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16147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总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生理学总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生理学总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生理学总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生理学总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总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总复习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生 理 学(Physiology),教师:朱敏佳,陈丽电话:85501277,E-mail:zmj_QQ:37001445,教研室地址:华西校区逸夫楼四楼,教研室网址:http:/,2,考试要求:,考试范围:以教学大纲为准考试内容:掌握内容 70%,熟悉内容 20%了解内容 10%,期终考试占 90%,平时成绩10%,3,名词 30(3)填空20(1)选择20(1)简答30(10),4,第一章 绪论,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5,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成的液体环境,,即 细胞外液。,二、内环境稳态(homeo

2、stasis),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动态平衡)称为内环境稳态。,6,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掌握:兴奋性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概念及其产生机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总结:,类型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被动被动被动主动,蛋白NoYesYes,能量NoNoYes,直接,Na+浓度差NoNoNo,主动转运,同向转运,继发性主动,Yes,Yes,间接,yes,与Na+同向,逆向转运,继发性主动,Yes,Yes,间接,yes,与Na+逆向7,8,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离子通道介导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酶耦联受体介导,信号跨膜转导小结:1、由G-蛋

3、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酶-第二信使-蛋白激酶受体-G-蛋白-效应器通道,2、离子通道介导,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3.酶耦联受体介导9,(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的 概念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特点:,内负外正,范围 10 100mV,+e.g.骨骼肌-90mV、神经细胞-70mV、平滑肌-55mV10,11,细胞内、外K+浓度差,K+i K+o安静状态下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RP近似于钾平衡电位,总结:静息电位形成:,12,二、何谓动作电位?它又是如何产生的?(一)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4、的概念膜受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产生条件,膜两侧 Na+、K+浓度差大膜对 Na+、K+的通透性随时间顺序变化13,AP去极相:适当的刺激开始去极(-55mV)钠通道快速开放大量Na+内流超射值近似于钠平衡电位,AP复极相: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增加大量K+快速外流AP之后:Na+-K+泵活动增强,将Na+泵出,K+泵入14,3.产生机制,15,1.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的概念是指可引发动作电位的 临界膜电位值,或者是足以使膜上 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

5、界膜电位值。一般比RP的负值小1020mV对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只有去极化刺激才能引起 AP.阈刺激:能引起组织或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16,2.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的概念阈下刺激引起受刺激膜局部出现的一个较小的去极化反应称为局部兴奋或者局部反应。成分:少量钠内流,电刺激所施加的影响特点:1.不是全或无-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2.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传播-电紧张扩布3.可以互相叠加时间总和,空间总和,+_ _ _ _+_ _ _ _+_ _ _ _+,+_ _ _ _ _ _ _ _,17,(四)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1.传导的机制局部电

6、流形成,+,+,_+,18,2.传导的特征,(1)双向传导(2)安全(3)不衰减,3.影响传导的因素,(1)细胞直径的粗细,(2)是否有髓鞘(N.f而言),19,三、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各有何特点?,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特点,20,兴奋(excitation):,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发生的反应,运动神经AP传至末梢N末梢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入N末梢内ACh释放入接头间隙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产生终板电位(EPP)EPP引起肌膜AP,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释放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凝蛋白构象改变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在ATP的作用下,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M线滑行肌细胞

7、收缩21,小结:骨骼肌收缩全过程,1.兴奋传递,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22,第三章 血 液,掌握: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与输血原则。,23,第三节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一、生理止血(hemostasis),定义: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生理止血的三个基本过程:,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形成坚实的止血栓,24,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定义: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本质: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25,两条途径:内

8、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TF途径),凝血酶原,凝血酶(II 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I Ia),凝血过程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基本过程: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X Xa),26,一血型(blood group)与红细胞凝集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原(agglutinogen)血型抗原,凝集素(agglutinin)血型抗体,抗原抗体,27,ABO 血型系统(Karl Landsteiner,1901),天然抗体:IgM,分子量大,不易通过胎盘。,28,二、输 血,血型相合:首

9、先保证ABO血型,特殊人群Rh血型,交叉配血,输血原则,原则: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凝集。,29,第四章 血液循环,掌握:心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心动,周期,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30,细胞外,细胞内 K+,Na+,K+K+,Ca2+Ca2+,3Na+,2K+3Na+,Ca2+,0,2,3,4,4,0mV-90mV,K+K+K+,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特点: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降支不对

10、称1,31,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一)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心室或心房)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正常约为0.8秒(心率,以75次/分),室,心,张,心心房收缩期,收房 缩舒心,室,舒,张,32,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一)心 脏 的输 出量,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70ml一次心跳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V/心室舒末期容积100%是评价心肌收缩力的指标正常55 65%,33,2.每分心输出量与心指数,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

