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夹板固定术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4188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夹板固定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医夹板固定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医夹板固定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医夹板固定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医夹板固定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夹板固定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夹板固定术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夹板固定技术,实验目的,1、熟悉夹板固定的适应范围、所需材料、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2、掌握部分常见骨折的整复手法和夹板固定术。,实验内容,1、夹板固定的二种常见方法(一次性包扎法、续增包扎法)2、四肢常见骨折夹板固定方法,概述,手法闭合复位治疗骨折,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蔺道人在其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即提出了治疗骨折的方法和原则: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20世纪60年代,国内以积水潭、天津医院等老专家提出治疗骨折的四大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相对于其它治疗方法,手法整复治疗骨折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简单方便,经济实用,痛苦小。由于

2、没有切开骨折周围组织及骨膜,没有损伤破坏骨组织赖以自身修复的血液供应,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肢体功能恢复迅速、良好。,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按摸推拿,一、复位方法,拔伸 旋转 屈伸 分骨 折顶 回旋 横挤 纵压,例一、前臂双骨折,例二、克雷氏骨折,二、夹板固定 定义:用扎带或绷带把木板、竹板、硬纸或塑料制成的夹板固定在骨折已复位的肢体上,以利于骨折断端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愈合,同时配合以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夹缚疗法。,三、材料:常用器材有大小规格、形状各异的夹板、扎带或绷带、固定垫、衬垫物。(1)夹板:杉树皮、木板

3、、硬纸板、塑料板等。(2)压力垫:平垫、高低垫、梯形垫、分骨垫等。压力垫的常规放置方法:二点加压法、三点加压法。(3)扎带和绷带。,四、常用方法:,1、一次包扎法。骨折复位后,患部贴以敷药或衬垫物后,用绷带包扎数圈后,安置压垫和夹板,外用扎带扎缚。、骨折处敷上药膏,包绕绷带12层。、放置压力垫。、放置四块夹板,用34条扎带捆扎固定。,2、续增包扎法。在夹板外用绷带包扎数层后再放置其他夹板,然后扎缚固定。、在模拟骨折处外敷中药,用绷带由远向近缠绕12层。、放置压力垫和对固定起主要作用的二块夹板(通常为前、后侧)。、用绷带适当拉紧缠绕12层后再放置另二块夹板(左、右侧)。、继续拉紧缠绕绷带至夹板固

4、定完毕,外面加扎34条扎带。,前者虽然较牢靠,但包扎时间长,且不易观察外形和固定垫的位置,而后者虽包扎较快,但常常不牢靠,容易移动。,适应症:(1)四肢闭合性骨折。(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清创缝合已闭合者。(3)陈旧性四肢骨折仍可闭合整复者。,五、适应症与禁忌症,禁忌症:1、错位明显之不稳定性骨折。2、伴有软组织开放性损伤、感染及血循环障碍 者。3、躯干骨骨折等难以确实固定者。4、昏迷或肢体失去感觉功能者。,六、方法及内容(长干骨折局部小夹板),1、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患者肢体情况,将选择合适的夹板(经过塑形后),固定垫、衬垫、扎带等固定器材准备齐全。2、骨折满意整复后,由助手维持位置

5、,将所需的固定垫安放于适当的位置用胶布贴牢。,3、固定垫常用放置法 一垫固定法,主要压迫骨折部位。二垫固定法,用于有侧方移位的骨折。三垫固定法,用于有成角畸形的骨折。4、将棉垫或棉纸包裹于伤处,勿使其有皱褶。,5、绵纸包裹伤处,夹板至于外侧,板的两端勿超过棉垫,骨折线最好位于夹板之中央,助手持夹板,术者捆绑束带,依次捆扎中间、远端、近端,缠绕两周后打活结于夹板的前侧或外侧,用力要均匀,其松紧度应使束带在夹板上可以不费力地上下推移l cm为宜。,6、在麻醉末失效时,搬动患者应注意防止骨折再移位。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如发现肢端严重肿胀、青紫、麻木、剧痛等,应及时处理。7、骨折复位后4d以内

6、,可根据肢体肿胀和夹板的松紧程度,每日适当放松一些,但仍应以能上下推移lcm为宜;4d后如果夹板松动,可适当捆紧。,8、开始每周酌情透视或拍片1-2次;如骨折变位,应及时纠正或重新复位。必要时改作石膏固定。9、23周后如骨折已有纤维连接可重新固定,以后每周在门诊复查1次,直至骨折临床愈合。10、及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七、各部位骨折夹板固定方法,示例1、肱骨外科颈骨折 夹板固定,1、肱骨外科颈骨折 外展型:断端外侧嵌插内侧分离,向前、内成角 内收型:断端外侧分离内侧嵌插,向外成角,肱骨外科颈骨折,(1)外敷药物,绷带缠绕12层。(2)放置夹板:前、外、后侧板下达肘部、上超过肩关节与肩峰齐平,内

7、侧板自腋下到内上髁上方。(内侧板的磨菇头放置:外展型放在腋下;内收型放在内上髁上方)(3)上臂处用三条扎带固定,前、外、后夹板在肩关节上方穿孔,用扎带作超关节固定,并用绷带穿过扎带圈斜跨健侧腋下固定。(4)屈时90,三角巾悬挂胸前。,2、肱骨干骨折,(1)手法整复操作示范(以中1/3为例)。(2)敷药、绷带包扎12层(3)骨折完全纠正,前后方各放长方形大固定垫,轻度侧方移位,两垫加压,成角三垫。(4)放置夹板:外、内、前、后侧板不超肘关节,用34条扎带固定。(5)屈肘90,三角巾悬吊胸前。,示例2、肱骨干骨折 夹板固定,超关节,注意事项:1、肱骨干骨折夹板固定,上1/3超肩关节,下1/3超肘关

