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4419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宋元时期,一、北宋的统治1北宋的建立和结束分裂局面(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定都东京。(2)结束分裂方针:“”、“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标志:979年,结束 的分裂局面。2中央集权的强化(1)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继而削减 的实权。设,使禁军的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实行。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特别提醒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但并未完成国家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五代十国的范围,不是全国范围的统一。那时东北有辽、西北的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归纳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1)分散权力,强化皇权宋太祖一方面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分散宰相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将地方的兵权、财权和行政权收归中央,彻底消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宋太祖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的历史教训,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军队战斗力及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太祖集中天下精兵组成禁军,半数拱卫京师,虽然能维护统治,有效地镇压地方和农民的反抗,但造成了地方孱弱、边防空虚的弊端。,陈桥兵变,先南后北,五代十国,节度使,枢密院,更戍法,内外相制,(2)集中行政权中央:宰相之下增设 为副相;设枢密使管理军事;设三司使

3、管理财政,把宰相职权一分为三。地方:派文官担任知州,设 监督知州。(3)集中财权:在各路设,把地方赋税大部分运送中央。(4)集中司法权:中央派 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必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5)改革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 直接掌握。考试科目逐渐减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在考试方法上实行。录取名额大大增加。,拓展升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削弱朝中大将和宰相的权力,二是削弱地方的权力,而后者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核心措施,其着眼点是从收回地方军权入手,收回地方的财权、行政权与司法权。辨析比较唐代科举的权柄在礼部,主考官与考生之间形成恩师门生的亲密关系,容

4、易结党营私。宋太祖实行殿试制度,自此皇帝完全掌握了对人才的录取、使用之权,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提醒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以经济改革为中心,改革的实质都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辨析比较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不同特点(1)中心内容不同(侧重点):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是以理财为中心。(2)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是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全面改革,内容涉及理财、军事、教育各方面。,参知政事,通判,转运使,文官,皇帝,进士科,糊名法,二、社会改革1背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现象严重。(2)农民的 遍及中原边地。(3)冗官、冗兵、冗费,形成 的局面。(4)辽

5、、的威胁。2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主持变法(1)核心内容:。(2)具体措施严格官吏 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 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问题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特权和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攻击。(2)变法中用人不当,一些投机分子趁机混入,出现了新法害民的现象。(3)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不时动摇妥协。(4)最根本的原因是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土地兼并,反抗斗争

6、,积弱积贫,西夏,整顿吏治,升迁考核,恩荫,徭役,3王安石变法(1)措施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军事:保甲法、。教育:改革、整顿太学。(2)成效:政府的 大为增加,有所增强,一定程度上扭转了 的局面。(3)败因:由于,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触犯了、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拓展升华王安石变法的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2)革除社会弊端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4)改革必然触及某些阶层的特权与私利,因此改革是有阻力的,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募役法,市易法,将兵

7、法,科举制度,财政收入,军事实力,积贫积弱,用人不当,大地主,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制度创新,(2010年高考四川卷)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完善科举程序创立行省制度强化文人政治世俗文学兴起ABC D【精讲精析】“赵宋之世”指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而建立的宋朝。华夏民族的文化在隋唐时期进入繁荣时期,宋代则是进一步繁荣时期,因此选择C项。其中属于元代的政治制度,排除。【答案】C,王安石变法,(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

8、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精讲精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注意依据材料得出“注重实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具体措施。,【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9、),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温家宝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政治制度改革是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北宋时期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和两次政治改革运动为现实改革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供借鉴。,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反映在政治上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其主要表现是()A文官制度完善B行政权的集中C科举制的发展 D士族政治终结解析: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吸取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重文

10、轻武,除了发展科举制以外,还可以通过恩荫做官,文官制度渐趋完善,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因此A项符合题意。答案:A,1(2010年高考山东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解析:材料反映宋代原属宰相职权的行政、军事和财政权相互分离,各自独立,三者都对皇帝负责,体现的是君权对相权的制约。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清初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变动,D项与之无关。答案:C,2(2009年高考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

11、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到宋代得到发展,录取的名额有所增加,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项符合题意。答案:D,3(2009年高考四川卷)中央和地方关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A项与D项属于通过政治手段防止地方割据,C项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皆应排除。答案:B,4(2011年高考四川卷)(节选)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据何怀

12、宏选举社会编制)(2)上表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府教育及用人政策。第(2)问要分两个阶段说明变化,曹魏至东晋为第一阶段,隋至北宋为第二阶段。分阶段从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影响角度分析原因。答案:(2)变化: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峰。原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北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1“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这句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A发生在公元9世纪中期B其主人公为后周大将赵匡胤C反映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政治特点D标

13、志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诗句涉及的事件为陈桥兵变,发生在公元960年,是10世纪中期,A错;该事件反映了武将拥兵自重,依靠武力夺权的现象,反映不出藩镇割据的政治特点,C错;979年,宋太宗消灭北汉,标志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D错。答案:B,2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两宋军事管理模式,其调兵之权应属于()A节度使 B枢密院C三司使 D转运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按照北宋政府规定,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能直接统领军队,与统兵将帅互相牵制。答案:B,3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

14、者成为“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基础B把用人权全部收归中央管理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北宋改革科举制度,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使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这实际上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D符合题意。答案:D,4湖南岳阳楼有副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后乐先忧”的范希文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关于其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公元10世纪中期B严重社会危机的表现之一是金的威胁C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整顿吏治D最高统治者死后新法被废止解析:根据材料判断,“后乐先忧”的改革家范希文就

15、是推行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庆历新政发生在1043年,是11世纪,A项错;当时威胁北宋政权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和西夏而不是金,B项错;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整顿吏治,C项正确;由于范仲淹被大官僚排挤出朝廷,新法被废止,D项错。答案:C,5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因专注改革前朝制度之弊,而忽视了创新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说明这一点的是()北宋军事改革北宋官制改革王安石募役法商鞅按军功授爵唐朝募兵制改革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北宋的军事改革和官制改革引起了后来的冗兵、冗官、冗费,唐朝的募兵制改革导致了后来的藩镇割据。而商鞅按军功授爵和王安石募役法都是可以增强军事力量的重大举措,没有给后来的社会带来严重问题。答案:C,本小节结束请按ESC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