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48194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教材,目的:了解危险源辨识方法,正确评价风险,合理确定风险等级并选择控制手段。提高工场AS管理水平,完善AS工作。,.,2,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关安全的术语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我国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3,第一章 基本概念术语,1、安全(safety)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注1:安全是不发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一种状态。当风险的程度是 合理的,在经济、身体、心理上是可接受的,即可认为处在安 全状态。当风险达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时,则形成不安全状态。注2: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是指:超出了法律法规要求,超出了方 针目标和企业规

2、定的其他要求;超出了人们普遍接受程度(通 常是隐含的)要求等。注3: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定。注4:安全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4,2、事故(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注1:事故是造成不良结果的非预期的情况。注2:在主观上关注的是活动、过程的非预期的结果,在客观 上这些非预期的结果的性质是负面的、不良的,甚至是 恶性的。注3:对于人员来说,这种不良结果可能是死亡、疾病和伤害。对于物质财产来说,事故造成损毁、破坏或其他形式的 价值损失。,.,5,3、事件(incident),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注1:事件是引发事故或可能引发事故的情况,

3、主要是指活动、过程 本身的情况,其结果尚不确定。如果造成不良结果则形成事故。注2:其结果没有产生疾病、伤害、损害或其他损失的事件是事件和 事故的一种临界状态。4、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注1:危险情况的描述和控制主要通过两个主要特性来实现,即可能 性和严重性。注2: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难易程度,通常使用概率来描述。注3: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 失的程度的大小。,.,6,5、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注1:可容许的风险是指经过组织的努力将原来危

4、害程度较大的风险变成危害程度较小、可以被接受的风险。6、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注1: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可将危险源分为6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注2:从造成伤害、损失和破坏的本质上分析,可归结为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和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这两 大方面。,.,7,7、危险源辩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注1:危险源的识别就是从组织的活动中可

5、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注2:危险源的识别是安全管理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8、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注1:风险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其大小或严重程度;二是将风险与安全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可接受。注2:风险分析评估主要针对危险情况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注3:安全要求,即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依据,需要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组织方针目标等要求和社会、大众的普遍要求综合确定。,.,8,第二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风险

6、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如下:,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9,(1)业务活动分类:编制一分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 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2)危险源辨识: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 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3)风险评价: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 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作出主观评价。评 价人员还要考 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10,(4)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安全措

7、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控制住并符合法律要求和组织的要求。(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处 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11,第二节 业务活动分类,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首先要准备一份业务活动分类表。业务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危险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业务活动的可能分类方法包括:1、组织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3、计划的工作和被动性的

8、工作;4、确定的任务(如驾驶)。在业务活动分类的基础上,全面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应设计一种简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格式,一般内容 如下:,.,12,1、业务活动;2、危险源;3、现行控制措施;4、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5、伤害的可能性;6、伤害的严重程度;7、风险水平;8、根据评价结果而采取的行动;9、管理细节,如评价者姓名、日期等。,.,13,第三节 危险源辨识,一、危险源分类 组织建立与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目的是事故预防。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以危险源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

9、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释放理论,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每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14,第二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发生事故。导致能量释放或危险物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10、。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15,(2)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3)环境因素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16,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使得能量、危

11、险物质失去控制,是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导火线。事故是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以在危险源辨识之前首先明确任何存在能量、有害物质或可能导致其失控的危险(源)因素。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危险源。,.,17,广义的危险源分

12、类:,(一)按能量分7类: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生理、心理)。(二)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分6类:(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5)行为性危害因素(6)其他,.,18,(三)参照国标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因素分为16类:,物体打击 意外坠落车辆伤害 坍塌机械伤害 放炮起重伤害 火药爆炸触电 化学性爆炸淹溺 物理性爆炸 灼烫 中毒和室息火灾 其他伤害,.,19,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要

13、考虑有关其他因素,包括:(1)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2)根据实践经验确定的与组织有关的典型危险源;(3)类似组织已发生的事件或事故的信息;(4)组织的设施、过程和活动的信息,包括平面布置图、过程流程图、危险材料清单以及各种安全数据、工作场所环境数据、有毒有害部位、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设施、生活卫生设施。危险源辨识的范围:1、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3、人员的范围:工场职工、合同方、访问者、临时工等4、工作场所设施:自己的、客户提供的、租用的、分包方。,.,20,此外,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也可列出一份问题的提示单,如:,1、在平地上滑倒/跌倒2、人员从高处坠