8、节,中1/3不超 2、固定垫,两点法、三点法,不宜太厚 3、桡神经沟处,不要放固定垫 4、肘关节屈曲90度,3、尺桡骨双骨折,(1)手法整复示范(以中部骨折为例)。(2)敷药,绷带缠绕12层。(3)放置压力垫(中间放分骨垫,掌、背侧按二点加压法放置平垫),然后放前后夹板:掌侧板自肘横纹至腕横纹,背侧板从尺骨鹰咀至腕关节。(4)再放内外夹板:桡侧板自桡骨头至桡骨茎突,尺侧板从肱骨内上髁下至第5掌骨基底部。(5)4条扎带捆扎,屈肘90,三角巾悬吊胸前。,尺桡骨双骨折,示例3、尺桡骨双干骨折 夹板固定,尺桡骨双骨折,4、桡骨下端骨折夹板固定,(1)手法整复示范(伸直型为例)(2)敷药,绷带缠绕12层

9、。(3)放置压力垫(远端背侧、桡侧各放一平垫,两骨间放置分骨垫),然后放前后夹板:掌侧板平腕横纹,背侧板超腕关节,紧绕绷带包扎1层。(4)再放桡尺夹板:桡侧夹板超腕关节,尺侧夹板平尺骨头,继续绷带紧绕固定,外加三条扎带捆扎。(5)三角巾悬吊胸前。,桡骨远端 正常解剖结构,桡骨下端骨折夹板固定,示例4、桡骨远端骨折 夹板固定,中立位,桡骨下端骨折夹板固定,克雷氏骨折 史密斯骨折,固定垫位置,5、股骨干骨折,(1)手法整复操作示范(中1/3骨折为例)。(2)敷药,绷带缠绕包扎12层。(3)放置压力垫(断端的前、外侧各放一平垫)。夹板的放置:前、内侧板分别由腹股沟至髌骨上缘和股骨内侧髁(内侧板的直边

10、在前、弧边在后),后侧板从臀纹至国窝,外侧板上自股骨大转子,下平股骨外侧髁。(4)4条扎带捆扎固定。,示例5、股骨干骨折 夹板固定,股骨干骨折固定垫:上1/3近端前方和外侧,中1/3断端的前方和外侧,下1/3近端的前方。,6、胫腓骨骨折,(1)手法整复示范(下1/3骨折为例)。(2)敷药,绷带缠绕包扎12层。(3)放置压力垫(二点或三点加压法),再放夹板:内、外侧板上与胫骨内外髁平,下与足底平;后侧板上起国窝下2cm,下抵跟骨结节上缘;两块前板上平胫前结节,下至踝关节上方(外、后侧板为S形板,内侧板略呈弧形)。(4)4条扎带捆扎固定。,示例6、胫腓骨干骨折 夹板固定,注意事项:1、胫腓骨骨干骨

11、折夹板固定,上1/3,膝关节屈曲40-50度,内外侧超膝关节 中1/3,不超膝踝关节 下1/3,内外侧板超踝关节 2、固定垫,两点法、三点法,不宜太厚 3、腓骨小头处,棉垫保护,避免损伤N 4、下肢中立位,膝关节屈曲20-30度,八、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如发现肢端肿胀,疼痛,温度下降,颜色紫暗,麻木,伸屈障碍并伴剧痛者,应及时处理。切勿误认为是骨折引起的疼痛,否则有发生缺血坏死之危险。,注意事项,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夹板进行检查。以防

12、止压迫性溃疡发生。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一般在34日内,因局部损伤性炎症反应,肿胀加重,以致夹板过紧,应适当放松扎带。以后随着局部肿胀消退,扎带松弛应及时收紧扎带。,注意事项,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内要经常检查,如有移位及时处理。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并将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取得患者的合作,方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7、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在进行手法整复前,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必须是良好和稳定的。在整复时让病人采用舒适的体位,对顺利完成整复,避免并发症是

13、非常有意义的。施加暴力或反复多次的手法整复对病人是有弊而无一利的,应予避免。,病人及家庭成员对骨折功能对位的X线标准的认可程度会有差别,医生可以予以解释。对实在接受不了的,可以考虑手术开放复位。,固定方法的选择是骨折复位后的一大关键,时间长、要求高。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复位,采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可以使骨折得到稳定的固定,不易移位;病人舒适,患肢得到充分休息。,九、固定方法,上肢首选夹板固定,下肢首选石膏固定。对稳定型上肢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下肢有明显移位成角的骨干骨折,亦可采用夹板固定。,被固定的患肢应加强肌肉收缩活动,以利复位的稳定;其他关节、肢体也应多活动,帮助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

14、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十、功能锻炼,(一)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二)被动运动,1.功能锻炼第一要点:循序渐进。应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可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不能操之过急,若骤然作剧烈活动而使骨断端再移位,同时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医务人员正确指导下不敢进行锻炼,对这样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2.功能锻炼是为了加速骨折愈合与恢复患肢功能,所以对骨折有利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坚持锻炼,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要严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的内收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动,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动,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胫腓骨干骨折的内外旋转活动,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挠屈活动等都应防止。,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