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及其防控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6291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禽流感及其防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禽流感及其防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禽流感及其防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禽流感及其防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禽流感及其防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禽流感及其防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禽流感及其防控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禽流感及其防控,1,ppt课件,一、有关流感发生的基本观点,1野生候鸟(主要是水禽)是人、禽、其他哺乳动物流感病毒的保毒宿主。2野生水禽带带而不发病,和人、禽形成自然隔离状态;禽流感病毒随其生活环境而散播。3流感病毒除A、B、C型对不同物种感染力不同,不同物种对同型流感病毒也存在种间隔离(细胞受体不同)。,2,ppt课件,4同一型中不同亚型(HA)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属于H5、H7亚型。5猪是人、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器,因为猪具备人、禽流感病毒的细胞受体,容易形成基因重组。6家鸭可带毒而不致病(或许家养水禽)7一旦发病经常存在开始致病力尚弱的毒株,渐变为高致病性毒株。,3,ppt课

2、件,二、近期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特点,1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频率加快,次数增多,范围扩大。,4,ppt课件,5,ppt课件,2感染宿主多样化:20科,88种3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特点(1)水禽发病,其最早发现始于水禽(2)传播方式的不同,6,ppt课件,H5N1传播可能方式?野生水禽 鹅 鸡 鸭一般传播方式 家养水禽 家养水禽(不发病)野生水禽 鸡,7,ppt课件,(3)感染宿主多样化:鹅、鸭、鸡、猫、虎、猪、人、(鼠、犬等)。H5N1毒株的变异对哺乳动物尤其是小鼠的致病性逐渐加强。,8,ppt课件,各毒株感染后小鼠死亡情况及MLD50,9,ppt课件,三、最近关于禽流感发生的寻源研究认识

3、,1H5N1型:(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96广东鹅源毒株是HA的源头。97香港鸡毒株是NA的源头。(2)H5N1亚型的起因和水源污染有关,或许这是家养水禽发病导致种间突破的根本原因。(个人观点),10,ppt课件,2H9N2亚型: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大面积发生不是来自同一毒源。3禽流感的发生与候鸟迁徒有关。4不同野生禽类宿主分离到的H5N1对鸡的致病作用(2000年后),11,ppt课件,不同宿主AIV特征,12,ppt课件,四、禽流感的防控,(一)诊断1指示性诊断指标:(1)目的:制定可供建立初步诊断的指示性诊断指标,以便快速反应,及时采取防控、扑灭措施,免于因时间延误而形成的禽流感传播危害。

4、,13,ppt课件,(2)技术路线实验室感染试验的临床观察 大群发病禽的临床观察 选择经鉴定过的标准毒 经实验室诊断确诊(血清学、病毒分离鉴定)SPF鸡 有不同抗体的鸡、鸭 免疫禽群 未免疫禽群 得出共有的指示性诊断指标 免疫群体 未免疫群体,14,ppt课件,2指标,(1)H5亚型的指示性诊断指标未免疫禽群:突发、急剧的倍数增长的死亡;萎顿,鸡冠发绀的鸡只出现后很快死亡;早期病死鸡以全身性出血性变化为主,15,ppt课件,免疫鸡群鸡群中出现萎顿,鸡冠发绀,趾部角质变红趋向的鸡只很快死亡,并延续数天,可见肿头及流泪。死亡鸡和营养好坏无关病死鸡肝脏变化为主,呈现偏淡的多色彩、质脆,腺胃乳头出血常

5、见。检查HI抗体可见群体抗体水平参考不齐。,16,ppt课件,未免疫鸭:沉郁、明显的神经症状,头颈扭曲、抽搐、瘫痪,临床症状出现后死亡急速上升,死亡率30-100%。种鸭初期采食下降,产蛋下降可达10-90%。免疫鸭:商品鸭发病日期在20日龄以后,神经症状和死亡明显。种鸡产蛋下降30-60%,很少死亡。,17,ppt课件,(2)H9亚型的指示性诊断指标未免疫鸡群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症状并具明显传染性,产蛋鸡的产蛋下降幅度10-80%不等,7-10天出现缓解。剖检见喉头及上1/3气管潮红,出血,有粘液,胸腔入口支气管分叉处粘膜潮红充血,卵泡表面呈红、紫色,输卵管及中部多见粘稠透明或乳白色粘液。,18