14、落3、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4、头上空间不足5、与工具、材料等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6、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 的装置、机械的危险源7、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8、火灾和爆炸9、对员工的暴力行为10、可吸入的物质,.,21,11、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12、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13、或通过摄入(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造成伤害的物质14、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15、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16、不适当的热环境,如过热17、照明度18、易滑、不平坦的场地/地面19、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20、合同方人员的活动。上

15、面所列举的并不全面,组织必须根据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的特点编制危险源提示单。,.,22,二、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的范围。下面介绍几种可用于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危险源辨识方法。询问、交谈 对于组织的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提出其工作中的危害。从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存在一、二类危险源。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的观察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了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23,查阅有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

16、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安全检查表(SCL)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2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风险的对策。事件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

17、lysis),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系统各环节事件进行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Failure Tree Analysis)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25,三、常用方法介绍,上述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从着眼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其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组织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一种方法

18、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SCL、HAZOP、ETA、FTA是比较规范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需进一步重点介绍。1、安全检查表(SCL)所谓安全检查表,就是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具体地讲,就是为了系统地发现工厂、车间、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产品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将检查项目按系统的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避免漏检。安全检查表必须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者共同编制。编制时应按以

19、下要求进行:,.,26,(1)全面细致地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工艺条件等有关资料,包括系统或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还要收集系统的说明书、布置图、结构图、环境条件等技术文件。(2)收集与系统有关的国家标准、法规制度及公认的安全要求,为检查表的编制提供依据。(3)按系统的功能、结构或因素方法,逐一列出可能影响部件、零件及整机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并列出清单。(4)针对危险因素清单,从有关法规、标准等安全技术文件中,逐一找出对应安全要求及应达到的安全指标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形成一一对应的系统检查表。(5)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可列入检查表中。对于检查表的格式,没有统一

20、的规定,一般采用的格式是:序号;检查内容(项目);检查方法;结果确认(是/否或打分);其他。表3.1为输电线路及电缆安全检查表示例。,.,27,表3.1 输电线路及电缆安全检查表,.,28,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对于一种工艺或产品,某些部分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没有像所期望的那样运转,而这种偏离正常的运转将对过程的其他部分带来严重后果。即这种偏离使系统中产生了危险源。用于研究这种现象,能够辨识由于偏离而产生危险源的技术就是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应用正规系统标准检查方法检查工艺过程和设备工程的意图,以评价工艺和设备个别项目的误操作或故障的潜在危险及其对整个设备的影响后

21、果。这种正规的、系统的、标准的检查方法的步骤是:对生产过程给予全面描述,对每一部分进行系统提问,以发现那些偏离设计意图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并确定这些偏离是否上升成危险源。下面的术语,对理解和使用HAZOP方法是十分有用的。,.,29,意图希望生产过程的某一部分如何运转。偏离与意图相背离,它是在系统使用指导语句时发现的。原因发生偏离的原因。一旦显示出一种偏离,一定有其可信的或实际的原因,必须将其作为很有意义的问题来对待。后果所发生偏离的结果。危险引起破坏、伤害或损失的后果。指导语句对意图进行定性的简明用语,以便引导和激发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从而发生偏离。指导语句如表3.2。,.,30,表3.2 指

22、导语句表,.,31,下面简单举一个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的案例。图3.1为一反应装置流程示意图。设A、B两种物料在该装置中生成产品C。通过对第一类危险源的分析,如果B的浓度超过A,则发生爆炸反应,这是绝对不允许的。首先,研究图3.1中虚线划定的部分,即物料A的输送部分。其规定功能如下:由储罐输送物料A(T=2025,V=3m3/h、Pmax=3103Pa)到反应器。,.,32,图3.1 反应装置流程示意图,FIC 流量调节,TI 温度测量,PI 压力测量,.,33,针对规定意图应用第一个指导语句:没有或不,得到第一个偏离,即否定规定意图,没输送A。通过对“没输送A”提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并从中

