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赏析之题都城南庄【唐】崔护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3655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诗词赏析之题都城南庄【唐】崔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唐宋诗词赏析之题都城南庄【唐】崔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唐宋诗词赏析之题都城南庄【唐】崔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唐宋诗词赏析之题都城南庄【唐】崔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唐宋诗词赏析之题都城南庄【唐】崔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诗词赏析之题都城南庄【唐】崔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诗词赏析之题都城南庄【唐】崔护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者简介,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题 都 城 南 庄 崔 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诗记事载此诗本事云:“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叩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寻春独行,

2、酒渴求饮。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树伫立,而意属殊厚。崔护起,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径往寻之,门庭如故,而户扃锁矣。因题去年今日此门中之诗于其左扉。”,诗写今昔之感。这今昔之感,是由于对于一位乍见旋离的貌美情多的姑娘的回忆而引起的。它本是由今思昔,却用追叙,先写去年。“今日”、“此门”,点明时间、地点,非常肯定,毫不含糊,可见印象的深刻,记忆的确切。当时,这座庭院里正是春风煦拂,桃花盛开,那位姑娘的脸面,正和桃花互相映照,红得非常好看。诗人既不直接描摹桃花,也不直接形容姑娘的美丽,只用“相映红”三字一点,则人面花光,既相辉映,相陪衬,又在争妍斗胜,不问可知。以花比喻

3、美女,沿用既久,已成俗滥,而此诗所写,则是眼前实景,所谓本地风光,将景色和人物融化在一起,可见当时诗人已经眼花缭乱,不解是花是人。今日回忆起来,也还有这种印象。这前两句写过去。,后两句写现在。同是今日,同是此门。门从外面锁着,可见人已经远走了,屋子空了。那张与桃花相映红的美丽的面庞已经消失,而无数朵与那张美丽面庞相映红的桃花却依旧在春风中欢笑,这该使重返旧游之地的诗人感到多么失望和惆怅啊!诗的前两句从今到昔,后两句从昔到今两两相形,情绪上的转变很剧烈,但文气一贯直下,转折无痕。它的本事既很动人,语言又极直率自然,明白流畅,因而一直传诵人口,成为常用的典故。,拓展训练,生查子 朱淑真去年元夜时,

4、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是一首别具风韵的怀旧词作。词的上片写去年元夜时与恋人相会的甜蜜生活,花好月圆,人的心情也格外喜悦。下片写今年元夜景物依旧而恋人不见的极端痛苦的心情。通过对比反映了一个女子不顾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结合的爱情生活的情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后被用来形容与恋人相会的幸福情形。“人约黄昏后”还被人用来作为描写爱情生活的一个小话剧的名字。,作者简介,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

5、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短小的绝句律诗,一般不宜写得太实,而应“实则虚之”,这才会有余情余味。这首诗,诗人运笔自如,赋予全篇一种空灵神远的艺术美,使读者产生无穷的联想。诗中没有确指登楼的时间是春天还是秋天,去年的另一“望月人”是男还是女,是家人、情人还是友朋,“同来”是指点江山还是互诉情衷,离散是因为世乱飘荡还是情有所阻,这一切都隐

6、藏在诗的背后。读者完全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诗人提供的广阔天空里自由飞翔,充分领略这首小诗的幽韵和醇美。,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杨柳枝词 刘禹锡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

7、无消息到今朝。,诗人在这里,首先为我们展出了一幅春江送别图。在江边一个湾子里,岸旁长者杨柳,万缕千条,临风拂水。出一个“春”字,不仅点明季节,而且为画面添上许多春色,许多风 光。不写江边其它花树而独写杨柳,则又为下文的别情作张本。在江岸上,杨柳边。还有一座板桥。当然这只是一座极其普通的木桥,不是什么“朱桥”、“赤阑桥”之类。正是在这座板桥上,诗人分别了他所热爱的一位姑娘。于是,这座毫不起眼的板桥,也和美丽的春江,袅娜的垂柳,同样在诗人心中保留着永远新鲜的记忆了。今日重来此地,一瞬之间,已过了二十年。春江、垂柳、板桥都还如旧,而那位使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获得了永久的生命的人呢?什么消息也没有。宴殊

8、踏莎行云:“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正是此意。所以到头来唯有一“恨”而已。这个恨字下得沉重,含义丰富。它可以是恨自己之轻别,也可以恨美人之无情或薄命;也可以是恨音信之间隔,关山之迢递,而其总的根子则在于直到今朝,毫无消息,举此一端,可见其余。,作者简介,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祖籍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 思 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的是一位

