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程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3416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课程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六章课程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六章课程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六章课程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六章课程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课程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课程论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课 程 论,第六章 课程论,第一节 课程概述第二节 课程形式第三节 当代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掌握课程的概念;理解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掌握课程形式;结合实际分析当代的课程改革。,问题情境,课程就是我们所学的教学科目吗?课程就是四十五分钟的学习吗?高考的3x,x到底是什么课程,学校是怎样教授的?,一、课程的概念二、当代主要的课程理论,第一节 课程概述,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词源分析课程一词,据有关的辞书和研究者考证,始见于唐宋时期。唐代孔颖达为诗经小雅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说:“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此处“课程”的意思是以一定程式来授事。宋代朱熹在朱子

2、全书论学中多次使用了“课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其中“课程”一词就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英语是Curriculum。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其词根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马道。转义为教育术语,隐喻为“一段教育过程”。从中世纪起“课程”这一术语便一直是指在学校时间表上科目内容的安排,这与我国文化传统中对“课程”一词的理解不谋而合。,第一节 课程概述,(二)几种典型的课程概念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广义课程)。如,中学课程、小学课程

3、等。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费尼克斯认为“一切的课程内容应该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或者说,惟有学术(学问)中所包含的知识才是课程的适当内容”。斯宾塞也把课程理解为指导人类活动的各门学科。缺点: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系统,往往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割裂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过程的联系,把课程视为外在学习者的静态的东西,忽视了学习者的活动和体验。,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即学习经验这种观点最初来自于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所谓课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学习经验。缺点:从理论上讲,把课程定义为经验似乎很有道理,但在实际教学情

4、境中很难做到。同时这种定义也过于宽泛,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容进来,以至于对课程的研究也无从下手。,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这种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预期的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缺陷: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忽略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把课程定义为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有学者认为,课程就是社会文化的选择和改造。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他们认为学校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即社会改造一些激进的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

5、。课程的重点应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社会参与,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第一节 课程概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研究机构,教 师,二、当代主要课程理论(一)学科课程论学科课程论也称分科课程论,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学校课程的理论。在西方,集中反映这种课程理论的教育哲学思想是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是学科课程理论的集大成者,它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述,是学科课程理论流派的一面旗帜,其基本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在课程设计上,主张根据儿童智力发

6、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学科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第一节 课程概述,(二)活动课程论活动课程理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后经杜威得以发扬,杜威的这一课程理论又称做“经验课程论”或“儿童中心主义课程论”,此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主心。教材的组织应心理学化。,第一节 课程概述,(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布拉梅尔德(H.Brameld)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主心。,第

7、一节 课程概述,(四)存在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认为,在确定课程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承认为它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奈勒认为,不能把教材看作是为学生谋生职业作好准备的手段,也不能把他们看作是进行心智训练的材料,而应当把他们看作是用来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当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第一节 课程概述,(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一些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借鉴于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等考察一系列的课程问题。在这方面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学者多尔。他把自己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四R”。即丰富性(Richness)、循环型(Recu

8、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第一节 课程概述,第二节 课程形式,一、课程的文本形式二、课程的实践形式,一、课程的文本形式课程的文本形式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一)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划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地方安排的课程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第二节 课程形式,(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它具体规定了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课程评价的直接尺度。课程标准的构成:说

9、明部分本文部分制定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课程形式,(三)教材教科书的编写教科书即课本。它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材料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课文是最基本的部分。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材料;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第二节 课程形式,教材的组织形式逻辑组织心理组织折衷式组织教材的编排方式直线式排列螺旋式排列,第二节 课程形式,教科书的编写应符合下列条件或原则:反映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遵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真正便于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

10、际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启发性可读性,第二节 课程形式,二、课程的实践形式课程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主要介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第二节 课程形式,(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这是课程的基本类型。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的优缺点:优点:符合认识规律,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认

11、识世界,更有效地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为身心发展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缺点: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二节 课程形式,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常常也称为“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部分中小学在改革学科课程的同时,进行了开设活动课程的实验。国家教委在研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活动课程纳入1992年公布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之中,明确规定开设两类课程:学科

12、课程和活动课程。,第二节 课程形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核心课程是一个新兴的课程概念,是对分科课程的一种超越。他反对分科课程把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方法,而是在若干科目中选择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所有学生都必须吸取的科目。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外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第二节 课程形式,(三)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等。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

13、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第二节 课程形式,第三节 当代课程改革,一、课程管理二、课程设置三、课程内容,一、课程管理构建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教材制度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编制,第三节 当代课程改革,二、课程设置活动课程被纳入课程体系适当增设综合课程引进选修课程,第三节 当代课程改

14、革,三、课程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不断扩展。强化学生的基础学历和发展性、创造性学历。加强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实用化、人本化和开放性。注意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课程内容的协调整合。,第三节 当代课程改革,讨论,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那些问题?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文理分科,思考题,概念: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简述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践链接(二),学年学周安排表,这种课程理论在教育观上认为教育就是传递文化遗产。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从社会需要出发,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学习,以知识和技能作为教材的中心,把教育看作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优点:便于学生掌握前人积累的系统

15、知识,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分科学习,知识容易割裂;以教材为中心,容易脱离生活实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节 课程概述,反对分科教学,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这种课程理论在教育观上被认为教育就是对广泛生活经验的指导。认为教育目的是对儿童现在生活的最广泛的充实,从儿童个体的兴趣出发,重视儿童身心发展,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获得。优点:适合儿童兴趣,便于儿童主动自主地学习。缺点:使学生不能获得系统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第一节 课程概述,第一节 课程概述,从框架结构上看,新课标的总体结构框架与教学大纲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内容上看,新课标与教学大纲关注的重心明显不同,从价值取向上看。新课标其价值取向出现了以下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