23、选出实际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是:储罐是空的;泵不输送物料;阀门关闭;流量调节系统故障。接着考察,并确认实际可能的后果:A的完全中断将很快造成反应器内B过量,相应地就会有爆炸危险。接着转到下一个指导语句“多”。一个偏离是:向反应器输送A过量,原因是流向调节系统可能发生故障。输送过量是实际中可能发生的,必须考虑其后果。,.,34,过量输送A进反应器使反应混合物A过量,反应器内不发生爆炸,因为不满足条件B大于A。但过量输送A可能由于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短而使反应不完全。那么,在后断设备中反应是否会在失控状态下继续进行?散热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危险?未反应的A在其后的工艺过程中是否存在危险?在危险与可

24、操作性研究中,必须对规定的意图进行全部指导语句分析,然后再研究下一个规定意图,并做相应处理,直至把整个研究对象都审查完毕,并确定所有的重要偏离原因。表3.3是反应器原料A输送部分的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35,表3.3 反应器输送系统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36,.,37,3、事件树分析(ETA)事件树是一种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分析,最早用于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其基本原理是:任何事物从初始原因到最终结果所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环节都有成功(或正常)或失败(或失效)两种可能或分支。如果将成功记为1,并作为上分支,将失败记为0,作为下分支,然后再分别从这两个状态开始,仍按成功(记为1)或失败(记为0)两种

25、可能分析。这样一直分析下去,直到最后结果 为止,最后形成一个水平放置的树状图。从事故的发生过程看,任何事故的瞬间发生都是由于在事物的一系列发展变化环节中接二连三“失败”所致。因此,利用事件树原理对事故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掌握事故过程规律,还可以辨识导致事故的危险源。事件树分析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分析事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系统为对象,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况,从而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下面举个简单例子说明事件树的分析过程。,.,38,对于图3.1的反应装置流程,取出输送原料A的泵与阀门系统进行事件树分析,如图3.2,图3.3。,图3.2 原料A输送系统示意图,启动信

26、号,泵失败,泵正常,阀门正常,阀门关闭,不正常,开度过大,开度过小,流量调节正常,系统状态正常,事故,爆炸事故,爆炸事故,爆炸事故,图3.3 原料A输送系统事件树,由图3.可以看出,导致事故的危险源有泵A失败、阀门B关闭、流量调节阀C不正常。,.,39,4、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该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同时可以辨识出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严密的逻辑过程分析,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事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需要运用一定的符号予以表达。故障树分析所用符号有三类,即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转移符号。事件符号

27、包括:矩形符号 矩形符号如图3.4a所示,表示顶上事件或中间事件,也就是需要往下分析的事件。事件扼要记入矩形方框内。圆形符号 圆形符号如图3.4b所示,表示基本原因事件,或称基本事件。它可以是人的差错,也可以是机械、元件的故障,或环境不良因素等。它表示最基本的、不能继续往下分析的事件。,.,40,屋形符号 屋形符号如图3.4c所示,主要用于表示正常事件,是系统正常状态下发生的正常事件。菱形符号 菱形符号如图3.4d所示,表示省略事件,主要用于表示不必进一步剖析的事件和由于信息不足,不能进一步分析的事件。,.,41,逻辑门符号包括:,图3.5 故障树逻辑门符号,.,42,逻辑与门 如图3.5a所

28、示,表示仅当所有输入事件都发生时,输出事件才发生的逻辑关系。逻辑或门 表示至少有一个输入事件发生,输出事件就发生的逻辑关系,如图3.5b所示。条件与门 如图3.5c所示,表示B1、B2不仅同时发生,而且还必须再满足条件,输出事件A才会发生的逻辑关系。条件或门 如图3.5d,表示任一输入事件发生时,还必须再满足条件,输出事件A才发生的逻辑关系。,.,43,排斥或门 表示几个事件当中,仅当一个输入发生时,输出事件才发生的逻辑关系,其符号如图3.5e所示。限制门 如图3.5f所示,表示当输入事件B发生,且满足条件时,输出事件才会发生,否则,输出事件不发生。限制门仅有一个输入事件。顺序与门 表示输入事

