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4651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病诊断与防治资料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羊病诊断与防治,概 览,羊小反刍兽疫羊包虫病蜱传羊病和防治,羊小反刍兽疫,概述 羊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或“假性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两年时间里在我国多地流行,给养羊生产造成很大威胁。,全国疫情分布情况,羊小反刍兽疫,病原 小反刍兽疫病毒生物学分类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故称羊瘟或假性牛瘟),但是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传染源

2、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传播方式主要为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羊小反刍兽疫,传播途径 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发生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含有大量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圈舍和牧场环境等接触也可发生间接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羊小反刍兽疫,临床表现 分三个类型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1)温和型:病羊发热,类

3、似感冒症状。(2)标准型:高烧,体温可达4041度,持续38天,口鼻分泌物增加,腹泻严重,口腔溃疡,有时表现支气管肺炎,类似羊支原体肺炎,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3)急性型:较少发生,急性死亡,感染后12天内死亡。,羊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 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突然发热,发热的第2-3天体温达40-42,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粘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坏死,眼流分泌物,出现眼结膜炎;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分泌物,羊小反

4、刍兽疫,剖检病变 齿龈、颊和舌黏膜发生大面积坏死;肺呈暗红色或紫色区域,触摸坚硬,主要见于肺的尖叶和心叶;脾肿大、坏死;淋巴结肿胀;皱胃呈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出血;小肠呈现出血条纹;大肠皱褶有小的红色出血点,时间稍长汇合在一起,呈“斑马纹”样特征。,肺炎,羊小反刍兽疫,防制措施 1、做好疫苗免疫工作。该病疫苗免疫效果较好,免疫时应注意羊群的健康状况,新购进羊群必须隔离观察,确保羊群健康时方可免疫。,新生羔羊1月龄以后免疫一次对本年未免疫羊和超过3年免疫保护期的羊进行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健康羊进行紧急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过的羊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免疫使用疫苗为小反刍兽

5、疫活疫苗。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严格依照说明书进行。,2、加强饲养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应彻底消毒,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外来羊只,尤其是来源于活羊交易市场的羊调入后必须隔离观察21天以上,经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3、做好疫情处置。发生疫情时,执行一类动物疫病处置措施,对发病羊只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做好消毒防疫措施。,羊小反刍兽疫,羊包虫病,概述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有囊型(CE)和泡型包虫病(AE)的流行,其中泡型包虫病十年病死率高达90%,被称为“虫癌”。,羊包虫病

6、,病原,羊包虫病,生活史,其发育过程包括2个阶段:成虫和幼虫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肉食动物(犬、狼等)幼虫(蚴)寄生于中间宿主人、反刍类、啮齿类等,所致疾病称为棘球蚴病(包虫病),羊包虫病,棘球蚴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的肝、肺等脏器内,形成近球形直径5厘米-10厘米左右的包囊,包囊内为细粒棘球绦虫的蚴虫原头蚴。棘球绦虫成虫体长2毫米-6毫米,由一个头节和三四个节片组成,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内,终宿主排出的含有孕节或虫卵(内含六钩蚴)的粪便污染了饲料、饮水或牧场,如果被中间宿主吞食,虫卵内的六钩蚴即被孵出后由肠壁进入血流,停留在动物器官内,经一个多月发育为棘球蚴包囊。包囊破裂时,机体除过敏反应外,囊中的大

7、量原头蚴可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又长成新的棘球蚴包囊。动物内脏中成熟的棘球蚴如被终宿主吞食,则可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羊包虫病,虫 卵 棘球绦虫与其他带绦虫的卵在显微镜下难以区别,成 虫,包 囊,羊包虫病,幼虫(蚴)-棘球蚴形态,圆形或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囊状体,大小可因寄生时间、寄生部位和宿主的不同而异,从直径不足1cm到数10cm,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组成。,羊包虫病,肝脏棘球蚴,羊包虫病,绵羊肝脏、肺脏棘球蚴包囊,羊包虫病,绵羊肺脏棘球蚴包囊,羊包虫病,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本病绵羊感染率最高,分布最广,因为绵羊本身是细粒棘球绦虫最适合的中间宿主,而且放牧羊群与牧羊犬关系密切。犬常吃羊的可

8、能含有棘球蚴的内脏,而羊常吃被犬粪便污染的草料和饮水。细粒棘球绦虫的卵在外界环境中可长期存在,犬等终宿主排出的绦虫孕节可蠕动爬上牧草茎秆,或遗留在犬肛门皱褶内,由于犬到处擦痒,可把病原传到远方,散播范围很大。,羊包虫病,诊断要点 2、致病作用与主要症状:棘球蚴对宿主的危害视包囊的人小与寄生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寄生在肝脏,其次为肺。包囊压挤器官,引起脏器萎缩与机能障碍,棘球蚴囊液对宿营主是异体蛋白,破裂后可引起剧烈的过敏反应,致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腹泻等症。轻度感染或感染初期都无症状。绵羊对本病较为敏感,死亡率比牛高。在严重感染时,绵羊发育不良,被毛逆立,易脱落。肺部感染时有明显的咳嗽,一般

