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6139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9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易错题资料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必修三易错题,【典例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血糖含量偏高【常见错误】错选A或B。,【错因分析】错选A、B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概念不清,层次混淆。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稳态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液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2)题干信息把握

2、不准。没有把握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必将”的含义,而误以为“可能”。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B、D选项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不同表现,“可能”但不一定“必将”引起这些生理变化。细胞正常代谢是稳态的标志,所以C选项是“必将”引起的现象。【正确解答】选C。,【典例2】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随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常见错误】错选A或B。,【错因分析】错选A项和B项的主要原因如下:(1)概念不清、原理理解不透。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从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

3、间。(2)图文转化能力弱。不能准确进行图文信息的转化。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开始时由于受缓冲物质的影响,血浆pH相对稳定。但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其调节能力时,数值就会急剧变化。,(3)识图、析图能力较差。不能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含义,错误地把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后曲线的变化情况理解反了。【正确解答】选D。,【典例】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内,以防止被胞浆内

4、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_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_功能。(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_,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_(缩短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常见错误】,【错因分析

5、】本题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空基本概念记忆不牢,掌握不准。不能正确地掌握“突触小泡”这一专业名词,而错答成“突触囊泡”、“囊泡”等。第四空审题不清。在做该问题时,只看到“细胞膜具有_功能”,却忽视了“上述过程体现出”这一关键要求,从而将“信息交流”答成“选择透过性”或“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该过程强调的是神经信号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而非离子的跨膜运输,因而体现了膜信息交流的功能。,(2)题中信息获取不全,答案不完整。由于对题中“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这一重要信息考虑不周,导致答案只回答了结果“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忽视了导致结果的原因“抑制氨

6、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3)脱离题目要求,答案不严谨。错误的原因是没按题目要求而答成“受体”,导致答案过宽;该题的题目要求是“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因此要按题图来组织答案:“GA-BA受体”。,【正确解答】(1)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阴 信息交流(2)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3)GA-BA受体 延长,【典例】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正常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变化对、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_调节。(2)图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的作用相互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其

7、主要的靶细胞是_,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_。,【常见错误】,【错因分析】(1)忽视题中信息,审题不清。本题第(1)小题要求回答“调控机制”,错误地把“调控机制”理解成了“调控方式”,从而错答成了“激素调节”或“体液调节”;在回答本题问题时题目明确要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概念不清,答案不规范。对于第(2)小题中的错误纯属名词概念记忆不准,答题时凭“想当然”随意组织答案导致错误,这是最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正确解答】(1)(负)反馈(2)拮抗 肝细胞 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表现为糖尿病,如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

8、合成的简化过程。下列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外界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C.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常见错误】选B。,【错因分析】错选B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思维定势。受酶的特性“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这一思维的影响,错误地认为酶的活性降低必然使反应的产量降低,而忽略了肾上腺素合成与分泌的多少是受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过程调节的。(2)知识理解掌握不到位。对肾上腺素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

9、理解不透,掌握不全面。温度降低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从而使肾上腺素合成速率减慢,但寒冷刺激下,经神经调节,会使肾上腺素合成量上升,从而加快代谢。,【正确解答】选D。寒冷刺激下,经神经调节使肾上腺素合成量上升,分泌增多,同时肾上腺素还有加快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因而低血糖刺激也会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典例】如图表示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过程B.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浆细胞C.干扰素直接消灭进入人体的病毒D.一次注射干扰素后能使人终身具有对流感的免疫功

10、能【常见错误】选B。,【错因分析】错选B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知识理解错误。由于将“干扰素”理解为“抗体”(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从而错误地认为图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浆细胞。(2)图中信息把握不准,没有弄清干扰素的作用机理。从图中可以看出病毒进入细胞后激活干扰素基因,干扰素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产生干扰素分子,干扰素通过刺激感染病毒的细胞开启抗病毒蛋白基因,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阻止病毒增殖。【正确解答】选A。,人类认识病毒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与病毒的战斗中却是成绩斐然。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6年11月以来,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相继发生了诺瓦克病毒集体感染事件