29、件既要都发生,又要按一定的顺序发生,输出事件才会发生的逻辑关系,其符号如图3.5g表示。表决门 表示仅当n个事件有m(mn)个或m个以上事件同时发生时,输出事件才会发生,其符号如图3.5h所示。,.,44,转移符号包括:转入符号 表示转入上面以对应的字母或数字标注的子故障树部分符号,其符号如图3.6a。转出符号 表示该部分子故障树由此转出,其符号如图3.6b。,(a)转入符号,(b)转出符号,图3.6 故障树转移符号,.,45,编制故障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熟悉系统 了解系统的构造、性能、操作、工艺、元件之间的关系及人、软件、硬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系统工作原理等。收集、调查系统事故资料 收集、

30、调查系统的已有事故资料和类似系统的事故资料。确定顶上事件 根据对系统已掌握的资料,在分析系统一类危险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事故类型作为顶上事件。调查分析顶上事件发生的原因,从人、机、物、环境和信息各方面入手调查分析影响顶上事件发生的所有原因。以液化石油气为第一类危险源,选择火灾爆炸事故为顶上事件,其故障树分析如图3.7。,.,46,图3.7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故障树分析图,液化石油气储罐区为灾爆炸事故,X1,A1,A2,+,A3,A4,A5,A6,+,+,X3,A7,+,X4,X5,X6,X7,X8,A8,+,X9,X10,A9,A10,+,X12,X13,A11,X11,X2,A12

31、,X14,X15,+,X18,+,X19,X20,X16,X17,A14,A15,A13,+,.,47,.,48,第四节 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开发或确定所使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目的、对象及范围。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组织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应本着上述思想,确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中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方法。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的基础来自风险的含义,即围

32、绕可能性和后果两方面来确定风险。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组织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标准是法规的要求及其安全方针的要求。,.,49,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2)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3)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4)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5)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7)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8)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3、;(9)应急方案的需求;(10)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50,组织应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探索其最适合的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方法。不同的组织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下述两种方法可供借鉴。方法1:表4.1给出了评价风险水平和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一种简单方法。根据估算的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级。某些组织或许愿意开发更完善的方法,但这个方法是一个合理的起点。也可用数值取代“中度风险”、“重大风险”等术语来对风险进行描述,但应用数值并不意味着评价结果更准确。表4.2给出了简单的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4.1 风 险 评 价 表,.,51,伤

34、害严重程度的判断,需考虑如下因素:(1)轻微伤害,如:表面损伤、轻微的割伤和擦伤、粉尘对眼睛的刺激;烦躁和刺激(如头痛)、导致暂时性不适的疾病。(2)伤害,如:划伤、烧伤、脑震荡、严重扭伤、轻微骨折;耳聋、皮炎、哮喘、与工作相关的上肢损伤、导致永久性轻微功能丧失的疾病。(3)严重伤害,如:截肢、严重骨折、中毒、复合伤害、致命伤害;职业癌、其他导致寿命严重缩短的疾病、急性不治之症。,.,52,伤害可能性的判断,需考虑如下因素:(1)暴露人数;(2)持续暴露时间和频率;(3)供应(如电、水)中断;(4)设备和机械部件以及安全装置失灵;(5)暴露于恶劣气候;(6)个体防护用品所能提供的保护及其使用率

35、;(7)人的不安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操作规程),如下述人员:不知道危险源是什么;可能不具备开展工作所需的必备知识、体能或技能;低估所暴露的风险;低估安全工作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53,表4.2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54,方法2: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 式中:D 风险值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

36、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表4.3。,.,55,表4.3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56,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4.4。,表4.4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57,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如表4.5。,表4.5 发生事

37、故产生的后果(C),.,58,风险值 D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表4.6的内容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其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表4.6 危险等级划分(D),.,59,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1)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3)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60,第三章

38、我国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方针和体制,第一节 我国的安全法规的表现形式(体系),安全基本法,安全专项法,安全行政法规,安全地方法规,安全规章,宪 法,部委规章,地方规章,刑 法,安全国际公约,安全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安全相关法,.,61,第二节 我国主要的安全法律法规,1992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1994年7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8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消防法2001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990年3月颁布仓库防火安全规则1991年3月颁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6年

39、12月颁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9年12月颁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1999年7月颁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62,第三节 我国国家安全管理方针,我国的国家安全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促进行生产。“预防为主”是指,积极主动预防是实现安全生产最有效的措施。在每一项生产中都应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经常查隐患,找问题,堵漏洞,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也是安全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63,第四节 我国国家安全管理制度

