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4284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城市规划与实践课件.ppt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15城乡规划袁唐倩,主要内容,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四、对未来城市的设想,1,Part,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各国都遭受到各种严重的损失。当时一些欧洲国家与日本的迫切任务是解决战后的房荒、进行若干重点建筑物的恢复与重建,并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整治和建设改造。,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发回人力资源,开展技术革新经济不断增长,更因垄断资本与国家机器日趋融合,大量财富集中到国家手里,于是国家采取政府资助等有

2、效措施制定适应时宜的城市规划综合政策,为有计划、有成效的尽享战后恢复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集合型住宅和建筑工业也大有发展。,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以下介绍英国、法国、前苏联、波兰与日本的战后重建工作,战后重建工作,大伦敦规划哈洛新城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街,大伦敦规划,1940年英国政府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地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大伦敦规划汲取了E.霍华德和P.格迪斯等人的关于以城市周围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范围的聚集城市的概念。规划方案在半径约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四层地域圈: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外圈。大伦敦规划体现了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的一些主要理

3、论观点,对控制伦敦市区的不断扩展和改善环境起了一定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大伦敦的规划结构,大伦敦规划的交通组织,哈洛新城,哈罗新城,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的卫星城,被誉为第一代新城的代表。,巧妙地利用了城市的地形地貌,如利用外围的河谷和丘陵保卫城市的大片绿地,利用一道东西向的冲沟和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伸入城市的锲形农地,把城市分为4个居住区。利用这些块与块之间的冲沟和低地辟为主要道路和宽阔绿带。市中心所处地势最高,成为全城的视觉中心。,哈洛新城,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街,考文垂市中心平面,考文垂商业步行街,这两个中心商业步行区的设计是战后英国对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现代

4、化城镇第一批设计完好的步行区。考文垂采用平面分隔,把汽车路与步行区划分很清楚,汽车可在步行区周围通行,设停车场。市中心广场在商业中心东西步行街的终端,这个广场将商业步行区域文化中心连接。斯蒂文内奇步行区比考文垂更为完整,是整个市中心全采用步行区的城市。步行区中央为400多米长商业步行街,又从中央步行街分出两条向东的步行街和一个往西的市政广场。,Contents,法国勒阿弗尔的战后重建,战后40年代法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基本实现规划意图的只有Le Havre:沿英吉利海峡的主要港口城市,战前人口15600。远在本世纪初,戞聂提出工业城市的设计蓝图,表现出法国人眼中的工业化时代背景,并最大限度的采用当

5、时建筑和交通先进技能,注重实效。贝瑞在40年代对此城的改建设计直接受戞聂的影响。以两条干道为主要规划轴心,交叉处组织了包括市政厅在内的一个广场;采用模数制,使在规划上更好的组织大片市区用地,是高度工业化施工条件的必然结果,也为道路工程和管网工程的广泛工业化创造了前提。所有建筑物的建筑形式均是采用标准结构构件的基础上形成的;预制构件在此被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为了避免建筑形式不因采用单一构件而雷同,有意识的在建筑体量和节奏上进行了调整 为使这一海港城市成为欧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一个重要枢纽,力图使其具有壮丽的面貌,这个意图通过运用古典构图手法,建造一条庄严美丽的中央干道而体现出来。,Contents,

6、波兰华沙前苏联斯大林格勒与莫斯科日本,波兰华沙的战后重建,1945年波兰政府决定在原址重建城市,制定了华沙重建规划。1945年的规划,规定限制城市工业发展,要求沿现有交通运输线建造住宅区,扩大绿地面积,其中包括建立一条南北向穿过市区的绿化走廊,扩展维斯杜拉河沿岸的绿色走廊。不到一年,华沙人口恢复到47万人,重建了历史性建筑华沙古城,并使它有机地纳入现代大城市的布局之中。规划的原则是:限制增加职工;控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合理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华沙市区和地区内城市组群之间的联系;严格保护环境资源;在森林地、低洼地和肥沃的农业生产地段不设置居住区;扩大绿地系

7、统使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前苏联斯大林格勒与莫斯科的战后重建,战后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沿伏尔加河将建设长达50km的带型城市,没意见城区距离河流不超过34km。为优化环境,把有害工业区迁往郊区、建设地铁、重整运河系统,并把受战火毁坏的夏宫完全修复。,日本的战后重建,战后日本把权力用在战后复兴上,经过五年得到初步恢复。1947年,日本对被原子弹破坏的广岛市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和平林荫道”,宽100,并在“原爆”地点辟和平中心。,2,Part,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战后,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商业经济迅速发展,相应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 50年代在一些西方