11、t,CO.):,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CO.=SV HR,正常值:5L/min左右,心指数(cardiac index):单位体表面积的CO.,比较不同个体心脏功能的指标,心指数=CO./体表面积(M2),正常值:33.5L/min.M2(静息心指数),34,(二)心 脏 作功 量,每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每搏功=压力容积功+血液动力功每分功=每搏功与心率的乘积,单位:mmHg,牛顿/米2,kPa,循 环 系 统 平 均 充 盈 压:循环系统中血液充盈的程度值取决于血量和血管床容积的相对关系(7mmHg)35,一、动脉血压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

12、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1.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1)基本因素,前提: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动力:心脏收缩(2)外周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36,(3)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37,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100 120 mmHg,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的最高值,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60 80 mmHg,心室舒张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脉搏压(pulse pressure):30 40 mmHg,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38,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脉压,进入大动脉血量增加,

13、收缩压,(1)SV,脉压,(2)HR,舒张压,大动脉存血量,舒张期缩短收缩压,舒张压或不变,脉压,(4)主、大动脉,的弹性,舒张压,心舒期A存血量,(3)外周R,舒张压,心舒期血流速度心缩期血流速度,A存血量收缩压,(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39,心缩期大动脉扩张能力,收缩压,脉压,40,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分 布,心脏各处,心室肌较少,末梢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受 体作 用,心肌1受体加强心脏活动,心肌M受体抑制心脏活动,(心率、心缩力、(心率、心房肌,传导),收缩、传导),心脏的神经支配,41,血 管 的 神 经 支配 及其作 用,交感缩血管N分布 绝

14、大多数血管,交感舒血管N骨骼肌血管,副交感舒血管N脑膜、消化腺、外生殖器血管,递质受体作用,ACh血管舒张,NE-血管收缩-血管舒张,ACh血管舒张(动物),42,颈动脉窦主动脉弓,(三)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 reflex)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 or depressor reflex)(1)反射弧的组成 感 受 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适 宜 刺 激:牵张刺激敏感范围:100mmHg阈值:60mmHg特点:对快变化敏感,对慢变化不敏感,(+)窦N、舌咽N,心交感(-),心交感N,43,颈动脉窦主动脉弓

15、,压力R,延髓孤束核(NTS),心脏活动,交感缩血管 血管纤维 舒张,CO,迷走N,阻力,血压,血压,NTS,心迷走(+)心迷走N紧张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2)反射过程:,44,第五章 呼 吸,掌握:肺通气的概念和肺通气的动力;,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呼吸的化学感受性反射。,45,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呼吸运动 肺通气的 原动力,生理意义:维持大、小肺泡的容积相对稳定保持肺泡干燥(防止肺水肿)降低吸气阻力,2)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脂蛋白,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由肺泡II型细

16、胞合成分泌。平铺在肺泡表面,密度与表面积呈反比。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新生儿呼吸窘迫 综合征46,47,动脉血PO 2,PCO 2,H+,三、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化学因素:O2、CO2、H+调节方式:负反馈、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一)化学感受器1、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适宜刺激:,动脉血PO 2,PCO 2,H+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延髓呼吸中枢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48,2、中枢化学感受器,脑脊液中H+中枢化学感受器,不同于呼吸中枢的影响呼吸活动的化学感受区。位置:延髓腹外侧浅表部,适宜刺激:H+延髓呼吸中枢不感受低O2的刺激呼吸加深加快49,50,第六章

17、 消化和吸收,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胃运动的主要形式,胃的排空及其控制。,51,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absorption):被消化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等,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作用: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杀死细菌促胰液素分泌促 Ca2+、Fe2+吸收52,HCl,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1.盐酸 Hydrochloric acid(gastric acid)产生:壁细胞两种形式:游离酸结合酸-蛋白 总酸度,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产生:主细胞及粘液

18、细胞,胃蛋白酶原HCl 胃蛋白酶+,激活:,最适pH:2.0-3.5,6,失活作用:水解蛋白质53,HCO3-,54,3.粘液产生:粘膜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幽门腺、贲门腺特性:粘滞性,形成凝胶作用:润滑保护、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HCl,H+,Layer of mucus,pH2pH7,55,4.内因子,产生:壁细胞,作用:促使维生素 B12吸收,(红细胞生成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6,胃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消化道平滑肌持续的微弱的收缩,活动。,蠕动:消化道平滑肌按顺序收缩所产生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