6、,ppt课件,免疫鸡群呼吸道症状呈快速传播,在一个隔离群体内占有一定比例。产蛋鸡产蛋下降2-15%不等。剖检变化和未免疫鸡无本质分别,只是变化稍轻微。商品肉鸡在25-30天出现呼吸道症状,随后一直延续至出栏。,19,ppt课件,(3)可借助HI血清学快速协助诊断未免疫鸡群出现HI抗体阳性样本和免疫鸡群出现有HI抗体滴度212的一定量样本就可确诊。,20,ppt课件,3实验室诊断,(1)HI试验的应用及问题疫苗正常反应:多次免疫HI抗体211H9亚型一次免疫可达28H5亚型一次免疫多为24-6H9亚型HI检测时212有诊断意义H5亚型在免疫鸡群发病怀疑时间隔21天,两次抗体检测上升22有参考价值

7、,21,ppt课件,HI诊断中的问题a.诊断试剂不纯b.不同来源抗原对同一血清可能检测结果不同c.关于鸭HI检测要用鸭红血球的认识可用各种具有血凝特性禽病原的单因子血清通过交叉HI进行病毒初步鉴定,22,ppt课件,(2)AGP、Elisa的检测问题(3)抗原检测的诊断方法:RT-PCK,荧光RT-PCR,Elisa,单抗基础上的Elisa,荧光抗体法等。(4)病毒分离纯度检测外源病毒检测,有限稀释、毒力测定,23,ppt课件,(二)疫苗质量跟踪结果,1H5亚型:2002年前差,2002年后基本符合要求,一次免疫可达HI抗体24-6。2H9亚型:2003年前一直较好,一次免疫HI可达26-8,

8、2003年底至今,联苗中H9亚型常出现抗体反应不好的现象。3H7亚型在某些疫苗中被混入。,24,ppt课件,(三)免疫程序研究,1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种鸡与雏鸡母源抗体HI检测相差2-3个滴度母源抗体通常可维持15天,HI保持在23疫苗免疫效果和母源抗体高低无明显相关2免疫抗体消长规律良好疫苗一次免疫至少可维持有效抗体达2个月之久。H5亚型间隔21天进行二免比一次免疫抗体上升和维持要好的多。,25,ppt课件,3HI抗体为指标的免疫保护研究H9亚型和H5亚型在HI抗体26时有100%保护。有效母源抗体接近消失时,即第16-20日龄,即使HI抗体已在24以下,仍有一定保护,可不发病死亡。4免疫程序7

9、-10日龄一免,28-30日龄二免,开产前三免。5在抗体监测指导下进行免疫效果的检查和免疫程序的修正。,26,ppt课件,(四)未来AIV的流行动态,观点:AIV会长期存在高致病性AIV会呈点爆发状态,H9亚型在蛋鸡产蛋下降和肉鸡的多种疾病继发感染上会形成长期影响。依据:AIV疫苗不得不应用,但疫苗注射不能阻止病毒隐性感染及排毒。很难大面积扎实的做好全国甚至东南亚地区的疫苗防疫工作,一定时间内(几年)总会有敏感宿主形成点爆发。H9亚型感染传播能力太强,现有禽舍类型是防控不住的。,27,ppt课件,(五)对禽流感的防控的认识,1政策:扑杀;扑杀结合生物安全;扑杀,疫苗注射结合生物安全。2防疫问题

10、:政策上的预防为主。饲养方式使得防疫2H1开展困难。疫苗的质量,单苗和联苗。新疫苗的研制。a.抗原变异和新疫苗的研制。b.各种基因工程苗的研究载体:禽痘、腺病毒、马立克核酸疫苗:基因工程苗:(反向基因操作)有害基因的改造与敲除,人禽疫苗的整合。,28,ppt课件,3公共卫生问题长时间的存在为禽流感向人的传播埋下了隐患。对哺乳动物和人的侵害的认识病毒变异有向哺乳动物传播的倾向;目前仍是“误行感染”人、禽、种间保护依然存在。注意从事和养禽工作有关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应该开展禽流感变异和哺乳动物易感性之间的研究,29,ppt课件,4防控认识建立在改善饲养方式基础上的地毯式的防疫。至少全东亚地区联合行动,全部采用疫苗防护为主的防护方法。加强申报和监测。赔偿的必要性。出口困难和转向熟食。活禽市场的管理。准备与禽流感的长期共存。,30,ppt课件,5养禽场的对策在抗体监测基础上选好苗,做好防疫工作,加强生物安全防护。,31,ppt课件,谢谢!,32,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