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6312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0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0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0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0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制作:宋晓红,目的要求: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规律。掌握脂溶扩散的规律与意义、首关消除、与血浆蛋白结合、肝药酶特点、肝药酶的诱导剂和抑制剂;肾排泄药物特点、药物肝肠循环;药物消除规律、房室模型、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稳态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半衰期的概念及意义。,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类型:1.被动转运:(1)简单扩散(2)膜孔转运(过滤)(3)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膜泵,(二)被动转运规律:1解离型的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 分子状态的药物易通过细胞膜,2.受环境pH影响:,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难解离,主要呈分

2、子状态,易通过膜。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易解离,主要呈离子状态,不易通过膜。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难解离,主要呈分子状态,易通过膜。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易解离,主要呈离子状态,不易通过膜。,3.转运平衡时 弱酸性药物主要堆集在碱侧,弱碱性药物主要堆集在酸侧例如:药物吸收;巴比妥中毒;药物的细胞内外分布;(吗啡中毒),(二)影响因素1.解离度,环境pH2.膜内外浓度差,膜面积,分子脂溶性,膜厚度 通透速率=(C1C2)(面积*通透系数)/厚度3.血流量,二吸收(absorption)入血液循环 全身作用、局部作用(一)途径:静脉.吸入肌肉.皮下口服.舌下直肠皮肤(局部)。口服:部位量首关

3、消除(效应)(first pass elimination),(二)理化性质(三)制剂(四)吸收环境(五)生物利用度(bioavilability)=体内药量给药量100%,三、分布(distribution)因素:(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疏松、按比例结合、可逆的、影响分布和疗效、无药理活性、是一种暂时的贮存形式、饱合性;药物过量,游离增加,肝硬化,营养不良病人,竞争性。,(二)组织器官器官血流量、器官亲和力 均可影响再分布(三)屏障(barrier)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血眼屏障(blood-eye barrier)病灶纤维组织 胎盘屏障(b

4、lood-eye barrier)(四).组织pH,四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机体对药物的化学处理(一)方式:(1)第一阶断 氧化 还原 分解 结构改变作用改变 作用消失 无有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有毒性物质 氟烷 三氟乙酰化物(2).第二阶段 结合 与乙酰基 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结合,水溶性增大,易于排出。,(二)代谢酶:1肝微粒体酶: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上 组成:(1)辅酶II(2).传递系统(3)细胞色素p-450 特点:特异性很低、竟争性、饱和性、个体差异性大、可受药物影响(诱导剂、抑制剂)。,2.非微粒体酶:分布于全身组织 代谢专一 内源物,五.排泄(excretion

5、)药物及其代谢物由机体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肾脏排泄:(1)肾小球滤过(2)肾小管重吸收(3)肾小管分泌,2.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3乳腺排泄4其他,六.体内药量的动态变化:要求掌握:时量(效)关系曲线的组成及意义。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及参数:一级消除动力学与零级动力学、房室模型、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稳态血药浓度、半衰期的概念及意义、曲线下面积。,(一)药时曲线,(二)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用具体数字说明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1.条件(1)药物清除的规律:a一级动力学清除 恒比 b.零级动力学清除 恒量,a、一级动力学清除,恒比 排出药量 体

6、内药量 10%/h 100 mg 1h 10mg 90 mg2h 9 mg 81 mg 3h 8.1mg 72.9mg,b、零级动力学清除恒量 排出药量 体内药量 100mgh 1000mg 1h 100 mg 900mg2h 100 mg 800mg 3h 100 mg 700mg,(2)房室模型a一室模型 体内药量均匀分布 有吸收和消除二个因素b二室模型 体内药量不呈均匀分布 中央室、周边室 有吸收、消除、分布三个因素,2药代动力学参数:(1).消除速率常数:Ke 药物瞬时消除的百分率表示消除快慢,与肝肾功能有关(2)一室模型静注血药浓度公式:t=C0 eK t二室模型静注血药浓度公式t=

7、A et B et,(3)分布容积(Vd)指体内总药量按血中药物浓度溶解所需要的体液总容量 Vd=D/Co Vd大,表示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多 Vd小,表示药物在血中浓度高 Vd=3-5L 血液中 10-20L 细胞外液 20-40L 细胞内外液 100L 分布在特殊组织中,()半衰期 t12 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表示药物维持时间长短、从体内消除快慢。,推导:CtCoe-ke.t 0.5C0=C0.e-ke.t1/2 0.5=e-ke.t1/2 0.5=e-ke.t1/2-0.693=-ke.t1/2.e-o.693=-ke.t1/2 t12=0.693/ke,t12=0.693/ke,表

8、 明:与浓度无关,只与Ke成反比。即与肝肾功能有关。临床意义:a.5 个t12,体内药量消除96以上,b.每个t12用一次恒量药,5个t12达到稳态浓度(Css),半衰期的临床意义:a5个tl2,体内药量消除96%以上b每个t12 用一次药,5个t12 达到稳态浓度c.首剂加倍可立即达到稳态浓度。d肝肾功能不好 给药量和间隔时间,(5)曲线下面积(AUC):反映进入体循环药量和速度 单位:mgL.h AUC=(C1C2)(t2t1)/2 AUC=C/Ke,(6)生物利用度 F 表示药物被吸收的程度 F=体内药量/给药量100%=AUC(口服)/AUC(静脉)100%(7)清除率 Cl 表示单位时间内有多少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干净 ClVd.Ke AUC=C/Ke C=Ke.AUC Vd=A/C=A/Ke.AUC ClVd.Ke=(A/Ke.AUC).Ke A/AUC,(8)峰浓度max(9)达峰时间Tmax,E N D!,前一章,下一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