8、发达国家,在交通、通讯现代化基础上,城市人口出现了离心流动,即郊区化Suburbanization现象,这时的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分布逐渐突破了城区界限,向周围的郊区发展,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其他毗邻的内地、腹地,形成统一的大城市地区Metropolitan region 即人口由集中的各个城市点的形式发展到城镇群体,即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mermation的形成,这是城市发展新阶段的表现。城市化与郊区化的相互作用使西方国家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城市用地平面布置的形式。自50年代以来,那些历史悠久的大城市的中心地区人口数量逐步减少,人口、工业、商业等向郊区和周围地

9、区扩散,造成郊区城镇化的现象,城市核心地区却处在衰退之中。但也有些国家(苏联东欧),其大城市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郊区都在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地区也如此。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另一特征是向城市群City cluster发展,在西欧,工业区密集,人口密度大,各城镇之间距离缩短,一个城市群积聚着数十个法律上的城市和居民点,城市群已成为居民点组合的主要形式,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瑞典魏林比,英国坎伯诺尔德,50年代,英国总结了第一代新城的缺点:密度低、人口规模小、不足提供文娱或其他服务设施以及新城中心不够繁华、缺乏生气和活力等,于1955年决定建设第一个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Cumber

10、nauld 此新城建设目的是吸收格拉斯哥的人口和工业,规划人口7万,用地1680公顷,改进之处:规划上比较集中紧凑,改变了过去邻里单位的结构形式并努力使新城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靠近新城中心地带,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较为紧凑的新城。城市的规划结构建立在有效的交通组织的基础上。道路交通的特点是人车分流,一条主干线穿越市中心,朝鲜平壤的重建,重建特点:平地起家,全部新建,规模大。在建设中注意的原则是:强调城市的人民性,一切从方便人民生活出发,为劳动人民服务;注意城市建筑的多样化,创造丰富美丽的环境;重视城市中的文化建设,使公共文化建设成为教育人民的场所;城市规模不搞过大,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不超过10

11、0万人口。规划范围外以绿带控制边界。,印度昌迪加尔,整个城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政治中心孤立于城市的北缘之外,地势居高临下,处于控制和俯视全城的特殊地位。商业中心位于近期规划的几何中心。公共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与商业中心挨在一起,使这里成为全市公众的活动中心。于城东,是一个独立地的工业区,对工业类型不予限制。文化区位于西边,设大学及其他文化科学机构;居住区基本上与上述各区不相混杂而分布于全城,这种明确功能分区规划模式反映了1933年雅典宪章的基本原则。商业布局模仿东方古老的市场街道,从横向穿过每个邻里单位,而从纵向穿过邻里单位的是绿化地带,其中设置学校托幼等儿童机构。缺点问题:功能分区导致社会分化;

12、脱离印度国情,把西方文化强加于一个古老民族;构思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建筑间距过大;广场空旷单调,巴西新都巴西利亚,1956年巴西政府为开发内地,繁荣经济,决定迁都巴西中部原是一片荒原的巴西利亚;此地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建筑师科斯塔设计方案;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是一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城市交通是现代化的,为货运交通设置了专用线,为步行交通设置地下通道和步行街,主干道交叉点设置大型立体交叉。为控制与统一大城市空间以及突出城市的个性,采用的规划手段有三,一是运用高速公路先进技术,而是运用公园绿地湖泊等美化设施,三是处理好东西主干道的空间布局和突出三权广场上的宏伟建筑群。缺点与昌

13、迪加尔相同。,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意大利罗马古城与古建筑保护,新建的城市中心步行商业街郊区购物中心室内步行街和地下商业街,50年代美国的郊区购物中心50年代,郊外居住区陆续出现,并进入私人小汽车时代,大批中产阶级迁居郊外,50年代中期后,美国出现了大批郊区购物中心。50年代的美国室内商业街美国从1965年起,开始建设有空调设备的封闭式室内商业街,以满足人们对商业街提出休息、游览、娱乐的要求。为了破除内部空间的单调感和封闭感,又逐渐把许多原来室外的环境设施引入室内商业步行街中。50年代的日本地下商业街日本地下商业街到1955年已有面积3万平米,其后发展更快,规模更大。其原因是:除日本经济实力和技术

14、力量外,大城市人口稠密,环境恶化,地面交通事故多也是主要原因。地下商业街的兴建,促使城市向地下立体空间发展,增加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地下商业街使大量人流转入地下,疏导了城市地面的交通。,3,Part,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化进程继续,发达国家中小城市不断增长;第三世界人口大量增加;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的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概念在大多数国家受到重视;在大城市布局上,封闭的单中心布局发展为开敞的多中心布局。规划范围从国土、区域、大城市圈、合理分布城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布局,使全国的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与城市规划协调,使城乡

