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6227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琵琶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白居易《琵琶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白居易《琵琶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白居易《琵琶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白居易《琵琶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居易《琵琶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琵琶行》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讲解课题:,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但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

2、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

3、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

4、促弦弦转急。凄惨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整体把握 贯穿线索:聆听琵琶声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1、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2、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3、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4、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内容上,琵琶行(p pa x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

5、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u)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背景介绍:,注释:(1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

6、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2)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3)主人:诗人自指。(4回灯:重新拨亮灯光。5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6掩抑:掩蔽,遏抑。思:悲,伤(四声)。7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捻:揉弦的动作。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挑:反手回拨的动作。霓裳(读音:n chng):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8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声音沉重抑扬。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9间(第四声)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

7、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凝绝:凝滞。,(10迸:溅射。11曲终:乐曲结束。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12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13虾蟆陵1(h m lng):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14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15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16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17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18颜色故:容貌衰老。19浮梁:古县名,唐属

8、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20去来:走了以后。21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22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官服颜色为青黑色。23左迁:贬官,降职。24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25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明确: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了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

9、进入第二部分,明确: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明确:“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这时,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明确: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但绝非柳暗花明,重

10、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别离”,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写作特点:,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结束了,忽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身世。琵琶女诉说完,诗人便抒发

11、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2以情动人: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根源,更充满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3画面精采,音乐的表现十

12、分传神: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4、叙事抒情水乳交融: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5形象类比,抒情言志6结构谨严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音乐描写的特色,描写上,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如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1、用喻拟声:8个比喻。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切切。3、侧面描写。4、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千古绝唱。,课后思考,1、文章最后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是什么使与弹奏者本不是同一阶层的白居易产生如此深切的共鸣而老泪纵横呢?,2、我们能否通过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从而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从中你又发现了哪些变化呢?3、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名言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