碎了以血缘关系论人高低的习惯,变成了以权位来论以一个人的高低。权位决定了人的一切。帝国专制者不惜一切,哪怕把人驯化人奴才也要确保权位不失! 但是,失去了以血缘关系来作为人地位高低的恒定的标准,帝国专制者无论如何努力,无论如何穷凶极恶,可是也远远不能达到封建专制者所具有的权力! 读管子有感篇3 今年的暑假,根据惯例,老师布置了一项读书的任务,我这个人一直以来都对这种史学索然无味,但就是因为管仲让我爱上了史学,也对管仲的一生开始了不懈的探索。 一直以来,世人流传:识人用人可曰韩退之”千里马、伯乐”之典;知心知己或曰”伯牙、钟字期”之故;知己为己当属鲍叔、管仲之交;三者堪称人
10、生所属一境界、二境界、三境界也。 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和鲍叔牙交往,两人的关系很好。鲍叔认为管仲是个有才干的人。在当时,管仲家里十分贫穷,因此,管仲将自己与鲍叔牙做生意时所得的收入中多分给自己一些,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知道他的困难,并不说他的坏话,始终对他很好,不和他计较这些小事。管仲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是事情更加窘迫,鲍叔也不认为管仲愚笨,在管仲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驱逐也不认为管仲没有出息。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也不认为他懦弱而理解他家有老母, 管仲侍奉的公子纠在与公子小白的政治斗争中被杀死了。鲍叔牙并没有遗弃他,而是向齐桓公推荐他,于是管仲得到了重用,在齐国执政,
11、使齐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而鲍叔牙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齐国的人民并不称赞管仲有才干,反而称赞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宽容大量,没有鲍叔牙的推荐,就没有管仲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管仲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鲍之交”也成了今人形容友人之间友谊深厚的词语。今天的学习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让我明白朋友之间要相互体谅,要看到朋友的长处,要用宽容之心对待朋友。这样,你的朋友才当你是知己。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
12、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另外,管仲还有一个特点是,善于因势利导,”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比如齐桓公因蔡姬改嫁而攻打蔡国本是无理,但管仲就顺便去征讨楚国,谴
13、责它不向周朝进贡,这次征伐在当时好像又有了正义的旗帜(或者叫幌子?),等等,好几个例子。这很有意思,齐桓公与管仲的君臣关系,管仲经常在顺从齐桓公的指令的同时还在为他的过失补台。更有意思的是管仲与鲍叔牙的朋友关系,鲍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刚开始管仲为公子纠做事,鲍叔牙跟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从此管仲被任用,襄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管仲非常感念鲍叔牙的情谊,他自己是这样说的:”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14、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段话很有说服力,哪里去找鲍叔这么善解人意的好朋友啊? 管仲任官后利用齐国的地理优势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又善于因祸得福,转败为功,齐国遵从他的政策,使得齐强于其他诸侯。 鲍叔牙能够看出管仲的才能,又能对其的”过分”行为处处包含,在有好的机会时,因为管仲更有能力而让贤,可见其拥有独具慧眼的识人能力和宽容的胸怀,后人也因此不多讨论管仲的才能,而称赞鲍叔牙的识人之才。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他们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
15、、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他辅佐桓公,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晏婴事齐三世,节俭力行,严于律己,三世显名于诸候。其中,我对”仓禀实而知礼节”这句话感触十分深刻,这句话是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在辅佐”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时励精图治,留下的千古名句。在我理解来看”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说粮食富裕了仓库里备粮多了,就要教育大家都要有礼貌、讲文明知礼节了。现在我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的上是”仓禀实”了,那么”知礼节”又做的如何呢? 论语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有一次,孔子来到当时的卫国,见卫国人很多,就说:卫国人多啊。旁边就有人问他,这么多人,怎么办呢?孔子说:”富之。”意思是,让他们富起来。又有人问,让他们富起来以后,又要怎么样?孔子说:”教之。”意思是,使他们接受教育。我认为论语的这个典故很好的解释了”仓禀实而知礼节”,要让所有人都”知礼节”必须教育入手,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才能使社会的整体素质提高从而达到”知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