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作结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3581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33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景作结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以景作结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以景作结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以景作结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以景作结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景作结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景作结课件.ppt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景作结,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2023/1/16,1,作用:一、渲染氛围,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边愁”“听不尽”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沉沉的思乡之情。,2023/1/16,2,景物:萧瑟凄凉灰暗(暮日

2、、寒鸦、风雨、夜月等)感情:哀怨、悲愤、惆怅,2023/1/16,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景作结,渲染宁谧的氛围,用视觉形象来总结听觉感受,突出琵琶曲非凡的感染力,衬托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写出了听众的陶醉。,2023/1/16,4,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用古今长存的景物来对比人生的短暂或过去的盛况难久。“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用今日的颓败和昔日的兴盛对比。,2023/1/16,5,二、因人写景,衬托人物,1、以壮美的景物烘托人物的英雄气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 观猎)辽阔、远大的境界使整个画面气势雄伟,使将军的形象显得威武矫健,给人留下

3、了鲜明的印象。,2023/1/16,6,2、用人物居住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情趣和精神风貌。休日访人不遇韦应物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结句描绘朋友居住的环境:(怪不得你诗的构思,使人看了连骨头都觉得清爽,)原来你的门前是澄清的流水,而又面对白莹莹的满山积雪啊!暗示了友人那清爽淡雅、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2023/1/16,7,三、意象象征(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李商隐的忆住一师: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风。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雪松象征了僧人高洁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敬慕怀念之情。,2023/1/16,8,2023

4、/1/16,9,贺铸青玉案的结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种景象既写出了南方“梅子黄时”的物候特征,眼前凄迷的景物烘托了“愁”情;同时又借助比喻象征:“一川烟草”象征愁之无头无绪,“满城飞絮”象征愁之多,“梅子黄时雨”象征愁之无休无止。,2023/1/16,10,四、以虚景作结,1、以将来会出现的景象表达当下的情感。明朝挂冠去,枫叶落纷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借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来烘托自己现在“将军已去、大树飘零”的无人赏识之感,意在言外。明朝骑马扬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杨凝送客入蜀),2023/1/16,11,2、用过去曾出现过的景象来抒发自己现时的情感。当时明月在,曾

5、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过去词人和小萍初见,小萍弹完琵琶后踏月归去的情景,它充分说明了词人对这一印象的久久不能忘怀,传达了他此时此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忆短亭回首处,夜来风雨满池塘(李商隐寄怀韦蟾),2023/1/16,12,阅读明代夏完淳即事,完成下面题目。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1、此诗尾联在表情达意上有何特色?2、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23/1/16,13,“复楚”二句:暗用“楚虽三户

6、,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语意。复楚,暗指复明。亡秦,暗指亡清。雄风:指义军的军威。清角劲:清越的号角声悲壮有力。落日:指夕阳斜晖。大旗:指义军的军旗。缟素:指白色的孝服。酬家国:报家国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国。国仇,指明朝灭亡。戈船:战船,指义军的水师。胡笳:古代管乐器。这句指清军势大。,2023/1/16,14,1、作者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1分)写惨淡的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3分)。2、“复楚”“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2分),表达了作者反清复明的雄心壮志(2分)。,2023/1/16,15,2023/1/1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