15、融为一体,并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世界城市进一步现代化,包括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新的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显著影响;建设技术密集型科学园区或科学城市各国为发展尖端技术与新兴产业的一种重要建设任务。,法国的区域规划,日本的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米尔顿凯恩斯的新城建设,法国巴黎新城,科学城,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日本新宿副中心20世纪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东京都中心三个区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管理中心,人口急剧膨张,城市畸形发展,各种机构高度集中,交通堵塞,建筑拥挤,防火困难。

16、为解决这些矛盾,分散东京都中心的功能,1958年成立了“东京整备委员会”,作出开发新宿、涩谷和池袋三个副中心的决定9。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宿已经真正成为东京的副中心,在疏解东京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具有相对独立的城市职能。建成东京新的CBD,销售营业额位列东京第二,商业商务服务功能高度集,周边地域人口集中趋势明显。,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巴黎德方斯副中心德芳斯目前已经形成高架交通、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三位一体的交通系统,地下有地铁M1,RER-A 线,将拉德芳斯与巴黎市中心区紧密联系起来;地面1-3 层是车型快速干道、立交桥和停车场。拉德芳斯交通系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公共交通相当发达。目前

17、,拉德芳斯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拉德芳斯在建设中非常重视城市景观的营造,保持建筑物的多样性和的特性。该区域标志性建筑新凯旋门建于1989 年,集办公、展览、观光、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身。其气势磅礴,占地总面积5.5 公顷,两侧塔与巴黎市区著名的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等建筑物位于一条轴线上。,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纽约罗斯福岛美国伊斯特(East)河中的岛屿,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和皇后区之间。行政上属曼哈顿区。1828年划归纽约市,在此建立工作站和监狱,因而恶名远播。旧名布莱克韦尔岛,1921年改名福利岛,1973年为纪念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再次改名。1934年老旧机构被市立

18、医院取代。70年代该岛以高架轨道电车系统连接曼哈顿区,也建立中等收入住宅及购物综合体。有一座桥梁通往皇后区。巴比坎中心巴比坎中心位于伦敦中心地区,即伦敦城(City of London)的辖区内,是英国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自1666年伦敦大火后,这个地区一直是把经贸区和生活居住用地严格隔开,以致白天人满为患,而晚上空无居民,成为社会治安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二次大战期间,这个地区几乎被夷为平地,仅剩下一座教堂和古代残留的城墙。战后为振兴内城,于1955年开始规划设计,于1981年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为内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它表明了对内城改建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实现的可能性,增强了城市当局对减少中

19、心人口往郊外疏散和避免内城中心地区日益衰颓的信心。这个地区的城市更新和改建的成功,曾博得各国规划界的好评。,古城和古建筑保护,法国巴黎1)历史中心区,即18世纪形成的巴黎旧区,主要保护原有历史面貌,维持传统的职能活动。2)19世纪形成的旧区,主要加强居住区的功能,限制办公楼的建造,保护19世纪统一和谐面貌。3)对周边的部分地区则适当放宽控制,允许建一些新住宅和大型设施。瑞士伯尔尼老城绝对保护区英国威廉斯堡日本京都、奈良,城市中心、广场、步行商业街和地下街市,CBD的建设城市中心的改建城市广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城市广场,为避免交通干扰和创造安谧谢赫、丰富生动的城市环境景观,有从平面型广

20、场向下沉式空间型广场发展的趋势。城市广场设计趋向于实现广场的步行化、多样化、小型化和个性化。城市步行商业街区和地下街市地下街市,居住环境与居住区建设,1、居住环境20世纪60年代以来,围绕改善居住条件和优化人居环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推动工作,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建设试点工作。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并在内罗毕成立“联合国人居中心”(现改名为联合国“人类居住”署)。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中的“人类社区”纲领性文件。1996年6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了第二次“人类居住”会议,并发表了宣言。国外的居住环境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科学化、完善化。2.工作居住综合区3.整体式居住小区1)住宅连续布置,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组成为整体。2)住宅坐落在公共设施上组成整体平台式小区。3)一栋楼组成一个整体式小区。,4,Part,对未来城市的设想,对未来城市的设想,1.空间城市、插入式城市、行走式城市2.海上城市、海地城市、摩天城、吊城、地下城市、山洞城市3.沙漠城市、太空城市、外星城市4.仿生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