9、在连续咳嗽后羊遂躺卧在地上,不能立即起立。,羊包虫病,诊断要点 3、解剖变化:肝或肺表而凹凸不平,可在该处找到包囊。有时也可在脾、肾、肌肉、皮下、脑、骨等处发现白色包囊。切开包囊即可见液体流出,将液体沉淀后即可用肉眼或放人镜看到生发囊、子囊、孙囊和原头蚴。本病可经剖检确诊,也可用X线、B超,还可试用间接血凝试验、变态反应等方法。,羊包虫病,防制措施 1、驱除病原:“月月驱虫,犬犬投药”控制好犬的感染,对家犬拴养,远离羊群。对患包虫病动物的脏器,作高温处理或深埋,不得让犬等终宿主采食。2、药物治疗:对早期感染有一定疗效。吡喹酮灌服,羊每天每千克体重50毫克-100毫克,犬每次每千克体重2.1毫克

10、5毫克;或丙硫咪唑灌服,羊每天每千克体重50毫克-100毫克。3、高危人群(如屠宰工人、牧工、畜产品加工者、养犬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饭前用流水洗手,注意食物与饮水卫生。,蜱传羊病和防治,概述 1、蜱的特点: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草扒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我国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蜱传羊病和防治,蜱传羊病和防治,概述 2、蜱传疾病的种类和危害: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

11、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如森林脑炎、出血热、莱姆病、Q热、蜱传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野兔热、无形体病等。蜱能长时间保存病原体,并经卵传递,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我国的蜱传脑炎,蜱传脑炎在我国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缺乏详细的数据1980-1998年,黑龙江省报告病例2202例,死亡400余例1995-1998年,黑龙江省蜱传脑炎病例主要发生在6月份,每年6月份的报告病例占全年病例的50%除东北地区外我国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有病例报道,1943年发现蜱传脑炎病例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蜱传脑炎病毒,我国的蜱传脑炎病毒为远东型蜱传脑炎病毒,新疆疫区,黑龙江疫区,

12、云南疫区,蜱传羊病和防治,羊蜱的危害 羊蜱病除直接侵袭羊群外,还常常成为多种重要的传染病和焦虫病的传播者,其危害不可低估。蜱对羊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蜱在叮咬的过程中分泌毒素,毒素的溶血作用可使红细胞减少,出现贫血,有些硬蜱唾液分泌神经毒素可致宿主肌肉麻痹,甚至呼吸衰竭,称为蜱瘫痪;二是蜱寄生于羊体表破坏羊皮使其丧失皮用价值,蜱大量吸取羊血导致羊贫血消瘦等;三是蜱在同种属动物之间相互叮咬传播疾病,比如经蜱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莱姆病、Q热、无浆体病、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及斑疹伤寒和布氏杆菌病等。,蜱传羊病和防治,部分区县流调情况 近年来在延庆、密云、房山三个区县开展蜱虫

13、采样及牛羊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共采集并检测羊血样品306份,阳性样品87份,阳性率为28.4%。其中在密云县共调查17个乡镇,33个村,61个养殖户,牛存栏105头,羊存栏2569头,带蜱牛羊为1650头,带蜱家畜发病数量114头。此次调查发现带有蜱虫的家畜基本上是全群均有发现,蜱虫出现的时间是在3-10月份,发病症状为消瘦、贫血、少食。,蜱传羊病和防治,羊蜱的防治 1、羊舍内蜱的消灭:羊舍是蜱繁殖和生活的适宜场所,为完全消灭羊舍内硬蜱,应堵塞其中的缝隙和小洞,创造不利于蜱生活和繁殖的条件。饲槽内外、墙壁要经常用除蜱药物涂刷和喷洒,一般可选药物有1:3060的辛硫磷浇泼剂,或10%20%的

14、敌百虫水溶液,或1:(100 150)的畜禽灭害灵(20%氰戊菊酯)。如果舍内是土质地面要铲去一层换上新土并压实。,蜱传羊病和防治,羊蜱的防治 2、羊体表蜱的消灭:在硬蜱活动的季节(每年3 10月)用上述药物进行喷洒、洗刷和药浴,均能杀灭羊体上的蜱类。或者用虫克星(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阿力佳、伊力佳)口服或注射效果也非常好,且比较方便,隔7天至10天再重复口服或注射一次。,蜱传羊病和防治,羊的药浴 药浴是防治羊体外寄生虫的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为保证羊健康生长发育,保持较高的生产性能,定期对羊进行药浴,驱杀体外寄生虫十分必要。,蜱传羊病和防治,羊的药浴(1)药物的选择应选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

15、稀释到合理的浓度,常用的药浴液有:0.1%杀虫脒溶液;0.05%辛硫磷溶液;20%氰戊菊酯乳油;螨净等。(2)药浴时间的选择一般选择在绵羊剪毛一周后,山羊在抓绒后,进行第一次药浴;再隔710天后,进行第二次药浴。,蜱传羊病和防治,羊的药浴(3)药浴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阴雨天、大风天、气温降低时不要药浴,以免羊受凉感冒。(4)药浴液的温度一般以最好保持36 37,最低不低于30 为宜。(5)药浴前2小时,不要放牧使羊得到充分休息,饮足水,以免因口渴而饮药液中毒。(6)大批羊只药浴应先对少数羊进行试浴,如无不良现象发生时,再大批进行药浴。有条件的,要进行分群药浴。,蜱传羊病和防治,羊的药浴(

16、7)每只羊的药浴时间大约为1分钟。药浴时,头部常露出水面,须有专人用木棍把羊头按入药液中2 3次,充分洗浴头部。(8)药浴液应现用现配,先药浴健康羊,后药浴病弱羊。药液不足时,应及时添加同浓度药液。(9)药液深度应保持在80公分左右,以使羊体能漂浮在水中。(10)药浴后,待羊体上的药液自然晾干,6 8小时后方可放牧或饲喂。,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