11、,另外广州也出现诺瓦克病毒感染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士说,广州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不必恐慌。,资料二 据研究表明,SARS病毒(如图所示)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自身RNA可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临床选用的抗SARS病毒药物主要是抗RNA病毒或广谱抗病毒药物。目前预防SARS可以有多条途径,如注射球蛋白像每年秋末冬初预防流感一样来预防;重组干扰素(淋巴因子中的一种)用于临床预防、治疗SARS等。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以SARS康复病人血液为基础而构建的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基因库已在上海建成,单克隆抗体可用于SARS的预防与治疗,免除直接用SARS康复病人的血清治疗SARS所带

12、来的隐患。,(1)诺瓦克或SARS病毒首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以对抗病毒对人体的破坏作用,参与上述人体反应的细胞有_。(2)当SARS再次流行时,康复的SARS患者可能不再患病,即使被传染上,症状也比较轻,康复得比较快,其原因最可能是_。(3)SARS的外壳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试写出这一过程包含的信息流程图解:_。,【常见错误】本题常见错误如下表:,【错因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1)知识掌握不全、理解不透,答案组织不完整。第(1)小题没有完全理解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体液免疫”又有“细胞免疫”,错误地认为只有“细胞免疫”,导致只答出“T细胞、效应T细胞”,而忽略了参

13、与体液免疫的“吞噬细胞、B细胞、浆细胞”;第(2)小题由于忽视了记忆细胞的作用,导致只回答出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的“抗体”而忽略了“记忆细胞”,致使答案组织不完整。,(2)思维定势,不能正确获取题干信息。第(3)小题,由于没有准确抓住题干中给予的信息遗传物质是“RNA”,而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认为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导致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写成DNA RNA 蛋白质。,转录,翻译,【正确解答】(1)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2)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3)(SARS)RNA 蛋白质,翻译,人

14、体细胞的核糖体,【典例】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_的区间。(2)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图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曲线_的区间。,【常见错误】本题常见错误如下表:,【错因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思维定势,知识掌握不全面。第(1)小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只要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比顶芽部位高就会出现顶端优势,而忽视了顶端优势的形成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

15、的生长。HC段的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升高,只是促进生长的作用速率减小,但对生长并没有起到抑制作用,而在C点以后才开始出现抑制作用,C点为“促、抑”转换点。,(2)析图能力差,不能准确从图中获得相关信息。第(2)小题之所以错答或不作答,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抓住“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没有读懂坐标中A、B两点的含义。据图可知,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2m,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时,它们的纵坐标均为n,即促进生长的程度相同,这时植株将直立生长;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2m时,则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m(题意12),此时背光侧促进生长的作用较强,而向光侧促进生长的作用较弱,必然会使

16、燕麦幼苗发生向光弯曲。【正确解答】(1)C点及C点以后范围内(2)小于2m,实验中的花盆如图所示固定在直径为2m的圆盘的边缘处,盆底与水平面成45角。然后旋转圆盘使花盆水平方向所受力与垂直方向相同。最后,保持圆盘旋转的速率长时间不变,观察植物根部的生长方向。如果要证明“旋转的力量对植物根部生长的影响同重力的影响相同”时,植物根部生长的方向应当是【常见错误】选B。,【错因分析】错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做题时只考虑了重力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而忽视了离心力也会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由于按错误的思路“重力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根具有向地性”,导致得出错误的分析结果“根

17、的生长方向是垂直地面向下的”,从而错选B。,(2)不明确题干要求,学科知识交叉应用能力差。做题时不能正确地从力学角度对根部进行受力分析:植物根部在水平方向受力(离心力)与垂直方向受力(重力)大小相等,合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因此生长素在横、纵方向上运输的综合效应是垂直于斜面的,即植物根部生长素的运输还是纵向运输,不存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所以植物根部生长的方向应该与斜面垂直。【正确解答】选A。,【典例】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

18、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常见错误】错选B或C或D项。【错因分析】错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题中提供的信息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从题图曲线给予的信息“个体数量一直在K值附近波动”,可判断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2)不能正确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由于没有正确把该生态系统定位在“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的基础上,导致误判“a点时环

19、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会符合S型增长”;错误地认为出生率提高、天敌的大量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严重影响了“种群的个体数量”,导致误选B或C或D项。【正确解答】选A。,【典例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

20、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常见错误】错选A或B或D项。,【错因分析】错选的原因一般是:(1)对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清。由于对种群之间的关系概念(竞争、捕食等)不明确,特别是由于忽视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导致错选。(2)读图、析图能力差。由于不能正确分析、理解坐标曲线的含义,导致误判甲和乙的关系是竞争,从而出现错选。从图中曲线给予的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为捕食关系,进一步推断: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由题意“丙专食浮游动物(乙)”,所以甲、乙、丙之间构成一条食物链,由于“大量”投放丙,使乙被丙捕食而消失,而丙又会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后只能剩下生产者即

