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哲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5837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柏拉图哲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柏拉图哲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柏拉图哲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柏拉图哲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柏拉图哲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柏拉图哲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拉图哲学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柏拉图哲学,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甚至声称“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在为柏拉图作注脚而已”。,怀海特说“欧洲哲学传统最稳定的一般特征,是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黑格尔说:“哲学之发展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做人类的导师。”英国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家波普尔说:“柏拉图的著作的影响,不论是好是坏,总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可是在任何时侯都不是非柏拉图的”,一、柏拉图的生平简介,“

2、最美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梦中的小天鹅”周游列国,寻找“哲学王”,建立理想国Academy“不懂几何学者禁止入内”八十一岁无疾而终,哈!老师,我知道“柏拉图之恋”!,公元前347年,正是10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柏拉图在庆祝某个学生的婚宴上无疾而终。那天恰好是他的生日,他活满了81岁,光荣地离开了这个人世。狄奥根尼.拉尔修这样描述:“柏拉图被掩埋在了他为之贡献了大部分生命和精力的地方,阿卡德米学园是他的哲学的汇聚之地,阿波罗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和柏拉图赐给了凡人,他们一个拯救人的肉体,一个拯救人的灵魂。在婚礼中,柏拉图在欢快中把自己的灵魂升入到他自己建造的理想城邦之中。”,柏拉图是第一个有大量著作

3、传世的哲学家。他的对话体不仅是哲学名著,也堪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佳篇。第欧根尼.拉尔修在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中把它们分为五部分:第一组:国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 第二组:智者篇政治家篇克拉底鲁篇第三组:法篇弥努斯篇厄庇诺米篇第四组:泰阿泰德篇欧绪弗洛篇申辩篇第五组:斐多篇、克里托篇书信此外还有独立的篇章,如会饮篇、巴门尼德篇、斐德罗篇大希庇亚篇拉凯斯篇等等,二、柏拉图的哲学,“洞穴隐喻”本体论两个世界的划分认识论“回忆说”与“灵魂转世”政治理论“哲学王”与“理想国”通种论,洞穴隐喻,内涵了柏拉图的全部基本的哲学观点,参见理想国第七卷,“洞穴”隐喻区分了现象与本质、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理性与

4、感性,明确区分了两个世界: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奠定了西方哲学二千年的基调(本体论)对理念的认识不是通过经验,而是通过回忆。主张以思想把握真理。确立了西方哲学最早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理论(认识论)哲学家是第一个走出洞穴的人,哲学家是人类的领路人。(理想国是以哲学家为王的国家),“相”或者“理念”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理念是一类事物所共同分有的东西,Idea理念,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事物应当是完美的、没有矛盾的、永恒的,而现实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是有缺憾的、内涵矛盾的、是暂时的。所以,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Idea才是真实的存在。,相论或理念论 第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希腊文

5、Idea和eidos出自动词idein(看),指看到的东西,在斐多篇中柏拉图所指的是“灵魂所看见的东西”“心灵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译作中文“理念”,是强调所见对象具有独立人的心灵的纯理智实在之意。也译作相、原型。因此从本体论上,一般把柏拉图定位在“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把苏格拉底追求的心灵的内在原则和德行的一般定义(是什么)客观化。使之成为独立于心灵的、并与人的知识相对应的实在对象,这种实在被称为Idea,“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以及善的事物,我们说它们存在,并且以这样的话定义它们”,“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自身,善自身,相应于每一组我们认为众多的事情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

6、他们称作真正的实在”。参见斐多篇,相是单一的,同一的,不是组合的相是不变的,具体事物是经常变化的相是看不见的,感觉不到,只能通过思想把握;具体事物是可见的,可以感觉到相是纯粹的,具体是不是纯粹的相是永恒的,不朽的;具体事物不是永恒的,是要毁灭的,相与具体事物的区别:,参见斐多篇,1)理念是事物的共相。具体事物是殊相,理念是一个类概念或本质,具体事物是现象。2)理念是事物存在的依据。个别事物由于分有了理念才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事物就不可能存在。3)理念是事物模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完美的模型,具体事物则是理念不完美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理念才成为事物的。4)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

7、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自己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理念的基本特性,客观的精神实体,比较“理念”与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相(理念)是打碎了的“存在”,柏拉图的相论是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发展而来的。“巴门尼德在我眼里,正像荷马所说的是可敬可畏的”泰阿泰德篇毕达哥拉斯的关于灵魂不死和和谐对立的思想、阿那克萨戈拉的的努斯、赫拉克利特的运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也影响到了柏拉图的相论。,父亲:有几只鸡?儿子:两只,一只是理念的鸡,一只是现实的鸡父亲:你吃理念的鸡,我吃现实的鸡!儿子:,笑话一则,由各种理念构成的世界即理念的世界,它是神创的理念世界不依赖时空,所以无法被感觉所把握,只能通过思

8、想认识;对理念的认识构成真正的知识。理念世界是完美的,真实的,神圣的,具有永恒完美的秩序。理念世界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实在。而现实世界只是这个永恒不变的世界的粗略的影像;,柏拉图晚年对于理念论的反思,虽然理念论面临很多挑战,柏拉图也承认自己学说的缺陷,但是理念独立于事物之外,这是理念论的基本原则,反思一: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按照理念论,每一类事物都有一个同名的理念。但对于火、人有没有理念,柏拉图不确定;承认污泥,脏污低下的东西有理念是很荒谬的事儿,否认也困难。否认这一点,就等于否认了理念是事物存在的前提和依据。柏拉图只好回避。,反思二:关于理念被分有的问题,事物分有理念而存在,这是柏拉图坚定

