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15219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2: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2: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2: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2: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2: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繁盛一时的隋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标要求2001版课标没有具体表述。2011版课标这样表述: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体现了新课标对于历史发展脉络的完善和对于各个朝代整体性的重视教材分析木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隋初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正反两个反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隋朝在完成统一和大运河开凿等方面对于后世的作用。还要讲清隋王朝承上启下的地位和特点。(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文化,下启繁荣与统一的隋唐盛世),由于使用的是旧教材隋二世而亡的原因教材本没有呈现,教师

2、可以从大运河开通,隋朝的三次远征高丽战争等引导学生简单归纳。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目的路线及历史作用,并通过运河开凿和隋炀帝的巡游等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租税徭役负担总结出隋朝灭亡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隋朝开通运河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现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重点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评价。难点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方的目的

3、和评价,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创新支点为突破本课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评价)尽量用史料和地图资料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氛围中去,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的方式得出运河开发的目的,可能性和运河开凿的积极、消极影响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三国以来政权分立,北方民族融合,江南经济开发的历史史实,为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做了充分的铺垫。但不利之处是经过寒假的遗忘学生一下子回忆不起来。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会利用课本图文资料提炼出本课主干知识,学习能力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有了提高,归纳概括和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面对大运河这个古代交通的

4、枢纽,图文资料较多,学生思维活跃,可能争议较多讨论比较激烈。另外寒假期间播出的电视剧隋唐演义和中国通史部分学生可能已看会对教师课堂教学推出新的挑战。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教师二次备课新课导入回忆: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迭图示,引出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继而说明隋朝承上启下,地位独特,拉开了中华文明史上繁荣的序幕的作用。回顾旧知识,理解隋朝的作用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朝代更替,引出隋朝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引导学生看书找出诸要素。(建立时间、都城、统一时间,意义,处理意义时注意再次提醒学生看三国两南北朝的分裂局势,

5、强调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意所愿,启示学生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隋朝承上启下开创了又一个统一、繁荣开放的新时期一一隋唐,强调整体把握单元特征)2、幻灯出示隋统一后的疆域,强调关注东南方向的琉球(台湾)二、隋朝的经济繁荣过渡:封建王朝以农立国,繁荣的基础是农业,请看老师搜集的隋初和隋盛时的三组对比数据,小组讨论这些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幻灯出示表格史料:“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一贞观政要找学生解释,师点评并设疑:刚刚完成统一的隋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快的发展呢?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示画书隋朝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历史上也把隋文帝的统治称为“开皇之治”。三、隋朝大运河的开通阅读导入框,讲故事。问

6、:1、隋炀帝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吗?如果不对,那么他的目的何在?组织学生讨论,(提示:(1)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要加强统治统治者应该怎么办?隋朝时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都位于北方,需要大量的粮食等物资供应所以修大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以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在当时情况下,统治者可以选择哪些交通方式,而其中哪一种最为经济便捷?)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击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师补充得出结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他贪恋江都美景,搜刮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

7、耀兵江南、攻打高丽的目的。但他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出示大运河路线图2、你能根据下图绘制出大运河的简单示意图吗?提问多位学生起来回答,提示学生找出起点、终点、中心、四段,强调书写顺序看看老师的总结:北捉(涿)南鱼(余)落(洛)中心学生看书画出学生可能回想三国时期台湾叫夷洲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学生看书讨论找答案,画出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学生讲故事学生讨论回答:学生积极探论,发言记忆(小组检查,需全部通过)强调单元特征此处容易忽略,提醒注意论从史出学生阅读导入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做补充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运

8、用顺口溜巧记三师生合作学习幺口匕I落泮1永济紫UI全第通卒渠g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沟窄皇之治奠定物质基础,二、2丁1有也可4、大运河的开通对我IJ出示材料:汴水通淮木14t4c1东南四十一名、轲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尽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解释,设疑“以上两位唐朝诗人为什么对于当时的运河评价不一呢?”二者都有肯定,但李敬芳更强调了隋炀帝巡游搜刮,给王朝百姓带来的危害,皮日休则主要从交通地位上肯定了大运河。结论:大运河开通后,大大地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积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

9、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消极)教会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历史事件。处理动脑筋题“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师:隋炀帝的好大喜功还表现在其为平定边陲,统一江南后于612年到614年三次远征高句丽。三次战争虽有胜有负,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耗费了全国人力物力不计其数。以第一次为例:征集工匠赶造战船300艘,命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区造战车5万辆再征江淮以南的民夫和船只将黎阳与治口等仓库里的米运到球郡,船队首尾相接长达千余里,来往措纤的民夫有数十万人,日夜轮流,死者不计其数,途中病死的,尸体相枕,一路上臭秽不堪,怨声载道。集结各地军队共24军,共113.38万人。过重的徭役兵役使隋朝末年社会动荡

10、,各地起义不断最终凝成强大的洪流,推翻了隋朝统治,隋王朝仅仅存在了38年,因此课题称其为繁盛一时的隋朝。欣赏古今运河的繁荣,至今它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O四:本课小结,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积极探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总结能力强的先试着从字面解释,师生讨论学生画书标记小组讨论运河开凿的弊与利学生学会用课题做把手提炼课本知识,积极记忆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全面评价,利弊结合,突破重点,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现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史实简介隋朝灭亡的原因前后贯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1、战国2、秦西汉东汉3、三国两晋南北朝4、隋唐用简明扼要的板书设计反映隋朝的特点合作探究从史料入手,探讨运河开凿的影响,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学会从正反两个角度评价历史事件,从而突破重点与难点巩固与练习给学生10分钟,完成检测自主学习填空和选择(A层次做10个选择,B全部都做)学生当堂练习,做不完的课下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