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德育新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3354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德育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九章德育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九章德育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九章德育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九章德育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德育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德育新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德育,本章主要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内容、过程二、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三、德育的模式,第一节:德育的概念、内容和过程,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二、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对有心理障

2、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三、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一般包括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和道德行为(行)等四个基本成分。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因,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道德需要,在感知、理解、评价客观事物时产生的一种内心态度体验。学校德育过程中,应当注重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克制消极的

3、道德情感的影响道德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道德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好坏的主要标志。,第二节: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二、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

4、结合起来。3.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原则要找出学生本身具有的积极因素,要依靠和发扬这些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身上的消极因素。,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阻止、调解、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5.正面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原则在德育过程中通过正面教育,对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因势利导,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不断进步。,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注意培养集体、依靠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7.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

5、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8.知行统一原则又称言行一致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准则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和训练;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学生付诸实践;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三、德育的途径,1.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德育2.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3.校园文化建设4.通过课外与校外活动进行德育,四、德育的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在德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常用的德育方法,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可以分成四类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说服法)

6、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榜样法)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锻炼法)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第三节:德育的模式,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一、认知模式(重知)二、体谅模式(重情)三、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一、认知模式,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柯尔伯格(美国),一、认知模式,1.理论假设: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皮亚杰运用对偶故事法判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第一对:A、有一个小男孩叫约翰,听到有人喊他吃饭,

7、就去开饭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杯子,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B、一个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妈妈不在家,想吃柜子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于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打碎了。,第二对:A、有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她替母亲裁衣。但是,因为她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大洞。B、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子玩,因为她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小洞。,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第1阶段:前道德阶段,

8、大约出现在45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自我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因此,此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2.理论阶段,第2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大约出现在4、58、9岁,以学前儿童居多数。此阶段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就是坏事),而不考虑行为意向。故称,道德现实主义。,第3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始于910岁以后,大约为小学中年级,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了看行为结果之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2.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一)了解学生当

9、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二)设计与学生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道德两难故事”我们应用的“道德两难故事”有哪些可能的来源呢?1.可以是学生身边真实的或实际发生的道德两难问题2.可以是社会关注并争论的热点、焦点问题 3.可以是虚构但却可信的道德两难问题,(三)运用道德两难故事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失衡,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二、体谅模式,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菲尔(英国)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1.理论假设与人友好相处是人

10、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教育即学会关心。,2.学校在引导学生时应注意的两点,第一、营造互相关心、互相体谅的课堂气氛,使猜疑、提心吊胆、敌意在课堂生活中逐渐消失第二、教师在关心人、体谅人上起道德表率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去学会关心。,3.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设身处地:发展学生体谅他人的动机证明规则:给学生以机会付诸行动:如果是你,“会怎样做?”,三、社会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班杜拉(美国)等。模仿学习的实验,1.理

11、论假设: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们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将被试儿童分为甲、乙两组,在实验的第一阶段让两组儿童分别看一段录像片,甲组儿童看的录像片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给大孩子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乙组儿童看的录像片开始也是一个大孩子在打一个玩具娃娃,过一会儿来了一个成人,为了惩罚这个大孩子的不好的行为,打了他一顿。看完录像片后,

12、班杜拉把两组儿童一个个送进一间放着一些玩具娃娃的小屋里,结果发现,甲组儿童都会学着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而乙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敢去打一下玩具娃娃。这一阶段的实验说明对榜样的奖励能使儿童表现出榜样的行为,对榜样的惩罚则使儿童避免榜样行为。,在实验的第二阶段,班杜拉鼓励两组儿童学录像片里大孩子的样子打玩具娃娃,谁学得象就给谁糖吃。结果两组儿童都争先恐后地使劲打玩具娃娃。这说明通过看录像,两组儿童都已经学会了攻击行为。第一阶段乙组儿童之所以没有人敢打玩具娃娃,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打了以后会受到惩罚,从而暂时抑制了攻击行为,而当条件许可,他们也象甲组儿童一样把学习到的攻击行为表现出来。,2.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榜样对品德的作用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思考题:,德育的概念、内容是什么?德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运用德育模式论述如何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