19、肉舒张,作用:存储食物,保持胃内压不变,食物充分消化,(四)胃的排空(Gastric empty)及其控制1.定义: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理化性质有关2.胃排空的控制因素胃内食物的量:与排空速度正变,促进因素抑制因素,(内在神经或迷走迷走长反射)促胃液素:促进排空(化学因素)肠-胃反射:十二指肠酸、脂肪、渗透压特点:对酸刺激敏感(pH 3.5-4.0)肠抑胃素:十二指肠过量食物57,58,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掌握: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的概念;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平衡。,第一节,能量代谢,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

20、sm)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释放、贮存、转移和利用的过程。59,1.,几个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1g 食物 体内氧化或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生物热价 物理热价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 1L O 2所释放的热量。60,61,3)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CO 2的量与吸入O2量,的比值。RQ=CO 2/O 2,4)非蛋白呼吸商:,一定时间内,糖、脂氧化的 CO2产量与耗,O 2量的比值。,62,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与,能量代谢率呈正变。,2.精神活动:精神紧张,能代,肌紧张,激素,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21、dynamic action of food),由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能量的作用。,4.环境温度,2030 时,代谢率较稳定。30,代谢率。化学反应速度,发汗、呼吸、循环63,64,四、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1.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安静、全身,肌肉放松,2030 时的状态。,(不受食物、精神紧张、肌肉活动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65,产热形式:,1)寒战产热: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特 点:屈 肌 伸 肌 同时 收缩,不对外 做功,代谢率增加 45倍,作用:寒冷环境下维持机体的体热平衡,2)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特点:提

22、高组织代谢率,,褐色脂肪(主要新生儿体内存在),作用:新生儿意义重大,66,2.散热过程:(1)主要部位 皮肤(2)散热方式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1)辐射:体热以热射线的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物体,与 温差 和有效辐射 面积有关。2)传导:体热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与 温差、接触 面积和 导热性 有关。3)对流: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与 温差、散热 面积、风速 有关。,67,4)蒸发散热:体热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环境温度 高于或等于 皮肤温度时的唯一散热途径。,两种形式:不显汗、发汗(不感蒸发、可感蒸发),68,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掌握: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

23、数,有效滤过压)。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血管升压素、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125ml/min,180升/日(体重的 3倍),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之比,约 19%(肾血浆流量的 1/5生成原尿)。6969,(二)滤过量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单位时间内 两肾生成的原尿量。,70,EFP 肾小球 Cap压-血浆胶渗压-囊内压,三、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滤过平衡,一、肾内自身调节,(一)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渗透性利尿(Os

24、motic diuresis):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随之升高,因而阻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排出尿量增多的现象。71,与尿量呈正变关系,72,(二)体液调节1.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ADHor 血管加压素 vasopressin,VP(1)合成:下 丘 脑 视 上 核 和 室旁 核(2)储存和分泌:神 经 垂 体(神 经 激 素)(3)作用:,生理剂量: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 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髓袢升支对NaCL的重吸收增加内髓集合管尿素的通透性,大剂量:血管平滑肌收缩,BP,机制:,ADH+V2-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

25、白激酶-水通道磷73酸化,血浆晶体渗透压,(+),大量出汗严重腹泻或呕吐,ADH 分泌的调节,1)血浆晶体渗透压,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血浆晶体渗透压,ADH尿量大量饮清水,大量饮用清水,尿量 水利尿74,75,左心房容量感受器,(-),循环血量尿量循环血量ADH,大失血ADH大量输液3)动脉血压BP,2)血容量,76,4)其它,颈 A 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 ADH 释放 弱的冷刺激 ADH(冷环境 尿多)痛、精神紧张 促进 ADH 释放,下丘脑病变 ADH 尿(尿崩症),77,2)醛固酮来源: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作用:保 Na+排 K+,保H2O机制:作用于核中DNA特异

26、性位点,,调节mRNA转录,合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78,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与适应现象)。视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79,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概念),(一)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二)换能作用(transduction)(三)编码作用(Encoding action)(四)适应现象(adaptation),80,(二)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通过折光系统折光能力的加强使之能看清近物。1.晶状体变凸:增强折光力。(辐散光线提前聚焦)2.瞳孔缩小减少入眼光量以减小球面像差和色像

27、差,增加视觉的清晰度(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强光缩小,弱光散大。特点:效应具双侧性意义: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判断3.双眼球会聚,物像落在对称点上,增加清晰度。,81,(三)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的异常,近视,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能力过强,成象位置,视网膜前,矫正,凹透镜,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能力过弱,视网膜后,凸透镜,散光老视,曲率半径不同晶状体弹性减弱,焦线视网膜后,柱面镜凸透镜,视锥系统组成 视锥 C、双极 C、节 C特点 光敏度低、精确度高有色觉,分布在中央,视杆系统视杆 C、双极 C、节 C光敏度高、精确性差无色觉,分布在周边,作用,强光下视物,弱光下视

