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1509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红楼梦有感800字三篇精选 读完红楼梦,书中人物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变化多端。痴情不悔的贾宝玉,城府颇深的薛宝钗,心狠手辣的凤姐,卑躬屈膝的袭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奴才丫头,无一不栩栩如生的映刻在脑海中。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读红楼梦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读红楼梦有感1 谁说水中月?谁念镜中花?谁吟阆苑仙葩?谁道美玉无瑕?皆是他!他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将诗词之美一一呈现在我么面前,让我们体会到了其中的精髓。在四十回时,他将李商隐那首宿骆氏即怀崔雍崔兖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改为“留得残荷听雨声”,加上了自己的见解。我和妈妈捧书品味时,

2、被他所说的吸引住了。为什么要改变一个字呢?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不由分说,我们便来到了公园。 灰蒙的天空牵着晶莹的雨滴如期而至,一滴一滴地打在残荷上,残荷像舞娘似的,跟着雨滴的节奏摇曳着,舞动着曼妙的身姿。我们刚到公园的荷花池,便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我走到栏杆边,听着雨打残荷。“叮咚、叮咚”这声音好似乐手弹刮着竖琴,此起彼伏。每一声,都有它独特的韵味;每一声,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每一声,都在书写属于它们的传奇。悠扬而宁静。我们仿佛经历了这声音的洗濯,心灵变得更加澄澈。我们听着这天籁之音,谁都不愿离开,只愿留下心底那片空灵和宁静。 残荷虽然外表不再是美丽,这声音却愈加空灵。因为残荷的中心是空的

3、,而枯荷却不是,发出的声音自然没有残荷好听,这也是为什么林黛玉不肯拔去残荷的原因吧。然而,雨打残荷,在空澈灵动之余,亦别有一番悲悲切切,听来凄婉之至。林黛玉之所以钟情至此,怕是她性情使然,也反映了悲观的人生的态度。 诗词美不但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服饰美也是其代名词。 读到第三回时,曹雪芹写王熙凤头戴八宝攒珠髻,绾朝阳五凤挂珠钗。我疑惑起来:什么是珠髻?什么是珠钗?我们便上网搜索资料。突然,我看见了一幅仕女图,妈妈指着仕女图中的头饰说:“溥柔,这上面的是珠髻,下面的是珠钗。”只见图中的珠髻和珠钗上都镶满着宝石,闪着熠熠的光,精美极了。我对古代人民不禁肃然起敬,他们居然能用手工就做出一个巧夺天工的

4、精美饰品,这些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加理解红楼梦,我还看了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真实地还原了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场景。诗词美、服饰美都得到了传神的诠释,富丽堂皇。 古代文化的魅力,古代风俗的美丽深深感染了我。诗词之美、人物之美、服饰之美,建筑之美无不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渐渐地,我成了一个“红粉”。我每次捧起红楼梦都有新的体会,新的领悟,新的收获。 红楼梦,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不可复制的经典。 读红楼梦有感2 囫囵吞枣地看完红了梦,泪珠爬上了我的眼角,我知道你的名字林黛玉,却不知你为什么有水一样的灵魂,你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我不舍得问你是谁,也许,你什么都不是,你

5、只是泪珠儿,一个哭鼻子长不大的小女孩。你清,你浊,你是那样脆弱,一揉即碎你,你只是一颗红艳而灵动的泪珠儿。 三月阳春,我们都在大人的告诫下不要采摘花朵,所有的花都在卖力地开放,你却用锄,将一瓣瓣稚嫩的碎片,连同你的梦,你的渴望,还有这泪珠儿里的浑浊于咸涩埋于地下,可能因你美丽而惆怅,因你的智慧而惆怅,因你洁白无瑕而惆怅,或是因我在应该糊涂,不该懂的原因。 你为什么流泪、惆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美丽的,你是智慧的,你是洁白无瑕的。你只是在一个不该有梦的时代,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梦,虽然你的梦有点儿幼稚,但是却是美丽的。 既然别人都不做梦,为什么独独你要做梦? 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你曾经

6、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的碎片。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 童年的梦,还有梦的童真,何尝能埋得干净?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一个许多人眼里都曾经有过的泪珠儿,带着童年的梦,还有梦的酸楚。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美丽并且脆弱,一触即碎的泪珠儿。 从一滴泪里,我看到了你 自己灵魂深处的惆怅!你是不是也美丽得让我心碎? 读红楼梦有感3 大概七八岁时,爱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对于名著,却没有一丝一号的兴趣。偶然间,翻开了这本红楼梦,才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 那是一本青少年版的,当时还不能完全读下来所有字,查,连猜带看的就过去了。虽还读不懂细致隽永的文字中博大精深的含义,但还是被那跌宕起

7、伏的情节所吸引。从此,我开始了文学的征程,顶点是胜利的辉煌。 书中人物可谓是变化多端。痴情不悔的贾宝玉,城府颇深的薛宝钗,心狠手辣的凤姐,卑躬屈膝的袭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奴才丫头,无一不栩栩如生的映刻在脑海中。而我最爱的还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她对爱情的凄婉歌颂。一曲葬花吟,又唱出了她对爱情多少的执着。从最初的进贾府,直到中间元妃省亲,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到最后的家道中落。从繁华到衰败,一次次对宝钗的猜疑布满了她一颗敏感而又多疑的心,直到听到一句“我为姑娘病了”,便大可以去了。宝黛新婚之夜,坐在床上的却是宝钗,而潇湘馆的黛玉,却已魂归西天。我也入了情,竟哗哗落

8、了泪。爱她,她的文采,她的多愁善感,她对爱情的执着,一切她的经历,都深深印在心中。看完后,竟觉得有丝许庆幸。庆幸黛玉未曾经历到贾府查封,更庆幸我结识了红楼梦,步入了文学的殿堂。 处在封建社会,贾府的一切都令人悲叹,令人歌讽。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个七八岁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读懂了一些,看透了一些。而看懂了一部分,才知,这本书,可真是高深莫测啊! 直到现在,我才懂得,袭人实则宝钗的小照。而晴雯抱屈亡,更暗示了黛玉的命运。是啊,“西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写给晴雯的悼词,却年年想不到竟成为了对黛玉命运的批判! 从第一次看这本书,直到现在,多多少少也看了好几遍。但总忘不掉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感觉。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对文学最基本的渴求与吸吮。如干旱的海绵尽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从那时起,从那本红楼梦起,我成长了,不再拘泥于浅显易懂的童话,踏上了文学之旅。一开始,我如一叶小舟,在黑暗无边的大海上航行,总感觉光明正要到来,却又无从寻找。突然出现的渔火点燃了,望向四周城市,正在远方的天际。而红楼梦便是那渔火,点燃我人生的道路,让我有了对文字的渴望。人总有那么一本启蒙书,如果我有,那便是它了。 一本红楼梦,牵引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一本书,开启了成长的大门,受益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