9、不移的信念。但是怎么分有?这是个问题。分有一部分?就肢解了理念,理念就不是完整的分有全部?就会有许多同名的理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成了问题。,反思三:“实在世界的重叠”和“第三者”难题,反思四:有关分离的问题,理念是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实在,这是理念论的基本原则。然而,问题是:若理念独立存在,它就不在我们中间,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就是分离的两个世界,那么“分有说”与“模仿说”就都不成立那么两个世界就没有任何联系,我们就不能理解理念世界,这就会推出两个无法接受的结论:第一,作为认识对象的理念就成为不可知的东西第二,神的知识不涉及我们的现实世界,我们的知识也不能延伸至神。神就不是我们的主人,就陷入无神论

10、。,回忆说第一个粗糙的先验论,关于事物的理念从哪里来?回忆,“人的知识是不死的灵魂对于诞生之前的理念世界的回忆”柏拉图认为,关于事物的共相不可能靠感官从经验得来,理念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柏拉图的美诺篇:我们的灵魂是不死的。它曾居住于理念世界。“那时,它追随神,无视我们现在称为存在的东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因此,我们的灵魂对于理念世界就有所观察和了解,因此具备了一切知识。灵魂附着于肉体之后被污浊了,遗忘了所有的知识。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这是一种朴素的先验论。西方哲学史上的先验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关于灵魂,人的肉体属于可感世界,人的灵

11、魂属于理念世界。人的本质是使用肉体的灵魂。灵魂有三部分组成:理性、激情、欲望。理性是驭马者,激情是驯服的马,欲望是桀骜不驯的烈马。灵魂与肉体结合是理念堕落的结果。灵魂跌入尘世开始了生命的旅程,这实际是个表演死亡的过程。,囚徒走出洞穴的过程就是“灵魂转向”的过程,人的灵魂可以去往三个地方:天堂、地狱、炼狱灵魂分九等:哲学家、爱美者、音乐家为前三等,智者和暴君是最低的两等。高尚清白的灵魂会返回理念世界,与神同住;其余的灵魂在生命终结时要接受最后的审查,清白者上升,罪恶者降级或变为动物等。,“神创宇宙说”世界本来混乱不堪,神把它整理好。并创造了灵魂、时间、空间世界整体、其他的神、鸟、鱼、陆地上的动物

12、。蒂迈欧篇,柏拉图对艺术的敌视渗透着唯理论的神秘主义,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智的人,其生活的终极目标应当是透过事物的表面深入到事物的实在层面,即从理智上对理念世界加以把握。个体必须看穿感觉世界的稍纵即逝,即摆脱感觉世界的诱惑。他认为,艺术对感觉有很大的依赖性。艺术作品有双重的欺骗性:他们是对虚幻表象虚幻反应,它们美化了变动不居的事物,强化了人们对事物的情感依赖,从而遏制了人们试图超越事物变化的表象去认识非感觉的永恒的实在的真正愿望。因此,艺术乃灵魂的大敌。,理想国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乌托邦大西洋岛,如果三等公民都各安其职,国家就实现了正义。,第一:消灭私有制第二:哲学家为王第三:等级森严,尊贵有别第

13、四:消灭私有制第五:指定婚配,没有家庭,理想国的构想,晚年的柏拉图意识到他的理想国的不现实,开始主张法治,主张家庭的存在和私有财产等所以,“理想国”始终是一个理想,没有变成现实,克里底亚篇,通种论,理念之间的结合与分有关系,柏拉图选择了六个概念:存在非存在 相同相异 运动静止这六个概念外延最大,最普遍,是逻辑上的“种”,所以,叫“通种论”。它们之间能否彼此分有?结论:存在与非存在,相同和相异可以彼此结合;运动和静止不可以彼此结合;存在与相同相异运动静止可以结合;非存在也可以和相同相异运动静止结合。,参见巴门尼德篇和智者篇,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探讨了范畴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被后来的辩证法大师黑

14、格尔认为是“柏拉图哲学中最内在的实质和真正伟大之所在。”柏拉图之后,经过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经院哲学、康德和黑格尔,本体论意义上的范畴论日臻完善。范畴理论的最高典范就是黑格尔的逻辑学,首先:这一理论是对理念论的修正即理念不是孤立单一封闭的,而是可以分有结合其次:是对巴门尼德将存在和非存在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的克服,柏拉图学园Academy,Academy,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的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门口写着“不懂几何学者禁入”,柏拉图在学园,学园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研究哲学,学术空气非常自由,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派中的欧几里得,“只有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着不存在,说不存在者存在是不可能的。”巴门尼德认为,关于存在,有这样几个特点:(1)它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无始无终,“不是 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它既非过去存在,也 非将来存在,它整个在现在”存在是没有时间意义(2)它是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它没有任何虚空,它是连续的一。(3)存在是不动,“被巨大的锁链捆着,无始亦无终”。“存在是同一的,永远在同一个地方,居留在自身之内”。(4)只能被思想认识,谢 谢 聆 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