28、物,视觉的二元理论:人类视网膜中存在两种功能不同的感光细胞,组成两个感光换能系统,分别管理明视觉(photopicvision)和暗视觉(scotopic vision)。82,83,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经典,化学性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传递过程、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信息在突触传递的特征)。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突触后抑制;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脊髓运动神经元,脊髓牵张反射)。,84,84,(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生理完整性3.双向性,2.绝缘性4.相对不疲劳性,第二节,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一、突触传递突触(Synapse):N元间接触处形

29、成的特殊结构。(一)经典的突触传递1.经典突触结构8585,3.突触传递的过程N冲动达末捎 前膜去极化 Ca2+内流囊泡靠近前膜 出胞释放递质 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 后膜产生,突触后电位PSPs,后膜对 PNa+、PK+去极化 EPSP.若 EPSP总和达 TP水平,轴突始段产生 AP。后膜对 PCl、PK+超极化 IPSP.,神经递质的移除:间隙间扩散入血;酶降解;细胞摄取(重摄取)8686,5.突触传递的特征,时间性总和,1)单 向 性2)突触延搁(0.5-1ms)3)总 和(时 间,空 间)空间性总和8787,88,88,4)兴奋节律的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节律与突触前神经元可完全不同

30、。,5)对内环境变化敏感,CO 2 过多、O 2 传递障碍,6)易疲劳性,突触处递质耗竭,89,89,转而使另一个 N元収生抑制的现象。,(三)中枢抑制 central inhibition1.突 触 后 抑 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兴奋 性 N元 抑 制 性 中 间 N元 兴 奋 释 放抑制性递质 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兴奋性N.,抑制性N.,接受抑制递质的N.(1)传 入 侧 支 抑 制(交 互 抑 制 afferentcollateral inhibition)意义:协调反射活动概 念:传 入 神 经 纤 维 兴 奋 一 个 中 枢 的 N元的

31、同 时,经 侧 支 兴 奋 另 一 个 抑 制 性 中 间 N元,,90,90,(2)回返性抑制 recurrent inhibition概念:某一中枢 N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去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原先収动兴奋的 N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 N元。,意义: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促使同一中枢内多个神经元的活动协调 统一。,91,91,(三)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92,92,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运动调控功能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 髓 的 运 动 神 经 元 和 运动 单 位脊 髓:完 成 躯 体 运 动 最 基 本 的 反 射 中枢运动

32、N元:支配梭外肌纤维,构成运动单位。,r 运动 N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运动神经元:梭内,外肌,N元,射),93,93,2.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1)概 念:有 神 经 支 配的 骨 骼 肌 受 到 外 力牵 拉 而 伸 长 时,反 射 性 的 引 起受 牵 拉肌 肉收缩称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肌牵张反,呼吸中枢 脊髓,(2)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的结构,94,94,核袋纤维,结缔组织囊,梭内肌 核链纤维 囊下间隙,传入纤维,运动Nf,梭外肌,运动Nf,95,95,1)肌梭(muscle spindle):,结缔组织囊+梭内肌纤维(感受装置居中,收缩成分位于两端)。感受长度

33、变化,与梭外肌并联。传入冲动直接兴奋 运动 N元,使梭外肌收缩。,2)腱 器 官:,感受张力变化,与梭外肌串联。传入冲动,抑制 运动 N元,使梭外肌收缩减弱。,96,第十一章 内 分 泌,掌握:激素和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下丘脑-腺垂体-外周靶腺功能轴。,97,一、激素的概念及分泌的方式,(一)概念,激素(Hormone):内分泌系统分泌,的,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97,98,1、信使作用,作为 信息传递者将其所携带的生物信息传递给 靶细胞调节靶细胞 固有的、内在的生物效应。,四、激素作用的特点,2、相对特异性,对靶器官、组织、细胞的选择

34、性。原因:受体分布的特异性。,98,99,3.高效生物放大作用,血中浓度很低(nmol/L-pmol/L)。,与受体结合后,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程序,经逐级放大,产生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效应。,99,4.相互作用,协同、拮抗、允许、竞争作用,100,100,2、多级轴系反馈: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功能轴,GRH,ACTH,糖皮质激素,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功能轴,TRH,TSH,T3、T4,下丘脑腺垂体性腺功能轴,GnRH,FSH、LH,性激素,101,二、下丘脑调节肽,1、概念:,指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2、主要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调节 腺垂体激素的分泌。,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