21、甲种群。【正确解答】选C。,【典例2】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常见错误】错选B或D项。,【错因分析】错选的原因有:(1)不能准确从题图中获得解题信息。由于没有准确判断出图中甲表示次生演替,乙是初生演替,导致错选。(2)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掌握不准、理解不透。由于不理解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特点“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快,所以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导致错选B项。由于不清楚“在适宜的条件下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最终结果是可演替成森

22、林”,导致错选D项。【正确解答】选C。甲中、处的物种丰富度虽然相同,但是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因为在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物种。,【典例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常见错误】错选B项。【错因分析】错选原因分析如下:对种群之间的关系分析不透,析图能力差。在分析食物网图中种群的关系时,只考虑

23、到“丙”是“辛”食物来源的重要环节,而忽视了“辛”处于最高营养级,有多条食物来源。错误地认为“丙”的数量下降,会使“辛”的最终食物来源减少,从而“辛”的数量应该下降,导致错选B。【正确解答】选D。由图可知:除丁和辛、丙和乙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典例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B.C.D.,【常见错误】错选B或D项。【错因分析】错选原因分析如下表:,【正确解答】选A。,【典例】在1957年,

24、美国的生态学家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总量会减少D.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有一部分残留在其粪便中【常见错误】错选A或D项。,【错因分析】错选原因如下表:,【正确解答】选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第四营养级的GP除以第三营养级的GP再乘以100%,即:0.8815.91100%5.5%。,如图是生态

25、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 C.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1、2、3中的有机物可作为动力促进碳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常见错误】错选A或C或D项。【错因分析】错选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审题不细,析图能力较差。审题粗心,不能依据“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对图解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不能正确判断“1、2、3、4”所代表生态系统不同成分的具体名称。由于粗心地把“5”、“6”的箭头指向搞“反”了,导致错选A项;由于对“碳在

26、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理解不透,导致错选C项。,(2)知识混淆,理解不全面。由于混淆了“物质和能量”这两个截然不同但关系密切的概念,不能正确理解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属于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导致错选D项。【正确解答】选B。据图可以判断: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碳元素在1、2、3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1中含有的有机物最多;碳元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典例】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27、A中,甲、乙、丙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和_。(2)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3)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方式分别是:A_;B_。,【常见错误】出现的错误见下表:,【错因分析】错因分析如下:(1)概念混淆不清,知识掌握不全面。一是由于对生态系统的成分掌握不全面,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是混淆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这两个既有相互联系又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从而导致出现第(

28、1)小题的错答。(2)审题不仔细,没按要求作答。由于没有把握准题目的要求,忽视了题目中强调的是“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从而在组织答案时没能抓住要点,只从表面现象入手,导致不能正确答出“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3)识图、析图能力差。对“正负反馈”的概念理解不清和不能正确判断图A和图B所代表的反馈调节的类型是导致出错的主要原因。由于不能真正理解“负反馈调节能够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调节往往是使生态系

29、统远离稳态”,导致错误地判断“图A是正反馈调节、图B是负反馈调节”。,【正确解答】(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3)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典例1】下列哪一措施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常见错误】错选B项。,【错因分析】思维定势,知识应用能力差。受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的影响,不能综合分析“人工鱼塘”实际,简单的把“人工鱼塘”看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认为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是由该系统的生产者提供

30、的,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将会导致该系统稳态失调,导致误选B项。人工鱼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高密度养鱼时生产者的能量肯定会少于消费者的能量,但可以人工补充能量来维持(如投放食物等)。,【正确解答】选C。在农业生产中,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就必须进行补充,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瘠,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田中,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远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固氮生物的固氮能力,必须施用大量的无机氮肥才能保持高产、稳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典例2】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

31、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常见错误】错选A或D项。,【错因分析】错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概念不清,理解错误,没有准确地把小草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机联系起来。(1)由于没有正确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含义,错误地把“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句话认为不是对“存在价值”的陈述,导致错选A项。小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2)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小草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小草存在的间接价值,导致错选D项。,【正确解答】选B。该小草和其他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小草的生长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故并非对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