40、,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8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安全教育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安全监察制度“三同时”制度 安全预评价制度,.,64,(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组织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其内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纵向方面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类人员从最高管理者到一般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横向方面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即各职能部门(如技术、生产、财务等

41、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65,(二)安全措施计划制度,安全措施计划制度是安全管理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企业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设施,防止工伤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安全措施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或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内容和目的;经费预算及其来源;负责设计、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开工日期及竣工日期;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效果。,.,66,安全措施应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等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安全技术措施,即预防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工伤事 故的各项措施,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防爆炸设施等措施。职业健康,即预防职业病和改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

42、 必要措施,其中包括防尘、防毒、防噪音、通风、照 明、降温等措施。辅助设施,即以保证生产过程安全为目的所必须的一 切措施,其中包括更衣室、休息室、消毒室、厕所等;安全宣传教育措施,即为宣传普及安全法规、基本知 识、专业技巧等所需要的措施。,.,67,(三)安全教育制度,1995年11月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劳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对生产岗位员工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和组织管理作了具本规定。组织安全教育形式一般包括: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 安全标准 安全技术知识等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实行理论操作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应放在

43、提高其安全操作和预防事故的实际能力上。特种作业人员接受培训教育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特种作业人员操场作证”,持证上岗独立作业。,.,68,职工的安全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等;日常性安全教育。在日常性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 安全思想、安全态度教育。其形式主要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议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等。,.,69,(四)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是清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主要是检查组

44、织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 的认识;查管理,主要是检查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否有效;查隐患,主要是检查生产作业现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要求;查整改,主要是检查组织对过去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查事故处理,主要是检查组织对伤亡事故是否及进报 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70,(五)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1、伤亡事故的分类 伤亡事故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按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能超过6000日;死亡,其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

45、,这根据我国职工退休年龄 之和计算出来。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只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71,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按事故类别分类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故类别划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 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 和窒息、其他伤害。按受伤的性质分类 受伤性质是指人体受伤的类型,实质上是从医学角度给予创伤的具体名称,常见的有:电伤、挫伤、割伤

46、、擦伤、刺伤、撕脱伤、扭伤、倒塌压埋伤、冲击伤。,.,72,2、伤害事故报告和处理,组织在进行伤亡报告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有关伤亡事故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有:1989年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 暂行规定 1991年国务院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 和处理规定。,.,73,第五节 危险物品、场所和设备,国家对于危险物品、场所和设备有具体的安全法规规定,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和使用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抢救、安全疏散的设施和预案;工作场所应设置安全标签和报警装置;危险作业场所和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维

47、修单位应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资格认可。,.,74,一、化学危险品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和使用 1、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和使用 生产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应当根据化学危险物品的种类、性能,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监测、报警、降温、防潮、避雷、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并根据需要,建立消防和急救组织。生产化学物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招待有关工业产品质量责任的法规,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并应经过包装监督检验机构的测试或检查。生产、使用化学物品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严格用火管理制度。生产、使用化学物品时,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盛装化学物品的容器,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检查,

48、消除隐患,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生产化学物品的装置,应当密闭,并设有必要的防爆、泄压设施。生产有毒物品应当设有监测、报警、自动联锁、中和、消除等安全及工业卫生设施。,.,75,2、化学危险物品储存 化学危险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车间、经销商店,可根据需要设立周转性的化学危险物品仓库,其储存限量按当地主管部门与公安部门的规定存放。交通运输部门的车站、码头,要修建专用仓库储存化学危险物品。修建专用仓库确有困难,又必须在一般仓库短期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隔离存放。化学危险物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有关安全、防炎

49、规定,并根据化学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泄压、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调温、消除静电、防护围堤等安全措施。,.,76,储存化学物品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当有安全距离,并不得超量储存;(2)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3)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气体、液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4)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化学危险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

50、,入库后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仓库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对进入仓库区内的机动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仓库,应当根据消防条例,配备消防力量和灭火设施以及通讯、报警装置。,.,77,第六节 劳动防护用品与健康检查,一、劳动防护用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所谓劳动防护用品,是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防御性装备,对减少职业危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劳动防护用品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九类:(1)安全帽;(2)呼吸护具;(3)眼防护具;(4)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