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第二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48203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第二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安全管理第二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安全管理第二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安全管理第二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安全管理第二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第二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第二章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 全 管 理(第三版),刘景良 主编,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知识目标,1.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2.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3.掌握事故发生频率的基本规律。4.掌握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力目标,1.能够总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规律。2.能够依据“两类危险源理论”进行危险源辨识。3.初步具有事故原因分析的能力。,第一节 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一、X理论 二、参与管理理论 三、Y理论 四、超Y理论 五、权变理论,管理理论与层次需要,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指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原

2、理”应该是指客观存在的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原则”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客观规律和自身的利益目标制定的行动准则和规范,一、系统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有序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观点是一种从整体出发的观点。系统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元件或子系统)组成的整体。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2)相关性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

3、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特殊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其特定功能。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种任务或实现某种目的而发挥其特定功能的,没有目标就不能称之为系统。(4)有序性系统有序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发展的时间顺序性。(5)环境适应性 环境特性的变化往往能够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系统要实现预定的目标或功能,必须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

4、态,就不会发生事故。系统不仅作为一个功能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要掌握各管理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分:确定系统的构成,明确各个局部的功能,把整体目标分解,确定各个局部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责、权、利,使各局部都明确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实现最佳的整体效应最大限制地发挥作用。合:在各纵向分工之间建立起紧密的

5、横向联系,使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发展,从而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就企业安全管理系统而言,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调整系统的状态,保证目标的实现。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

6、,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然而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管理封闭是相对的,封闭系统不是孤立系统。,接受单 位,二、人本原理,1人本原理的含义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体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也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人是管理活动的主

7、要对象和重要资源。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和管理过程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动作、推动和实施的。以人(职工)为中心,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人是管理系统的核心,管理活动应在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充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把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制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战略,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等观点。,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

8、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是指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而且要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即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基本动力有三类,物质动力,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动力原则的运用首先要注意综合协调地运用三种动力,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则应掌握好各种刺激量的阈值。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

9、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四个层次能级不同,使命各异,必须划分清楚,不可混淆。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做到三点:一是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即管理三角形的顶角大小必须适当;二是人才的配备必须能级对应,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三是责、权、利应做到能级对等,在赋予责任的同时授予权力和给予利益,才能使其能量得到相应能级的发挥。,(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

10、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采用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每个人都能做到尽其所能,展其所长,自觉地努力工作。人发挥其积极性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内在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二是外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三是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因而运用激励原则,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并且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人的内在潜力。在管理中即

11、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预防原理,1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造

12、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四、强制原理,1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

13、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通过不断接受和交换内外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第三节 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

14、案例1】某工人在地板上滑倒,跌坏膝盖骨,造成重伤。调查表明,他经常弄湿一大片地板而不擦干,已经成了习惯,且历时达6年之久。当他在湿滑的地板上行走时经常滑倒,估计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及无伤害的比例为1:0:1800。【案例2】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转的皮带轮上。由于他站在摇晃的梯子上,徒手不用工具,又穿了一件袖口宽大的衣服,结果被皮带轮绞人而碾死。事故调查表明,他用这种方法挂皮带已达数年之久,手下的工人均佩服他技艺高超。查阅4年来的就诊记录,发现他曾被擦伤手臂33次。估计严重伤害、轻微伤害与无伤害的比例为1:33:1200。,事故结果轻微伤害及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在这些轻微伤害及无伤害

15、事故背后,隐藏着与造成严重伤害的事故相同的原因因素。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第四节 事故致因理论,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发生,却是一系列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五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的缺点发展。(2)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等后天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

16、态。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可能再次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4)事故。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5)伤害。由于事故直接产生的人身伤害。,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二、博德事故因果连锁论,(1)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2)从根本上

17、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针对查明的基本原因采取对策。(起源)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等。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常的使用方法等,以及温度、压力、湿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蒸汽,通风、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容易滑倒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的支持物、有危险的物体等)等环境因素。,(3)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征兆)(4)通过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来实现人和危险的隔离,防止事故。(防止接触)(

18、5)事故造成的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坏统称为损失。,三、轨迹交叉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a)生理、先天身心缺陷;(b)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c)后天的心理缺陷;(d)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e)行为失误。,2、物的因素运动轨迹,在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中,生产过程各阶段

19、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A)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结构完整性差等;(B)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C)维修保养上的缺陷;(D)使用上的缺陷;(E)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若设法排除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隐患,或者消除人为失误和不安全行为,使两事件链连锁中断,则两系列运动轨迹不能相交,危险就不会出现,就可避免事故发生。,四、管理失误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既是背景因素,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隐患”来自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而且和管理上的缺陷

20、或管理人失误共同偶合才能形成;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变不安全状态为安全状态,则不会形成隐患。,五、变化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由于人们不能适应变化而发生失误,进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危险,中断或影响生产进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应用变化的观点进行事故分析时,可由下列因素的现在状态与以前状态的差异来发现变化:对象物、防护装置、能量等;人员;任务、目标、程序等;工作条件、环境、时间安排等;管理工作、监督检查等。,

21、约翰逊事故因果连锁模型,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危险,中断或影响生产进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变化失误连锁,煤气管道破裂失火的变化失误分析,六、能量意外释放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到达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22、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七、两类危险源理论,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不会发生事故。,课堂讨论题,1谈谈你对基于“人性”假定的管理理论的认识。2.探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对安全生产管理有何指导意义?,本

23、章小结,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基于“人性”假定的X理论、参与管理理论、Y理论、超Y理论以及权变管理等理论的基本要点,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等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发生频率域伤害严重度以及事故致因理论。学习的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的规律以及事故致因理论。,能力训练项目,项目名称: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框架方案项目要求:依据本章所学内容,总结安全生产事故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框架方案。,思考题,1.学习基于“人性”假定的管理理论对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何帮助?2.系统原理对现代安全管理实践有何指导意义?3.人本原理对现代安全管理实践有何指导意义?4.试说明1:29:300的涵义,该比例关系对事故预防有何积极意义?5.举例说明安全管理人员应注意那些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变化?6.试说明你对屏蔽的理解。,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