9、他乡作客的人,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一个生活片段托人带一封家信回乡。在二十八个字中,他极自然而又生动地描绘了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内心活动的全部过程。首句写作客洛阳,见到秋风已起,一年又快完了。后三句写因此就行人的方便,托带一封家书。可是在写信时,却觉得乡思亲情,万重千种,写不尽,说不完。虽然尽量地写了,封了,交给了那位行人,而在行人要出发的时候,忽然又想到,还有很多没有写的,应多添加进去,于是,将信又取回打开信封,再添写一些。这首诗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以下三句纯属心理描写,一气贯下,明白如话,极朴素,极真实。它将生活于通讯设备很简陋,消息传达很困难的封建社会中而在异地长期作客的人的思想感情曲曲传出。由

10、于这种事件和心情,在当时是一般客游者所经常遇到的,所以人们读到这首诗,就感到非常亲切有味,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唐诗别裁认为此诗“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则更加推崇,甚至认为它是“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由此可看出这篇诗的价值。,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白居易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声宫漏初明夜,一点残灯欲灭时。,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任翰林学士,在宫禁中值夜时写的。诗的前两句写给元稹写信时的心情。写的时候,心事很多,写好要封,临封又读,迟迟地不立刻封好,生怕还有什么要加上去,用意层层深入。事实上,就是上一诗二至四句之意

11、,但只用两句写尽,而挪出后两句来描写写信时的景色,以作陪衬。这时候,宫漏已报五更,天刚发白,而窗下的灯也正因油已用完,快要灭了。这两句只写景,不写情,而人之由于“心绪万端”,以至通宵未睡,自然可见。前两句展示了心理活动;而后两句则展示了当时环境。这两句不独描写了他对于好友在正义斗争中连遭打击的惋惜以至于失眠,(元和四年春,元稹奉命到东川按狱,因弹劾节度使违法加税,又平反冤案多起,被当权派所忌,召还,分司东都。他去洛阳,仍旧不避贵要,弹劾他们的违法行为,终于在五年春贬宫江陵府士曹参军。)而且也同时描写了他本人与好友分离之后的凄黯心情。以景结情,而情自在景内。这首诗写得词浅意深,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12、但与张籍前诗相比,还不及其自然,所以不及张诗更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作者简介,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天宝八载(公元749年),诗人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书记。安西督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西。此诗当作于赴安西途中。前两句写西征思家之情。愈往西走,则离东面的故园愈远了,所以说“东望路漫漫”。龙

13、钟,在这里指眼泪乱流的样子。思家而流泪,泪流而袖湿,极形容离情,为后两句作势。自己正是满腹离情,由东而西,恰好遇到一位去长安的使者,由西而东,这岂不是一个绝好的带信的机会吗?可是,马上相逢,并无纸笔。信写不成,机会又不可放弃,结果就只有托那位使者带个平安口信了。这的确也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加雕琢,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这种语言风格,用传统的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叫做本色。本色是创作中很难达到的境界。,春 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前两句写梦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悄悄地来到。春回大地,风入洞房,该是春色已满人间了吧,可是

14、深居内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现了似的。季节的变换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动,尤其当萧索的冬天转到晴和美丽的春天时候。面对这美好的季节,怎么能不怀念在远方的美人呢?在古代汉语中,美人这个词,含义比现代汉语宽泛。既指男人,又指女人,既指容貌美丽的人,又指品德美好的人。在本诗中,大概是指离别的爱侣,但是男是女,就无从证实了。因为诗人既可以写自己之梦(那,这位美人就是女性。)也可以代某一女子写梦(那,这位美人就是男性了。)这是无须深究的。总之,是在春风吹拂之中,想到在湘江之滨的美人,相距既远,相会自难,所以更加思念了。后两句写思后之梦。由于白天的怀想,所以夜眠洞房,因忆成梦。在枕上虽思片刻功

15、夫,而在梦中却已走完去到江南(即美人所在的湘江之滨)的数千里路程了。用“片时”,正是为了和“数千里”互相对衬。这两句既写出了梦中的迷离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换句话说,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宋宴畿道蝶恋花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既从此诗化出。)在醒时多年无法做到的事,在梦中片时就实现了,虽嫌迷离,终觉美好。谁没有这种生活经验呢?诗人在这里给予了动人再现。,作者简介,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

16、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慢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寒冷的江水在屋边慢慢地流,发出轻轻的声响,这是旅次所闻。天上悬着一轮明月,窗外生着一丛竹子,月光将竹影映到窗上,而竹影又在月光中乱晃,这是旅次所见。跋涉长途,中路暂歇,江声聒耳,月光耀眼,孤寂无聊,自然容易引起乡思,而旅次深夜思乡,又自然容易引起归梦。道黑遥远,又隔江湖,真的回去可不容易,但做起梦来,就很简单。它根本不知(也就是不管)湖水是多么宽广,一下子就到洛阳城了。写梦中情景,历历分明,无限乡思,自然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