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进步思潮综述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5780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进步思潮综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明清进步思潮综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明清进步思潮综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明清进步思潮综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明清进步思潮综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进步思潮综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进步思潮综述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一、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背景,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一、明清时期思想批判的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壮大;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受冲击;思想:A、理学占统治地位并日益僵化;B、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一些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自由发展。,有学者称: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他三十余年不上朝,搜罗天下财富。三饷加派(“辽饷”“剿饷”和“练饷”)使得农民倾家荡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十八岁登位,努力挽救频临灭亡的明王朝命运,但明末的吏治已至无可救药的地步,他不断地加税,民间称呼他为重征以代替崇祯。,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3、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南都繁华图,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明清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这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朱熹等人的学说核心“忠君”,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在使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3、思想: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几何原本,利玛窦,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

4、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器物和技术,如自鸣钟、历法、测量等,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4、思想: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自刎而死,(一)“异端”思想家李贽,李贽是晚明的一个特殊人物。他的理论非圣非法,喝佛骂祖,按传统道学观念,他是彻头彻尾的异端。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才高气傲之士屈死在统治阶级的樊笼中的,李贽就是这样的一位。用现在的话来说,李贽所犯的是思想罪。在他的思想中,充满了一种追求个人自由与解放的反叛意识。他最主要的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里面反映的也大多是这种思想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1、生平,二、进步思潮,2.

5、思想主张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材料二: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三: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1)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一)“异端”思想家李贽,材料四: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

6、责他们“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2)认为人皆有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材料五: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3)主张男女平等。(4)提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两。思考:李贽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完全符合实际吗?其意义何在?),(1)批判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2)反对传统礼教,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发展,(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李

7、贽的进步思想主张,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后人评价: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官修),李贽撰写了一部纪传体通史藏书。这部书成为他日后获罪的直接原因。在给好友焦竑的一封信中,李贽慨叹道:“自古至今,多少冤屈,谁与辨雪?故读史时真如与千万人作敌对”在藏书中,李贽正是抱着“与千万人作敌对”的决心,把千百年来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李贽为曹操翻案。东汉末年,群

8、雄纷争,战乱迭起,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举统一了北方。但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曹操的功绩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反而背上了“逆贼奸臣”的千古骂名,为历代正统史家所不耻。然而,李贽却公开为曹操翻案,在藏书中他没有将曹操放在“奸臣纂夺”一类,而是放在“三国兵争”一类里评述。李贽称赞曹操“有二十分识,二十分才,二十分胆”,是知人善任、爱惜人才的“真英雄”。李贽不顾传统观念对曹操的非议,在历史上第一次摘掉了儒家意识形态套在曹操头上的“逆贼奸臣”的帽子,还原了曹操的英雄本色,肯定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李贽还为武则天正名。对于武

9、则天称帝,传统观念认为是“篡政”,有悖封建的伦理纲常,封建的卫道士更是骂武则天是“牝鸡司晨”。在几乎众口一词挞伐武则天的封建社会,李贽却高呼武则天“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他认为,武则天“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这一点是绝大多数帝王所不具备的;武则天当政时,重用姚崇、宋璟、狄仁杰等,让他们各展所能。武则天为收买人心,虽然也曾滥授官爵,但她对于不称职者,坚决予以罢免,对于贪赃枉法者,加以刑诛,对此李贽也大为赞赏,认为武则天此举大快人心。这些评论,不仅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颠覆,而且显示了他远见的卓识。20世纪后,武则天才成为被基本肯定的历史人物,这比李贽为武则天翻案晚了三百余年。,顾炎武亭林先

10、生,黄宗羲梨洲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阅读材料,理解王夫之的思想。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材料二: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1)世界本原:“气”“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2)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外界客观事物。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3)修养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人的欲望和私利。,阅读材料,理解黄宗羲的思想。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1)批判君主专制;材料二:“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

11、治,而分治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2)君臣关系,君臣共治。(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A.言论自由;B.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C.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4)工商皆本的思想。,强调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区别“亡国”与“亡天下”、“保国”与“保天下”。“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

12、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经世致用”,1.明朝末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2.一些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3.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提出的背景,经世致用的内容,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八股之害,甚于焚书”,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

13、治民”,3、主张“工商皆本”,“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1、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家(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早期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从批判专制君主角度批判“天理”,继承“民本”)经济:主张“工商皆本”;(2)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政治:反对君主专制,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术: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空谈理论,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3)王夫之:船山遗书世界观:系统批判宋明理

14、学,建立朴素唯物主义体系。强调“理在气中”,颠覆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理论根基。,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的共同之处及评价,黄宗羲、顾炎武、

15、王夫之各提出怎样的思想观点?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教你读史材料一中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抨击了君主专制;材料二顾炎武指出集权导致混乱,主张分天子之权;材料三中“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表明王夫之反对家天下和世袭制。,共同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上: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提倡求真务实,主张“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理学八股,主张革新儒学。,三、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的评价进步性:政治:汲取儒家民本思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猛烈冲击;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洪流,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性,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文化:批判理学不合理成分,

16、是儒学新发展,促使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启蒙思想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未能推动社会政治变革。,明清之际进步思想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政治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总结提升,探究: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学的关系。,明清之际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他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

17、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仍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传统、反教条,表现,特点,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主张为学

18、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表现,特点,总结: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背景,晚明异端思想家李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反对绝对思想权威,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哲学观:阴阳二气,王夫之:唯物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影响,政治,经济,思想,1、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2、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 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B.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分 C.自古忠臣孝子,

19、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D.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D,C,3、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A,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向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A君主批判思想 B经世致用思想C“重农抑商”思想 D自由平等思想5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

20、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B,B,6焚书何心隐论说到:“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A遵循学以致用 B倡导婚姻自主C挑战正统思想 D鼓吹专制集权答案C7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答案A,8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董仲舒神化君权黄宗羲强

21、调民本孟子倡导以德治国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A BC D答案C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A,10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真实意图是()A限制君权B消灭君主制度C宣扬“天赋人权”D维护中央集权答案A1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22、()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D,1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B,13、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土地赋税制度改革 B、整顿吏治C、司法制度改革 D、工商皆本14、王夫之说:“知必以行为政。行可有知之效;知不得有行之效。”材料反映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A、精神与物质并存B、无神论思想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自然界变化有规律,D,C,15.“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该材料反映的主张是A.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工商皆本C.“严以治吏,宽以养民”D.土地兼并,B,16.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A.彻底否定儒学B.对宋明理学的否定C.摆脱理学僵化模式的束缚D.把儒学改造成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17、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放思想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