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5877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欢度壮族三月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节日介绍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据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所倡导,故有“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民谣。“歌圩”和“歌仙刘三姐”早已名扬海内外。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

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节日介绍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据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所倡导,故有“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民谣。“歌圩”和“歌仙刘三姐”早已名扬海内外。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每年,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壮族三月三”。,

3、歌圩 三月三歌圩是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的节日歌会。它是以对歌为主体的民俗活动。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满足广大壮族群众的热切愿望,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如今,大型的“歌圩”展现的是多元化的民俗活动,从单一的对歌形式,发展为以赏歌、赛歌、对歌为主,还搭配有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斗牛等娱乐活动。,歌圩

4、,歌圩,歌圩,壮乡传统节日-三月三,1.美丽的传说.2.习俗,传说“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刘三姐的故事。另一个是在壮乡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刘三姐的。讲的是因为歌仙刘三姐以剑为歌,反抗地主,为人民争利,在山上砍柴时被地主割断山藤,坠落山崖,大难不死,被阿牛一家救起,用山歌又开始与地主的对抗,各地的人民奔赴那里刘三姐对歌,同时与阿牛在藤树下对歌结成连理的故事。,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歌圩节或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

5、节日。他们选好优质糯米,将糯米洗干净,然后染以从红蓝草、黄饭花、枫树叶、紫番藤提取的彩色汁液,再放入蒸笼中蒸熟,做成红、蓝、黄、紫四色,加上糯米的白色合成五色,艳丽多彩、清香四溢并有益于人体健康。杜甫曾为之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之佳句。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寓意:黑色象征家乡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红色象征子孙发达昌盛,黄色象征五谷丰登,紫蓝色象征富裕殷实,白色(糯米的本色)象征纯洁的爱情。五色糯米饭色、香、味俱佳,还有滋补、健身、医疗、美容等作用。彩蛋则是歌墟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

6、,又称乌饭,青精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是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五色糯米饭 的来历传说传说一: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五色糯米饭 的来历传说传说二: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与瘫

7、痪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对母亲非常孝顺,有时上山砍柴、下田插秧都背着母亲同去。每次他都带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放在身边,让母亲饿了可以随时吃。特侬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觉察了。一次,趁着特侬到山那边砍柴,猴子溜到母亲身边,把糯米饭抢走了。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看着猴子抢走了糯米饭。一连几次都是这样,特侬想:着怎样才能不让猴子抢走糯米饭呢?他随手扯着身边的枫叶,突然,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顿时灵机一动,立即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捣烂后用水浸泡,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第二天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熟,这就成了黑色糯米饭,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

8、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并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猴子看见了,以为特侬在用什么毒物诱骗它,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觉得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打到的柴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也用不着担心猴子把糯米饭抢走了。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家家户户学做黑色糯米,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饭,逐步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它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风味食品之一。,歌圩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

9、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族人壮民喜爱唱山歌,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唱山歌,多以对唱为主,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唱的山歌大多是现编现唱的。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男女老少在这歌墟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歌墟也成为传授知识的好场所。,三月三歌墟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墟,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墟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

10、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贴情贴景。歌声是条红线,牵引着两颗爱心,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有些地方的三月三歌墟,搭起五彩缤纷的绣棚,男女青年各在一边,绣球在空中飞舞,柔软的丝穗随风飘拂,带着姑娘的心意飞翔。,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

11、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歌墟的绣球连起了男女爱情,成为壮族青年男女交际的一种习俗。,三月三歌墟中还有一种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歌墟的文娱活动也很活跃、丰富,跳竹竿舞,斗牛,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舞彩凤、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于节日的气氛中。,斗牛,唱桂剧,舞彩龙,舞彩凤,竹杠舞,抢花炮,三月三热闹的集市,壮乡待客礼仪:唢呐迎客,他们要去干嘛呢?,扁担舞,民族风味,府城榨粉,壮乡传统节日-三月三,美好的记忆永留心中,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