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15219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

2、合物进行分类。(三)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IlO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

3、程方法。(H)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三、教学重点(一)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二

4、)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 .联想质疑(举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婢)1 I)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通过对外花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问题I】(P30)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合作学习的实施:针对课本P30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下发给学生交流讨论的记录表,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

5、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1)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2)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先在下面的两个表格中将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画上连线,并请写出其化学式(开展个人和小组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准确)。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3)若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请写出其化学式。【问题2(P30)含碳物质的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含碳物质中的组+4CO2、CaCo3Na2CO3成元素,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质。化合价一40+211化学式CH4c(注意:T价含碳物质供学有

6、余力的学生研究)3 .得出结论:(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回答联想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4 .迁移应用(1)丰富已有的元素纯净物图,展现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省略号(一类物质)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如含铜物质、含钠物质.(金属)、含

7、氢物质、含碳物质、含硫物质(非金属)等均可依下图建立相应的图示(教师启发,学生演练)。化合物中的化学式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填写学生熟悉物质的化学式,使学生进行知识建网。纯净物(2)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概念。S(游离态)2OII+4+6化合价IIAII化学式Na2SH2S交流研讨学生列举熟悉的物质,.写出化学式,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简图。教师引例:厂黑色CuO氧化物白色CuSO4CuOu蓝色CuSO4 5H2O M化合物绿色Cu2(OH)2CO3JCu(OH)2红色一Cu单学生演练,教师要及时给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学

8、生的个性得到张扬。L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2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活动探究(1)探究示例:反应物实验现象结论x类肌(AgNO锌溶解,有大量气泡冒出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9、。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黑色的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色。酸能和碱一性氧,化物反应。产生白色沉淀酸能和某些盐反应。(2)学生探究: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以下四种代表物的性质,填写探究报告,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探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初步体验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过程和方法)。金属铁(单质)的性质;Ca(OH)2(碱)的性质;CUSO4(盐)的性质;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3)在活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学生补充完成P33图21-4),并写出相应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点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0、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是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探究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正是使用了这一重要方法,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3 .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当学生今后再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先分析该物质的类别,然后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2)制备有关物质。(3)鉴别物质。(4)提纯物质。课外作业:1 .按照课本P33图21-4的图示,在补充完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后,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与课堂上的示例不重复)。2 .按照课本P33图21-4的图示,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1)制备一种物质。(2)鉴别两种物质。(4)有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提纯一种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