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5700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第四章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本章重点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5.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7.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9.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的产生小商品经济即简单商品经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基础之上,以手工劳动进行商品生产的经济。(二)商业的发展对资本

2、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促进作用(三)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二)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确立产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即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工厂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技术革命。,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一、

3、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资本的总公式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总公式:G-W-G,(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矛盾:等价交换(价值规律)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A、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B、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矛盾解决的关键:购买到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A.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单纯的商品买卖,不会使货币增值。按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与商品或

4、商品与货币交换必须是等价交换。B.剩余价值不可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货币投入流通为条件的。劳动力、原材料、设备要通过流通领域购买,生产的产品要通过流通领域销售,实现价值和价值的增殖。C.在G-W-G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关键是购买到一种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A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A.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B.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 a.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b.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

5、外,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农奴制度瓦解,手工业者分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逐步产生.劳动力成为商品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最终解决,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随着劳动力成为商品,便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劳动力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3)劳动者的教

6、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量的构成:包括三部分 劳动力的价值确定是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2.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他能够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

7、下劳动。(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以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小商品生产过程,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举例:某鞋厂的工人一小时

8、生产一双鞋,每双鞋的市场价值16元,需消耗牛皮、鞋钉、鞋绳等材料10元,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5元,工人一天工作12小时,但是工资只有6元。12小时:12*16=192(元)=(10+5)*12+6+6前6小时:6*16=96(元)=(10+5)*6+6后6小时:6*16=96(元)=(10+5)*6+6,马克思说: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他反映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第四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

9、系。,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关系,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Capital,商品价值 w=c+v+m,c+v 是资本家的总预付资本,c为生产资料消耗,v+m 是生产过程创造的新价值,m为剩余价值。除了生产过程以外,流通过程、管理过程、研发过程,也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即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价值。,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C: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划分意义:揭露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反映资本

10、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划分标准: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三、剩余价值率商品价值就是c+v+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示:,计算剩余价值量的公式是:可增加剩余价值量的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可变资本量;二是提高剩余价值率。,计算题,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

11、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题解:,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c+v)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 188 30=437.10元。2、m=m/v437.10元/32.34元1,351.58 答:(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2)剩余价值率是1,351.

12、58%。,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这种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叫做超额剩余价值。,举例:一般鞋厂:12小时 12双鞋 每双耗费活劳动1小时 价值1元 每双鞋社会价值16元 工资6元(6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技术先进:12小时 24双鞋 每双耗费活劳动0.5小时 价值0.5元 每双鞋社会价值16元 个

13、别价值15.5元 工资6元(3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但正是在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得以实现。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但二者存在区别: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求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许多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整个阶级都能得到。,区别,联系,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 五、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因为:(

14、1)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离开了人的活劳动,其他任何要素都不能创造价值。,(2)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来源于“总体工人”的剩余劳动。(3)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比没有使用这些设备的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是由于前者的总体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复杂程度也比较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4)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更多的剩余价值中,有一部分是由其他生产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的。,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

15、价值生产。(二)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1.推动了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2.推动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的不断扩大。3.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开发,对外贸易的发展。4.加剧竞争,加深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三)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第六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原因在于:(1)任何一种可供出卖的商品,它必须在出卖之前就存在。(2)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如果说工人出卖的是劳动,那么就会产生这

16、样的问题:资本家同工人之间买卖劳动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工资的形式:,(一)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计件工资:是根据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二者都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本质相同.哪种形式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三)工资的辅助形式:奖金 津贴 福利金 购买本企业股票等.,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指资本家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称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

17、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第七节 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一、发行小额股票,推行“资本民主化”第一,发行小额股票,无非是将劳动人民手中的少量货币积蓄集中起来由资本家所支配,这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广泛筹集资本,扩大其股份公司的经营规模,而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仍被少数垄断资本家所掌握,并不因发行小额股票而有实质性的改变,从而增强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实力。,第二,垄断企业中的职工购买或获得股份公司的小额股票,表面上似乎与资本家有了“共同的”利益,造成“劳资一家”的假象,起到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断加深的劳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利用职工与企业“共命

18、运”的心理,使职工产生归属感,以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三,劳动者购买或获得小额股票,并取得少量股息和红利收入,其数量微不足道,他们的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二、推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管理民主化”三、缩短劳动日和剥削程度的提高 工人劳动日的缩短,其主要原因为: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普遍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日即使有所缩短,并不影响企业产量和收益的增长。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行操作,劳动者必须进行更多的脑力劳动,掌握更高的生产技术,因而客观上需要通过缩短劳动日,以增加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较多学习和训练时间,培养出科技水平较高的合格的劳动力。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频繁爆发经济危机,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工人失业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