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5986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暴潮(storm surg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

2、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温 带 风 暴 潮,台 风 风 暴 潮,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流)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沿海验潮站或河口水位站所记录的海面升降,通常为天文潮、风暴潮、(地震)海啸及其他长波振动引起海面变化的综合特征。,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多称为“海溢”、“海侵”、“海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

3、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公里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多达数天之久。,一般验潮装置已经滤掉了数秒级的短周期海浪引起的海面波动。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猛 烈 的 风 暴 潮,海洋中冻结而海冰成的咸水冰。广义的海冰还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同时也指出现在海上的冰。包括来自大陆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后者。海冰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

4、一起的称为“固定冰”;能随风、海流漂移的称为“浮冰”。海冰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会引起海况的变化;流冰会影响船舰航行和危害海上建筑物,海 冰 造 成 的 灾 害,海冰对港口和海上船舶的破坏力,除推压力外,还有海冰胀压力造成的破坏。我国1969年渤海特大冰封期间,流冰摧毁了由15根22厘米厚锰钢板制作的直径085米、长41米、打入海底28米深的空心圆筒桩柱全钢结构的“海二井”石油平台,另一个重500吨的“海一井”平台支座拉筋全部被海冰割断,可见海冰的破坏力对船舶、海洋工程建筑物带来的灾害是多么严重。,2010年初的渤海湾冰灾,北冰洋的冰山高可达数十米,长可达一二百米,形状多样。南极冰山一般呈平板状

5、,同北冰洋冰山相比,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巨大。长度超过8公里的冰山并不少见。有些甚至高达数百米。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冰山是B15。2000年3月,它从南极罗斯冰架上崩裂下来。它的面积达到1.1万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小不了多少。现在,这座冰山已经分裂,分别命名为B15A和B15J,在罗斯海上缓慢地漂移。一直到2005年,它因为阿拉斯加风暴引发的波长很长的波浪横跨整个地球,把它像一块饼干一样瓣开。,冰 山 造 成 的 灾 害,漂浮在海洋上的巨大冰块和冰山,受风力和洋流作用而产生的运动,其推力与冰块的大小和流速有关。据1971年冬位于我国渤海湾的新“海二井”平台上观测结果计算

6、出,一块6公里见方,高度为15米的大冰块,在流速不太大的情况下,其推力可达4000吨,足以推倒石油平台等海上工程建筑物。,1912年4月发生的“泰坦尼克”号客轮撞击冰山,遭到灭顶之灾,是20世纪海冰造成的最大灾难之一。,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海啸Tidal Wave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

7、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1960年智利南部沿海发生强烈地震。海底地震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海啸波。海啸以超大波长,超低

8、高度的波浪,十分快速的越过海洋,24小时后到达日本。,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里氏7.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了波及印度洋沿岸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巨大海啸,造成印尼12万人死亡,20万人流离失所。今年5月27日,日惹和中爪哇省部分地区发生的5.9级地震造成了6000余人死亡!,海 堤,海上船只要及时进港,躲避风浪。提高房屋的防风放浪能力,及时加固危房。加固防护大堤,抵御风浪袭击。,海上自然灾害是由风、潮、浪、冰、雾等自然灾害过程引发的。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沿海地区的人口不断聚集,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不断增加。因此,重视并加强对海洋自然灾害的研究、监测、预报、和防治,是防灾减灾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